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西
下载本文档
1、亚洲 asia,亚洲大陆成为今日的一块整体,经历着从小到大、从分散到 聚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组成现代亚洲大陆的几个古老陆块, 在晚古生代以前不仅不相连接,而且为大洋盆地所分隔, 彼此相距甚远。亚洲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是通过各期地壳变动阶 段,大洋盆地不断迁徙和封闭、古老陆块不断碰撞聚 合、使地槽带不断变形、陆台区日益扩大的结果。也可以说 今日的亚洲大陆是由几个作为成陆核心的古老陆块、 几条联接这些古老核心的各构造期形成的新、旧褶皱 带和若干露出海面的岛弧所组成的。,1,2,3,4,5,6,点击进入超链接,亚洲六大大陆区,南亚大陆区 它主要包括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前者为阿拉伯板块,原系冈瓦纳古陆
2、一部分,自中生代中期才分裂成独立的板块,西南以红海的扩张脊与非洲板块分界,东北以托罗斯及扎格罗斯大断裂带为界,它是阿拉伯板块与土耳其-中伊朗中间板块之间的缝合线。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是努比亚地盾,为由晚元古代变质岩组成的陆核,向东北平缓地下倾进入地台及冒地槽区,在前寒武纪基底上覆盖着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地层。后者为印度板块,亦由冈瓦纳古陆分裂而出,陆核主要是由太古代或元古代变质岩构成的地盾,北侧沿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是南特提斯地槽带,沿印度河上游及雅鲁藏布江为与冈底斯中间板块的碰撞缝合线。,南亚大陆区,中轴大陆区,中轴大陆区 它介于南亚陆间区与北亚陆间区之间,为一东西向延伸的古地块,其主体为塔里
3、木-中朝板块。中朝板块包括华北及朝鲜北部,在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已经固化;塔里木地块在晚元古代固化,它向西延至卡拉库姆沙漠。围绕中轴大陆区的两侧是古生代地槽。在北侧以南天山至延边褶皱带中断续出露的蛇绿岩带为其北界;南侧为秦祁昆古生代地槽。,北亚大陆区,西超额尔齐斯河,南至中蒙边境,东至白令海是一个大板块即西伯利亚板块。围绕阿纳巴、阿尔丹太古代变质岩地盾有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台型沉积。西部地盾与科累马隆起之间的维尔霍扬斯克山脉及契尔斯基山脉是晚古生代及中生代的冒地槽褶皱带。,北亚陆间区,这是复杂的地槽与中间地块相间出现的地区。自西向东包括中亚天山西段和哈萨克斯坦板块、阿尔泰、萨彦岭、天山东段、蒙古中东部
4、、我国内蒙古和兴安岭等地。哈萨克斯坦板块是位于东欧、西伯利亚和塔里木-中朝三大板块之间的一个三角形板块,它的南界(咸海南南天山哈密东)是与塔里木板块之间的缝合线,西界(咸海乌拉尔山脉东麓)是与东欧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东北界(哈密东阿尔泰山西南麓)是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线。,南亚陆间区,它以帕米尔为界分为西段与东段,西段北界与东欧板块相接,东段北界为昆仑-秦岭山系,在中轴大陆区以南。,环太平洋区,位于亚洲大陆濒太平洋带,北起楚科奇半岛、堪察加半岛、经日本群岛,至东南亚弧形群岛。在构造上属于亚洲大陆东缘、西太平洋的岛弧-海沟系。,亚洲地质发展史,前寒武纪,在亚洲首先出现了最初的古老地块西伯利亚地
5、块、中轴古陆、印度地块和阿拉伯地块。太古界的广泛发育是这些大陆区的共同特征。从整体轮廓看,西伯利亚地块和印度地块分别构成北亚大陆和南亚大陆的主体;亚洲中部的、东西向延伸的中朝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等,则形成巨大的纬向构造。,前寒武纪,贝加尔运动,发生于89亿年前,在中国叫晋宁运动,它导致中国扬子地块基底的形成,并在西伯利亚南缘形成贝加尔褶皱带,它可能延及叶尼塞河以西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在陆间区和环太平洋区,主要构造轮廓是相对稳定的中间地块(如柴达木地块、印支地块)与地块之间的深降海槽带的并存。海槽带方向,乌拉尔为南北向,而天山为东西向,它们都从晚元古代开始,有的一直延至古生代。日本古生界砾岩中发现
6、17亿年前的砾石,可能说明环太平洋区中段具有晚元古代变质基底。中国浙闽一带古地块可能与扬子地块相似。弧形构造最突出的是西伯利亚地块南部的伊尔库次克弧和蒙古弧。,加里东运动,发生在早古生代。北亚陆间区有些活动海槽,如萨彦岭和北蒙古等海槽,大部在奥陶纪末由于填充、褶皱而达到相对固结,构成早加里东褶皱。志留纪末泥盆纪初,亚洲很多地区发生褶皱运动,东萨彦岭、西萨彦岭、库兹涅次阿拉套山(Aaray)、阿尔泰高山区、唐努山(TaHy-Oa)、杭爱山等褶皱带,都在这一阶段形成。,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发生在早、中石炭世到二叠纪,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都在这一阶段形成。乌拉尔山脉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它将俄罗斯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形成亚欧大陆的整体。,海西运动,太平洋运动,开始于中晚三叠世,褶皱变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在南亚陆间区东部和北亚陆间区的蒙古、鄂霍次克一带最明显,中国的川西、滇北也出现褶皱。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末运动达到高潮,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受到褶皱。经过印支运动,除喜马拉雅地槽等个别地区外,海水退出了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从那时起,山地地形占了优势。,第四纪初期以来,亚洲各地升降运动仍在继续,这就是新构造运动。隆起和沉降对巨地形形成有重要意义。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