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回归本真的马蒂斯与“素人”们个展画家美术馆艺术家毕加索当代艺术亨利·马蒂斯

8月,上海久事美术馆将展出抛开学院派技巧的“稚拙派”素人艺术家;无独有偶,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素人策展”邀请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策划展览。西岸美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分别带来的“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和“摩登巴黎”给夏日上海带来浓浓法国风。

马蒂斯和毕加索也是这个夏日的红人,除了北京和上海的UCCA展馆分别有展出外,东京都美术馆的“亨利·马蒂斯:色彩之路”展出来自蓬皮杜中心的收藏;柏林博德博物馆将馆藏西班牙古典艺术品与博古睿博物馆藏毕加索对话。

澎湃艺术为您呈现这一周值得观看的展览。

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

地点:上海久事美术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亨利·卢梭为代表的“稚拙派”艺术家们抛开了严谨的学院派技巧以及创新奔放的印象派画法,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然与真实。展览以亨利·卢梭、塞拉芬·路易、安德烈·鲍尚等9位代表性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来呈现生活的本质。

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

地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注册分析师、退休教师、大学教授、物业经理,五组六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普通人,根据各自策展主题,从中华艺术宫近2万件馆藏中挑选出72件作品进行展出,

呈现出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展览。

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

地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展览汇聚了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康有为、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王蘧常、白蕉、谢稚柳等100位著名书法家及100件书法精品力作,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对海派书法进行了代际的梳理、艺术的评析、学术的研究及文献的呈现。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地点:西岸美术馆

展览以“肖像”为线索,探索现当代艺术发展史,毕加索、培根、考尔德、基里科、贾科梅蒂、玛格里特等艺术家的作品将齐齐亮相。这也是继“时间的形态”“万物的声音”之后,西岸美术馆“现当代艺术史三部曲”的终章。

摩登巴黎1914-1945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以丰富交织的视角回溯现代性在巴黎上世纪黄金年代的萌生与蓬勃。此次展览呈现建筑模型、绘画、珠宝、摄影、电影、时装等300余件作品,帮助参观者体验1914-1945年的巴黎的城市基建与物质文化风貌,感受海明威笔下的“流动的盛宴”。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展览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20件组,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 板块讲述“文明”的故事,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进东山村、凌家滩、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共展出37件/组文物,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亦向上海图书馆借展文物6件(分3件/组)。展览分为“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保护”三个部分呈现金石传拓技艺的历史发展和在当下的保护应用。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

地点:复星艺术中心

展览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提出的“五感的建筑”观念为脉络,打造由设计手稿、建筑模型、空间装置、数字多媒体、实验音乐、文献、香氛等构成的沉浸式空间,力求观者能够在多种感官体验中领略到隈研吾建筑的魅力,并开启对建筑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思考。

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

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展览展出137件/组展品,包括古船的船体构件、出水瓷器、技术与装备模型等,其中95件/组出水自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构件及一系列古船出水瓷器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

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群上海空间

展览汇聚了毕加索、保罗·克利、马蒂斯、贾科梅蒂、塞尚、布拉克等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作品。此次展览以时间为序,通过编年结构对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多种抽象表现形式的呈现,追溯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通过时间线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艺术家在同一时期的面貌。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

地点:浦东美术馆

从文艺复兴的拉斐尔、巴洛克的鲁本斯、洛可可的华托、现实主义的库尔贝到印象派的马奈、梵高,直至现代艺术布拉克、马蒂斯、康定斯基、夏加尔、欧姬芙、怀斯……70幅来自近70位艺术大家的绘画杰作云集黄浦江畔,展览以八个空间梳理自文艺复兴至战后的“西方美术史”。

地点:浦东美术馆

展览展示了横跨四个世纪,包括大型雕塑、仪式面具、特色服饰和当代大洋洲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等110余件/组来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大洋洲艺术品。展品诠释着大洋洲艺术令人着迷之处,不只是它本身,更是它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方式。

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

地点:东一美术馆

展览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将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共48件稀世真迹,包括波提切利的著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与半人马》。这两件经典杰作分别取材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三博士朝圣》画面宏大布局的右侧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画像,这种独具创意的绘画风格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孟光时代——师生艺术文献特展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展览展出美术教育家孟光及其学生等共90件艺术作品与文献。孟光的学生们已白发苍苍,他们来到现场,用这个展览向恩师致意与表达纪念——他们把与先生在一起的岁月称作“孟光时代”。

“何止海派”近现代海派书画主题艺术展

地点:海派艺术馆

展览分为“近现代海派书画发展史陈列展”和“近现代海派名家优秀作品展”两部分,梳理了海派艺术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发展脉络,回眸了海派艺术百年的变化。

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

地点:西岸美术馆

展览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藉由胡安·米罗、安德烈·马松、赵无极等诸多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画家的作品,着重展现这一艺术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维度审视超现实主义,引领观众步入一趟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

游目骋怀——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

地点: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

展览以馆藏宋四家的碑帖为基础,开启跨越时空的北宋山水行旅世界。展出的30余件碑帖作品中(其中有部分为复制件),与苏轼有关的碑帖作品就占14件,跟随碑帖上的行动轨迹,可勾勒出较为完整的苏轼生平游踪。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

地点:奉贤博物馆

展出的文物类型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瓷器、书画、竹木等各时期承载汉字的实物,集中表现汉字的肇始源流、发展演变、内在力量与悠长意蕴。

因心造境——上海中国画院院藏明清人物画研究展

地点:程十发美术馆

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

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

展览以“长江与海洋文明”为主题,以长江流域重大考古发现为依托,以长江相关文物珍品为视角,集中呈现34项重大考古发现及其出土文物,包括13项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5项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空间跨度从长江上游、中游到下游,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

“重返自然”国际艺术群展

地点:明珠美术馆

26位中外艺术家带来了100多件自然主题创作,囊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多元媒介。

草堂传灯——冯超然绘画艺术及余脉传承特展

地点:陆俨少艺术院

马蒂斯的马蒂斯

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此次展览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中精选280余件涵盖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与藏品,完整呈现包括马蒂斯自学生时代开始,到成为野兽派的代表人物、直至后期的剪纸艺术,再到晚年旺斯礼拜堂设计在内的全部艺术创作生涯。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尺素情怀”是清华艺博2016年开馆展之一,本次经过调整后重新展出,汇集超过100位清华学人的亲笔信札、手稿和讲义,参观者既能从中了解清华学人们为20世纪中国学术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亦能窥见他们个人性格与日常生活的点滴。

这是一个漫画时代:米谷的1945-1965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览展出近120件米谷先生的漫画手稿,涵括了米谷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二十年,即1945年至1965年间的代表性创作。

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从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幅画作,包括拉斐尔、提香、贝尼尼、鲁本斯、委拉斯凯兹、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揭示有关“自我”与“现实”的永恒主题。

写生新疆:20世纪以来新疆主题创作研究展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聚焦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一个独有的现象,即大批艺术家远赴新疆写生这一群体性艺术创作活动,着重审视和探究“新疆”作为视觉素材给近代艺术家的创作带来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在“写生”这个绘画语言上的拓展和突破,展现中国艺术家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成就和贡献。

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

地点: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

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河北

高枕无忧——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

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

展览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枕196件、邯郸市博物馆藏瓷枕5件和河北博物院藏瓷枕17件。其中,南越王博物院有50余件文物是首次在院外展出。以枕为媒介,体现古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

浙江

为什么是速写——典藏速写艺术研究展

地点:浙江美术馆

展览分为 “速写何为” “速写互镜” 两大版块,遴选浙江美术馆馆藏速写精品和相关作品,秉持田野调查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商借部分场馆重要佳作,合力携手,展示、研究速写的本体艺术价值,探讨、审视速写与创作生活的多维关系。

礼记·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

地点:良渚博物院

展览以中原出土夏、商、周三代的青铜礼器为核心,汇集全国8家文博单位的逾100件文物,清晰再现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从初现到成熟,从辉煌到衰弱的全过程。

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

展览以敦煌相关历史文物为载体,展示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塞的重要作用,展现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明交流和互鉴。展览共汇集10个文博单位的逾100件(套)文物,一级文物近40件(套),多数文物为首次在杭州展出。

湖山胜处——16至20世纪杭州书画特展

地点:杭州博物馆

展览聚焦馆藏明清至现代的杭州书画、金石文物,以“山水长情”“清音永隽”“无问何年”三个单元构建起杭州城的山水与人文情怀,透过文人墨客之“眼”、之“笔”、之“情”看百年来杭州城的风姿、风韵、风骨。

江苏

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

地点:吴文化博物馆

吴文化博物馆联合云冈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共同呈献展览。展览分为三个单元,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讲述平城时代、创造经典,再到成为范式的云冈故事。

和·合——中韩民间绘画交流展

地点: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展览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和韩国的民间绘画来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展现中韩两国友好互鉴。

大都:元代北京城

地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关于元大都的历史记忆,除了卷帙浩繁的传世文献,还有零星的考古发现,可惜的是,元大都的实物遗存并不多。作为“运河城市”系列特展,此次展览汇集了近70件元大都遗址出土文物,再现了最真实的大都风华。

不止于艺: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览选取英国V&A博物馆收藏的150件精品,探索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1834-1896年)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艺术思潮及其对当时人们生活及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

地点:苏州博物馆

马家塬遗址是一处战国晚期西戎贵族墓地,地处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桃园村,临近沟通甘肃与关中的汧陇古道。此次展览呈现102件(套)珍贵文物,讲述以马家塬为代表的西戎族群对西北土著文化的继承,以及他们与秦人、胡人的交往。

微笑千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

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

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遗址(青州博物馆南邻)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600余尊佛教造像,一经发现,即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此次展览遴选四十余件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与残块,其中既有背屏式造像,又有圆雕佛像与菩萨像。

四川

地点:成都市美术馆

此次双年展以“永恒瞬间”“瞻星成梦”“存在遥望”“空间感知”“凝视之思”“未来考古”“大地回声”“心之所向”“星链计划”九大单元,为大家呈现多元、前沿、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地点:成都博物馆

展览汇聚220件文物精品,包括距今8000余年前的“贾湖刻符龟甲”、殷墟甲骨等国宝重器,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规格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重磅大展。

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

地点:四川博物院

自古以来,莲荷题材不仅广泛出现在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中,还以不同形式留存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莲荷文化遗产。此次展览集合了全国44家文博单位的218件莲荷精品文物,将古代文人墨客对莲荷的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辽宁

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

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山西

寻邑——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

地点: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

80位中外当代艺术家携百余件作品寻邑云中,发现和探寻地理意义上的另一种传统与现代连接的关系,用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展现更新视角下不同媒介及不同空间维度的视觉探索和关系网络。

河南

“丹青奇韵”津豫博物馆藏扬州画派作品展

地点:河南博物院

展览呈现13位扬州画派画家的76幅作品,系统展现扬州画派的艺术成就。重点展品包括郑燮《兰石图》、华喦《采莲图册页》、边寿民《瓶菊图轴》、李鱓《花卉蔬果图册》、高凤翰《半亭对菊图轴》等。

山东

安东尼·葛姆雷个展:有生之时

地点:青岛西海美术馆

展览围绕安东尼·葛姆雷“将身体作为转化与交流之所”的艺术理念展开探索,作品涵盖他近40年的创作生涯。

广东

念念迁流——风景的图像变迁与当代转向

地点:广东美术馆

展览将以时间为线索,呈现“风景”在不同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和媒介形式中的表现、转变与诠释。这种历时性考察一方面回溯了时代变迁和艺术创作理念更迭的历程,揭示当下人类现实处境和艺术创作语境的转向。

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

展览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及文献研究基础上还原“南海I号”的航行轨迹,再现南宋时期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阐释唐宋以来广东陶瓷器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展览汇集超过400件(套)文物,超过3/2为首次公开展出。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展

地点:深圳市南山博物馆

汇集了来自麦积山石窟的各类珍贵文物及临摹品131件/组,囊括造像、壁画、文书等多种形式,并复原了44窟、62窟、123窟三座麦积山石窟的特窟。

云南

张晓刚个展“隐语之书”

地点:昆明当代美术馆

展览旨在呈现张晓刚的绘画作品和艺术家生涯与文学世界产生的互文与关联。他的绘画中的寓言与预言性,是和文学的相逢、确认,是和遥远时空的人——持另外一种“语言”的他人,在文化中的不期而遇,并且紧密相连。

香港

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

地点: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目前存世的毕加索玻璃画作不超过50幅,本次展览汇集其中的19幅作品,是近20年来毕加索玻璃画的首次大规模展出。展品涵盖毕加索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并且多以他的亲友为主角,比如《母亲和孩子》采用新古典风格描绘第一任妻子 Olga 与长子,《Marie-Therese Walter 的肖像》以立体主义手法表现当时的灵感缪斯、情人 Walter,观者得以通过作品感受毕加索的一生。

台北

国宝聚焦:《三官出巡图》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览聚焦道教题材绘画《三官出巡图》。“三官”指道教中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分别掌握天界、地界、水界的行政事项,定期出巡,考察善恶、判定祸福。本作是少有的描绘“三官”一同出巡的画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宗教价值。

笔墨见真章——书法导赏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期:持续至10月4日

展出唐拓《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宋米芾《书尺牍》、宋蔡京《书尺牍》、明祝允明《诗翰》、沈粲《书应制诗》等总计十九件(组)作品。其中宋代米芾《书尺牍》后两行狂草,用笔纵横如意,墨色淋漓,结字稳健成熟,书艺表现卓越超群;明祝允明《诗翰》杂有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人风格,显示出祝允明对于古代书家的广博涉猎,每件书迹皆呈现出不同样貌。

笔歌墨舞:故宫绘画导赏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期山水画部分以秋景为主题,展出元唐棣《仿郭熙秋山行旅》、清王鉴《仿王蒙秋山图》等,探索画家们如何营造秋的意象;花鸟篇聚焦秋景中常见的水鸟,展示画家们如何演绎水鸟及秋景,同时辅以不同的技法及材质的作品,展现花鸟作品的多样性;人物画部分以神鬼为主题,带领观者走进画中奇幻的世界。

海外

美国

树与蛇:印度早期佛教艺术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展览以“印度佛教艺术”为主题,展出超过140件文物,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展出佛像、佛塔、石雕等文物,藏品借展自印度、欧洲和美国逾20家博物馆机构或个人收藏家。

梵高的柏树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展览围绕梵高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和圣雷米画下的树木展开,从1888年至1890年在瓦兹河畔欧韦去世,这是梵高最后生活的地方。展览仅展出了44件作品,讲述了柏树带给梵高的慰藉。《星夜》与《麦田里的柏树》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同台展出。

英国

丢勒的物质世界

地点:曼彻斯特惠特沃斯美术馆

展览将作品与丢勒所在的时代和地点链接,邀请观众从“物质世界”的角度解读500年前的德国日常生活。策展人认为,邂逅这些版画,让我们感到虽然与丢勒有着无法弥合的时间距离,但又可以如此接近。

第12届利物浦双年展

地点:利物浦博物馆

展期:持续至9月17日

展览聚焦了利物浦罪恶的历史——关于奴隶制和殖民主义,并希望以艺术来反思那些罪恶的历史,也希望用艺术来愈合过去的伤口。

捕捉瞬间:百年绘画与摄影

地点:泰特现代美术馆

展览汇集培根、弗洛伊德、杉本博司、安迪·沃霍尔、里希特等39位艺术家的作品,回顾过去100年来绘画与摄影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邀请参观者共同探索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画家与摄影师们如何借助这两种媒介互相合作、彼此影响。

晚清百态

地点:大英博物馆

展览讲述中国晚清不同社会阶层和领域的人物故事,包括皇后、舞伶、官兵、文人、富商、外交官等,展出书画、服饰、报纸、家具、食物等各种物品。重要展品包括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赠予英国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景泰蓝花瓶、慈禧太后委托定制的缂丝长袍等。

希尔玛·阿芙·克林特与皮特·蒙德里安

地点:泰特现代美术馆

展览以“抽象艺术与自然世界的联系”为主题,展出瑞典画家希尔玛·阿芙·克林特与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包括早期风景画、花卉画和晚期抽象画,讲述大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如何为他们的艺术探索带来灵感。

罗塞蒂一家

地点: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展览聚焦19世纪英国著名的罗塞蒂一家,包括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及妻子伊丽莎白·西达尔,以及加布里埃尔的妹妹克里斯蒂娜,探索他们对英国文化与艺术的影响。

贝尔特·莫里索:塑造印象派

地点:英国杜尔维治美术馆

这是英国自1950年以后首次为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举办大型特展,通过借自全球各个收藏机构的40幅莫里索画作以及约20幅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展现印象派先驱莫里索的艺术影响力及灵感来源,探讨其作品与18世纪欧洲艺术文化风潮的密切联系。

法国

毕加索庆典:新视角下的收藏

地点: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展览由英国时装设计师保罗·史密斯担任艺术总监,将毕加索的作品和收藏与包括米卡琳·托马斯和谢里·桑巴等当代艺术家对话,让观众不仅反思毕加索的全球遗产,还涉及他对女性的描绘和对非洲艺术传统的借鉴。

德国

西班牙对话:柏林博古睿博物馆藏毕加索作品展

地点:博德博物馆

本次展览作为柏林博德博物馆“西班牙对话”系列首展,主要通过馆藏14至18世纪西班牙艺术品与柏林贝博古睿博物馆借展的毕加索作品之间的“对话”,探讨两者的连续性和割裂感,进一步反映西班牙艺术史对毕加索艺术实践的影响。

日本

喜爱昆虫的日本人

地点:三得利美术馆

日本人自古就亲近、喜爱昆虫,并对昆虫加以歌咏、赞赏,这种独特的爱虫文化在江户时代达到顶峰。展览以江户时代的绘画和工艺品为核心,通过6个单元,勾勒从古迄今“喜爱昆虫的日本人”的面貌,揭示日本人与昆虫之间的亲密关系。

亨利·马蒂斯:色彩之路

地点:东京都美术馆

展览展出巴黎蓬皮杜中心收藏的约150件亨利·马蒂斯作品,涵盖油画、素描、版画、剪纸、雕塑等丰富类别,全面回顾艺术家超过60年的艺术生涯与探索。这是日本近20年来首次举办的大型马蒂斯回顾展。

古代墨西哥:玛雅、阿兹特克、特奥蒂瓦坎

地点:东京国立博物馆

展览聚焦3个具有代表性的墨西哥古代文明,陈列约140件文物,带领观者探索古代美洲原住民对神灵与自然的祈祷,以及他们的独特世界观和艺术美感,感受墨西哥古代文明的深度和魅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2025意义:⑴传播了动植物种群,丰富了世界人民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⑵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⑶导致了疾病传播(三)病毒传播1、原因:2、表现: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3、影响:⑴造成新大陆原住民死亡⑵原有社会的解体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13B950jznn
1.第36讲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课件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第35讲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标解读: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2.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航海历程及结果;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人口流动迁徙的趋势,jvzquC41yy}/|}m0eun1|thv1;57?8;::4ivvq
2.沧海桑田的诉说——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同时,珠江三角洲也是全球重要湾区,湾区是指面临同一海域,由多个城市和港口连绵分布组成的具有较强功能协作关系的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四大湾区之一(其他三个分别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毗邻东南亚及大洋洲多国,无论是历史沿革还是地理位置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642867169:2A968a722;698:930|mvon
3.极简全球史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极简全球史小说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图片为读者营造一座彩色历史长廊,将人类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神奇的时空隧道中,切实感受历史的兴衰演变jvzquC41hctrknsqxgr/exr1rcmf1@7792>96<>432=52@>5
4.李细珠|“台独”史观平议通过系统考察“台独”史观的历史演变、基本观点及社会政治影响,并理性地思考有关应对之策,本文认为“台独”史观与“台独”运动相共生,并在“台独”势力操作下成为台湾岛内台湾史研究的主流学术话语。近30年来,“台独”史观经历政治化、学术化、社会化过程,严重影响了台湾岛内的主流思想意识。“台独”史观不仅促使李登jvzq<84lfu4dc|x0ep5yull1zurx1;5452=0v;5452=25h:889<5:7xjvor
5.探索地球七大洲的地理奥秘地球被分为七大洲,每个洲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演变。从欧亚大陆的广袤平原到美洲的连绵山脉,再到非洲广袤的草原和沙漠,以及大洋洲的蔚蓝海洋,这些地理特征为各大洲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全球重要性 七大洲在地球上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们的自然景观上,更在于它们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作用。例如,亚洲的快速经济发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883>438ftvkimg8igvcomu86697?9;@8
6.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与新知识革命——以财富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历史最迟到4000年前,除大洋洲以外的所有陆地,都完成了农业革命 。也就是说,相比漫长的狩猎采集时代,世界各地居民在很短时间内转变了生活方式:驯化并播种植物、驯养动物、仓储食物和建立复杂的社会分层。 可是,最让人不解的是:从考古证据推算的身高、疾病状况看,进入农业使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平均身高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6287;698
7.环境史视野下英帝国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路径转向“英帝国环境史”则指代英帝国殖民活动涉及的资源开发、环境认识、生态改造等方面的历史。这里并不是将英帝国作为一个天然统一的整体,而是要强调不同时段英国与外部世界多元关系的变化。本文将英帝国环境史学置于英帝国史和环境史两大学术研究脉络中,重点梳理该领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路径的演变过程,并试图阐明未来有可能jvzquC41euyo0ls1nu~04975255u4975256:a>;243;40|mvon
8.一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繁华盛景图四川博物院副院长、此次展览总策展人谢丹介绍,和湖北境内的曾国一样,江西、湖南、安徽等地都曾有方国消失在列国纷争的历史尘埃中。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造型奇特、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一举改写商周时期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江南历史,与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为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这座商墓出土的一件青铜人jvzq<84ue0vfqyqg0eun0ls1ID5o4872435229=1e5:63?
9.2025年大学《印度尼西亚语》专业题库现代印尼语属于此语系下的马来-大洋洲语支。该语系的特点是具有相对简单的语法结构(如分析语为主,词形变化少)和丰富的动词系统。印尼语继承了该语系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特征,如核心词汇(人、数、时态等)、名词无格变化、动词人称标记等,是其历史根源的重要证明。四、简答题16.荷兰殖民统治对印尼语音和词汇发展产生了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420nuou
10.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在吴先生看来,原始人类最早活动在非洲,直立人阶段后,人类迁徙分布到亚欧大陆以及美洲和大洋洲。新石器时代后,亚洲和美洲形成了若干农业中心。农业的传播和扩散,使亚欧大陆南端形成了一个弧形的农耕世界,与之相对应则是大陆北边的游牧地带。自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起,至公元13、14世纪,游牧民族向农耕世界发动了三次大冲jvzquC41gunju}tt{0zkp~3gfw4dp8nphq527=:17666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