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波浩瀚的印度洋上有一个火山岛屿与珊瑚礁组成的岛国,这个岛国就是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虽然属于非洲,但是经济发达,号称“欧洲的瑞士”,大大颠覆了人们对非洲贫穷落后的影响。在毛里求斯岛上,人们每天都会欣赏到美丽的彩虹,葱葱郁郁的甘蔗林,清澈的蓝天,宁静的大海,软软的沙滩。如此诗情画意的情调,给人如置天堂。
最为奇怪,这个远离中国大陆的非洲岛国,却处处烙印着中国文化的印记。如在这里有华人街,春节也是该国的节日。华人在这里占据很高的地位,占据国家人口的2%,尤其重要经济产业都是华人占主导。而且,毛里求斯政府都会把一个部长职位留给当地的华人,目的也是感谢中国人为该国做出的贡献。更为奇怪,在该国面值最小的货币——25卢比钞票上,印刷一个中国人的头像。
印在钞票上的中国人
如美元钞票上的美国华盛顿、富兰克林、林肯、杰弗逊等肖像,我国人民币钞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英国钞票英镑是自家女王伊丽莎白。一般来说,本国钞票印刷都是本国的名人,不是本国之外的人。而毛里求斯为什么把中国黄种人肖像印刷在钞票上呢?
笔者在这里,讲述是毛里求斯钞票上印刷的这个中国人,是华人,算是华二代,叫做朱梅麟,乃毛里求斯的财政部长。在辛亥革命爆发那一年诞生,与中华民国创始人孙中山都是广东的客家人。他的一生,对毛里求斯经济发展与民主有杰出贡献,自然是值得印在钞票上的功勋人士。
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广东梅县客家人,年幼时候远离故乡,漂洋过海,千里迢迢到非洲的毛里求斯谋生计。然后,在异国他乡,生下儿子朱梅麟。之后,朱梅麟就如网络游戏打怪升级一样,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量、智慧与勇气,在毛里求斯赤手空拳干了一番宏伟的事业,他的传奇成功故事令无数华人也觉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毛里求斯的历史
现在就穿插说说毛里求斯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个一个距离非洲大陆最东端有2200公里的非洲国家,处在印度洋的西南方,国土有毛里求斯岛与其他小群岛构成,典型的火山岛国,环绕在四周是许多珊瑚礁。
毛里求斯虽然是一座面积才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岛屿,人口仅一百多万。由于处在偏僻的地带,在古代就是一处荒岛,杳无人烟。这一座荒岛,停留最多就是一种野生动物“渡渡鸟”。
在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也就是1505年,一名葡萄牙人登上了这座岛屿。从此,毛里求斯就有了人烟。之后,在1598年,荷兰商船阿姆斯特丹号因遭遇风暴,被迫漂移到了毛里求斯岛,当时,登陆的荷兰船员们是第一次发现这种不会飞的“笨鸟”——“渡渡鸟”。
当时,荷兰殖民者看到毛里求斯的荒凉,除了能够捕捉到的渡渡鸟,什么东西都没有,也忍不住骂着这地方“垃圾”。但是,荷兰人觉得费财又费力来到这个地方,不可能空手而归。在岛屿上考察一番后,发觉岛上气候不错,适合甘蔗生长。毕竟在当时的欧洲,蔗糖、橡胶都是居民急需的物质,也是抢手货。
于是,荷兰人就在这个岛屿上开荒种地,他们砍掉了大片的森林,广泛种植甘蔗。可是,种植甘蔗是苦力活,荷兰殖民者也不想一辈子成为田里的农民。于是就从非洲大陆贩卖黑奴到岛上,让黑奴当苦力活,自己做庄园主坐享其成捞取财富。这样,毛里求斯就靠着卖甘蔗发了财。现在毛里求斯国徽上的两根,就是代表该国的特产——甘蔗。
当毛里求斯由荒岛变为能赚钱的聚宝盆,其他国家也嫉妒了,想抢夺这一块肥肉。于是,欧洲殖民者就展开了争夺毛里求斯的战争。荷兰人统治了毛里求斯100多年。在1715年,法国人打败了荷兰人,占领毛里求斯岛。后来在十九世纪,当时,称霸世界就是“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又从法国人的手里,控制了毛里求斯。
十九世纪的英国掌控了毛里求斯,为了显示自己绅士风度,于是就响应当时国际社会解放黑奴的号召,释放了黑奴。但是,英国绅士佬也不想做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不想自己种甘蔗,于是决定向海外劳工。于是,就在1834-1921年期间,向世界招聘了大约50万的劳动力跑到了这个地方求职。
朱梅麟的父亲来毛里求斯谋生
当时,晚清到民国的中国,战争频繁,国家积贫积弱,这也吸引了中国沿海一带农民,尤其是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到海外谋生,这也是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千里迢迢去南非打工的根本原因。
现在看看朱梅麟父亲朱维勋的生活背景。他生活在晚清时候,原本是一个农民,生活贫穷。没有土地耕作。刚好晚清时候中国广东沿海一带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招募老公去海外“淘金”,一些想发财摆脱贫穷境遇的农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去海外赌一把发财的运气。于是,年仅十四岁的朱维勋就作为中国劳工,登上前往南非海外中介公司招聘劳工的船。
当时,贫穷农民出身的朱维勋在船上只想着发了大财就回家。可是,没想到这一去永远也没机会回国。他也没想到,自己在国内被招聘劳工的公司忽悠了,去的不是南非,却是当时荒凉的毛里求斯。他更没想到,自己将来生出的儿子将来如此优秀如此杰出,能够光宗耀祖。
做生意发财的朱梅麟父亲
当朱维勋经过船上的风浪颠簸之苦,来到风光秀美的毛里求斯的时候,先是在这里种甘蔗。当种了几年甘蔗,朱维勋积累了一些积蓄,觉得自己不能老如甘蔗地里的农民一味傻干。具有经商头脑的他,发现当地的生活用品供应很缺乏,于是用自己的积蓄在毛里求斯岛上开了一家杂货店,店里什么都卖,牛奶、面包、五金。由于劳工多,小店也生意红红火火,生意做大做强了,先后在岛上开了很多连锁店,成为当地的商业精英。朱维勋也就在毛里求斯娶妻生子,扎根落户。
之后,在1911年,朱梅麟作为父亲的二儿子出世了。由于受着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经商自然也流露了浓厚的兴趣,自小就聪明伶俐。在父亲的店里,当朱梅麟看到顾客挑选好的商品,张口就能报出顾客应该付多少钱,可谓是把每一样商品价格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之后,朱梅麟在小学毕业之后,就能把父亲打理杂货店。
朱维勋虽然在异国他乡,却有着浓厚的乡情观念,他很想找机会回中国回到自己故乡,可惜当时民国时候中国形势太乱,到死之前也没办法魂归故里。好在朱维勋却是一直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牢记祖宗的文化。在家时候,要求孩子都要说客家话,对孩子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
作为次子的朱梅麟,除了在校期间学习法语与英语之外,也去过华人高中学习客家话、广东话与普通话。当大哥早逝之后,朱梅麟作为二儿子,没读完中学就不得不辍学,帮父亲经营杂货店。后来他也意识到自己对兄弟姐妹们承担责任,决定走上父亲要他走的经商人生道路。
朱梅麟与家人
第一段传奇人生
朱梅麟一生发达,与几段传奇人生分不开的。在高中毕业继承父亲生意没多久,具有经商头脑的朱梅麟,建议父亲生意继续做大做强,向城里发展。之后,朱梅麟在毛里求斯繁华的路易港女皇街开了一间ABC 食品杂货店(ABC:按照法语的词义,寓意“去中央百货”“去买好东西”)。就这样,朱梅麟就走上了他第一段传奇人生。
朱梅麟与父亲小心谨慎做生意风格不同,他商业眼光非常独到,他专门卖稀缺商品,经营从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进口的高档海外商品。同时,他沿袭父亲允许毛里求斯人在店里赊账的做法,也就是毛里求斯的顾客可以在周末或月末付一部分欠款,相当于现在分期付款的味道。这也是考虑毛里求斯人中工人很多,他们平时是没有钱的,周末与月底才发工资。采取分期付款赊账的方式,能让工人慢慢还款,从而扩大销售量。
ABC集团
在当时,ABC商店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摩登潮流,再加上朱梅麟坚持货真价实的原则,把最好商品销售给顾客,一时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没过几年,他就开起了连锁店,成了暴发户。一时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没过几年,他就开起了连锁店,成了暴发户。“ABC”的百货商店变成了“ABC”集团,也就是连锁店集团。现在,毛里求斯的ABC 集团覆盖零售、金融和进出口等多个行业。
正当朱梅麟想跃跃欲试,准备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毛里求斯很快就发生了大饥荒。这样,朱梅麟迎来了他第二个传奇人生。
第二段传奇人生
二战时候,虽然战火没有烧到毛里求斯,岛上是和平的蓝天。但毛里求斯作为孤身于大陆之外的岛国,居民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靠英国商船供给的。在二战之后,英国商船面临着德国潜水艇与日本舰队在印度洋的威胁,很多物资都无法抵达毛里求斯,这使得整个岛上的粮食与食物几乎被中断,居民面临大灾荒与饿死的风险。
毛里求斯华商总会主席的任命书
当时政府官员也没束手无策,只能找华人的领头羊,也是开超市的朱梅麟解决办法。为了摆脱岛上面临的困境,朱梅麟就当选为毛里求斯华商总会的主席,发挥自己组织领袖才能,牵头联络所有的商家,配合政府把食物根日用品按照人头分配给居民。没有钱可以赊账,而再多钱也不能多买,一切按照政府配给分配。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号召同行配合当地政府,不要在危机时发国难财,齐心合力一起渡过难关。
靠着朱梅麟的影响力和魄力,毛里求斯人在二战战乱的五年,得到了足够食物补给,虽然无法吃饱肚子,但是至少没人被饿死,渡过难关。朱梅麟就这样,成了毛里求斯最敬重的人与英雄。因为他在这场浩劫中的优秀表现,英国女王亲自接见了他,还封了爵士。
有爱国心的朱梅麟
衣锦还乡是每个中国海外移民的目标,朱梅麟也始终没有忘却父亲生前叮嘱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虽然出生在毛里求斯,朱梅麟却忘记不了自己中国的故乡。
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在朱梅麟的倡议下,毛里求斯华人成立了中国自卫队,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号召毛里求斯华侨回国救亡,呼吁毛里求斯华侨捐献外汇支援当时抗日的中国政府,他自己也多次向国内捐款。同年他也担任当地唯一中文出版物《中华日报》报社的社长,就是要借助新闻报道传递信息来帮助华人社团抗日,挽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危机,这也乃是一份赤诚的爱国心。
第三段传奇人生
二战之后,由于英国国力在战争中被削弱,很多殖民地都寻求独立。1968年,毛里求斯宣布独立。鉴于朱梅麟在毛里求斯的贡献,在国家独立以后,被当地政府任命为财政部部长。
毛里求斯独立没多久,一场巨大考验也来了。由于没有了英国政府的支撑,整个岛国赖以生存感蔗的价格暴跌,使整个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由于没有了甘蔗这根经济命脉,相当于遭受灭顶之灾。当时,毛里求斯岛上每个人都在想着如何把甘蔗卖出去,大家都知道甘蔗假如烂在地里,就一文不值了。
作为主导国家经济发展的财政部长,朱梅麟也在卖甘蔗。他想了很多办法,动用自己人脉联系很多商人出口甘蔗。但正好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没有多少国家愿意买甘蔗。
朱梅麟在困境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并且他发现一个发财的秘密。毛里求斯有港口啊,有海有蓝天风景优美,这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机会!于是,他提出毛里求斯应该发展多元化经济,不能仅依靠甘蔗和旅游,提议建立出口加工业。同时他还回到中国,利用自己华人的身份,吸引了很多台湾和香港企业来毛里求斯投资,为毛里求斯创造了600 多个就业岗位。
朱梅麟的改革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毛里求斯走出了经济危机的低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使毛里求斯由一个极度依赖资源的国家成为具有发达旅游、工业、纺织业的经济强国,乃非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人均GDP胜过中国。
结语
在1991年,朱梅麟因病去世,就在第二年,毛里求斯形成了共和制政体。毛里求斯为了纪念朱梅麟帮助国家与民众摆脱危机,寻求国家民主独立做出的贡献,政府发行了印有朱梅麟头像的25卢比的钞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有一条街用他的名字命名。此外,毛里求斯还把朱梅麟的别墅列为“朱梅麟爵士纪念中心”,以示对朱梅麟的尊敬。这样,朱梅麟为人们所熟知和记忆。
朱梅麟与父亲在毛里求斯求生存与发展的传奇人生,也是无数中国人在海外求生存与求发展的缩影。从朱梅麟的传奇人生中,我们可以品读到海外中国人的开拓进取与勤奋苦干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使得华人遍及全世界,使得华人不断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杰出的成就。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