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全书不过3万字,却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书里面记载了1000多个邦国历史,550座山,300条河,600多个神怪人物的传记,总共囊括近5000种光怪陆离的鸟兽虫鱼、神仙精怪、奇花异草、金石矿物、山川河海、宇宙星辰以及异国奇闻,开创了中国古代图文叙事的先河。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的故事(成语),全部都是出自《山海经》。瑰丽的《山海经》不仅给我们的心灵添上了五彩的梦,也给后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但《山海经》的影响力却远不如神怪小说《西游记》。《西游记》小说里的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大都来自满天神佛的印度文化。而构建中国神话体系的《山海经》,才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值得弘扬与铭记。
1、三皇传说
自人类诞生以来,各种天地异象引发了古人的思考,在与自然的争斗中,这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经过古人的奇思妙想,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神话故事,这也是目前我们对于神话的认知。
如果这些古人见到的东西都被证实是真实存在的,那目前的科学体系、社会结构等等都要被打乱重组。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唯独中国神话《山海经》独一无二。其他民族的神话大多数都是在讲神自己的故事,部分有文字记录的也都是一些神与神之间的争斗,或者是外星人降临地球之类的。
而上古第一奇书《山海经》不只有神话故事,还有地理样貌。这里的地理样貌似乎证实了华夏古人真的俯瞰过全球。如果华夏古人看到过全球样貌,那可不可以证明部分神话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远古华夏真的存在一个超级文明?
中国神话的第一章是《盘古开天》,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但从盘古开天辟地后,争议就出现了。比如说三皇就有很多种说法,《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皇帝为三皇;《通鉴外纪》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尚书大传》以隋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义》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因此三皇的人选有伏羲、神农、皇帝、共工、燧人氏和女娲祝融。后期因为道教的出现,又有了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这三个氏族并不是王,也不是皇,他们只是上古时期的三个兄弟部落。三个部落啊都是亲属关系,其实整篇中国神话,你可以理解成是几个兄弟亲属之间的故事。而三皇之首的燧人氏,他是有记载的第一位始祖,我们俗称他为天皇。它从天地之间取得了火种,获取了火源,人们开始利用火烹制食物,这也代表了远古人类终结了茹毛饮血的儒王遗血的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天皇取火,如同现在的工业革命一样,所以天皇开创了华夏文明,因此也被后人称为燧皇或者火祖。那燧皇与华胥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是伏羲和女娲。伏羲是三皇中的第二位,他俩都是人手蛇神,也是一对夫妻。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了八卦太极、阴阳五行,又令仓颉造出了文字,结束了人类蛮荒时代的历史。
伏羲还教会了人类捕鸟打猎,让人类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所以被后人称为地皇。地皇就代表统治大地上的一切,地上生长的万物都可以为他所用。他的妻子女娲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等的动物,在第七天又造出了人,所以咱们的正月初七,也是人的日子。
而女娲究竟该不该称皇,还是比较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她是创世神级别,也有人认为她和伏羲是夫妻,是人文始祖,所以她应该并列为皇或地皇。不过目前争议还是比较大,而且这里有一个重点大家要注意一下,比如说燧人氏里的燧皇,他不是单指一个人,这个称呼是在单指燧人师的首领。这个首领被称为隋皇,无论更换多少个首领,燧皇的名字是不变的。他是一种继承制,但是伏羲和女娲,确实是两个人的名字,而不是部落首领的统称。
2、五帝史话
大家明白了这个称呼问题,以下的故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那伏羲和女娲的第20世玄孙里出了一个叫少典的部落。他与妻子有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姓姜烈山氏号石年。小儿子姓姬公孙氏,故称为姬轩辕。那姜石年带领着他的姜姓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因为特别会玩火,就被称为炎帝,姜石年也就成为了第一代炎帝。
因此炎帝,也不是对某个人的称呼,而是对整个姜氏部落历代首领的称呼,谁成为了姜姓部落的首领,也就继承了炎帝的称号。炎帝部落统治的这个时期,就是神农氏,也是三皇中的第三位人皇。另一面,他的小儿子姬轩辕非常低调,带领着他的部落生活在有熊,所以也被后人啊称为有雄氏。
随着历史的流逝,姬轩辕的部落迎来了巅峰,反观炎帝的部落渐渐衰败起来。当时,轩辕氏首领趁着炎帝部落内乱,开始试图拉拢各大部族,逐渐赢得了民心。炎帝一看,你挖我墙角,我得揍你一顿。这两个兄弟部落在阪泉开启了上古时期,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战,也是奠定了中华民族大统一的一战,轩辕最终战胜了炎帝,并改名为黄帝。
黄帝二字代表了土德之瑞相。轩辕的特点是厚重、包容、仁德,这都符合大地的功德,所以在五行相生相克上被称为土德。土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轩辕也就变成了黄帝,黄帝接替了炎帝,开始统领各部落。我们的中华民族,也就成为了炎黄子孙。
而黄帝在神话中,有人认为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有人认为他不是一个名字,而是轩辕,是部落首领的统称。按照目前看来,首领继承黄帝的称号还是比较被人接受的,最起码大家不用考虑寿命上的问题。再比如说汉代出版的《春秋命历序》里说,黄帝传十世,大致的意思是说,黄帝的称号传给了十个人。
炎帝部落传承到第四代时,曾经分出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这个部落选择到了北方去生活,这个部落的首领就是兵祖战神蚩尤。蚩尤也是部落首领的称号,这个称号继承了数十代。到了黄帝统治时期,因为人口增多农业发展,蚩尤部落和黄帝部落爆发了冲突,双方人马在涿鹿打响了华夏定鼎之战。
由于蚩尤部落战力彪悍,黄帝根本干不过蚩尤,就四处召集兵马,并喊上了炎帝部落一起出征炎黄部落,最终合力将蚩尤部落击败,拿下了九黎集团后,炎黄子孙就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因此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黄帝也就成为了继三皇之后五帝时代的第一任统治者。
黄帝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生产业,带领人们制作衣冠、建造舟车,并把先祖留下的医学养生部分统一整理,撰写了《黄帝内经》。因此,黄帝也被人们尊称为人文初祖。而五帝中的第二位是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出生在若水。他与共工争夺地位胜利后,他遵循爷爷黄帝的政策治理国家。
武帝中的第三位是帝喾,他是黄帝的曾孙,他的儿子也是五帝中的第四位——尧。尧在位期间,制定了立法,推广农耕,让大禹的父亲鲧开始治理水患。他还开创了禅让制,他认为世袭制是有弊端的,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也无法保证首领的素质和能力。如果昏庸之徒当上了首领,无异于将自己的人民推向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中。为了部落更好的发展,尧废除了世袭制。
五帝中的最后一位是顺,他是黄帝的八世孙。舜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放逐了四凶,分别是饕餮、穷奇、梼杌和混沌,又任命大禹治水。舜帝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以上就是三皇五帝之间的关系。
3、上古文明
上古的神话都是在讲述一家人的争斗,这种皇与帝之间的斗争都属于家族内战。战争中出现的指南车、应龙、旱魃、食铁兽,各种凶兽都能飞天入地,在现代人眼里,只能当作神话看待。但是文章开篇就说过,《山海经》可能是证明神话是真实存在的一本古籍。当然,或许无法证明那些神兽和超神的科技存在,可是山海经可以证明上古华夏曾有人俯瞰过整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