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影响力经济国家战略》发布
巴西《影响力经济国家战略》表明,其目的是联合联邦公共管理部门和私营部门与社会民众的资源,共同促进自然资源的恢复与再生,提高社区包容度,为包容、公平、可再生的经济体系贡献力量。具体而言,影响力经济就是通过具有积极的社会环境影响的项目,达到对财务回报的追求与解决社会及环境问题之间的平衡。影响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力企业(impact businesses),即以可持续地产生社会环境影响力和积极的财务结果为目标的企业。影响力经济通过影响力投资动员公共和私人资本投资影响力企业,并由中介机构促进资金供给方(投资者、捐助者和经理人)和资金需求方(创造社会环境效益的企业)之间的联系。
No.
01
《影响力经济国家战略》
将从5个方面推动影响力经济建设
1.扩大资本供应
1. 动员公共和私营部门资源,助力影响力经济投融资。
2. 鼓励开发和采用与影响力经济适配的金融工具。
2.鼓励影响力企业的开设
1. 进行社会环境影响力评估的理念倡导。
2. 通过数据提升影响力企业和投资的能见度。
3. 支持影响力企业的业务发展。
4. 提供与公共部门采购需求相匹配的衔接条件。
5. 促进在私营公司生产链中整合能带来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解决办法。
6. 为影响力经济领域的企业提供推广和技术支持。
3.加强中介机构的支持
1. 支持影响力经济发展,为企业家提供培训和教育。
2. 产生并传播有关影响力经济的新知识。
3. 处理该领域的数据、统计信息和资讯等。
4. 鼓励储蓄和影响力投资。
5. 促进资本提供者(投资者、捐助者)和资金需求方(影响力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4.完善有利于影响力投资和影响力业务的制度、规范商业环境
2. 鼓励生产和商业部门调整生产链,以符合保护环境与社会的要求。
5.促进联邦内部各州和各市政府在影响力经济方面的协调沟通
1. 鼓励州政府规范各州在影响力经济领域的活动;
2. 支持地方影响力经济委员会的组建。
No.
02
影响力经济委员会
为推动落实《影响力经济国家战略》,巴西政府成立了影响力经济委员会(Impact Economy Committee),委员会委员由各相关政府部门、私营部门、民间社会组织、多边机构和协会的代表人员组成,任期十年,委员会负责提议、监督、评估与解释《影响力经济国家战略》的实施情况。
影响力经济委员会组织架构
主 席
由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MDIC)绿色经济、脱碳和生物工业司派出代表担任
执行秘书处
由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 绿色经济、脱碳和生物工业秘书处 新经济部门构成
委 员
23位来自政府部门(总统府民政办、科技创新部、发展和社会援助及家庭和反饥饿部、教育部、财政部、环境和气候变化部、外交部、劳动就业部等)和主要金融机构(巴西中央银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巴西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的代表;
1位来自巴西贸易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的代表;
1位来自巴西微型和小型企业支持服务机构(Sebrae)的代表;
25位来自私营部门、民间社会组织、多边组织以及州、市政代表协会的代表。
委员会工作内容
委员会将定期召开季度会议,并可由主席召集非常规周期会议。
委员会将设五个咨询工作组,分别负责对前述“《影响力经济国家战略》推动影响力经济建设的五个方面”对应的五个领域提供咨询。
委员会将在每年12月的最后两周向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部长提交一份工作监测报告,报告应包含本年度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为下一年度设定的目标。
“影响力经济”渊源
事实上,影响力经济的概念并不陌生,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社会经济”(Social Economy)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针对互助、合作及协会活动的国家联络委员会”(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for Mutual, Cooperative and Associative Activities, CNLAMCA)在法国创立,并于1980年颁布《社会经济章程》(Social Economy Charter),将社会经济定义为“不属于公共部门,成员们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民主治理,践行特殊的所有权和利益分配制度,利用盈余来拓展组织并提升对成员和社会的服务的组织集合”。
从2008年起,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EESC)也对社会经济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并将欧洲合作社、互助社、协会和基金会常设会议(CEP-CMAF)改组为欧洲社会经济联盟(Social Economy Europe, SEE)。在EESC的定义中,社会经济是私营经济体的集合,社会经济通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满足成员的市场需求,其决策和利润分配强调民主参与,与成员贡献的资本无关,每个成员的决议权平等。社会经济体主要包括合作社、互助组织、协会和基金会四大类,近些年也开始将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纳入社会经济的运行主体中。
根据SEE的《社会经济原则章程》(Charter of Principles of the Social Economy),社会经济应具有以下特征:
(1)重视个体和社会目标高于对资本的追求;
(2)自愿、开放的成员制度;
(3)由成员进行民主管理(本条不包括没有成员的基金会);
(4)同时考虑成员(服务对象)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5)对团结精神和责任心的维护与践行;
(6)自治,独立于公共机关;
(7)盈余多用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对成员利益或公共利益的服务。
除欧盟外,经合组织(OECD)、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对社会经济均有研究与倡议。经合组织理事会于2022年6月通过了一项关于社会经济的建议:《关于社会和共济经济及社会创新的建议》(Recommendation of the Council on the 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and Social Innovation)。2023年4月,联合国通过了第一项有关社会经济的决议《为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和共济经济》(“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标志着社会经济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亚洲的影响力经济星火
社会经济,或共济经济(Solidarity Economy),抑或是影响力经济,都是将社会目标置于主要地位(但不是唯一目标)的经济发展形式,对于全球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战略意义。如今,影响力经济的星星之火也蔓延到了亚洲。
韩 国
为配合社会经济与社会融资发展战略,经韩国企划财政部批准,韩国社会价值与共济基金会(Korea Social Value and Solidarity Foundation, SVS)于2019年1月成立。作为韩国首个基于PPP模式成立的批发基金,SVS旨在为社会企业提供耐心资本,为具有社会使命的项目提供融资,以及培育社会金融中介机构。SVS还与其他机构合作动员资金,投资于可再生能源与社会保障住房等影响力项目,希望让金融更加“社会化”。
2022年,SVS共提供了1240万美元投资资金,通过19家社会融资中介机构与257家社会经济企业达成了合作。
孟加拉国
作为我国重要的投资市场,孟加拉国地处连接中国、印度和东盟这三大经济体的枢纽位置,是南亚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同样也是影响力投资和影响力经济发展的丰沃土壤。
此外,ICL还促成了孟加拉国影响力投资NAB(National Advisory Board,是全球影响力投资指导组织GSG在各国的成员机构)的成立,对孟加拉国影响力投资生态体系的建立十分关键。
中 国
中国的影响力经济前景:我国学者对于社会经济也已进行过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在我国已具备一些初级形态,并且也有发展需要(赵环 等,2017)。当下,随着“3060”双碳目标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步入正轨,中国的影响力经济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作为一种经济体系的补充,影响力经济以全新视角看待资本与社会的关系,也为亟待解决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提供另一种思路。
参考资料
EESC. Recent evolutions of the Social Economy in the European Union, 2016.
赵环,高丽,徐选国.“为社会的经济”:社会经济的西方传统及其中国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6):25-37.
THE END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