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猿猴时代起,人类就在这颗蓝色星球上度过了数百万年。对于地球来说,几百万年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短暂,因为它在浩瀚的宇宙中已经存在了46亿年。
两人被夸大的年龄差距,让人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否孕育过其他智慧生命?他们建立了文明吗?
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引出了一个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的假说——史前文明说。
铀矿基本信息
“铀”是一种金属元素。在核裂变被发现之前,人类通常用它来给瓷器或玻璃上色。核裂变被发现后,成为最常用和无处不在的核燃料。
通常,“铀”存在于铀矿中,而且含量极低。一吨铀矿只能提炼一公斤铀,即含量约为0.1%。
铀矿中的铀主要是铀235和铀238两种同位素,其中只有铀235可以裂变,或者说铀235实际上是用作核燃料的。
不过,铀矿石中铀235含量很低,仅占0.66%,其余几乎全是铀238,含量高达99.2%。就像炼煤厂生产的煤球99.2%都是泥沙,当然不能直接烧了。
根据实验数据,只有铀235的含量(丰度)达到3%以上才能用作核燃料,所以开采出来的铀矿石不能像煤矿一样直接用作燃料,需要提纯和浓缩以提高其含量。
一项震惊科学界的发现
1972年5月,法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佩兰(FrancisPerrin)在对送往核电站的铀矿石进行取样时,发现了一批铀矿石中含有铀235.比正常少0.003%。
因为这批铀矿石很多,0.003%的含量相当于200多公斤的铀235,完全够浓缩成丰度更大的武器级高浓铀90%以上,这是制造核武器的基础。
1972年6月,核能安全委员会研究组抵达加蓬奥克洛矿,对铀235消失之谜进行详细调查。
经过数周的调查,调查人员得到一个震惊科学界的结果:失踪的铀235并非被盗,而是被自己消耗掉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奥克洛矿山深处隐藏着数个20亿多年前的核反应堆,而正是这些核反应堆消耗了铀矿中的铀235。
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这些核反应堆已经运行了大约50万年,消耗了大约500-800吨铀235,产生了大约100亿千瓦时的热能。
问题来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才几十万年,文明建立不到一万年。直到20世纪初,我们才意识到核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直到20世纪中叶,我们才建造了第一座核电站,20亿年前是谁建造了这些核反应堆?真的是很多人坚信的史前文明吗?
真相水落石出,建造者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
与很多人想的相反,深藏在奥克洛矿山深处的核反应堆并不是结构精细的现代装置,而是石头与金属的拼接土壤。另外,100亿千瓦时的电,看似很可怕,其实平均也就50度左右。
所以,如果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并且窥见了隐藏在原子中的秘密,那么他们建造的反应堆一定和人类建造的反应堆差不多,不可能这么简单。
而且,为了每天50多度电而费尽心机建造这么一个简单的反应堆,也是不合理的。用同样的思路用水力或风力发电不是很好吗?
既然不是史前文明做的,那么这些核反应堆的建造者是谁呢?科学家经过研究给出了答案:大自然本身。也就是说,这些核反应堆实际上并不是某种地球生物所建造的,而是大自然自己创造出来的。
天然核反应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956年,科学家就预言了它的存在。在加蓬发现的反应堆只是这一预言的一个体现。
天然核反应堆是怎样形成的?
Oklo矿在开采之前,位于河岸边。汹涌的河水侵袭了两岸。砂粒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小,被挤压得越来越牢固,形成了相对较软、孔隙较多的砂岩。
随着河水流动的铀元素遇到砂岩,被遍布砂岩的孔隙吸收,日积月累,成为今天开采的铀矿。
到这里,核反应堆的燃料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它是如何启动的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现代核反应堆的原理。
核反应堆的原理类似于核武器爆炸的原理。两者都是由中子介导的裂变链式反应。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反应速度。
裂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热能,利用这些热能将水烧开,产生的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在链式反应中,为了增加核裂变的概率,继续维持链式反应,科学家们会使用慢化剂来减慢中子的速度,使它们从高速中子减速到慢速中子.在Oklo矿的核反应堆中,地下水成了最好的慢化剂。
燃料准备好了,主持人也到位了。当其周围的铀235浓度达到临界值时,核裂变反应被激活,形成了我们今天发现的天然核反应堆。
至此,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之谜被彻底揭开。它们只是大自然展现其奇妙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作为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