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远在上古时期,黄帝有一名史官叫仓颉,史称“史皇”。他善于观察事物,天生能写会画,创立了文字,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漫长历史。为了纪念他的卓越功绩,后裔子孙取他在世时担任“史官”官职中的史字作为姓氏。另一种说法认为,史姓源于西周太史尹佚。尹佚也是史官,后世子孙以此为姓氏,便有了史姓。
史姓的郡望主要有建康郡、宣城郡、高密郡、京兆郡等建康郡:十六国前凉时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时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
高密郡:西汉时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 )。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 今山东潍坊市东 )。
京兆郡:汉时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史姓的堂号有“忠烈堂”等
史姓名人以军功和文才著称
史姓虽是古代史官的后裔,然而有意思的是,纵观史姓名人,他们不是因为军功而出名,就是因为文才而出名,而几乎没有因治史而出名的。如汉朝有刚直不阿的史粥、擅长书法的史晨;
北周有英勇神武的史文忻、史雄;隋唐有声名赫赫的大将史万岁、“安史之乱”的罪魁之一史思明;宋朝有著名的政治家和词人史浩;明朝有抗清名将史可法;清朝有名臣史大成;近现代有报业巨人史量才、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史良等,尽管这些人不是因为治史而出名,但也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足迹。
外族血脉融入史姓
在研究史姓发展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史姓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融人了许多外族人的血脉。隋唐时期,西域唐居国的旁支史国与中原交往甚密,后来唐王朝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很多人人乡随俗,正式以史为姓。
唐高宗时,突厥阿史那贺鲁起兵反唐,为唐军所败,许多阿史那氏人归附唐朝后,与汉人混居,逐渐被汉化,开始把复杂的阿史那氏简化为“史”,融人史氏家族外姓血脉融人史姓,不仅使史氏家族得以壮大,而且促进了民族的和睦团结。
史姓名人
提到唐朝的衰败,必然要提到“安史之乱”,而提到“安史之乱”,则必然要提到史思明。
史思明本是突厥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史思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颇得玄宗的赏识,因此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与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私交甚厚,两人同样都手握重兵,至在权力极度膨胀后,在范阳起兵叛乱,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示意图
叛乱的战鼓打断了唐宫的仙乐,唐玄宗急调兵马,仓促应战,但根本无法阻挡强大的叛军。安禄山势如破竹,直抵潼关。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但仅过了一年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
史思明见叛乱集团出现内讧,而唐军却日益强大,便率军投降。但是史思明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因此不久便再次起兵叛乱,并派兵增援安庆绪。同年,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但正当史思明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因与儿子史朝义不睦,被史朝义先下手杀死。史思明将死时颇感遗憾,对前来杀他的将士们说:“你们杀我杀得太早了,至少也应该等我灭了唐朝再杀我!”至死尚狂安自大,不知改悔。
史天泽是元朝的名将,不仅战功卓著,并且心地善良,治民有方。当武仙二次占据真定城被击退后,蒙军的主帅因为恼恨城中百姓反复无常,为了以做效尤决定将城中的居民尽数驱逐,不止如此,还打算杀多人示威。
史天泽听说后当即反对道:“城中百姓都在胁迫之下被逼无奈,何罪之有?”在他的极力劝说下,城中百姓才都安然无恙。随后史天泽又修缮城池,积极为荒年备粮,抚慰战后的民众。几年之间,战事中损坏的房屋相继修复,百姓安居乐业,此城竟成了周边百姓的向往之地。
很多年后,史天泽又回到真定城,发现这里赋税过重,很多穷苦的百姓因为交不上赋税不得不向商人借债银,年年翻倍的加利,成为“羊羔利”。借债的百姓苦不堪言,史天泽当即奏明朝廷,替百姓偿还本息。他的提议得到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支持,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才得以解脱。
不久后,因为真定遭遇蝗灾,百姓不得已大批借债贡赋,积至银一万三千余锭。为解民忧,史天泽不惜倾尽家财代偿债银,当地百姓感激涕零。
史天泽的政绩为宪宗皇帝所赞赏,这之后哪里难以治理,宪宗就会派遣史天泽前去,史天泽不负所望,所经之处,选贤才,置提领,察奸弊,均赋税,肃官吏;管辖之地民安商乐,军精粮足。
史天泽因其功绩卓著,后来被宪宗任命中书右丞相,其宽厚的治民之道也为世人所称颂。
抗清名将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河南祥符( 今河南开封)人,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
史可法的母亲因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生下了史可法。史可法从小因孝顺而名闻乡里,而后中进士,被任命为西安府推官,后做户部主事,因功绩显著,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却遭马士英排挤,外调驻守扬州。
明朝末年,清兵大举进攻中原,一路势如破竹。史可法身为督师驻守扬州.而此时左良玉叛乱,朝廷便召史可法前去讨伐。史可法渡江抵达燕子矶,得知左良玉叛军已被消灭,于是星夜飞奔回扬州防守。而扬州城中,士民听信谣言,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清军逼近扬州,史可法命令文臣武将登上城墙拒敌守城。
扬州旧城的西门形势险要,史可法亲自把守,视死如归,给家人写下遗嘱,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念头。两天后,清兵逼近城下,用火炮轰城,扬州陷落,史可法拔刀自杀未死,被清军抓住,史可法大声呼叫说“我是史督师”,被一清兵所杀。一年后,史可法的家人用他的官袍和笏板为他招魂,并埋葬在城外梅花岭上,这就是著名的“衣冠家”。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史氏起源、史氏郡望堂号和史氏名人以军功和文才著称以及外族血脉融入史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