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留言提到文革中对改词历史歌曲汇集出版了一张唱片。整理音轨,发出来当资料。
有网友回忆,这批歌是1970年“五·一”分两批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有钢琴版和乐队版,歌词两版稍有不同,如《战斗进行曲》,第一次里面一句"生铁碰上了钢",后第二次再播出改成"正义在我方"。我听了一下,唱片里的歌词似乎是第二次的那个歌词。
关于重新发表五首革命历史歌曲的说明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〇年第二期
1970年《红旗》杂志第二期推出了重新填词的“革命历史歌曲”5首,包括《工农一家人》、《毕业歌》、《抗日战歌》、《大刀进行曲》、《战斗进行曲》。《红旗》编者为此撰写了一篇“说明”,阐述改词的意义。
五首改词的革命历史歌曲后,又陆续推出了一批“革命历史歌曲”和“革命历史民歌”。这些歌曲的出现有复杂原因,时任文艺宣传掌门人为了显示“毛主席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而广大音乐工作者则是为了设法让更多的优秀历史歌曲得以解禁公演,重见天日,因此这批歌曲的重新填词使双方都煞费苦心。在1972年出版的第一本《战地新歌》中,就选进了“集体重新填词”的10首“革命历史歌曲”和5首“革命历史民歌”。
《大刀进行曲》
1933年喜峰口抗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当时上海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孙培元,年仅19岁,他受《申报》的影响,满怀激情,以麦新为笔名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歌词通过《申报》主编史量才送到29军的军部,从此代替了原29军的军歌《满江红》在军中传唱。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上海举行大型音乐会,《大刀进行曲》传唱全国。
《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
《开路先锋》、《打长江》、《救国军歌》改词又改名
这批歌曲中,有的不仅被重新填词、改词,甚至连歌名也被改变了,如由孙师毅作词、聂耳作曲的《开路先锋》,被重新填词后改名为《工农革命歌》。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打长江》,重新填词后改名为《工农一家人》。
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救国军歌》,重新填词后改名为《抗日战歌》。若只看歌名,真不知那是历史上的什么歌。
打长江 聂耳作曲 田汉作词
救国军歌 冼星海作曲 塞克作词
故事片《开罗宣言》宣传海报
《毕业歌》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饱含激情。《毕业歌》作于1934年,是电影《桃李劫》中的插曲,该片展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随着影片的公映,此歌立即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歌曲在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首次出现,影片结束时再度响起,提示了影片主旨,许多青年高唱着《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战斗进行曲》
韩塞作词、王佩之作曲的《战斗进行曲》创作于1946年10月,正值解放战争时期战略防御阶段。与抗战时期大多数军歌的凝重、威武不同,这首歌轻快、活泼,以战士的口吻唱出了解放军的高昂士气与必胜信念,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藐视敌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豪情,这首歌后来被改编成手风琴曲、木琴曲、钢琴曲等多种器乐曲。
聂耳作曲的《前进歌》《新的女性》《大路歌》
前进歌 聂耳作曲 田汉作词
新的女性 聂耳作曲 孙师毅作词
大路歌 聂耳作曲 孙渝作词
《到敌人后方去》
赵启海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不论西,不论东,从北平,到南京, 到处有我们游击队,到处有我们好弟兄, 看日本军阀有什么用,看日本军阀有什么用?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我们的旗帜插遍了东三省,我们的旗帜插遍了黄河东。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