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英国为何与荷兰恩怨不断,经历了四次英荷战争航海条例

提起英国,我们首先会想到它作为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国地位,在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时期,英国从一个海上小岛发展成为殖民大国,到一战前夕,英国直接控制着世界上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管控着世界上四亿多人口,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被形象地称为“日不落帝国”。

但是回顾历史,英国崛起其实是十七世纪以来才发生的事情。欧洲国家众多,自古以来就维持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大国博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种博弈以各种形式存在,而战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作为一个海上殖民国家,早期英国的壮大与诸多海洋因素息息相关,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海军以及海上战争。在崛起过程中,英国为了扩张权利和提高地位,必然要与当时具有竞争力的对手进行斗争,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英国与荷兰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恩恩怨怨——四次英荷战争。

英荷的崛起与矛盾

界定英国具体何时崛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中世纪以来,英国作为欧洲的一个主要民族国家,经历过辉煌,也陷入过低谷。既有14-15世纪的征服法国,也有三十年之久的内部战争;既有1588年大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也有国王与议会的持续斗争。

在这波浪式发展的起起伏伏中,英国国力实际上受到损伤,甚至沦为欧洲的二流国家,一度被其他欧洲大国所轻视。然而经历了清教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真正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克伦威尔执政时期,英国统一英伦三岛,他上台后大肆扩展军队,尤其是海军力量,相对之前扩大了近三倍,同时他作为资产阶级代表,实行典型的重商主义政策,可以说是真正触及到了成为帝国的基本条件,那就是海上贸易与军事的扩张,进而成为殖民帝国。

荷兰本来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小国,在1609年才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但是由于本国发达的造船业和金融业,在主要依靠海上交通的时代里极具优势,成为当时欧洲的造船中心,其商船达到1.6万余艘,占到欧洲商船的四分之三,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足见其海上贸易地位之高。

再加上摆脱西班牙统治之后荷兰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成为十七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几乎掌控了欧洲的全部贸易,并开始向东方扩展,包括建立东、西印度公司,在马六甲地区击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甚至在1648年占领了好望角,在非洲建立了最为重要的殖民据点。

就这样,欧洲人眼中的小国荷兰依靠自己的军事和经济优势,基本垄断各国贸易,成为“卓越的资本主义国家”。

就这样,两个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市场相遇,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竞争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国内环境还是国际形势都使得英荷难以和平合作来共同分这一杯殖民贸易的羹。

实际上,两国的矛盾早已开始,双方商人围绕着商品市场、捕鱼业、贸易与航运业开展激烈竞争,在东方,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业务上受到荷兰人的排挤,在西方,荷兰封锁了英国同波罗的海国家的贸易,大量原材料难以为继。

荷兰甚至在英国附近海域捕捉鱼虾等水产品,然后把它们高价卖给英国市场,从中牟取暴利。英荷的天然矛盾愈发激烈,使得本就矛盾的政治经济关系更加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四次英荷战争

其实,在战争开始前,英国一度与荷兰等欧洲国家进行和平外交,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改变自身的不利地位,但是由于两国根本矛盾的存在,这些谈判尽管软硬兼施,提倡建立“紧密真挚”的联盟,但难掩其背后的霸权野心,要求把荷兰变为英国的附属国。相应地,荷兰对此表示了严词拒绝。最终,英国决定采取强硬手段来对荷兰进行制裁。

正如此前所述,贸易问题一直是英荷问题的焦点。在外交手段失败后,英国开始实施严厉的经济措施,即通过经济手段排挤荷兰人的贸易和航运,目的就是增加英国的航运份额。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成为双方争端的最直接导火线。

这是克伦威尔主持下的英国议会通过的第一个具有贸易垄断性质的法案,它规定了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经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其他国家的制造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还对殖民地产品生产作出了严格规定。

表面上看,条例原文中并没有提到荷兰,但不言而喻,这里的每一条目都直接针对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荷兰。

这样一个带有重商主义和垄断性质的条款彰显了英国为保护自身利益的野心,用以扩大海洋利益,争取世界霸权,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引发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战争。面对英国的公开挑战,荷兰要么妥协,要么战争。

表面上看,双方似乎是平局收场,但是总体而言,英荷关系得到巨大扭转,英国由于本身具有的军事优势在战争结果上获得利益,而荷兰服从了《航海条例》中的大量限制,英国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获得胜利。

我们都明白,战争结果充满了不公和妥协,仅凭战争不可能将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彻底解决。荷兰在第一次战争失败后,发现了自身军事力量的薄弱,于是任用米歇尔上将为荷兰海军统帅,励精图治改革海军,一直寻求着夺取制海权的机会。

1672年开始的第三次英荷战争受欧洲大陆国际关系变化影响巨大,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争夺欧洲霸主地位,将矛头直指共和制的荷兰,同时利用英国查理二世在财政上对法国的依赖使之卷入到大陆的反荷战争,但是实际上这次战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海上贸易战争的性质。

这场战争是英荷战争在17世纪进行海上争夺的最后阶段,由于英国宣战本来就是面对着议会的压力,再加上荷兰海战的节节胜利,在战争开始后英国很快就被迫停战,最终1674年双方签订和约,正式结束了第三次英荷战争。

这场战争中,荷兰经历了最大一次的海军削弱,不仅是海上战争的损失,更有与法国旷日持久的陆上战争。战争结束后,荷兰的海上霸权也正式宣告结束,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由此渐为英国所取代。

两国的恩怨并未就此结束,在海上霸主地位逐渐消失的同时,荷兰仍然依靠其强大的海洋力量与英国在商贸方面进行着竞争。这次战争以美国独立战争为起源,荷兰支援美国并且废除了英荷同盟的各种条约,英国借此机会正式发动第四次英荷战争。

战争从1780年持续到1784年,此时的荷兰早已不是当年的海上强国,荷兰的内政混乱,外债巨大,海外殖民地管理腐败等一系列因素致使军备废弛,很快被英国占据上风,最终还是依靠法国中间调停,才得以签订和约。

自此一战结束后,英荷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在第四次英荷战争后,荷兰彻底失去了与英国进行商贸竞争的实力,国际金融中心从阿姆斯特丹转移到伦敦,荷兰东印度公司出现严重经济危机,最终宣布破产。相应地,英国经历了四次战争,虽然有胜有负,但总体上一步步取得并巩固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获得金融霸权,成为早期资本主义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

结语

要正确认识这百年间英国为何四战荷兰,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予以评价。两国间的四次战争虽然具体起因和战争过程以及战争结果都互不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典型的商业战争,其根源就在于英荷之间不可调和的商业矛盾。

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要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海外殖民、发展商业贸易,要实现这个目标,争夺海洋霸权是至关重要的,战争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荷兰作为17、18世纪英国崛起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对手,与英国的矛盾只能诉诸战争的方式予以解决,英国构建帝国的过程就是排挤其他竞争对手进行垄断的过程。

在战争中,英国依靠海军和商贸的强大逐渐获得并扩大着自己的优势,最终在这场“零和博弈”中取得胜利,成为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展的时代,被人们形象地概括为“血与火的时代”,而英荷的四次战争,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殖民全球的大英帝国早期竟是个弱鸡?谈英国五次被入侵的屈辱史提起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日不落帝国”的殖民辉煌。自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就走上了快速殖民扩张的道路。 到20世纪初已占领全球50块殖民地,统辖面积达三千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亿,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直到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才将世界霸主的地位拱手让给美国。 jvzquC41yy}/lrfpuj{/exr1r1kdh=5g:4jf;=
1.帝国已逝,与时代相悖的殖民遗产应坚决摒弃新闻频道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当一个个老牌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殖民地人民也终于获得了渴求已久的和平,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但是直到今天,包括我国香港在内的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痕迹依然依稀可见,长期的殖民统治给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jvzquC41pg}t0lhvx0ipo8723;51:8741CXUKSvnv7Vwqky62wxKnqW983?1:;70ujznn
2.荷兰历史(二)两大中世纪王朝塑造现代荷兰雏形荷兰在中世纪还远没到能够独立自主的运行国家机器的时代,主流政治、经济、文化自始至终受到周围大帝国的支配。公元1100年左右,来自佛兰德斯和乌德勒支的农民开始在荷兰西部抽干和开垦无人居住的沼泽地,与内海。与此同时,商业发展快速,荷兰地区的贸易业务在当时为欧洲前列;也正是这商业基础奠定了荷兰在殖民扩张时代的强jvzquC41pg}t0ƒmkdq>/el4|wsov1;542/65/;=17gg7djf5;6ig37mvo
3.荷兰受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限制,殖民海外将是扩张的捷径,但一个崭露头角的殖民帝国又很可能会遇到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其他潜在殖民大国的新挑战。从与勃艮第的直接斗争到已知世界边缘的未来冲突,低地国家每前进一步,都将面临新的战斗。荷兰(英文:Holland)位于尼德兰地区,它开局是 勃艮第的被联统国,其核心是荷兰地区的jvzquC41yy}/g~9ep0ipo8|kmk5&GA*:F'H8'N:':7+C2
4.陈晓律:近代英国兴衰的历史轨迹帝国后遗症 英国的扩张使英国在几个世纪中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殖民大国,而庞大的殖民帝国对英国的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战”以前,英国的贸易体系一直具有相当的活力。就贸易方向而言,幅员辽阔的殖民地是它最大的市场和原料供应根据地。截至“一战”爆发为止,英国的殖民帝国范围已达到925万平方公里,所辖人口几乎达到5700jvzq<84kyj4du|s0ep5yull1uljrikx142842<4v42842<82a7<299530unuou
5.爱尔兰与近代早期英国的殖民活动但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大概可以把1641年以前的厄尔斯特的移民社会看作是一个后来北美大陆殖民地社会的原型”,因为“苏 格兰人、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在17世纪在厄尔斯特所获得的经历为第一个‘ 不列颠’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提供了实践的成功范例。在北美和后来不列颠帝国形成时期 所出现的各种不列颠的殖民地jvzq<84ucuy/ew432;61;88298>/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