认证主体:陈**(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1、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行业材料,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专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新型的歌曲创作,2,行业材料,第一节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什么是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运动中所涌现的革命歌曲,以及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红色革命根据地产生的民歌和红军歌曲。,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爆发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后,在音乐领域中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就是出现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 这些歌曲大多数是为了迎接配合当时的工农斗争而编写的,它们对当时的革命斗争,以及
2、对唤醒广大工农群众曾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些革命歌曲的作者大多数是直接参与工农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 因此,这些歌曲的内容大多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深厚的革命热情。,3,行业材料,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工农歌咏活动的特征,政治现象,直接参与者革命知识分子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所办的爱国女学中就正式设置了唱歌课。 广州的时敏学堂、天津的直隶师范学堂均设有音乐课等等。,23,行业材料,1. 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可看出,最初出现的各种名目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多是附属在师范或者艺术学校内的学科。它们规模大多比较小,设备也较简陋,教师的条件也不够充实,带有明显的初创的特点。
3、其中,影响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以及国立音专的初期。 (一)北京音乐传习所(后一度曾改名为“北京音乐专科学校”),1910年由高连科创办,至1917年结束。该校的教师除了高连科本人外还有一些外国的神父,但具体情况不明。所开设的音乐课程有基本乐理、和声、唱歌、风琴、钢琴、提琴等。 (二)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于1919年1月成立,它是在1916年秋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团(后改名为北京大学音乐会)的基础上改组的。蔡元培兼任会长,主要导师有萧友梅、杨仲子等。,24,行业材料,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25,行业材料,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北京大
4、学音乐研究会的宗旨:研究音乐,陶冶性情,发展美育。该会最初设钢琴、提琴、古琴、琵琶、昆曲五组,延聘导师进行辅导,次年增设丝竹组、中乐唱歌班和培训师资的特别班,会员曾多达二百余人,几乎聚集了当时北京所有的音乐人才。 该会1920年创办音乐期刊音乐杂志,由杨昭恕编辑,到1921年12月停刊,共出刊两卷二十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该刊在介绍音乐理论知识、促进音乐教育和推动音乐活动诸方面,有深刻的社会影响。之后,萧友梅的提议将其名称改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使得影响范围更为扩大,它既培养了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实质上起到开创社会风气和进行社会音乐教育的作用
5、。,26,行业材料,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三)上海中华美育会 上海中华美育会是1919年由上海专科师范和爱国女学的教师吴梦非(1893-1979)、丰子恺(1898-1975)、刘质平(1894-1978)等人发起的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该会成员大多是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教师。 该会曾利用暑假举办讲习会,以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水平。这种以社会教育方式培养音乐师资的做法,在当时尚属首创。另外,该社在成立不久,印组织了一个由32位“责任会员”构成的“美育杂志社”议决自1920年4月起,刊行会刊成为美育,宣传美感教育和艺术民主化,探讨有关艺术教育的诸种问题。由于该
6、会会员遍及全国,虽然这份会刊前后两年中只出现7期即告停刊,但其影响却甚为广泛,对当时的社会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27,行业材料,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上海大同演乐会是我国连时规模较大、历史较长、以习研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 音乐社团。由郑觐文发起、成立于1920年。最初称为“大同演乐会”,其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 大同乐会还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了一批适合于这种新型乐队演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8、音乐杂志,至1932年2月,共出刊10期。发表了提倡和改进国乐的音乐论文,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方面的专著、民族器乐曲和古代器乐乐谱,并以相当篇幅翻译介绍西洋音乐理论。,29,行业材料,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30,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1920年建立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2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 1920年9月建立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 1922年12月建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926年建立的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以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这些音乐系科虽然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但它们的办学方针基本上是因袭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提出的“兼容
9、并包”的方针,实际上主要是参照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西洋音乐知识和技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至30年代才真正走上正常的轨道。,31,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上海国立音乐院始建于1927年11月,是中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它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立音乐院的创办人为蔡元培先生,他当时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但他仍亲自兼任音乐院院长。曾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的萧友梅,因1927年军阀政府下令停办艺术院校而来到上海,担任国立音乐院教务主任,不久,他又出任代理院长。副教授朱英,讲师兼事务主任李恩
10、科。教师有萧友梅(乐理、和声、音乐欣赏、作曲),朱英(琵琶,笛),李恩科(英文、合唱、视唱练),易韦斋(诗歌、国音等),陈承弼(小提琴),吴伯超(二胡,钢琴)。,32,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上海国立音专的学制和课程的设置,基本上仿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其建院章程中提出“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的宗旨。到1928年秋,设预科、本科、专修科等,专业有理论作曲、钢琴、管弦乐器、声乐、国乐等。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建立到1949年,历经沧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些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音乐家,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作
11、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校分预科、本科、师范科、选科、研究班;设理论作曲、钢琴、 大提琴、小提琴、声乐、国乐六组。初级各生,入学后一年内不分组: (甲) 预科为本科之准备。 (乙)本科教授高级理论与技术,目的在养成音乐专门人才。 (丙)师范科为养成音乐师资而设。 (丁)选科专为对于音乐曾有研究,欲继续专攻一门而设。 (戊)研究班专为有志研究最高之音乐理论技术者而设。,33,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明,广东香山县石岐镇兴宁里人(今中山石岐区兴宁里人)。 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
12、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34,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萧友梅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也有显著成绩,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1916,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声乐作品,音乐学著作主要有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 在国立音专办学中值得称赞的功绩有:教师队伍的建设,他在政府所给的不太宽裕的经费中,以最大的比例用做为教师自助,一批当时在上海的最好的中外音乐家均被聘为音专的教师,其中从事理论作曲教学的有黄自、李惟宁、陈洪、吴伯超
13、、萧淑娴等人;从事声乐的有攸尚能、周淑安、赵梅伯、施拉维诺等人。,35,行业材料,1.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国立音专对学生的课外艺术实践、特別是演出相当重视。据不完全的统计,从“音专”正式成立到1936年的总共举办了49次学生演奏会。此外,还举办多次各种名目的其他演出(如以“音乐艺文社”的名义举办了4次演出,其中第一次就是1933年三四月间赴杭州的,著名的“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 以及许多师生合作的音乐会等),但是一般意义的学生音乐会大多就在校内举办,而像毕业音乐会、师生音乐会等较重大的演出,大多借市内的公众会堂举办。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他们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和对工作的认真。 国立音专在当时客观条件十
14、分因难的情况下,还依然坚持出版校刊音乐教育,并先后出版了学术性刊物乐艺和音乐杂志。这不仅有利于沟通校内外的信息,并对推进教师的创作和学术研究、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起了很大的作用。,36,行业材料,1.专业音乐教育初期发展,国立音专从办学的十年左右期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行较高修养的音乐人才,如理论作曲方面的贺绿汀、陈鹤琴、江定仙、刘雪庵、钱仁康、谭小鳞等;声乐方面的周淑安、郎毓秀、周小燕等;钢琴方面的丁舞德、李翠贞、李献敏、易开苯等;小提琴方面的戴粹伦、谭抒真、陈又新等等;以及其他方面的有吴伯超(指挥)、洪潘、朱起东、夏之秋(均为铜管乐)、叶怀德(长笛)等。此外,像张曙、冼星海、吕骥、向隅、庚荣
15、枚、李焕之、李元庆等革命音乐家,也都曾在该校学习过。可以说,国立音专对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7,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贺绿汀(1903-1999) ,原名贺楷、贺安卿,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东仙槎桥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
17、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组。历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北平师范学院、苏州国立社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苏南文教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博导,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生导师。,40,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周小燕,汉族,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被赞誉为“中国之莺”。周小燕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41,行业材料,3.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思想,1922年教育部参照美国的学制进行了全面的学制改革,音乐教育开始纳入普通教育范围并成为对青少年进行
18、“美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发展我国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培养师资成为一项紧迫的社会需要。 美育的主要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重点是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艺术与美育各有侧重,艺术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美育则以美感的培养为主。,42,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美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
19、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 2.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为了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就要使他们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还要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以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养成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要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
20、意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43,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在“美育”思想的冲击下,国内的一些高校,例如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里逐渐成立了音乐系、美术系、戏剧系等等,为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向前推了一步。 (一)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又称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由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等人创立于1919年夏。 (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创办于1920年9月的“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由萧友梅、杨仲子创办,仿日本旧制,学制三年。学校规定以音乐为主科的学生,必须以体育为副科。 (三)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44,行业材料,第二节 专业音乐教育,蔡元培(1
22、,在为萧瑜编著的居友学说评论一书撰写序文时,还提到:“余在20年前,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一种主张,本欲专著一书而人事牵制,历20年之久而未成书,真是憾事。”,47,行业材料,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蔡元培将宗教与美育进行对比,认为宗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因此,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若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在蔡元培看来,以美育代宗教,使国人的感情勿受污染和刺激,使其受艺术熏陶而纯正,满足了人性发展的内在需求。,48,行业材料,新型的歌曲创作
23、,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49,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萧友梅 赵元任 吴梦非 邱望湘 陈啸空 钱君匋 歌曲类型 学校歌曲 现代艺术歌曲 抒情性的独唱歌曲 歌曲内容 宣扬“五四”反帝爱国的思想、“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美育”(学校歌曲),50,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艺术歌曲 大江东去 青主 创作于1920年,大江东去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十年后,在上海由青主自办的“X书店”出版了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乐谱,从此大江东去受到歌唱者们的喜爱,至今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必唱曲目及音乐会的保留曲目。青主
25、(学校歌曲) 一、配有钢琴伴奏谱的艺术歌曲 收录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今乐初集(供高中用,1922年出版)、 新歌初集(供高等学校用,1023年出版)、 歌集1-3册(1924-1925年出版) e.g.问 二、提供给一般群众演唱的歌曲 e.g.卿云歌,53,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卿云歌是上古时代的诗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此诗在民国初年与北洋军阀时期徐世昌规定为中华民国国歌。,54,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卿云烂兮,糺(ji)缦缦兮。 日
27、的卿云歌由作曲家萧友梅配上乐曲作为国歌。国民政府上台后废止。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56,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萧友梅歌曲创作的特点,旋律进行、节奏变化平稳 篇幅大部分较简短 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性结构 大多数作品带有钢琴伴奏 音型织体比较简单,在和声上起烘托作用,57,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器乐创作 D大调弦乐四重奏 哀悼进行曲 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 大提琴曲秋思,58,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赵元任(1892 11.31982 2.24), 汉族,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瓯北)后人。光
28、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天津。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59,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赵元任的音乐创作 作品数量:100多部 作品类型:大部分是声乐作品,及少量的器乐小品和民歌改编曲。,60,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收集在新诗歌集中的作品,是赵元任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卖布谣、织布、劳动歌、小诗海韵等。 合唱曲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写于1927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新诗歌集。海韵是赵元任歌曲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一首。,61,行业材料,62,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
29、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63,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其它声乐作品 1.推行社会改革的新教育思想的声乐作品:西洋镜歌、自立立人歌等。 2.为救亡抗日爱国斗争创作的声乐作品:我们不买日本货等。 器乐作品 钢琴小曲: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 1917年创作的偶成etc.,64,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赵元任音乐作品特点 1.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2009年版,第102-103页。 2.对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进行了大胆探索,
30、注重歌词与曲调的结合及多声创作技法民族化,在创作中结合我国语言声韵和地方方言。,65,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66,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 一、创作时
31、间:20世纪20年代 二、主要形式: 1.儿童歌舞表演(篇幅短小,情节相对简单,完全没有说白),共24首。 2.儿童歌舞剧(篇幅稍大,有人物、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共11部。 三、创作目的:配合当时“推广国语”的教育运动。,67,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可怜的秋香由黎锦晖创作于1921年。作品以孩子的口吻,描写一个牧羊女孤苦伶仃的一生,寄寓着作者对旧时劳动人民悲苦生活的同情。 歌曲的旋律颇具儿童歌曲的语言特色,曲调内向、抒情,同时还带着思索和怜惜的意味。整首歌曲较接近于我国传统的民间小调,唱起来流畅婉转,亲切自然,颇为感人,同时还有较强的民族风格。,68,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
32、歌曲创作,葡萄仙子是由王天林导演,是一部抒情歌舞剧,是中国现代儿童戏剧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创作者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黎锦晖,演唱者是他的女儿黎明晖。是黎锦晖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歌舞剧。,69,行业材料,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总理纪念歌 F调 44 5 6 1 2 1 3 5 2 3 1 2.3 1 2.7 6 7 5 . 0 我们总 理, 首创革 命, 革 命 血 如 花。 三民主 义, 五权宪 法, 真 理 细 推 求。 民生凋 敝, 国步艰 难, 祸 患 尤 未 已。 6 1 1 65 1 2 2 5 3 3 16 1 2 2 5 3 21 1 12 6 推 翻了专制, 建 设了共 和
33、 产 出了 民 主 一 世的辛劳, 半 生的奔 走,为 国家 牺 牲 莫 散了团体, 休 灰了勇 气,大 家 要 互 相 1 12 5 0 35 2 . 1 6 . 12 5 . 6 2 . 中 华。 民国 新成, 国事 如麻, 奋 斗。 总理 精神, 永垂 不朽, 勉 励。 总理 遗言, 不要 忘记: 3.2 3 5.6 5 2 1 1 3.2 3 5.6 5 2 3 1 . 0 总 理 详 加 计 划, 重 新 改 革中 华。 如 同 青 天 白 日, 千 秋 万 岁长 留! 革 命 尚 未 成 功, 同 志 仍 须努 力!,黎锦晖音乐创作生涯中, 除写有大量儿童歌曲和时代曲外, 还有数十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