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年建党至今,风雨兼程,历经磨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1.建党初期党的组织原则
党的一大纲领决定在全党建设统一的组织,5名党员即可建立地方委员会;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党的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党的四大决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3个党员可设一个支部。
2.党的六大首次提出“组织路线”。
3.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党的干部路线
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并提出了“才德兼备”用人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1939年,我们党就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945年党的七大,在党的组织建设史上开创了多个“第一”:决定设立党组;在党章中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把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写入党章;将党的性质明确写入党章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建设“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
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整顿和巩固党组织的任务。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必须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并对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1957年,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从当时干部队伍缺乏领导建设事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出发,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指既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又要有较强开展经济建设、工业发展专业知识能力)
其间,1956年,波兰、匈牙利发生民众哄闹事件后,毛主席提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接班人。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1.干部队伍建设和“四化”方针
1979年开始,针对干部队伍“老化”严重和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偏低问题,党中央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制定完善干部制度,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干部队伍建设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并坚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的选人用人标准。
同时,为解决党内出现的组织不纯和纪律松弛状况,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做出了整党的决定,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
2.干部工作进入法制化阶段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006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法律,是标志着我党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1.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
2013年6月,新时代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20字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后浓缩为“忠诚、干净、担当”6个字。
2.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
制订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主要的50多部党内法规,基本健全了党的组织制度体系。
3.党在新时代开创性的组织路线
2018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具有开创性的党的组织路线,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快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内涵进一步丰富,拓展形成了组织体系、干部、人才“一体两翼”的基本格局,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纳入到党的组织路线中来,对充分发挥我们党巨大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党的组织路线功能作用神奇而巨大,通过2020年发生的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体现得非常清晰,中美之间的成败对比突显出中国共产党无以伦比的组织领导协调力量。
让我们更加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发挥我们党令世人叹服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组织、干部、人才保障。
(本文主要摘自王定毅、孙伟执笔的《党的组织路线发展历程研究》一文)
编写/党组成员 王君
原标题:《【党史撷芳】人才兴党 人才强国 ——党的组织路线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