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图揭地球海陆变迁史上帝视角一目了然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凡是涉及到宇宙星球的历史,总是带有神秘感和沧桑感,总是让人无比震撼,难道真的也像电视里说的天下板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地球的大陆板块在6亿年前还是一个整体,现在却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首先先来一张动态图。

埃迪卡拉纪(Ediacaran)6亿年前的地球 南半球

大约7.5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分裂成原劳亚大陆、刚果克拉通、原冈瓦那大陆(冈瓦那大陆除去刚果地盾与南极洲)。原劳亚大陆进一步分裂,朝南极移动。原冈瓦纳大陆逆时针反转。在6亿年前,刚果克拉通位于原劳亚大陆各大陆与原冈瓦那大陆之间,三者聚合成潘诺西亚大陆。

寒武纪(5.43——4.9亿年前)

在5.4亿年前,或潘诺西亚大陆形成的6000万年后,潘诺西亚大陆分裂成四个大陆: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冈瓦那大陆。泛大洋随者潘诺西亚大陆的分裂而扩张。寒武纪气候温暖,海平面升高,浅海淹没了大片的低洼地。这种浅海地带为新的物种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奥陶纪(4.9——4.38亿年前)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志留纪(4.38——4.1亿年前)

志留纪初期,南极冰盖迅速消融,导致志留纪海洋和大气环流减弱,纬向气候分带不明显,深海部分相对较暖,含氧量较低,易成滞流。因此,除高纬度的冈瓦纳大陆外,其他各板块大都处于干热或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泥盆纪(4.1——3.54亿年前)

泥盆纪时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

泥盆纪时的海水覆盖面积约占地球的85%,其分布特点包括广阔的构成北半球的古太平洋,位于冈瓦纳古陆以北的古地中海和各陆块之间狭窄的陆间海,以及大陆之上的陆表海。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石炭纪(3.54——2.95亿年前)

在上石炭纪的末期找到了最古老的可以算作爬行动物的骨骼化石。这时也出现了最早的带有硬壳的蛋。最早的无翼的昆虫在下泥盆纪时代就出现了,到上石炭纪已有有翼的昆虫。这些昆虫还无法折叠它们的翅膀(如蜻蜓等),石炭统煤系地层中发现超过500种的昆虫。

石炭纪海中的主要鱼类是活动灵便的辐鳍鱼类。海百合是石炭纪出现的新生物,它们属于棘皮动物。其它留下许多化石的动物有苔藓虫动物门的动物和希瓦格蜓和纺锤蜒,后两者是单细胞动物,但它们可以达到10厘米大。石炭纪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唯一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但它们还保存着相当的水生习性。由于它们在陆地上还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有些一直长到6米长。

二叠纪(2.95——2.5亿年前)

早二叠世的气温被认为是相当低的,其后才逐渐改变。巨大的沙漠覆盖了盘古大陆(Pangea)的西半部,南半球广泛的含煤建造则标示一种温湿的气候。

二叠纪末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三叠纪(2.5——2.05亿年前)

盘古大陆(Pangea)的形成是始于泥盆纪,经由大陆与大陆彼此之间持续的碰撞,一直持续到三叠纪晚期,才导致了这块超大陆的成形。 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结束,尤其对海洋生物来说它的摧毁惨重:牙形石灭绝,除鱼龙外所有的海生爬行动物消失。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和贝壳等无脊椎动物受到巨大冲击。在海洋中,22%的属,大约一半的种消失。

这次灭绝事件并非在所有地方的摧残程度都一样。在有些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在其它一些地方实际上所有的迷龙和大多数合弓类动物都消失了。许多早期的恐龙也均灭绝,而那些发达一些的恐龙却幸存了。许多槽齿目动物也都灭绝了。幸存的植物包括针叶类和苏铁。

侏罗纪(2.05——1.37亿年前)

侏罗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3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7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C。

大型主龙类爬行动物成为优势物种。在空中,翼龙目成为常见的飞行动物,占据者各种生态位。在侏罗纪后期,第一种鸟类出现。

侏罗纪的海洋里,鱼类和海生爬行动物繁荣,此时的海生爬行动物包含:鱼龙目、蛇颈龙目、海生鳄鱼(地蜥鳄科与真蜥鳄科)。

新生代(6500万年前——现在)

古近纪(6500——2330万年前)

始新世初始,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仍然相连,同时温暖的赤道洋流汇入寒冷的南极水域,使得热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分配,从而保持全球的较高温度。但是在4500万年前,当澳大利亚从南方大陆中分裂出来时,温暖的赤道洋流开始偏离南极地区,在两块大陆之间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寒冷水道。南极地区持续变冷,南极水域开始结冻,并向北方输送冷水和海冰,使寒冷局势进一步加剧。

北方的超级大陆——劳亚古大陆也开始分裂,欧洲、格陵兰岛和北美洲相继从中分裂而出。

新近纪(2300万-至今)

非洲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南北美洲之间的地峡的形成和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地峡的形成导致过去分散存在的种类混合、迁徙和互相接触。

二千万年前,南极洲(Antarctica)整个被冰雪所覆盖,同时北方的大陆也开始迅速冷却。世界看起来已经和今天非常类似,不过佛罗里达(Florida)和亚洲(Asia)的一部份则还是在海洋的覆盖下。

第四纪(260万年前至今 已被并入新近纪)

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只有很少新的动物种类产生(可能因为这段时间还比较短),在更新世末期,在北半球有不少哺乳动物(如剑齿虎、猛犸象、乳齿象、雕齿兽等)灭绝。马、骆驼等在北美洲灭绝。

气候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在冰川期中冰川可以一直延伸到纬度40度的地方。此时,欧洲发生过五大冰期:多脑冰期、群智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和玉木冰期。

THE END
0.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2025意义:⑴传播了动植物种群,丰富了世界人民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⑵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⑶导致了疾病传播(三)病毒传播1、原因:2、表现: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3、影响:⑴造成新大陆原住民死亡⑵原有社会的解体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13B950jznn
1.第36讲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课件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第35讲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标解读: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2.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航海历程及结果;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人口流动迁徙的趋势,jvzquC41yy}/|}m0eun1|thv1;57?8;::4ivvq
2.沧海桑田的诉说——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同时,珠江三角洲也是全球重要湾区,湾区是指面临同一海域,由多个城市和港口连绵分布组成的具有较强功能协作关系的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四大湾区之一(其他三个分别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毗邻东南亚及大洋洲多国,无论是历史沿革还是地理位置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642867169:2A968a722;698:930|mvon
3.极简全球史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极简全球史小说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图片为读者营造一座彩色历史长廊,将人类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神奇的时空隧道中,切实感受历史的兴衰演变jvzquC41hctrknsqxgr/exr1rcmf1@7792>96<>432=52@>5
4.李细珠|“台独”史观平议通过系统考察“台独”史观的历史演变、基本观点及社会政治影响,并理性地思考有关应对之策,本文认为“台独”史观与“台独”运动相共生,并在“台独”势力操作下成为台湾岛内台湾史研究的主流学术话语。近30年来,“台独”史观经历政治化、学术化、社会化过程,严重影响了台湾岛内的主流思想意识。“台独”史观不仅促使李登jvzq<84lfu4dc|x0ep5yull1zurx1;5452=0v;5452=25h:889<5:7xjvor
5.探索地球七大洲的地理奥秘地球被分为七大洲,每个洲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演变。从欧亚大陆的广袤平原到美洲的连绵山脉,再到非洲广袤的草原和沙漠,以及大洋洲的蔚蓝海洋,这些地理特征为各大洲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全球重要性 七大洲在地球上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们的自然景观上,更在于它们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作用。例如,亚洲的快速经济发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883>438ftvkimg8igvcomu86697?9;@8
6.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与新知识革命——以财富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历史最迟到4000年前,除大洋洲以外的所有陆地,都完成了农业革命 。也就是说,相比漫长的狩猎采集时代,世界各地居民在很短时间内转变了生活方式:驯化并播种植物、驯养动物、仓储食物和建立复杂的社会分层。 可是,最让人不解的是:从考古证据推算的身高、疾病状况看,进入农业使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平均身高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6287;698
7.环境史视野下英帝国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路径转向“英帝国环境史”则指代英帝国殖民活动涉及的资源开发、环境认识、生态改造等方面的历史。这里并不是将英帝国作为一个天然统一的整体,而是要强调不同时段英国与外部世界多元关系的变化。本文将英帝国环境史学置于英帝国史和环境史两大学术研究脉络中,重点梳理该领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路径的演变过程,并试图阐明未来有可能jvzquC41euyo0ls1nu~04975255u4975256:a>;243;40|mvon
8.一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繁华盛景图四川博物院副院长、此次展览总策展人谢丹介绍,和湖北境内的曾国一样,江西、湖南、安徽等地都曾有方国消失在列国纷争的历史尘埃中。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造型奇特、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一举改写商周时期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江南历史,与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为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这座商墓出土的一件青铜人jvzq<84ue0vfqyqg0eun0ls1ID5o4872435229=1e5:63?
9.2025年大学《印度尼西亚语》专业题库现代印尼语属于此语系下的马来-大洋洲语支。该语系的特点是具有相对简单的语法结构(如分析语为主,词形变化少)和丰富的动词系统。印尼语继承了该语系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特征,如核心词汇(人、数、时态等)、名词无格变化、动词人称标记等,是其历史根源的重要证明。四、简答题16.荷兰殖民统治对印尼语音和词汇发展产生了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420nuou
10.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在吴先生看来,原始人类最早活动在非洲,直立人阶段后,人类迁徙分布到亚欧大陆以及美洲和大洋洲。新石器时代后,亚洲和美洲形成了若干农业中心。农业的传播和扩散,使亚欧大陆南端形成了一个弧形的农耕世界,与之相对应则是大陆北边的游牧地带。自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起,至公元13、14世纪,游牧民族向农耕世界发动了三次大冲jvzquC41gunju}tt{0zkp~3gfw4dp8nphq527=:17666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