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奇迹:比国史早年的家谱,甲骨文前的祖先照样清晰!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困惑人类千万年的终结难题。大多数的人类,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托付于神灵。而中国人,却以祖宗崇拜这一最独特、最自然的方式,解答这一生命本能之问。

家谱,以特殊的形式,真实的祖先记录,记载家族世系和事迹,告诉每人:你从哪里来。它,是延续华夏血脉亲情的重要载体,是传统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依。

你再困顿,背后也有无数祖先的灵魂,护佑你;你再膨胀,几十年后的人生归处,也在这里!

几千年来,中国人家家户户作为传家之本的家谱,在近百年的社会变迁中,却遗憾的,大都中断消逝了。大多数人家的家谱,在愚蛮力量去中国化的强逼高压下,被毁灭遗弃……

大多数中国人,由此,断绝了和自己古老祖先的记忆链接,成为了不知道来处的人。

好在,华夏祖宗在天有灵,就在家谱成为中国人文化憾痛的今天,让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幸运者!

近年,机缘巧合下,通过河南省开封县八里湾乡伊寨村的伊海誉先生,一本伊氏家谱,被公开,成为举世惊艳的文化盛事。

这本躲过了无数劫难的珍贵家谱,完整记载了3800年间,伊姓先人的世代更替:从历史学界还没有发现文字证据的夏朝,直至清代;从第一代伊尹,到第134代伊六壁,325人,时空跨度长达三千多年。而且,最难得的是,中间没有一代人缺失遗漏,实在是让人咋舌的奇迹!

它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新纪录: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起源最久远、内容最完整的家谱。

该谱的始创年代,没有确切的文字可考。已知最早的编撰,是三国时期。伊尹的66代孙伊籍,68代孙伊睿,就“愈加意谱牒”之纂修。跨越千年之后,伊尹第120代孙伊恩礼,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续修并作序。到清代,其134代孙伊六壁,又加编纂,开列出家谱世系,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伊谱》。

在《伊谱》中,自一代伊尹、二代伊陟、三代伊获鱼、四代伊贵,四代人皆为单传,至五代伊贵,开始分为伊存、伊定两门,故自第六代开始,即以伊存的嫡亲为主线延伸,至134代伊六壁,皆为长门长子之嫡系。这样的编次之法,在中国传统的家谱中,比较独特。世次主线,沿长门长子延伸,二门以下,只记本代及其子,以下不再分支延伸。

这样的编撰方法,主线明确,脉络清晰,一线贯通,数千年之家传,仅需一册,即可包含,也便利了它在漫长岁月的传续与保存。

在纪年的准确性上,《伊氏家谱》与《资治通鉴前编》这样的权威文献所载纪年,如同出一辙,所载纪年一致。也为历朝历代的正统编年史书,如《皇极经世》、《皇王大纪》、《文献通考》、《纲鉴纂要》、《纲鉴易知录》、《乾隆御批纲鉴》等的相关记载,提供了佐证。再次证明,古代中国历史记叙的严肃性。

我们知道,夏商时代,目前了解途径只有甲骨文,甚至连国都位置,今天都还存疑。当时的先人们,却在漫长岁月的口口相传中,无论家史还是国史,都能保持相关历史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验证性,实在是让人惊叹的文化奇迹。

《伊谱》的权威真实性,不仅体现在它脉络清楚、与典籍相互印证的记述;也得到了历朝历代官方的认可。

明代伊思礼的墓碑上,有“得祭田两顷四十余亩复”的文字;清康熙年间,伊广雨曾身背伊尹画像到开封府要求资助,被封为“铁榜秀才”,而且称号可世代相袭。更神奇的是,伊氏发源地的河南杞县,一直有伊氏后人生活,甚至现在聚居生活的村庄,与传说、记载中3800年前祖先生活的地点,近在咫尺。

伊氏家谱的第一代始祖伊尹,可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重要人物。他是商朝的开国宰相,三朝元老,有极富传奇的人生经历。他也被尊为中华厨圣,是餐饮业的祖师爷,创造了中国烹调的基础理论“五味调和”和“火候论”。这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推动的圣贤人物!

虽然历代典籍都有记叙,但像那个遥远时代的所有人与事一样,伊尹,往往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人物;毕竟,他生活的夏商时代,还没有文字发明的证据;即使现在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比他的时代,都还要晚几百年呢。

《伊谱》的清晰记载,结合甲骨文卜辞中的原始记述,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这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无可置疑地真实存在过。通过家谱,这位远古烟尘中的历史伟人,和今天的伊氏后代,清晰链接。

而甲骨文之前几百年间,谱系被明确地记载传留下来,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在殷墟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一定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文字始于黄帝时代的传说,很可能是历史的真实;未来的考古发现,应该会证明:中国文字的历史,一定比现在知道的还要早。

《伊谱》的发现,不仅仅是伊姓人们的家门幸事,也是国家文化幸事!它,不单是一本普通家谱,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对于族谱学、人类学、姓氏学,皆有莫大意义。即便对于国家,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

促成夏商周断代

这本家谱,对中国历史记载的完整性,有重大意义。

相比于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都是足以自豪的。尽管如此,中国的编年历史记录,最早的开始年份,也是在公元前841年。而比这个年代更久远的历史,即便夏商周这样人人皆知的重要历史阶段,也一直存在于传说和各种杂乱矛盾的记载中,缺乏权威手段来证实有关环节。

为此,国家曾经组织大规模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动用多种学科、多种现代化手段,力图把这三个华夏文明史中重要朝代的年代世系梳理清晰。

缺乏明确文字和实物的背景下,探求4000年前的真相,难度不难想象,导致许多细节一直难以定论。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公布后,许多远古疑难,随之迎刃而解。

伊氏家谱连续记录了夏商四王的在位年份及干支,在史籍中异常难得,这对研究夏商界标、澄清我们对夏商历史的模糊认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按《伊氏家谱》,商朝的开国元年得以印证,(公元前1766);也破解了商王世系疑团,对于明确夏商两代的分界、商王世系的确定,提供了确证,掀开了夏商史研究的新篇章。

我国从此告别了公元前841年以前,没有详细纪年的时代,2019年1月,新出版的《夏商周纪年表》,已经出版发行。

这是世世代代普通的伊姓人,守家而利国,对华夏文化的不朽贡献!

历史与现实的证实与链接

现代的伊姓,虽然遍布全国,但算不上大姓,全国仅有约十万人。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其血统的纯正性得以保留,除了少量鲜卑族的伊娄氏,没有发现伊姓中,有改姓、赐姓的现象。

伊尹的出生地、河南杞县葛岗镇空桑村,就是伊姓的发源地。有历代的记叙、和源于商代的伊尹庙(文革时期才被破坏)、伊尹墓、伊谱等确证。村庄之名,长达3800年未变,现存最大的伊氏族人聚居村庄,据此不过十余公里。

生活在数千年传续的祖宗之地,该是什么样的故园乡土、家国情怀!

即便时世所致,远离故土,伊氏族人也依然脉络清晰。数千年间,伊姓迁徙的大致途径,也并不复杂。早期的迁徙,局限于周边;两汉时,伊姓以河南为中心,向周边扩衍,开始进入山西、山东等地;西晋“永嘉之乱”后,晋室南移,伊姓族人随中原移民潮一起,向南迁徙;唐初,伊姓开始进入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近年,福建客家人的基因族谱研究表明,伊姓人的Y染色体,属于一种特别的基因类型(国际遗传学界称R1b1a2单倍群),有这一基因类型的人,都是从同一个祖先传承而来。

从古老家谱到现代基因科学都验证,伊姓人,是中国近4000年来,传承最清晰、始祖最明确的人群之一!这,是伊姓朋友的荣幸,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华夏文化的骄傲!

正是这样厚重的积淀,带给了中国人真正的文化自信!也带给我们,创造更多文明奇迹的无限动力。

THE END
0.中国历史年代表下载中国历史年代表高清版下载中国历史年代表为我们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历史年代演变信息,需要了解历史的用户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图表哦! 中国历史年代表高清图简介 中国历史年代表是收录了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历史发展时间表,内容简介明了,一目了然,反映出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民族的发展和变迁。 jvzq<84yyy4xkw|kp94dqv4uqhz03?:990nuou
1.汤仁泽:父亲汤志钧参加过的学术会议及其他学术活动|章太炎全集|1980年4月8日,父亲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历史学会重新建立代表大会,全国有代表125人参加,三位中国香港学者应邀出席,大会选举郑天挺、周谷城、白寿彝、刘大年和邓广铭为中国史学会理事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了致台湾历史学界书。 会议之前,父亲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副院长陆志仁嘱拟开展上海史研究之发言稿,稿早改就,由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664>25:5a34ib;Bkfg2812;7z3f4ivvq
2.中国历史年代表,一目了然(含地理面积图)中国年代表: ? 盘古氏、三王五帝……? ? 夏: 约公元前2100---1600年 约500年 ? 商: 约公元前1600---1028年 约550年以上 ? 周: 约公元前1027---256年 共772年 ? 西周 公元前1027---771年 共257年 ? 东周 公元前770---475年 共295年 ? 春秋 公元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7328691;;82@84a;;8;B565;4tj}rn
3.王荣堂先生与世界近代史学科建设和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讲授世界近代史。1952年东北师范大学受教育部委托创办首届世界近代史研究生班,共计16名学生。王先生和刘祚昌先生担任主讲教师。王先生讲授英法近代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了讲好课,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出了详细的讲稿,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还在教学讲稿的基础上完成了《十八jvzq<84kyj4du|s0ep5y{44238238y4238239=a7487;<90ujznn
4.历史上的今天!回顾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入场画面1984年7月28日,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面进军奥运会,代表团共353人。其中225名运动员参加了体操、女子排球、男子跳高等16个项目的角逐。戳视频↑看1984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阵容有多豪华。(央视频号:珍贵影像馆) 责任编辑:李茗伊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wkmjq0jznnHnvgoejfF695::22<>958<32:<582
5.中国史学科杨祥银,1979年出生,浙江瑞安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学者A岗,兼任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联席秘书长。200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jvzquC41nu~z0{ze0gjv0ls1u|jx1ƒluzm5e9k>7d8h96:5622kceB8g4ckd:
6.西南大学代表队在2023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斩获历史最佳成绩2023年8月20日至24日,由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组委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3所高校共计64支代表队参与了本次竞赛。 2021级五名本科生(蒋鑫博、张思琪、胡佳康、宋雨佳、陈文俊)组建成西南大学代表队,在领队杨铁老师带领下jvzquC41rjtklx0uy{/gmz0ep5jpot132<81=;890nuo
7.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带你3分钟读懂67年历史文代会作代会开幕 带你3分钟读懂67年历史 2、第二次文代会(时隔4年) 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中国文联),改选了领导机构。主席为郭沫若,副主席为茅盾、周扬。jvzq<84yyy4937hp1lrxj872383248541euovnsva999:B77a74ivv
8.芯青年心向党讲团史,忆峥嵘岁月,传红色基因(二)1953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祖国开始进入计划经济建设时期的誓师大会,大会动员全体团员青年为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新团章将新的历史时期党交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任务列入总则,并明确规定了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部工作。 jvzquC41guk/zvz0gf{/ew4kphu039681364:B3jvo
9.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红色地标串起上海红色之魂中共一大会址——翻开中国历史开天辟地一页 1921年7月23日,平均年龄28岁的十余位代表从各地来到上海,与两位共产国际代表走入望志路上的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崭新一页。 中共一大会址,是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的住宅。尽管是在法租界,但危险仍然时时存在。7jvzquC41yy}/yqg0ep5{j~jcp5ykw|gp1814:532354:?992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