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2016年开山之作,25万文字从未发表 。收录百余张独家珍贵彩照,非洲土著手绘彩图,全彩印刷。
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单程车票,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迷之旅行。 走了这许多路途,耗费这许多心力,不过是想要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是毕淑敏乘坐 “非洲之傲”游遍非洲大地后,于2015年闭关创作的旅行札记。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用蒸汽机车,单张车票标价在1万到9万美元之间,以奢华闻名于世,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主要服务于来自全世界的财阀豪门后代、商业精英、政界领袖。
然而列车行经之地,却有很多是非洲最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餐车内的社会名流举起银杯开怀畅饮时,车窗外围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们。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在这次旅行中,她不但记录了非洲各地人情风物、旅游见闻,还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沟通:时而走进非洲中产阶级家庭与女主人共进晚餐,时而走进全球最大的贫民窟索维托实地考察,她以自己的眼睛为准则,写出了一个最独特的非洲。
这也是一本温厚之书,它以旅行为线,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在你眼前,带领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那些在暴雨中为你递过雨伞的手,那些为你围上一条毛毯的温柔,那些黑暗中与你彻夜聊天的朋友。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柔是你生命中的光,使你远离阴霾,成为善良的人。
毕淑敏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著名心理咨询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决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其实是打三星半吧。 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缺点是许多科普的地方笔者也是罗列了读者可以在网络上获知的内容,并且好几处篇幅过长,普及知识的心是诚的,但读到的时候想要拓展了解,自己搜索发现的网页和原文很多重复,这个时候觉得无味。 优点更明显:作品进入了人教版...
毕淑敏老师开始写游记了,挺感兴趣的,于是找来一读。 序言里看到这么一段话: “你可知道非洲的全名? 我说,亚洲的全名叫亚细亚,欧洲的全名叫欧罗巴。南美洲叫南亚美利加粥,北美洲叫北亚美利加洲。以此类推,非洲也应该有全名的。” 亚洲-Asia,欧洲-Europe,南美洲-south...
不错的游记,文字比较细腻,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多了对非洲人民的认识。但也因为感情真实流露,反应出作者的对非洲的认识有些狭隘,所以我个人认为有些内容并不十分客观,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且有些地方描写的不恰当,比如埃塞俄比亚信仰东正教较多,圣诞节本来是1月7号呀...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拿这书和三毛的游记比,三毛有文艺,毕阿姨有她的百度科普和鸡汤体,有什么好比的。像我这种对非洲有好奇但是不想去的特别适合读读既能放松又能了解非洲历史和野生知识。“萨比萨比营地”和“非洲之傲”令人向往,毕阿姨用很“屌丝”和可爱的语言描述她如何与有钱人格格不入、与非洲兄弟浓浓情谊。与前半段大量科普介绍加个中心思想比,后半段加入佳境,特别关于坦赞铁路和南十字星两节写的真心好都可以入选初中课本了,还有最后的结尾也很温暖很鸡汤。
豆瓣的评分有时真的看不懂,这种游记竟然也能如此高分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毕老师态度认真的码了25万字是让人尊敬的,可就文字本身来说真的都是过眼云烟的大白话以及都能在百度谷歌上搜到的历史和记录。能读出来毕老师对这次非洲之旅的欣喜和投入,也有一些自我的感悟和想法,但深度真的不敢恭维,权当是对局部非洲的表面扫盲吧。
就内容来说,着实没有太多惊喜,更多的像是用旅行为引子,写些不深不浅的历史故事,有些有趣,作为了解非洲的基础,是本不错的书。当然,作为已过耳顺年纪的作者,还有勇气踏上疟疾,贫困肆虐的非洲大地,勇气可嘉。
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旅游类书,历史加文化,又不失温度
不同的年纪对旅行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们看中的是沿途的风景与人情,而笔者看到了她向往的不一样生活状态。但总感觉这个作品不能称之为小说,是游记吗?有些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