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背景
1.封建割据势力的削弱: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逐渐削弱,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使国家和民族观念日益显现。
二、原因
1.王权的加强: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效仿,形成独立的国家。
2.民族语言的形成:
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种民族语言的形成和普及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3.民族意识的觉醒:
百年战争等历史事件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的觉醒。
4.领土统一与国内市场形成:
领土的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发展历程
1.早期形成:
欧洲国家在16世纪至18世纪逐渐形成民族国家。
英国、法国等国家通过加强王权、形成民族语言等方式,逐步实现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2.发展完善: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完善。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民族国家成为欧洲的主导政治形式。
3.全球化与变革: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殖民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地的独立和新兴国家的出现,民族国家体系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背景是封建割据势力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原因包括王权的加强、民族语言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领土统一与国内市场的形成; 发展历程则经历了早期形成、发展完善以及全球化与变革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