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怎样的历史观中国政库澎湃新闻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本国实际,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等专栏后,2023年10月起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对其理论体系、战略安排、实践部署等进行知识总结和理论解读。

这一期的关键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是中国式的,具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而“中国式”、“中国特色”的深层结构,是蕴含其中的一系列独特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其中,历史观即“观历史”所形成的总的看法及其观点。搞清楚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对于把握其历史进程、历史逻辑与历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要说明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是共产党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造性运用。该历史观有着丰富内涵,可概括为大历史观、多线历史观、合力历史观、世界历史观等。正是坚持这些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了独特的历史面貌、历史景观与历史特色,也是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指导原则。

坚持大历史观,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认识论上,可以区分出古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等,但是在本体论上历史是连续的,不存在简单的“断代”史,是一个“大历史”。现代化作为一场社会历史进步运动,它不可能“无中生有”,更不可能“从天而降”。故,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树立大历史观,将昨天、今天与明天贯通起来,搞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来路”与“出路”。

从“来路”看,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同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道理在于,现代化虽然源于西方,但是它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超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要扎下根来、发展起来,不可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不能是西方式的,一定是中国式的。再如,根据大历史观,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就不能相互否定,否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结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所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来路”,要深入到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180多年中国人民斗争史、100多年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奋斗史、7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史、10多年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才能明白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来的”、为何“是这个样子的”。

从“出路”看,我们也只有真正树立大历史观,才能在现实与历史、与未来之间建立联系,运用好“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习近平强调:“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新征程上,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其发展大逻辑大趋势,才能更好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更好明白中国式现代化将“走向何处”。

坚持复线历史观,立足国情将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

历史研究中,有线性历史观与复线历史观的区分之说,前者意味着现代化演进的普遍性,后者则意味着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长期有观点认为,现代化源于西方,在现代化与西方化之间画上等号,认为“现代化=西方化”,甚至等同于“美国化”。这种观念是机械的线性历史观,认为西式现代化就是后来者通往现代化的必经之途、必定模式、必然归宿,否认了历史的多样性、现代化道路的多种可能性,其本质是西方中心论。

与此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复线历史观。习近平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这是复线历史观的真切表达,意味着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也意味着现代化建设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更意味着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不同、文化传统不同、选择道路不同,现代化模式也不尽相同。“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选择向苏联“一边倒”政策,搞现代化建设,“没有办法,搬苏联的”,毛泽东后来说“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提出“以苏为鉴”,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正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才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取得了非凡成就。进入新时代,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四个版(板)”的论断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国产的”、独创的,是从中国历史、中国土壤中“长出来”的,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版图的发展,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复线历史观也告诉我们,在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中国人自己来探索实践;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合力历史观,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如同社会历史一样,现代化发展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过程,是历史合力推动的。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形成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这就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精髓。据此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主体看,它是党领导人民探索和实践出来的,更好推进和拓展同样需要党领导人民凝聚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华民族的夙愿,共产党自诞生起就肩负了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历史已经判明的,也如党章所说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党的领导事关其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因此,在前进道路上,要更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不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让党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要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是历史剧作者和剧中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地看,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不断推进拓展,是因为人民的创造性,是因为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在新征程上,运用好合力历史观,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坚持世界历史观,扩大对外开放进行文明对话文明互鉴

近代之前,人类社会是以民族史的形态呈现出来的。近代以来由于新大陆发现、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起来了,世界史由此而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世界历史观。“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而且,推动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黑格尔所说的是什么精神和观念,而是在生产力普遍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各民族的互相交往。从这个角度看,现代化就是西方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播、拓展的过程。

在世界历史观看来,中国现代化虽然是后发外生型的、是被动型的、是依附型的,但是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实现了向内生型、主动型、自主型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并构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选择和模式。尤其是,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几乎相伴相生,并都曾有过战争、殖民、掠夺等野蛮残暴的殖民和侵略历史,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而和平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底色,中国所追求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而不是掠夺殖民,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是命运与共而不是以邻为壑。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评价说:“中国没有将一分钱浪费在战争上。”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非凡成就,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勤劳与创新,是十几亿人民用自己双手创造的,是和平发展的典范,走过的是一条“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间正道,是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新路。

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坚持世界历史观,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这要求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特别是,“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为此,要深刻认识到,对外开放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关键一招,开放的大门要越开越大。在对外开放中,在学习其他国家、学习人类文明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实现“内”“外”贯通、“他”“我”联通,真正做到“洋为中用”,要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结合起来、对接起来,既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又不丧失自我,更好形成中国特色;在学习交流和文明互鉴中,获得智慧、汲取经验,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力、增添活力。

THE END
0.明月照心史连生老师自1953年到我校任教,在数学教研组讲授高中数学。1979年开始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直到退休,是历任数学教研组组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老师。 史连生老师在四中教了近40年书。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追求升学率,不满足于有多少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而是关注学生上大学后,能够运用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学习jvzquC41dnuh0|npc0ipo7hp1enjpjlwcpmykpzknkt
1.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析这些国家早在17—18世纪就开始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进而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如英国、美国、法国等。这些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已经走过了数百年的历程,至今仍然走在现代化国家的前列。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属于后来者。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只有180多年;如果从辛亥革命jvzq<84yyy4ir{h0qtm/ew4iu{p0|ƒx1|iztuq44248168y424816:9a76647=90jvsm
2.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180多年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3::2:7
3.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理论用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多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902>831e:17<6/62614@740jznn
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法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学科方向。本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而设立,于2007年开始招生。 2.研究方向简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jvzquC41ocxy0~xe0gjv0ls1kplp1:6551974<3jvo
5.关于梅花的诗词范文宋代女性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宋代女性诗词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创作进行研究,同时也有助于研究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1]才.增订注释全宋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4ivvq
6.2025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8篇)2、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3、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潜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2025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篇16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jcxxjkiuoiƒzq|qthlrj13;656;:20jznn
7.郝铁川:论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世界上自下而上的内生型和由外而内的移植型两种法治现代化模式均不适用于中国,前者在中国因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中断,后者因其结果导致中国沦为西方附庸国而不能被中国所接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要求,是全面依法jvzq<84h||lzl‚3ewrr/gmz0ep5jpot132961:::284ivv
8.周立民: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文史的机器就买进了一切的人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人相信我们需要加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识。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文学,认识中国人民的心灵美。我们有一个丰富的矿藏,为什么不建设起来好好地开采呢?”[9]这等于说文学馆从设想中就不仅仅是史料保藏的“仓库”,它是与一个民族的精神史和文学史联系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4854295d699286344<98637/j}rn
9.年终述职报告ppt模板下载范文(精选8篇)(1)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网络。这种网络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学应侧重与专题性知识线索,强化专题复习,比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衰的线索,世界近现代史中某jvzquC41yy}/j~ndcqyiw7hqo1mpppwqdgpijt1pkgo|qtpi1786@82:8:5:9<9;0nuou
10.本地人忠告中英街 在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有一条小街,因为一边属于深圳,另一 边属于香港,因此"一街两制"也就被人们称为中英街.中英街, 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它背靠 梧桐山,南临大鹏湾,虽长不过 250 米,宽不过 3-4 米,其历史 变迁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一街两制"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人文jvzquC41yy}/ewhp0eun1pzkfg524>:;539:g9=37flc5mgg54ldgm=72c8/j}rn
11.陕西省汉中市十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现代史、政治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2,4,5,6,8,9,11,12,14,15,17,18,19,20 2 中国近现代史jvzquC41|wpvcw3zmy4dqv439r896@556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