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奇蓁:我国核能的创新发展

核能发展对保障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编制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体现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自立自强的精神,为贯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的方针提供科技支持。

一、安全高效核能技术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降低煤炭消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输送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组成。近年来核能发电为以安全、高效、清洁的方式供应电力,同时又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极其现实的选择。核能能够现实可靠地供应可调度电力,与发电波动性强、不易调度以适应电力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形成很好的补充。核电站既可作为基荷、供应可调度电力,又可参与调峰响应电能需求,在没有风和阳光时,与间断性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形成很好的补充和支撑。

(一)核能综合利用

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将核能纳入了清洁取暖能源之一,同时还提出“加强清洁供暖科技创新,研究探索核能供暖,推动现役核电机组向周边供暖,安全发展低温泳池堆供暖示范。目前我国城镇集中供热燃煤热电联产占48%,燃煤锅炉占33%,清洁热源不过4%;清洁供热、低碳发展要求取缔散煤燃烧和小锅炉、压减大型燃煤锅炉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核电站热电联供具有重要的意义。山东烟台海阳核电站,通过抽汽供热,为 7000多户居民、约 70万平方米的居民提供了源自核能的热能。据测算,核能供热项目首个供暖季(五个月)累计对外供热 28.3 万GJ,节省标准煤 9656 吨,减排烟尘 92.67 吨、二氧化硫 158.9 吨、氮氧化物 151 吨以及二氧化碳 2.41 万吨,环保效益显著;并使海阳核电厂热效率从36.69%提高3.25%,达39.94%。目前已完成二期供热工程,为450万平方米的居民供热,取代了当地12台燃煤锅炉,节约原煤约10万吨,减排18万吨二氧化碳。海阳核电正在加快推进以核电热电联产方式进行的核能供热,1、2号机组稍加改造后,即可具备3000万m²供热能力。随着后续机组建成投运,预计最终可提供超过1亿m²供热能力,供热半径达130km,每年可节约标煤约数百万吨。

核电站海水淡化:利用二回路低压缸抽汽经换热生成120℃~100℃热水(中间介质),以热水为动力,采用低温闪蒸技术,通过——多效蒸馏、多级闪蒸两套独立的海水淡化装置,生产95℃热淡水8t/h,耗电量:1.5kWh/t淡水,热效率82%。所生产的热淡水可为居民供热,同时为缺水地区提供淡水。

(二)耐事故燃料开发

由于放射性物质主要保存在燃料元件内部,要“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最佳选择是将事故序列中止在燃料元件破损之前。现有的三代核电主要在安全系统的改进上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电燃料发展新概念——耐事故燃料(Accident Tolerant Fuel),提供更长的事故应对时间、缓解事故后果,在尽量不降低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电站安全性、特别体现在燃料的事故安全性能上。主要表现在降低堆芯(燃料)熔化的风险,缓解或消除锆水反应导致的氢爆风险,提高事故下裂变产物的包容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性,简化核电站的系统,提高核燃料的燃耗,降低核燃料的费用,提高核电站的可利用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核电的经济性。

(三)人工智能在核电站应用—智慧核电建设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核能行业发展,需深入并广泛应用以工业机器人、图像识别、深度自学习系统、自适应控制、自主操纵、人机混合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建模等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应用将提高核电运行安全性,例如“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就是将实体对象以数字化方式在虚拟空间“复制”,模拟其在现实环境中的运行轨迹。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实体核电站和孪生核电站的数据进行交换分析,促进核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监测, 指导操作员操作和事故处理,更好地确保反应堆运行安全。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将加强核电关键系统和设备的自动运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或故障,提前进行预防性维修,从而提高系统设备的可靠性,核电站运行的可利用率和经济性。

对人不可达区域进行机器人维修,减少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核工业机器人要求:①耐高辐照、耐高温、耐腐蚀性液体和气体,特别是摄像头、集成电路器件等;由于人员不能接近,机器人,包括机器人系统②需有高度的可靠性,自诊断能力,自动识别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即具备必要的人工智能;在发生核事故时核设施附近的环境非常复杂,③机器人需能自动识别、爬行或水潜的能力。核工业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的开发并为严重事故处理、核电站退役创造技术条件。

二、模块化小型反应堆(SMR)技术

SMR被设想用于小型电力或能源市场,特别是长距离输电到不了的边远地区或孤立电网,对于这些用户,大型反应堆是不可行的。SMR可以满足更广泛用户和应用灵活的发电需求,包括取代退役的化石发电厂,为发展中国家或偏远地区和离网地区提供小型电力的热电联产,以及实现混合核能/可再生能源系统。高度创新的SMR可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灵活性、推广分布式发电。要切实满足市场需求,新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必须真正采用创新理念,绝对不能是目前的第三代反应堆的缩小版。创新的设计:包括固有安全特性,模块化设计(根据需要单个或多个反应堆模块的集成),多功能用途(供电、供热、海水淡化),工厂集成,整体运输,整体安装等;以及其它先进技术的应用,诸如高性能燃料,燃耗增加,膨胀和裂变气体释放量有限;耐事故燃料,能承受高温不熔化,发生事故时防止或限制氢的产生;改进的堆芯内仪表,准确性更高,减少设计分析和运行保守性;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低压回路系统采用新型复合材料以取代钢材;采用高机械性能和抗渗性能的先进混凝土等,均可明显提升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在经济上的竞争力。与间歇性风电、太阳能发电、天然气发电和用于特定应用的柴油发电机相比,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有竞争力的。如果类似于“即插即用”、设计完全独立于安装地点的解决方案得到证实,有可能使核电工程在短短的2-3年内完成,它们可以成为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为能源转型作出贡献的最佳选择。以下给出我国正在开发的各类小型堆:

(一)多功能模块化小堆

ACP100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开发的模块化压水堆设计,旨在产生125 MW(e)的电力。ACP100基于现有的压水堆技术,采用非能动动安全系统;通过自然对流冷却反应堆。ACP100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主要部件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内。ACP100是一种多用途动力反应堆,设计用于发电、加热、蒸汽生产或海水淡化,适用于能源或工业基础设施有限的偏远地区。

(二)浮动核电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将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结合,使核电移动化。一般采用小型核反应堆,安全性高。浮动核电站可为海洋平台提供能源,包括:电力、蒸汽、热源,并可进行海水淡化,以供给海上平台淡水等,为海洋开发提供支持。浮动核电站还可为孤立海岛、封闭海湾提供电力和能源。

(三)移动核电站的开发

移动核反应堆将建成100千瓦和1兆瓦两种,该电站可以在公路、铁路、海上或空中安全快速移动,并能快速设置和关闭,以支持沙漠地区、边远地区、无人区的各种任务。

(四)泳池式低温供热堆

池式低温供热堆系统简单,主要包括反应堆系统、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余热冷却系统、换料及乏燃料贮存系统、辅助工艺系统。热量经两次热交换后进入热网,确保放射性物质不进入热网。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固有安全性好,泳池热容量大,即使不采取任何余热冷却手段,1800多吨的池水可确保堆芯不会裸露,即使没有任何干预,也可实现26天堆芯不熔毁;抗外部事件能力强,水池全部埋入地下,避免因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造成重要设备损坏而发生核事故;易退役,放射性源项小,仅为常规核电站的百分之一,且系统简单,退役时间短;环保效益显著,一座400MWt的低温供热堆可替代32 万吨燃煤,或16000万立米的天然气。

池式低温供热堆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例如冬季供暖夏季供冷,在用户端设置溴化锂吸热式制冷机,就可为用户提供冷冻水;生产同位素或单晶硅中子掺杂;利用退役燃煤热电联供厂址建设池式低温供热堆,既减少了投资,又保持热网供热。

三、新一代核电技术

核能的广泛利用必然要考虑到核资源的优化和充分利用。十五年前,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发起了有关未来核能系统的联合研究。中、法、韩、日、俄、美、欧盟之间由此展开了积极合作。GIF提出了六大领域的技术目标和相关评估指标:可持续性、经济性、安全与可靠性、废物最小化、防扩散和实体保护。六类最有前景的核系统被选中,其中两类为气体(氦)冷却反应堆,另两类是液态金属(钠、铅合金)冷却堆,还有一类超临界水冷堆,最后一类是熔盐冷却堆。

(一)钠冷快堆(SFR)

在这些被选中的反应堆系统中,几乎所有的GIF合作国都认为使用MOX燃料的先进钠冷快堆(SFR)在本世纪投入商用的可能性最大。我国已建成钠冷快中子实验堆,正在建设600MWe(CFR600)钠冷快中子示范核电站。CFR600将设计为采用MOX燃料的池式快堆;其热功率为1500MW,电功率为600MW;一回路中有两个环路,二回路的每个环路有8个模块化蒸汽发生器;三回路是安装了一个汽轮机的典型水-蒸汽系统;蒸汽的参数为14MPa、480℃;反应性控制由两套停堆系统、一套独立补充停堆系统实现;一套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与热池相连;CFR600将在2025年以前建成。CFR600的目的是示范燃料闭路循环,为大型钠冷快堆制定标准和规范。

开发快堆的主要目的是增殖核燃料,使铀238裂变或将其高效地嬗变成钚239(Pu239)、缓解天然铀资源可能的短缺。钠冷快堆燃料具有更高的燃耗,使其在堆中停留的时间达到热堆中的两倍,也降低了乏燃料中次锕系核素的含量;钠冷快堆还可设计用来嬗变长寿命核素,以及镅等超钚元素。

在启动钠冷快堆系列项目前,需要解决此类反应堆的布置、掌握相应的燃料闭式循环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要解决的主要难题是对钚含量较高的钠冷快堆MOX乏燃料进行工业化后处理,将周转期缩短为几年。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用金属燃料替代MOX燃料,以提高燃料的增殖比;研究干法后处理技术,以克服湿法后处理所带来的难题;以及快中子反应堆、干法后处理、金属燃料制备的集成化布置(或称一体化钠冷快中子堆核能系统),以缩短燃料转运的距离和时间。

(二)高温超高温气冷堆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高温气冷堆,HTR-10高温气冷堆实验堆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200兆瓦HTR-PM示范核电站已进入装料调试。HTR-PM示范电站由两个球床反应堆模块组成,外加一个210 MWe的汽轮机组。反应堆堆芯入口/出口的氦气温度分别为250/750℃,蒸汽发生器出口的蒸汽参数为13.25 MPa/567 ℃。2005年,一条原型燃料元件生产线在清华大学核研院(INET)建成,每年可生产10万个燃料元件。此后,一个具备年产30万个燃料元件产能的燃料元件厂在中国北方的包头建成。

2014年GIF更新的第四代技术路线图显示,超高温气冷堆可在700℃到950℃(未来还可能超过1000℃)的堆芯出口温度范围内供应核热和电力。新技术路线进一步提升反应堆出口氦气温度达1000℃,采用氦气透平循环,提高热效率;同时使核能生产延伸到为工业提供高温工艺热,包括利用核能的高温制氢,以提高制氢的效率。核能制氢(nuclear production of hydrogen)就是将核反应堆与采用先进制氢工艺的制氢厂耦合,进行氢的大规模生产。为此要研究先进的制氢工艺,诸如:正在发展的新技术———热化学循环工艺(S-I 、HyS 、Cu-Cl 等)。

(三)钍基熔盐堆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以Li Be Na Zr等的氟化盐与溶解的U﹑Pu﹑Th等的氟化物熔融混合后作燃料,在600-700℃的高温低压下运行,其中LiF﹑NaF﹑BeF2和ZrF4为载体盐,UF4和PuF3为裂变材料,ThF4和UF4为增殖燃料,吸收中子后产生新的裂变材料U和Pu。熔盐堆使用低能量的热中子进行裂变反应。熔盐堆的结构材料(设备和管道)采用抗高温抗腐蚀的镍基合金——哈斯特镍基合金-N——来制造。熔盐将堆芯核裂变反应所产生的热量通过中间回路将其传送到热电转换系统。

我国具有丰富的钍资源,钍基熔盐堆亦被视为增殖核燃料的一条途径。为此我国正在研究设计2MW的试验反应堆和20MWe模块化钍基熔盐堆研究堆及科学设施。钍基熔盐堆技术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而且要建立一套以铀钍循环为基础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

(四)铅冷快堆

铅或铅合金中子吸收和慢化能力弱,反应堆中子经济性好,使其具有更高的核废物嬗变和核燃料增殖能力。铅基材料熔点低沸点高,反应堆可以在低压运行并获得高出口温度,避免高压系统带来的冷却剂系统丧失问题,同时可实现高热电转化效率。铅基材料化学稳定性高,与空气和水反应弱,可避免起火或爆炸等安全问题。铅基材料的载热和自然循环能力强,可依靠自然循环排出余热,大大提高了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性。

当前研究进展:①铅铋工艺技术:实现吨级规模高纯铅铋合金熔炼;②氧控技术:实现高温液态铅铋合金中氧浓度在10-8~10-6wt%范围内的稳定控制;③燃料组件技术:开展了5不锈钢包壳管在高温液态铅铋环境下的腐蚀、力学性能实验,以及液态铅铋腐蚀与中子辐照协同作用实验;④不同氧浓度下候选结构材料的腐蚀界面行为研究,分析氧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及腐蚀机理,以确定CLEAR-I最佳氧浓度运行工况。

铅冷快堆比功率高,体积小,稳定性好,是核动力和移动式反应堆的可行的选择。

四、乏燃料后处理及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要实现核燃料的增殖和循环利用必须开展乏燃料的后处理,首先是压水堆乏燃料的后处理,我国已建成并投运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正在建设示范工程,有关后处理技术的各项科研试验正在进行。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是发展核电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要做到合理可行尽量低,需要开展大量的科研试验,比如等离子熔融、蒸汽重整等技术。处置最终的长寿命放射性废物需要克服许多重大障碍,深地质处置库是处置此类放射性废物的公认方法。

总起来说,《“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既安排了近期任务,又考虑了中长期发展;既涉及到核电、核能利用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考虑到核燃料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核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规划对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大科学装置建设、人才培养等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为“十四五”开局,启动第二个百年科技创新,建成世界一流的能源领域科技强国作出全面的规划。

5月9日,集团公司召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会,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余兵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一项重大任务,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是集团公司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各级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扎实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4月29-30日,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召开了2024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试点项目评审会,对本年度山西省11个地市和企业上报的93个、总容量348万千瓦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逐项开展专家评审,山西能源监管办立足职责全程进行监管。本次评审坚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不向220千伏电网反送电的原则,依托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和配电网承载力分析测算结果,从前期可行性、接入电网方案、经济性指标等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分排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从铁矿需求总量上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持续下降,但仍处于9亿吨以上的规模水平。近年来,受低碳转型发展需要,我国电炉炼钢发展势头加快。计划新建炼钢产能中27%为电炉,合计1.1亿吨左右。预计203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比例将达到30%。下一步,钢协将继续配合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组织行业做好“铁资源开发计划”的衔接落实工作,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 ◎据Mys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4年3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 *蒙东地区监测结果包含锡盟特高压外送配套新能源利用情况。

因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ST阳光(600220)控股股东面临2.3亿元的罚单。   5月7日晚,ST阳光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集团”)近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阳光集团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依法拟对阳光集团处以2.32亿元罚款。ST阳光表示,上述告知书涉及的拟被处罚主体为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且涉及事项

近日,为推进频繁停电治理工作常态长效,持续提升电能质量管理水平,河南能源监管办抽取三门峡市,开展频繁停电治理“回头看”和供电质量可靠性现场核查工作。 现场核查听取了地市供电公司关于频繁停电治理和提升供电可靠性工作的情况汇报,查阅了2023年以来企业出台的相关管理文件,询问了工作人员关于优化企业内部项目立项、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供电质量问题内部协同解决机制等工作情况,以及推行“设备主人制”管理

4月29日,吉林省能源局发布通知,启动2024年新型储能项目入库工作。通知明确,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分为示范项目和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应具备建设条件好且预计在2025年底前投产。 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发

今年“五一”假期时间长,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各类风险相互交织叠加。新疆能源监管办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国家能源局关于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节前印发《关于做好新疆区域2024年“五一”期间电力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电力企业抗牢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强化应急值守和监测预警,严防责任失真失守失位,确保风险可控在控能控,全力保障全疆各族人民群众欢度“五一”

据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消息,4月29-30日,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召开了2024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试点项目评审会,对本年度山西省11个地市和企业上报的93个、总容量348万千瓦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逐项开展专家评审,山西能源监管办立足职责全程进行监管。本次评审坚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不向220千伏电网反送电的原则,依托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和配电网承载力分析测算结果,从前期可行性、接入电网方案、经济性指标

THE END
0.核裂变反应堆技术一.基本情况 1. 工作原理: 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如铀-235、钚-239等)在吸收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和新的中子的过程。这些新产生的中子又会继续轰击其他重原子核,引发新的裂变反应,如此持续进行便形成了链式反应。 jvzquC41yy}/onnrkct/ew479ko2{‚;
1.全球唯一四代核技术!详解钍基堆的产业全景钍基熔盐堆(TMSR)是国际第四代核电论坛(GIF)认定的六大候选堆型之一,属于第四代先进裂变核能系统的标志性技术。其核心定义为 "以钍为核燃料、熔融氟化盐为冷却剂,通过钍 - 铀循环实现能量释放与燃料增殖的先进核能系统",与前三代核电技术存在本质差异。一代核电为实验性反应堆,以天然铀为燃料,安全性差,已全部jvzquC41yy}/lrfpuj{/exr1r1iedof;h;6g6j
2.双堆点亮清华梦,一甲绽开百拾香——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暨核研院60并推进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特征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HTR-PM的建成;发展满足小功率用户需求的小型核反应堆,其中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自然循环低温供热堆技术NHR200-II已卓有成效;进行核安全评审,对核电及各种发电技术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为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发展海水提铀、核能制氢和氢储能技 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rcrks1;5441711;544362::6775>469<85;>/uqyo
3.钢铁新材料暨钢铁—核电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钢铁新闻网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郑吉伟做题为《核反应堆冷却剂泵用钢材的研发及应用》的学术报告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特用钢开发业务部市场开发室主任王永泽做题为《太钢核能行业不锈钢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大型铸锻件研究所副所长王晓芳做题为《核电用超洁净不锈钢材料研制》的jvzq<84yyy4du}jgnpkxu7hqo1~x|4j{fz049752;5u49752;62a@=;944ivvq
4.先进核能技术中的热管应用随着热管技术的不断完善,热管还将为高温制氢、煤气化和油砂开采等其他工业领域,提供安全、长期、高效的供热和冷却支持。热管多领域、多尺度、多环节服务核工业,为先进核能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先进核能应用中的热管技术,详细阐述了高温金属热管和热管冷却反应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核安全设施和核能城市jvzquC41yy}/tnxjglo/exr1kplp1;<4;0nuou
5.日本拟开发建设新一代核电机组先前,日本电力行业存在“总成本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核电站从建设到退役的所有成本都可以从电价中收回。但日本近年推行电力市场改革,这一制度也随之消失,新建核电机组可能导致电力公司“入不敷出”。此外,新一代反应堆的监管规则也尚未制定,真正推动新建机组之前,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ps{d1vd1ltpvgtu1;5472>02=4eqpzfp}d522?45=50jvsm
6.核能有望成为未来制氢首选新浪财经目前核能制氢主要有电解水制氢和热化学制氢两种方式,核反应堆分别为上述两种方式制氢提供电能和热能。 电解水制氢是利用核能发电,再通过电解水装置将水分解成氢气。电解水制氢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氢气制取方法,但该方法产氢效率(55%~60%)较低,即便采用最先进的美国SPE电解水技术,将电解效率提升为90%。但由于目前大多jvzquC41hktbplj0uktb0lto0et0u}tem1z04973/2<.4;4fqe3jmzhhpeg37B939;4tj}rn
7.1.核能发电:核技术军技民用的典范1.1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核电大势我国于 2006 年加入 GIF,与其他成员国共同开发能获得许可、建造和运行的未来一代核能 反应堆系统,这种核能系统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可靠的能源产品,且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核安全、核废物、防扩散和公众认知关切。 第四代核反应堆主要特征是安全可靠性高、废物产生量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是未 来核能重要的发展jvzquC41zwkrk~3eqo54596686>5687::2<42@6
8.大国重器向“新”而行——实探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即使反应堆突发故障或遭遇自然灾害,一切操作系统都失灵的情况下,不依靠任何外界干预,反应堆仍然可以依靠自身的物理特性,保持在安全状态。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山东威海,实地探访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这座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继去年jvzquC41o0mny7hp146366571390exsvgpz`3<5595;5293jvo
9.核能利用不只是发电经济参考网业内人士认为,核能综合利用前景广阔,未来核能项目将从以往单一的供电向供暖、供汽、制氢、海水淡化、制冷等领域发展,核电企业也将成为综合性能源及产品服务商,助推新型商业模式涌现。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核电反应堆》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11个国家69台机组实现了区域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其中一项或两项jvzq<84yyy4kllpd0et04975/2;03>4ea3922@6:957/j}r
10.全国低碳日丨核电如何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唐传宝介绍,作为继“华龙一号”之后中核集团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玲龙一号”的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组合设备模块吊装作业即将于本月进行。这一步,相当于给这个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装上“玲龙之心”。 唐传宝: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被誉为压水堆核电站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58:77:;8288618=<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