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说pdf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

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

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的特征包括:半封闭

的大陆—海岸型地理环境、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并辅以周边的游牧经

济、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生活土壤,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

征,产生了绚烂多彩的文化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容广泛的题目,谈论它的时候不能不有所取舍。我们选择的

是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而又常常为人们所感兴趣的几个话题。

(1)历史:七大古都

中华民族世代栖息繁衍在东亚大陆,其古代文化发轫的地理环境较之同时期的世界

其它文化产生的地域要辽阔恢宏得多。城市的建立,与文字的发明、金属器具的制造一

样,被视作一个原生型文化形成的标志。而城市的发展,则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社会、

经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水平。所以古代罗马人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

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作为国都的城市数以百计,其中最著名的有七个,号称七大古

都,即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这七个古都历时三千余年,地跨

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一个个王朝兴盛然后衰落了,而中华民族始终在艰难的磨砺中生

息、繁衍、融合、壮大。这些古都的遗迹成为先民智慧和勤劳的丰碑,成为人类宝贵的

文化遗产。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会处,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

祥地之一。中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分别

在位70多年,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所崇拜的君王。公元前14世纪,商代的第20代国王盘

治者大兴土木,刻意经营,使殷成为一座大都城。后来由于战乱,这座古城早已成为废

墟。人们把这些城市建筑遗迹称为殷墟。100年来,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

件青铜器、54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

大型祭祀场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

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早在100多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掀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

现了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

世纪中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0个朝

代在西安建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等近百个帝王都在这里生活过。其间,秦始皇在此建造了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秦始皇

陵。隋代开国皇帝杨坚新建了长安城,当时叫大兴城,由此奠定了长安城的规模和总体

布局。唐代又做了修缮和扩建,改称长安城,作为唐朝的国都。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长

安城的整体布局和街巷规划十分严整,体现了很高的建筑设计水平。明代古城墙是至今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因地处洛河之

阳而得名。曾经有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9个朝代建都,

因此有“九朝古都”的称谓。最早的洛阳城是周代初年周公平定国内叛乱后,为加强对

东方的控制而建立的,叫周王城。洛阳城最兴盛的时期是隋、唐时期。隋朝最初建都于

长安,后来隋炀帝杨广杀了他的父亲文帝杨坚,作了皇帝,命人在曹魏洛阳城的南部新

造一座城,并迁都于此,称为东都。当时营建洛阳,工程非常浩大,每月役使的工匠,

达到百万以上。唐朝把洛阳作为东都,武则天当政时又改为神都。安史之乱后,洛阳大

部分被毁。今天的洛阳旧城是宋代修筑的。明代末年,墙及城内建筑毁于战乱。清代初

年,洛阳又得到重建。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亚各国有着广泛

的交流。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

THE END
0.中华文化概说范文8篇(全文)中华文化概说范文(精选8篇) 中华文化概说 第1篇 中华文化概说 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化的含义主要指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中华”之“华”乃是“ 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3.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m:|gvnu70jvsm
1.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说明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 “中华文化概说”是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通识课,是非统设选修课。这门课程知识内容较多,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但同时它又需要大量的文学实践对其理论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和发展。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况,对中华文化、 jvzquC41yy}/5?5ygpsj0lto1h5gkujm;s;:3;q0jvsm
2.中华文化概说广西开放大学学习网中华文化概说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551779 694人加入学习 (2人评价) 教学计划 2025秋季学期 学习有效期 永久有效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介绍 目录 笔记(21) 评价(2) 全部 默认教学计划 2018春季学期中华文化 2018秋季学期中华文化 2019春中华文化概说 jvzquC41eq{sunx0izuv0lto0et0exztug5:4;<1pqzfuHycumC7;A
3.中华文化概说考核说明6篇(全文)“中华文化概说”是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通识课,是非统设选修课。这门课程知识内容较多,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但同时它又需要大量的文学实践对其理论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和发展。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况,对中华文化、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t|s7k|~0jvsm
4.中国文化概说.pdf中国文化概说.pdf 10页内容提供方:虾虾教育 大小:20.82 KB 字数:约1.25万字 发布时间:2021-11-18发布于重庆 浏览人气:25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文化概说.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绪论 一、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6133781?6554922>62266647xjvo
5.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jvzquC41yy}/sqtw0gjv0ls1kplp1:8;;1>93>3jvo
6.中国文化概说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下载中国文化概说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 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jvzquC41o0}fpmfpiygoi7hqo1jpe8j4h:;:e?k4ef?cc@gceh;2:?:d5hidhl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范文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糟粕 所谓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中华民族优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5486467mvon
8.《中国传统文化概说》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说》传统文化-概论-中国.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巾国传统文化 rid说 主编 郭风平 副主编 方建斌 张社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博采典籍,运用大量史料和趣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 括论述与评说,既洋溢着对积极、健康、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4661::3;4=39B3u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