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运:我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中国通史郑天挺研究生学术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之一,教学态度和学术风格对同学影响极大。 我首先要求自己有一个 正确的史观,对待教学极其认真,一丝不苟,在研究中也力主创新、深入,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良好影响。

1951年我从南开历史系毕业,任助教。当年系主任是吴廷璆,第二年改为郑天挺,吴先生到学校任总务长。在吴、郑两位师长的栽培下,我开始执教鞭。我很喜爱这一职业,中学时读韩愈的《师说》,其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就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播科学的历史知识,教书育人。

头两三年,我先给中文系、外文系新生讲“中国通史”和“中国近代史”。随后给历史系本科生讲“中国现代史”,一直讲到“文革”开始。“文革”后期给几届工农兵学员讲过“中国现代史专题”。1978年以后,我继续主讲“中国现代史”和一些专题课程。

1979年教育部委托我校历史系主办中国现代史讲习班,由我负责。我主讲了“毛泽东思想的形式和实践”部分。1983-1984年接受美国Fulbright国际学者交流委员会的邀请,到美国蒙他拿大学讲课三个学期,讲了“中国通史”、“中国古代文明史”、“武汉革命政府”、“今日中国”等课程。

回想起来,我几十年中讲授的课程计有:“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古代文明史”、“五四运动史”、“土地革命史”、“南昌起义史”、“武汉革命政府史”。专题课程有:“八国联军”、“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法论”、“中国考古新发现”、“丝绸之路”等。

我上课的地点先后在胜利楼一楼阶梯教室、思源堂二楼、主楼二楼,听课的同学以1958年毕业的人数最多,约120人。有好几个年级约八九十人。给研究生上课先在主楼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后在文科楼中国现代史教研室。

讲课是一门艺术,教师讲课各有自己的风格,有的讲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有的讲得较平淡,但内容丰富;有的口若悬河,内容比较空泛;有的条理清楚,很注意板书等等。50年来,在南开园这样一个知名学府中,我耳闻目睹过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尽量吸收前辈和同仁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受益极多。

回想起来,早年就读大学和初期任教时所接触的资深老师的教学形象、技巧和方式,依然历历在目。辅仁大学的余逊先生,在讲授“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课程时,对史料背景滚瓜烂熟,把要讲的一段史料写在黑板上后,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了。在南开,郑天挺和雷海宗两位先生的课程倍受欢迎,他们上课时不用讲稿,只拿几张卡片,就旁征博引、驾轻就熟地讲起来,效果极好。几十年来,我一直把他们视为榜样进行着教学实践。

在辅仁大学上学时,我曾在青年会办的夜校讲过课。1949年暑假,我也在天津第一中学讲过“社会发展史”。这些经历可以说是一个有益的锻炼,然而毕竟还不是正式的大学授课。1951年留校任教后,开始讲课时,我的心情总是有些紧张,怕讲不明白。因为面向大学生要系统地讲授一门课程,要求是很高的。要想讲明白,自己先得明白,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这就得改正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尽力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冥思苦想诸种历史现象间的关联性。记得讲“中国通史”时,曾参考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周谷城的《中国通史》、范文澜的《中国历史简编教程》、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司马迁的《史记》、《御批历代通鉴缉览》等书。讲“中国现代史”时,经常翻阅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上海三民公司印的《孙中山全集》、《独秀文存》、《胡适文存》、《毛泽东选集》、斯诺夫妇《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以及《新青年》、《向导》(周刊)、《大公报》等报刊。一个人即使精力超人,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资料,只能有选择地重点阅读一些基本史料及论著,建立起一个对所研究的时代及领域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及认识,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可以不被称为门外汉了。

我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的,大学时代学过“中国通史”、“西洋通史”及有关课程;任教后,我经常向冯文潜、郑天挺先生请教,傍晚时,我们常围绕新开湖散步,边走边谈,获得了许多的教诲;从1951年起,吴廷璆先生主编《历史教学》杂志,约我参加编委会。我们经常一起审稿,他让我为读者解答一些问题;时任图书馆正副馆长的冯文潜、张镜潭先生对我备加关照,假日和星期天给我一“特权”,允许我在书库中学习。那时我也是一个“购书狂”,经常到天祥商场和劝业场楼上的旧书摊“淘金”,有时把工资的三分之二都用于买书,曾横下心来花30多元买过上海复社版的《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还买过蒋介石和冯玉祥来往书信集。可惜,这些书在“文革”时都被人抄走了。有时,我也做一些社会调查等。就这样,脑子里装的东西逐渐多了起来。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系里担任行政职务,白天忙于工作,只有晚上集中精力备课、研究。为节省抄写讲课资料的时间,一些主要参考书我都买三套,两套用于剪贴、分类,留一套备用。对同一问题的资料阅读两三遍,就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譬如《毛泽东选集》、《“二七”回忆录》、《中国红区印象记》、《中国的暴风雨》、《土改整党文献》等书,我都买了三套来剪贴。对《毛选》,我能熟稔到记得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文章中讲的,可以在哪一章哪一页找到。但没有料到的是,剪贴《毛选》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做法,竟成为“文革”中斗争我的一大“罪状”——“销毁毛选”。

讲课时,我总是提醒同学不要埋头作笔记,做笔记的奴隶,要注意听讲,要根据教师所讲线索找书自学。当时的条件较差,有好几年,我总是从图书馆借出相关的书籍刊物,放在一起展览,使学生对史料文献有一个直接的观感,那时学生们没有时间去翻阅一些珍贵资料的原版,通过看展览,见识见识,印象就深刻得多了。

我常带研究生到校图书馆去翻阅稀有的《海关册》、《北洋政府公报》、《盛京时报》等资料,到市图书馆去看《益世报》、《Peking&TienTsinTimes》等报刊,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现代传媒的出现,使得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活动都可以从报刊上找到相关记载,因此养成翻阅报刊的习惯,对中国现代史研究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我还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在讲课时,我经常介绍海内外关于中国现代史上若干重大问题的争论,并讲授我对这些争论的评价,使学生们熟悉学术动态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如1912年8月孙中山北上,在天津利顺德饭店住了一宿,当时的《大公报》和黄昌谷日记均有记载,而天津学者为住了几天争论起来,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好多篇文章。这种争论可以说意义不大。教师的职责是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教给年轻的朋友,使其在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即使是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及了解。出于让青年学生打好古汉语和阅读古籍基础的初衷,我常常选择《史记》和《明史》的部分篇章,印发给他们阅读和领悟。我劝他们有空时读读中华书局编印的《中华活叶文选》,从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也可以改进自己的文风。

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过去不大注重对外文的学习,缺乏一种将中国现代历史置于世界历史背景下思考的视野。为提高研究生们阅读英文专业书籍的能力,我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从《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The Venetian],《The Stilwell Papers》和《毛泽东选集》英文本选出片断,共同朗读和讲解,不仅借此纠正他们的发音,也使得他们从中体会到外文史料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和郑天挺先生就号召历史系同仁攻读外文和古汉语,比喻为“两座大山”。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南开,在图书馆阅览室问历史系同学是否读过《饮冰室文集》的文章,让外文系同学读一段外文。这使我更坚定了历史研究必须打好语言基础的认识。恰在这时,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提出了历史系培养的方针是“一论二史三工具”,我深表赞同,认为具有指导意义。1958年学校开展“拔白旗”运动,一些老教师受到批判,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大跃进”运动过后,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回到应有的轨道上来,是极为重要的。上级组织也提出要精雕细刻,切勿大轰大嗡。身为系总支书记的我,积极贯彻这一方针,逐渐使历史系的教学回归常态。

应该说,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之一,教学态度和学术风格对同学影响极大。我首先要求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史观,对待教学极其认真,一丝不苟,在研究中也力主创新、深入,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良好影响。

教学是相长的,是一种互动关系。我在研究生课上,多次讲到韩愈《师说》中的名言:“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和年青学人接触中,始终平等相待。在和他们的接触和交谈中,颇多收益。中国现代史的领域非常广阔,书籍刊物最多,难以尽览,他们阅读过的一些书籍,我没有读过,他们说出来,我就获得了一份知识。他们有时提出一些问题,也常常能促使我去思考。在学问上相互切磋,这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也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研究中国现代史,一定要进行社会调查,把书本知识和社会调查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历史。田野调查,既可以补充课堂上知识的不足,又可以实际锻炼研究历史的方法。这并不是一个什么新的创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研究中国经济的许多学者都是身体力行的。他们的知识与研究,建立在一种集体形成的、不容辩驳的真实性基础之上,对我启发很大。1958年,我和天津历史博物馆馆长柳心商议,共同调查天津义和团的历史,由博物馆出经费,南开历史系同学参加,调查了天津周围各个村庄,征集了大量文物,访问了123位尚健在的义和团团民,记录了他们的谈话,成为极为珍贵的史料,所收集的文物还在北京展览过。1964年,我请同事杨圣清到河北省丰润县参加县志的编写,到霸县东台村参加调查韩复榘的家史。“文革”后期,我和汪茂和同学到大沽和天津间的村落,调查沙俄在八国联军侵华中的罪行。改革开放后,我和研究生们一起,到冀东和太行山区进行调查,记得当时条件是艰苦的。在冀东,朱德新、付建成、温锐3人到迁安调查时,各租了一辆自行车,一跑一整天,晚上回到住处,也没有地方洗澡,身上都生了虱子,两个星期回来洗个澡,烫了衣服,然后再回到原地调查,这一经历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是铭诸肺腑的。他们的成果《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冀东保甲制度研究》、《社会的缩影——民国时期华北农村家庭研究》、《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变革之研究》,都为学界所称赞。其他像李正华的《乡村集市和近代社会》,乔培华的《天门会研究》,李金铮的《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借贷之研究》,都是在农村中寻找文化的资源,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论文。

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我经常告诉同学们要不懈地努力,继承中国优秀的历史研究传统,也要吸取当今海内外的历史研究法,切不可自满,“满招损,谦受益”,这是真理。有的年青朋友在自我评介的论文中,喜欢说一句自己的论文填补了某一学术领域空白的话,我对此总是持否定态度。我多次引用歌德讲过的一句名言:“一本学术著作的真正价值,一百年之后才能看出。”自我“包装”无助于学术发展。

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良师为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肩负着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教师职业的价值及作用,不是其他行业所能代替的。回想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我想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给人以启示的吧。

周刊编辑:东方 / 陌上

思想与理想

Ideas-Ideals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沈亦云:从北伐女杰到风起云涌的中国现代史见证人1918年,黄郛完成了《欧战之教训与中国将来》一书,轰动一时。 当时的总统徐世昌十分欣赏,1919年,国父孙中山邀请黄郛到他住所共度除夕之夜,畅谈国家的未来。 1920年到1922年,沈亦云和黄郛被孙中山派到欧洲考察,了解各国的政体利弊。 1924年,黄郛参加了冯玉祥等人的“北京政变”。政变成功后,他一度出任摄政内阁总理,代理总统jvzquC41yy}/lrfpuj{/exr1r1=e4ljh9c6c4m
1.讲座预告|迈向共同富裕:教育的作用与机制探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主讲人:方德万(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史教授) 主持人:何成洲(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时间:11月4日19:30 主办: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897-295-255) 撰写美国移民史:变化、挑战与机遇 主讲人:卡尔·波·坦普(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历史学副教授) jvzquC41f{428<3eqo5bt}neng5INJJ;9GN17:9T;R:/j}rn
2.《中国现代史(第4版)》(王桧林)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国现代史(第4版)》,作者:王桧林,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中国现代史(第4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现代史(第4版)》,就上当当网。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6473>50qyon
3.Roger对《民国时期图书总目》的笔记(1)中国现代史学评论 1 钏影楼回忆录 1 东瀛参观学校记 1 东游丛录 1 瀛海采问纪实 1 出洋琐记 1 海客日谈 1 东瀛阅操日记 1 西行日记 1 英国游记 1 使美纪略 古巴杂记 1 日游汇编 日游笔记 东瀛小识 1 美国视察记 1 沈翊清东游日记 周学熙东游日记 1 德意志等国游记 1 游历美加等国图经馀纪 1 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3:3>66B:;1ctoq}fvkqt05?>364<:1
4.三体全集全套书三册123纪念版典藏版书籍全册刘慈欣科幻小说集系列作者试图讲述一部在光年尺度上重新演绎的中国现代史,讲述一个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小说《三体》与三体问题有关,其中描述了一种在半人马座三星生存的三体人及其三体文明。同时《三体》也是小说中的一个模拟三体文明在一个有三颗太阳的星系中挣扎生存并发展的网络游戏,应该是由希望三体文明降临地球介入人类文明的jvzq<84ugq€bkncp0io1|mgmg~jpun1;9=/j}rn
5.《中国现代史(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当当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国现代史(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最新《中国现代史(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现代史(第4版),北京师范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34?6;9;0jvsm
6.蒋建农教授本科生:史学概论 硕士生:中国现代史史料学 长征改变中国 博士生: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 学术荣誉 1991年《毛泽东》,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荣誉奖 1992年《新版〈毛泽东选集〉大辞典》山西省人民政府,特别奖 1993年《毛泽东研究事典》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1998年《长征画典》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jvzq<84nuyn/ulsw0gjv0ls1c1813A5;365997mvon
7.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汇总了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的内容。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中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5?99A>
8.《资中筠自选集》等10种图书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3文化10.《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熊培云著,新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11.《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美)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12.《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杨奎松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jvzq<84ewnzvtn3rgqvmg7hqo0io1w4423902=751e>86;8/4385:>58/54ivvq
9.中国现代史怎么样中国现代史多少钱为您提供中国现代史评价排行榜,中国现代史价格、图片、哪款好等信息 中国现代史(第4版 上册 1919-1949)暂无报价 评价人数500+好评度99% A***9 何谓王道?对手不乖,便从他身上碾过去。 何谓霸道?就算乖的,也碾过去。 何谓天道?亲,今天该你被碾了。 何谓帝道?你不想被碾,也不得不被碾! 何谓儒家之道?碾jvzquC41en{c0si0eqs0mxzdgk5f6k=cfg;:dkig9:kc2n9ddc9f7Akd40nuou
10.启真馆2020年新书推荐消遣:从艺术和古物到中国现代史学 【美】莎娜·布朗著 作为一个学术领域,金石起始于北宋(960-1127),通行直到20世纪。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金石提供了中国古代学者和艺术家的吉光片羽。莎娜·布朗这部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344?688
11.新史学丛书从中共高干到国军将领:文强传何蜀著2008年版大小:47.46 MB 语言:中文版 格式: PDF文档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资源简介 新史学丛书 从中共高干到国军将领:文强传 作者:何蜀著 出版时间:2008年版 丛编项: 新史学丛书系列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史上,很少有人像文强这样在国、共两党都担任过南级将领。他曾与表兄毛泽东在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周恩jvzq<84yyy4c|o}y0eun1|thv1ypt}5331RjUqn1;5:4693jvor
12.Roger对《民国时期图书总目·经济》的笔记(1)中国现代史学评论 1 钏影楼回忆录 1 东瀛参观学校记 1 东游丛录 1 瀛海采问纪实 1 出洋琐记 1 海客日谈 1 东瀛阅操日记 1 西行日记 1 英国游记 1 使美纪略 古巴杂记 1 日游汇编 日游笔记 东瀛小识 1 美国视察记 1 沈翊清东游日记 周学熙东游日记 1 德意志等国游记 1 游历美加等国图经馀纪 1 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3:3>66B:;1ctoq}fvkqt05?<69;7:1
13.中国现代史正论李敖中国现代史正论 李敖 李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17473 原价: ¥8.00 销售价:¥3.51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立即购买 分类 作者李敖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图书简介 阅读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现代史正论 李敖 李敖新语 李敖自传 李敖自传(精) 李敖快意恩仇录 李敖新文集 李敖有话说 李敖来电集jvzquC41o0sbp‚twlkth0wjv1dupm8xcng518>9999815>>248:6
14.中国历史书籍推荐书目本书共收录了作者杨奎松12篇读史文字,分为三编,从“读史”、“讨论”、“评论”三个角度对中国现代史进行了分层式的解读。“读史”是作者对中国革命史中一些富有争议性的事件和过程的看法,“讨论”是作者回应其他学者对其的质疑,“评论”是作者对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著作”的个性评价。 jvzquC41yy}/z~jzkng/exr1{e5d3B:6;4
15.好题汇编期末复习全国 高一 专题练习 2023/12/25 8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选修(旧)、政治史(旧)、史学热点 一、材料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画报》封面发展史 作为中国国家画报的《人民画报》,自1950年7月创jvzquC41|wpvcw3zmy4dqv439r799B=2:0nuou
16.值得读一读的九本中国历史的书籍本书共收录了作者杨奎松12篇读史文字,分为三编,从“读史”、“讨论”、“评论”三个角度对中国现代史进行了分层式的解读。“读史”是作者对中国革命史中一些富有争议性的事件和过程的看法,“讨论”是作者回应其他学者对其的质疑,“评论”是作者对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著作”的个性评价。 jvzquC41yy}/{~|gpoo/exr1nk€ik8xjwlo05=<4494ivvq
17.2023年绝版再版的历史书籍谢保成:《龙虎斗与马牛风:论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美]约翰·伯纳姆,颜宜葳译:《什么是医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江西教育出版社 吴震:《阳明学时代讲学活动系年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7;56688
18.1919年,新民学会成员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讨论阿富汗传统的经世致用观加上与新学相伴而生的救亡图存观念,使近现代湖南知识分子具有极强的思考、组织与行动能力。新文化运动之风吹响此地后,就立即引起了响应。诞生了在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组织——“新民学会”,以及著名的刊物——《湘江评论》。而这两件新事物的出现,背后都离不开一位更著名的人物——毛泽东。jvzquC41yy}/yqg0ep5{j~jcp5kv|142822A831682:?8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