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pptx

认证主体:赖**(实名认证)

IP属地:福建

下载本文档

31第31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基础知识·融通重点问题·突破选考命题·探究作业手册答案速查【听】答案速查【作】知识点1

中古时期的亚洲1.西亚帝国(1)阿拉伯帝国①概况: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②统治措施政治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文学

“悬诗”、《天方夜谭》(选必3·P18)数学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选必3·P19)天文学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选必3·P19)(续表)文化医学

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选必3·P19)地位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续表)(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建立与发展

1453年,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经济

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2.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印度①笈多帝国: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北印度。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②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③古代印度文化(选必3·P26~27)宗教

a.在南亚次大陆一系列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b.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其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c.4世纪时,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学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

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续表)(2)日本①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背景

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形成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军事机构——幕府建立,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特点

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锁国政策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②古代日本文化成就与交往(选必3·P29)成就

a.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b.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

c.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d.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e.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交流

a.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

b.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c.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续表)(3)朝鲜①新罗: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制。③朝鲜: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定都汉城。④16世纪末,中(邓子龙)朝(李舜臣)抗击日本(丰臣秀吉)侵略。⑤古代朝鲜的文化(选必3·P28)手工业

公元前5世纪前后,先后出现青铜器、铁器天文学

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史学

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15世纪中期组织编撰的《高丽史》,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乐舞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交流

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知识点2

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加纳、马里和桑海等

8—15世纪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政治上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大津巴布韦(由石块垒砌而成)(续表)【易错点拨】东非和西非的比较(1)东非:多为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2)西非:多为内陆帝国,政治上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对外贸易。2.古代美洲文明(1)玛雅文明政治

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宗教

多神崇拜;崇拜自然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选必3·P30)文化

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玛雅历”(选必3·P30)建筑

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金字塔庙宇(2)阿兹特克文明政治

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经济

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选必3·P31)宗教

多神崇拜,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选必3·P30)文化

使用图画文字(选必3·P31)建筑

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选必3·P30)(3)印加文明政治

以库斯科为都城;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将被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经济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宗教

多神崇拜,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选必3·P30)文化

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选必3·P31)建筑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驿道和太阳庙(选必3·P31);马丘比丘城遗址【知识拓展】1.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疾病瘟疫;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流。2.古代美洲文明兴衰历程的启示(1)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而且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2)一个文明如果想要保持活力必须与其他文明交往,同时也要寻求自身独立的发展动力,不能过于依赖其他文明的输入。(3)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1.大化改新

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其主要内容为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对点演练1】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8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

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

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解析]

从材料中信息可知,日本贡举制虽然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但录取人数相当有限,后期基本被贵族势力垄断,说明当时的日本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贡举制选拔流程,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当时的日本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但不代表日本的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了,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全盘照搬”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浮动园地”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每次播种之前,农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然后农民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园地”,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对点演练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其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推断阿兹特克人建造“浮动园地”的主要原因是(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人口增长,耕地面积不足C.肥沃的淤泥利于耕种

D.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解析]

据材料“阿兹特克人……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其人口和财富剧增”可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来解决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问题,B项正确;岛屿众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A项;C项是“浮动园地”出现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说法错误,排除D项。探究主题一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视角探究古代亚洲文明【史料研读】史料1

7—8世纪,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使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亚、非、欧三大洲,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对两河流域的波斯地区影响至深。同时,具有悠久文明积淀的波斯文化在政治、宗教、文学、语言等多方面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摘编自李敏《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的交往》史料2

在上千年的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唐文化对于在其影响下所推动的且在日本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化改新,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化改新是日本学习中国政治文化的极好例证之一。——摘编自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史料3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不仅承袭了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核心地区,而且其政治、经济制度也未在阿拉伯帝国基础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奥斯曼帝国内,苏丹作为帝国最高元首,统辖军队;帝国宰相听命于苏丹,总揽国政;许多大臣分管行政、司法、财经和宫廷事务。地方诸州均设有军事、民政和财政长官等遍布各地的苏丹耳目和四通八达的邮递驿站,全国处于苏丹的严密统治下。——摘编自田瑾等《奥斯曼帝国后期中东与西方的文化交流》【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的原因。(2)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斯曼帝国的政治措施和古代日本进行政治改革的共同目的,并简述二者所体现的中古亚洲文明发展的突出特性。(1)结合所学,从地理位置、统治者政策、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概括。(2)第一小问,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稳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吸收借鉴、地域文化的独特性等方面回答即可。(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的原因。[答案]

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帝国疆域广阔;对异域文化的吸收;政治稳定;开明的经济政策;国际环境有利;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知识阶层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2)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斯曼帝国的政治措施和古代日本进行政治改革的共同目的,并简述二者所体现的中古亚洲文明发展的突出特性。[答案]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稳定。特性:中古亚洲文明在开放互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相当突出。(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拓展延伸】1.阿拉伯国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维度阐释西方

(1)阿拉伯人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

(3)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维度阐释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世界

阿拉伯商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续表)2.古代日本文化的特点持续性、稳定性

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以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著称,但日本文化仍然有自己的根,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外向性、创新性

日本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借鉴他国文化。从7世纪的大化改新大规模地借鉴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矛盾性、独立性

日本的岛国地理特征,使其文化呈现出单一性和独立性。正因为这种特性,日本需要向隔海相望的大陆看齐,于是他们在古代历史时期就开始大量吸收大陆文化。日本文化各个领域都有外来文化的成分和因素,但同时又鲜明地体现出日本岛国特色的文化气息(续表)探究主题二

从经济发展视角探究古代美洲文明【史料研读】史料1

从早期铁器时代起,当地居民就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养牛则始于8世纪。此外,农业种植经济已有证据可寻,如在济瓦遗址中发现了小米和南瓜种子,还有铁制工具和铜制器物。在马布韦尼和济瓦等遗址中发现的海贝壳、玻璃珠则直接证明津巴布韦地区的早期居民已融入印度洋贸易圈,此地的采掘业和冶炼业的产品(特别是黄金制品)也成为当地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在离卡里巴水坝不远处发现了46处墓穴,其中10处藏有豪华的随葬品,如金珠和镯子、铜和铁制品、玻璃珠及各种衣料残片,还有一些其他的舶来品。这些墓主无疑是当地的上层人物,其他墓穴埋葬的则明显是平民。——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史料2

在安第斯地区,玉米种植始于公元前2500—1800年,马铃薯有100多个品种。印加人的农业技术包括利用鸟粪肥田、兴建灌溉水渠和修建梯田。印加人使用的农具是“脚犁”,其尖头往往包以金属片。土地名义上归王室所有,定期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通常被分为三部分:太阳田的收获归神庙;印加田的收成上缴国库;村社成员以集体名义占有村社田,除了留出一部分公用外,其余按人口平均分配。印加人实行“米达制”,定期从村社抽调劳动力修建大型公共工程。印加人会冶炼青铜,其金饰品、金制雕像不仅数量多,艺术价值也很高,他们“发现并且利用了纺织上差不多一切已知的技术”。——摘编自韩琦、史建华《论拉美古代印第安文明及其遗产》【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1,概括津巴布韦地区早期文明的主要成就。(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加文明的特征,并说明其成因。(1)根据史料1,从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等角度作答。(2)第一小问,据史料2,从农业起源、农作物品种、手工业技术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据唯物史观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1)根据史料1,概括津巴布韦地区早期文明的主要成就。[答案]

主要成就:居民饲养牛羊;制作铁制工具和铜制器物;从事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出现社会贫富分化。(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加文明的特征,并说明其成因。[答案]

特征:农业起源早;农作物品种丰富;农业技术理念先进;土地的分配方式多样;社会动员能力较强;手工业技术先进。成因:农业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灌溉系统的建设;印加人具有高超的铸造技术。【拓展延伸】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特点(1)古代非洲文明①具有多元性和多源性。由于交通不便,古代非洲各部族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各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很多农作物和技术是独立发明创造的。②具有明显的区域延续性和扩张性。如西非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的前后相承,体现出延续性特点;班图人由西向南的扩张,体现出扩张性特点。③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撒哈拉沙漠分割的非洲南部和北部存在着社会制度的差异。(2)古代美洲文明①独立发展,与亚欧非区域文明基本没有交流。②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美洲的三大文明,即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位于中美洲、南美洲地区。地方卷全国卷2024年

江苏卷:中古时期日本社会观念的变化

黑吉辽卷:11世纪日本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浙江卷6月:印加文明—2023年

湖南卷:日本土地公有制的动摇

海南卷:非洲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浙江卷6月: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2022年

海南卷:阿拉伯帝国;美洲文明与史料实证—【考向分析】

本部分内容考查频率较低,但这部分内容属于新教材新增加内容,为了体现新教材、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命题思想,以后可能会在高考中加大考试比重,因此应该给予足够重视。(1)高考重点:阿拉伯在传播中西方文化中的桥梁作用、日本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转型的影响以及美洲文明的世界贡献等。(2)命题预测:注意运用相关史料,列表归纳中古时期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关注重大史学研究成果,深入思考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命题点一

从历史解释角度探究中古时期日本经济与政治1.[2024·黑吉辽卷]

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解析]

根据材料“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庄园制的不断发展,庄园之间以及庄园与国家各级政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斗争日趋激烈,有实力的庄园主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兼并其他庄园,将一部分农民武装起来。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将相关文书不全的庄园没收,这有助于直接增加朝廷自身的土地和资源,从而加强朝廷经济基础,D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地方官员贪腐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措施是为了打击庄园主,并未起到稳定封建主从关系的作用,排除B项;这一措施不能维护法律政令的统一,排除C项。命题点二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印加文明2.[2024·浙江6月选考]

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达二百二十五千米。”该文明是(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度文明

D.印加文明√[解析]

据题干“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达二百二十五千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并在帝国时期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D项正确;A、B、C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命题点三

从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考查其和新航路开辟的关系3.[2021·福建卷]

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解析]

据材料“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阿拉伯人保存的典籍传到欧洲,其中包括指南针技术、有关人文主义的典籍等,这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故选A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排除D项。命题点四

从庭审中谚语的作用视角考查非洲司法实践4.[2023·海南卷]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而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短语。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洲传统法庭上可以援引谚语,且善用谚语在庭审中有较大优势,这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程序公正,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命题点五

从土地开垦的视角考查日本皇权5.[2023·湖南卷]

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

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

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解析]

据材料可知,公元723年,日本政府规定: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开垦者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开垦者终身占有。该法令鼓励开荒,开荒土地在一定时段内为个人所有,因此该法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国有制则受到削弱,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土地的开垦,没有涉及灌溉技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天皇的地位提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庄园制度,排除D项。1.【阿拉伯文化的繁荣】[2025·湖南长沙模拟]

7世纪以前,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落后,尚未摆脱原始医学的蒙昧状态。自8世纪开始,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迅速提高,此前较为原始、野蛮的阿拉伯部落医学逐渐被放弃。阿拉伯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可能是因为阿拉伯(

)A.受到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

B.帝国对外扩张方式的巨大转变C.政教合一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垄断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优势√[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崛起后,积极学习、吸收东西方文化,其医学水平的进步,是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巨大转变,排除B项;阿拉伯的政教合一统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并未垄断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1520—1566年),一改任用各地区贵族为维齐尔(负责帝国行政管理,约9人)的传统,而多任用出身卑微者,例如大维奇尔易卜拉欣·帕夏就曾为苏莱曼一世的奴隶。这一转变(

)A.强化了君主对朝政的控制力

B.扩大了王朝统治的阶级基础C.提高了国家行政治理的效能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治隐患√[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莱曼一世对于国家高级官员的选拔上改变任用贵族的传统,转而多提拔身边出身低微的亲信,这有利于苏莱曼一世对朝政的控制,A项正确;提拔出身卑微者有利于巩固其统治的阶级基础,而非“扩大”,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苏莱曼一世转变选官传统的具体影响,排除C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3.【笈多王朝统治】[2025·河北保定模拟]

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

)A.政令高度统一

B.经济政策宽松

C.中央集权弱化

D.等级制度森严√[解析]

据材料可知,笈多王朝地方具有较大的权力,这说明它还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地方部分事务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这恰好说明地方各省权力大,政令不够统一,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笈多王朝经济政策宽松,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大,中央相对式微,而不是各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排除D项。4.【阿克苏姆王国经济发展】[2025·广东广州模拟]

下表所示为255年夏季进入阿克苏姆王国加巴扎港口船只情况的统计。由此可知,当时的阿克苏姆王国(

印度7

大法拉桑岛(今属沙特阿拉伯)15

巴勒斯坦22

埃及A.成为地区海军强国

B.对外贸易较为繁荣C.控制了印度洋商路

D.继承了古埃及文明√[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港口船只的数量可以反映出阿克苏姆王国的贸易状况,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进出阿克苏姆王国港口的船只来源地比较广泛,说明与阿克苏姆王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较多,体现了其对外贸易的繁荣,B项正确;进出阿克苏姆王国地区的船只较多并不能说明阿克苏姆王国成为地区海军强国,排除A项;阿克苏姆王国主要控制东非地区的商路,不是印度洋商路,排除C项;材料强调阿克苏姆王国的对外贸易较为繁荣,并未体现其继承古埃及文明,排除D项。5.【玛雅文明特点】下表为玛雅文明中的主要神灵统计表。由这些神灵及其职能可以推知,玛雅文明(

)神灵名字职能天神伊查姆纳

赐给雨水,使土地适合种植庄稼,避免灾难羽蛇神库库尔坎

带来雨季,掌管播种、收获,是太阳神的化身月亮神伊希切尔

掌管地球上的水、彩虹、纺织、丰收等雨神恰克

掌管雨水,避免干旱A.开始产生宗教信仰

B.将农业放在重要地位C.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D.注重与其他文明交流√[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玛雅文明中,神灵的主要职能均涉及农业生产,这一现象表明玛雅文明将农业放在重要地位,B项正确;“开始产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推知玛雅文明达到怎样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他文明,无法得出玛雅文明“注重与其他文明交流”的结论,排除D项。作业手册一、选择题1.[2025·浙江嘉兴模拟]

有学者说,公元673—677年和公元717年,他们两度翻越托罗斯山脉的天然边界,围攻君士坦丁堡。公元732年,他们又越过比利牛斯山脉的天然边界,侵入法兰克。“他们”的帝国首都位于如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符合材料中这些描述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是巴格达,②位于两河流域,符合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位置,故选B项;①位于尼罗河流域,与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A项;③是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排除C项;④位于南亚,与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D项。2.[2025·江西南昌模拟]

据史料记载,阿拔斯王朝时哈里发官员们常常千方百计地超过法律标准征收各种名目的财税。比如有一个地区,有不同级别的官员在一年内对该地区居民重复征收三次税租;税吏常用低于度量标准的量器去丈量居民的土地;水利官员常常征收骆驼租金、手续费、小麦运输费、谷物计量费;等等。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当时(

)A.官员薪资微薄

B.基层控制不足

C.赋税制度紊乱

D.国家财政空虚√[解析]

材料中的现象表明当时阿拉伯帝国的赋税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政府无法有效规范和管理税收,本质上反映了当时阿拉伯帝国政府对基层控制不足,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官员薪资的状况,排除A项;赋税制度紊乱只是材料表象,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阿拉伯帝国当时国家财政空虚,排除D项。3.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的大批铸于7—11世纪的伊斯兰国家的硬币,证实了伊斯兰国家商人同北方国家的贸易。如此频繁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各主要城市都设有银行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材料反映了(

)A.法兰克王国金融发达

B.拜占庭帝国贸易范围已达北欧C.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

D.奥斯曼帝国扩张促进经济发展√[解析]

根据材料“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伊斯兰国家的硬币”“各主要城市都设有银行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及所学可知,题干所述现象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商业非常繁荣,故选C项;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与题干“伊斯兰国家”“巴格达”等内容不一致,排除A、B项;奥斯曼帝国与“巴格达”等内容不一致,并且其对东西方贸易征收重税,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往来,排除D项。4.[2025·安徽黄山模拟]

阿拉伯帝国对古希腊的哲学、科学著作推崇备至。他们尤其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感兴趣,把他们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加以注释。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与古希腊文明有密切交流

B.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C.延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D.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解析]

据材料“对古希腊的哲学、科学著作推崇备至”“尤其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感兴趣”“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加以注释”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体现其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故选D项;阿拉伯帝国兴起于公元7世纪,与古希腊文明并未处于同一时期,二者不可能有“密切交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的科技成就及水平,也没有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阿拉伯帝国与希腊化时代的联系,排除C项。5.[2025·江苏淮安模拟]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494—1566年),天主教在位于伊斯坦布尔、加拉塔等重要城市有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授予他们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A.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B.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C.宗教政策相对宽容

D.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有所扩大√[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在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天主教在帝国内部的重要城市拥有教堂,并且境内的异教徒被鼓励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还能在各自教内担任重要职务。这表明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相对宽容,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冲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的宗教政策相对宽容,而非反映天主教的文化地位,排除B项;题目中虽然提到了帝国鼓励异教徒出国学习,但据此并不能得出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有所扩大,排除D项。6.旃陀罗·笈多二世的文治和武功都很有成绩,但除了铭刻和钱币外,没有留下其他文字记载。法显的《佛国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研究笈多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法显的著作(

)A.推动佛教产生不同的派别

B.反映出笈多帝国控制印度全境C.印证了南亚地区文明发展

D.成为研究德里苏丹国的一手资料√[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旃陀罗·笈多二世的文治和武功除了铭刻和钱币外,没有其他文字记载,而法显的《佛国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研究笈多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说明法显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南亚地区文明发展,故选C项;法显的著作是对当时印度的记载,并不能推动佛教派别的分化,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笈多帝国并未控制印度全境,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法显的《佛国记》与笈多帝国的关系,与德里苏丹国无关,排除D项。7.笈多帝国时期,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赐地文书规定,政府放弃所赠土地的行政与司法权,以及包括森林、牧场和矿藏在内的地上地下的全部资源;土地上的耕作者和手工业者同样随土地转到封地占有者的控制之下。这促进了笈多帝国(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专制王权强化C.行省制度的建立

D.封建化的进程√[解析]

据材料“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及所学可知,笈多帝国时期,国王赐予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促进了笈多帝国封建化的进程,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笈多帝国的土地赠赐制度,与商品贸易无关,无法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这不利于专制王权的强化,排除B项;笈多帝国除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排除C项。8.[2025·广东惠州模拟]

日本大化改新期间,贵族奴隶主的屯仓、田庄一律被收归国家所有,变成公地。同时,国家对大夫以上官僚贵族赐给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称为“食封”(俸禄),对凡6岁以上公民授予一定的土地,称“口分田”。这些举措(

)A.导致日本土地兼并加剧

B.为日本的社会转型奠定基础C.削弱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D.瓦解了日本庄园制度的根基√[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左右日本在大化改新期间,将贵族奴隶主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实行俸禄制、班田收授法等,为日本政权的封建化奠定了经济基础,推动其社会转型,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举措并不会导致其土地兼并加剧,排除A项;12世纪末日本才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日本的庄园制度是在10世纪以后形成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9.[2025·江苏南京模拟]

“地头”由当地有势力的名主担任,他们负责管理庄园。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在所有庄园、公领地设置“地头”,并派自己的家臣去担任。这一举措(

)A.加速了“大化改新”进程

B.强化武士集团地位C.赋予天皇治理国家实权

D.开创中央集权体制√[解析]

材料反映了古代日本“地头”由当地有势力的名主担任,到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派自己的家臣去担任,这体现了镰仓幕府对武士的重视,增强了武士的权力,强化了武士集团的地位,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发生在646年,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天皇并没有实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646年的大化改新后开创了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10.非洲班图人有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等,这些工匠“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陶工给予制(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这反映了当时班图人(

)A.重视手工业技术的改革创新

B.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C.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

D.工匠生产分工的专业化√[解析]

据材料“陶工给予制(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可知,南非班图人手工业相互交换现象比较常见,说明当时班图人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故选C项;手工业品的交换现象,不能证明手工业技术革新与否,排除A项;据材料“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可知,班图人的手工业生产服务的对象是自己和周边部落,范围有限,“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从事手工业的班图人行业种类不同,存在交换产品的现象,但未涉及生产分工专业化的信息,排除D项。11.公元6世纪时,亚历山大城的商人在书中记载:当游历到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时,他遇到了一些讲希腊语的当地居民;他们学习希腊语的目的是方便与拜占庭商人进行商品交易;毕竟拜占庭帝国作为东方商贸的最大消费者,也是阿克苏姆人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此可知,阿克苏姆王国(

)A.在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

B.直接和东亚进行商品贸易C.促进津巴布韦国家的兴起

D.商业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时,亚历山大城的商人在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遇到讲希腊语的当地居民,这说明阿克苏姆王国的商业活动与拜占庭帝国的商贸有着密切的联系。阿克苏姆王国的居民学习希腊语是为了更好地与拜占庭商人进行商品交易,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商业交流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故选D项。阿克苏姆王国与“希腊化时代”并不处于同一时期,时空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亚地区,无法得出“直接和东亚进行商品贸易”的结论,排除B项;津巴布韦国家位于非洲南部,这在材料中并未提及,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2.古代印加人修建了庞大的道路网,将其中心地区与四周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印加人与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始终未能发明车轮和车辆,人的背是唯一运输工具。由此可推知,古代印第安文明(

)A.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B.注重发挥人的作用C.具有孤立和封闭性

D.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解析]

据材料“印加人与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始终未能发明车轮和车辆,人的背是唯一运输工具”可知,他们对运输工具的需求并不大,人力可以满足日常需要,这说明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多,地区之间相对孤立封闭,故选C项;据材料“始终未能发明车轮和车辆”可知,印第安人确实没有发明车轮和车辆,但仅通过未发明车轮和车辆不足以判定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排除A项;据材料“人的背是唯一运输工具”可知,人确实在运输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但“发明车轮和车辆”同样是发挥人的作用的表现,故不能仅通过人的背是运输工具而判定古代印第安文明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排除B项;仅凭材料不能判定其经济基础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排除D项。13.在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文明的中心区是以石灰岩地形为主的尤卡坦半岛,他们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和骨器。该地区一个农民每年用250个小时的劳动就可提供全家所需80%的食物。这主要是由于(

)A.工具技术的改进

B.地理条件的影响C.农业管理的进步

D.对外交流的加强√[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文明在土地资源较差、农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效率很高,这说明了玛雅人农业管理的有效性,故选C项;“工具技术的改进”与材料中“他们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和骨器”相矛盾,排除A项;优越的地理条件是粮食产量高的条件之一,但与材料“中心区是以石灰岩地形为主”相矛盾,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在西方殖民者入侵美洲之前,古代美洲与外部的交流很少,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4.[2025·江西“红色十校”联考]

1519年,西班牙人描述道:(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广场)每天都有6万多人在这里聚会,商人和顾客交易着食品和用黄金、白银、铁板、青铜、骨料、贝壳、龙虾壳和羽毛制成的小饰品等。还有些房子里面,可以花钱请人制作饭食和饮料。这展现了(

)A.南美洲印加文明的辉煌

B.西班牙城市化发展滞后C.阿兹特克人商业的繁荣

D.西欧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解析]

由“特诺奇蒂特兰”及所学可知,这是阿兹特克人所在的城市,由“商人和顾客交易着食品和……小饰品等”“可以花钱请人制作饭食和饮料”可知,这是展现阿兹特克人商业活动及其繁荣的景象,故选C项。由“特诺奇蒂特兰”可知,这是阿兹特克人所在的城市,不属于印加文明,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阿兹特克人商业的繁荣,这并不是西班牙城市化的反映,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所述为美洲文明,与西欧市民无关,排除D项。15.[2025·江苏海安模拟]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位于山脊之上,以中央广场为界,分为上下两城:上城地势高,神庙、宫殿、贵族宅第聚集于此;下城地势低,分布着普通住宅、仓库及其他设施,房子粗糙矮小。全城还建有完善的供水系统,水池、水渠皆用岩石或直接从岩体中雕琢而成,引高山泉水,供饮用、沐浴和灌溉之用。据此推断,印加(

)A.早期国家特征鲜明

B.城市国家经济发达C.组织动员力量强大

D.祭司掌握最高权力√[解析]

根据遗址的特点可以看出城市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如神庙、宫殿、贵族宅第与普通住宅、仓库的分区以及完善的供水系统,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为了管理和统治而设立的基础设施,反映了早期国家的特征,故选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印加城市国家经济发达的信息,排除B项;虽然遗址的建设显示了较高的组织动员能力,但题干中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直接推断印加帝国的整体组织动员力量,排除C项;题干中虽然提到了神庙,但并未提及祭司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无法推断祭司是否掌握最高权力,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6.(14分)[2025·河南开封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7世纪前,阿拉伯语仅在阿拉伯半岛人数极有限的游牧民中使用,到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时期,阿拉伯语变为“官话”和知识分子的语言。当时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哈里发及地方政府在两河流域开凿新运河,修复旧运河,排除积水,增加耕地,使社会经济有了大发展。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他们有较宽阔的胸怀,远大的眼光,善于吸收和利用各族人民文化成果,如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进入欧洲,这使得阿拉伯人最终形成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二

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很早就创造了象形文字;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学知识可能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玛雅人在建筑、木雕、壁画、陶器和纺织等方面的出色成就,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迫于外族的入侵,玛雅人于公元5世纪初开始向尤卡坦半岛北部迁徙,并于5、6世纪之交建立起奇琴·伊察城邦。10世纪,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了这一地区,玛雅文明与托尔特克文明产生了融合。但玛雅文明最终还是消亡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玛雅人垦殖过度,破坏了生存环境,同时也陷入了内部的激烈争斗中;另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玛雅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处于隔绝状态,缺乏文明进步的必要互动,因而逐渐失去动力并最终导致衰亡。——摘编自刘建良《论文明的互进与共荣——兼评“文明冲突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促成其“辉煌”的因素。(8分)[答案]

特点: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信奉伊斯兰教。(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因素:相对稳定的政局、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统治者重视;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地区文化。(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他们有较宽阔的胸怀,远大的眼光,善于吸收和利用各族人民文化成果”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兼收并蓄,融合创新;根据材料一“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和利用各族人民文化成果……最终形成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结合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塔里木河——中国最长内陆河,到底有多重要?受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塔里木河不断改道,曾经数十个辉煌的古代王国,也掩藏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滚滚黄沙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了“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 对塔里木河不断索取的不仅有古人,还有今人。20世纪初,塔里木河流域及源流地区,仅有150万人口,至90年代,人口增至800万。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这里的耕地面积jvzquC41yy}/onnrkct/ew4652m:hqs
1.DBMM军表简介一麦罗埃库施王国 库施王国,非洲东部古代王国,因後期首都在麦罗埃,又名麦罗埃王国。 II/20 Ptolemaic Egyptian 320BC-30BC. 埃及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希腊语: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英语:Ptolemaic Dynasty)(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或称托勒密埃及王国。是在马其顿帝国君主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jvzquC41yy}/lrfpuj{/exr1r1h4gj=3;fjb6<
2.caspu.pku.edu.cn/cn/zxgk/zxld/index.html李安山(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过一些文章,出版过《非洲古代王国》(2011)、《非洲华侨华人社会史资料选辑》(2006)、《非洲民族主义研究》(2004)、British Rule and RurjvzquC41ecyqw7umw0kew7hp1et0|lm1|~mf8npfg~/j}rn
3.《万里归途》中的地理知识,你了解多少?努米亚(Numia)这个名字应该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建立在北非的古代王国努米迪亚(Numidia)改编而来的。这个王国的大致区域现在是利比亚,所以很明显努米亚撤离的原型就是2011年的利比亚撤离。 此外,《万里归途》的大使馆有一张地图,虽然经过修改,但看起来仍然与利比亚地图高度相似。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71585:17725;823a717=8925>30|mvon
4.[海贼王]哈雷神典中的古代王国——借用日本老动画作品分析NGA其中1艘宇宙船在战火中沉入海底,即为古代亚特兰蒂斯王国。另一艘宇宙船“红色诺亚”因失去主人而去向不明,逐渐变成一座在海上漂移不定的岛屿。第三艘宇宙船在非洲降落,人们建立起塔尔特苏斯王国,其王族为亚特兰蒂斯人的后裔。 海贼王里月亮也是中空的对吧,里面有机器人和各种仪器装置,艾尼路也遇到了各种外星人。jvzquC41ddy/ppf0ep5sgji0rjv@vri?65864<>6
5.在非洲重新发现比较政治殖民统治打断了建构进程。在被殖民之前,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经存在一些颇具实力的大酋邦和古代王国(如西非的阿散蒂和马里王国),这些政治实体的政治成熟度还远未达到现代国家的水平。殖民统治作为外部冲击,不仅摧毁了非洲传统的政治秩序,还强行打断了非洲国家建构的节奏。 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7641}7247643=d7:7=87>3ujvsm
6.非洲帝国,非洲五国是那些国家帝一应用在东非内陆地区,维多利亚湖的周围,曾经出现过强大的王国,如布尼奥罗王国、布干达王国。它们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到19世纪,随着内部矛盾的加剧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国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部非洲的古代历史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1868年,西方人在今天津巴布韦发现的石头城遗址说明jvzq<84yyy4ek‚ncrr4dqv4fqe5yk}tpi1<45?;90jznn
7.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20230521172859.pdf——节译自在线《不列颠百科全书·阿克苏姆(非洲古代王国)》 阿克苏姆王国凭借红海贸易得以发展,却也应红海商路被阻而衰落。7 世纪,阿拉伯人崛 起,他们征服了埃及,使原来的商路被阻,由于贸易路线改变,昔日生机勃勃的阿杜利斯港也 逐渐变得萧条冷落。从此以后,阿克苏姆国家赖以兴旺的红海贸易逐渐削弱,阿克苏姆国家也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7821>8243:42972328247xjvo
8.剧情流程:非洲区马六甲鱼翅/吴哥窟完成这条支线后,你还可以从马六甲总督这里得知关于“古代王国的遗迹”的下落。 如果你在雅加达买到了“去古代寺院的地图”,就可以进入马六甲的这个遗迹。 最后,你会发现吴哥窑。 再次来到这个遗迹,你可以从路上获得宝物“古老时代的硬币”。jvzquC41o09eopfog0ipo8ln15>44B74a49/j}rn
9.大航海4霸者之证攻略,如何取得地中海与非洲神秘石板?地中海区域有一块图案繁复的布,在亚历山大的遗迹中找到了它。接下来是黄铜煤油灯,它是战胜巴夏后的战利品。非洲的一块神秘石板分为上下两部分,我先是完成东南亚乳液壶在马六甲广场寻获,东亚古代王国金币藏吉阿丁小游戏里 有用(0) 回复 东方无名 印度洋莲叶需谢尔协助,在马德拉斯旅馆得遗迹地图 有用(0) 回复jvzquC41ycv/|xq0eqs/ew4cum5ya;<7;2=6:7mvon
10.蒂雅详细流程攻略红绸系心委拉克路斯的遗址(需阿斯帝加王国彩绘地图)发现太阳月亮的金字塔,势力上升15 哈瓦那的遗址(需古代城市遗址的地图)发现图拉战士像,势力上升15 地图和女性渴望 委拉克路斯可买得去古代城市遗址的地图(对应哈瓦那的遗址),酒吧女需高级的放大镜 哈瓦那酒吧女需七色鹦鹉 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6d:1dA7d2361:{:u0jznn
11.突尼斯——沙漠中的商埠罗马军队毫不留情地对迦太基城进行烧杀抢掠,这个曾经称霸地中海的古代王国就此完结,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罗马人用突尼斯城附近的一个柏柏尔部落的名字“Afri”命名该省,这个词后来演变成了整个大陆的名称(Africa,非洲)。另外,“柏柏尔”这个词也是罗马人的创造,该词的词根在拉丁语中是“野蛮人”的意思。jvzq<84crr4mkojyggq/exr0ep5@clykqpCxgr}kp(gqrFwuu(ipp}jpvkj>5<<93(ipp}wqnnks?juk
12.世界通史(一、世界古代史:“黄金之国”加纳)西部非洲古代帝国 加纳帝国,或称加纳王国,非洲一个古代黑人王国,中心大约在尼日河中上游地区。其前身为西元300年前后建立的古加纳王国,在塞内加尔河至尼日河上游之间。约720年,西苏丹索宁克建立加纳帝国。到1076年,穆拉比特王国攻陷加纳的首都昆比,逼迫当地人民改信伊斯兰教。此后加纳帝国开始衰微,于1240年被马里帝国jvzquC41c0sfkyncp0io1=fovz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