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广记》是清朝的一本笑话集,是中国笑话书的集大成者。它有两个版本,清初版本为:游戏主人编,而清末版为程世爵编。此书多取自明清笑话,语言风趣,文字简略隽永,形式短小精悍。全书对芸芸众生中的贫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有嘲讽,此书紧扣社会脉动,尽呈民间风俗,反映人情百态,值得品味!
人常说:笑一笑,十年少。可见欢笑与快乐对我们的重要性,现在我就分享几则《笑林广记》中令人捧腹的小故事,和大家一起乐一乐!
《 狗坐馆》
一人惯说谎话,对亲家云:“舍间有三宝:一牛每日能行千里,一鸡每更止啼一声,又一狗善能读书。”亲家骇云:“有此异事,来日必要登堂求看。”其人归与妻述之:“一时说了谎,怎生回护?”妻曰:“不妨,我自有处。”次日,亲家来访,内云:“早上往北京去了。”问:“几时回?”答曰:“七八日就来的。”又问:“为何能快?”曰:“骑了自家牛去。”问:“宅上还有报更鸡?”适值亭中午鸡啼,即指曰:“只此便是,不但夜里报更,日间生客来也报的。”又问:“读书狗请借一观。”答曰:“不瞒亲家说,只为家寒,出外坐馆去了。”
这则笑话几近白话,笔者就不再赘译了。只是不禁感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其夫就够能吹牛扯谎的了,没想到其妻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有时实在想不通那些吹牛扯谎者的意图,这样做于他们有何益处?可转念一想估计大抵是虚荣心作祟吧。
说到此处,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在一次回乡聚会时听说的,在场的人听后全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一个远房的嫂子,很喜欢吹牛。家里日子过得一般,但她却总喜欢夸大其辞。她老公在外面做点小生意,有一年,她老公在外赚了点钱,年底我那位族兄回家过年,就把钱全都交给了这位嫂子,让她好好收着,安排好之后的生活。没想到她拿到钱后,先给自己买了一件貂皮大衣,天天穿着在村子里招摇过市,还在自己的钱包里塞了厚厚一沓钱,每次去村里小店里买东西都拿出来显摆一下,于是村里人议论纷纷,说这家人发了大财了。我这个嫂子还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终于在村里扬眉吐气,成了有钱人。可不久,她家就遭了贼,他老公一年来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全被偷了个干净,那贼连她那件用来显摆的貂皮大衣也没放过,听说我那个嫂子后来被她老公给揍了一顿,听完她的遭遇,好多人都觉得她该打。看来说谎有风险,吹牛当谨慎!
我们再欣赏一则:
拾簪
一人在枕边拾得一簪,喜出望外。诉之于友,友曰:“此不是兄的,定是尊嫂的,何喜之有?”其人答曰:“便是不是弟的,又不是房下的,所以造化。”
有个人,在自己的枕头边拾到了一根簪子,高兴地告诉了他的朋友。朋友说:“在自己家枕边的簪子,不是你的就是嫂子的,你高兴个啥!”那人答:“正因为那不是我的,也不是我老婆的,我才觉得自己有福分!”
读完这则令人捧腹的笑话,我不禁在想,世间是否真有如此糊涂的人,明明是祸事是耻辱,却因一点小利而沾沾自喜,以为占了便宜,是福分。所以我想,当我们有意外之财时,一定要清醒地分析,是福是祸,别做故事里的那个傻子,让人绿了还不自知。
最后我们再看一则,让我们一起痛快地大笑:
一秀才问僧人曰:“秃字如何写?”僧曰:“不过秀才的尾巴弯过来就是了。”
中国有笑话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集大成者可说非《笑林广记》莫属。此书作者「游戏主人」编成,游戏主人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清代的一批文人一起编写而成的《笑林广记》可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秀,表现手法也十分成熟。
《笑林广记》全文目录章节:
《笑林广记》部分故事阅读:
原不识字
有个人要请一位先生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一个人来应聘,主人说:“我们家贫穷,可能有很多对先生失礼的地方,您看怎么样啊?”这位先生说:“不用这么客气,我本来就没什么计较的。”主人说:“吃蔬菜,可以吗?”答:“可以。”主人说:“家里没有奴仆,凡是打扫庭院,开门关门,有劳先生做,可以吗?”答:“行。”主人说:“有时家里人,妇女孩子想买零星杂物,委屈先生去跑一趟,可以吗?”答:“可以 。”主人说:“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之后,先生也说:“我也有一句话,希望主人不要惊讶。”主人问他什么话?先生说:“我自愧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主人说:“何必说这样谦虚的话。”先生说:“不敢欺骗你,我其实一字不识呀!”
小恭五两
讹诈得财,蜀人叫做敲钉锤。一位先生善于敲钉锤,他看见一个新学生在泮池旁边小便,上前扭住他并吓唬说:“你身在学堂,擅自在泮池解手,无礼至极。”命令守门人道:“押到明伦堂审问清楚,这是最大的不尊敬人,应该警戒的。”学生央求他说:“学生一时犯错,情愿认罚。”先生说:“幸好是解小手,若是解大手,一定罚你银子十两。解小手,罚五两就行了。”学生说:“我身边只带了一块银子,重十两 ,愿分一半奉送给您。”先生说:“何必分开,全给我就是了。”学生说:“老师讲明,解小手五两,为什么又要十两?”先生说:“不要紧,你尽管全给了我,以后准你在泮池旁解大手一次,让你五两银子。千万别对外人讲,恐怕败坏了我的学规。”
不准纳妾
有个非常厉害的妻子,读过很多书。她的丈夫谋划着娶小妾,就说:“以前有过这样的事,齐国人有一妻一妾。”妻子说:“如果像你那样,我也要再找一个丈夫。”她的丈夫问:“过去有过这样的事吗?”妻子回答道:“河南叫程氏的妇女有两个丈夫。”丈夫大笑,想不出什么办法再难为她。另外,还有个做妻子的,又厉害,又狡猾。丈夫每次说到要娶小妾,她就回答道:“你家穷,怎么能够有钱买妾呢?如果有了钱,就听你的话,按你的意思办。”丈夫就从别人那里借来钱,对他妻子说:“钱在这儿,请给我娶小妾吧!”他的妻子便把钱装在自己的袖子里,之后下拜着说:“我现在情愿做小妾,这些钱就可以买我。”丈夫没有什么办法再难为她。
惯撞席
一个乡下人做了巡捕,负责看守按院的大门,太守来了,他跪着报告说:“太老官人进。”太守很生气,下令打他十大板。第二天,太守又来了,他又报告说:“太公祖进。”太守又打了他。到第三天,太守又来了。乡下人考虑到乡下土话不行,书面语也不行,所以就报告说:“前天来的,昨天来的,今天又来了。”
先后
有个人到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剃头很粗糙,等到理完了,这个人却故意付了加倍的钱就走了。过了些日子,他又到那个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尽力为他理发,而且下了加倍的工夫,样样都服务得很周到。等到理完了,竟少付工钱。理发师不服气地说:“上次理得粗糙,还得到您的赏赐,这次给您理得格外细心,怎么反倒少付钱呢?”这个人说:“今日的工钱,上次已经给过了。今天给的钱,是上次的工钱哪!”
狗父
有个姓陆的人,很擅长说笑话。他家隔壁有个妇女不苟言笑,他的朋友告诉他说:“你能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笑,又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骂,我就愿意招待你一顿酒饭。”一天,那个妇女在门前站着,正好门前躺着一只狗,陆某人就向那狗长跪说:“爷!”那妇女看了,不由得笑了起来,陆某人又抬起头向那妇女叫了声:“娘!”那妇女一听,非常生气,破口大骂。
应先备酒
妻子喜欢喝酒,几次要酒,丈夫都不给,而且叱责她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时候见过有酒这个字?”妻子说:“酒是不用开门就要用的,必须是头一夜先买好,怎么能够放在开门的事情里面呢?”
偶遇知音
某先生平时喜欢弹琴,曾经说世上没有他的知音,总是怏怏不乐。一天闲着没事,他又弹琴消遣。忽然听到隔壁家有叹息的声音,以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门问是怎么回事。隔壁的老妇人说:“没有什么,死去的儿子生前以弹棉花为生,今天您弹琴的声音特别像他弹棉花的声音,听了,不觉悲从中来。”
帝怕妒妇
房玄龄的夫人,性情又嫉妒,又凶狠,玄龄非常害怕她,不敢娶一个小妾。太宗命皇后召见房夫人,告诉她,现在很风行纳妾,而且有规定,皇帝将有美女赏赐。房夫人坚决不答应,皇帝命令给她送毒酒,用来恐吓她,说:“像这样,是抗旨呀,应当喝下这杯酒。”房夫人一饮而尽,丝毫没有为难的神色。皇帝说:“我看见了都害怕,更何况玄龄呢?”
仙女凡身
人间的董永很孝顺,天帝让一位仙女嫁给他。众仙女为这个仙女送行,都嘱咐她说:“如果还有行孝的人,千万要捎个信回来。”
比职
甲乙两人同一年考中举人,甲被选到翰林院任职,乙被任命为县令。有一天,甲傲慢地对乙说:“我官位阶高显贵,身居朝廷,与老兄做地方官相比,身价上差得很悬殊。别的事且不论,仅拜客用的名帖就显出我的身份极为体面,和你简直有天壤之别。”乙说:“你的名帖能用几个字,怎能赶得上我告示中的字,难道不比你的作用大了许多?让各地皆知,百姓无不凛遵恪守,但老兄的名帖却毫无用处。”甲说:“那么出行时我有黄伞和卫士护卫,十分显赫炫耀,老兄你可有吗?”乙说:“小弟我出门时,持牌棍的人清道,队伍挤满大街小巷,何止多老兄数倍。”甲说:“我有太史官的印章,标有上苑字样,难道你不羡慕吗?”乙说:“小弟我有朝廷授给的官印,生杀大权,归我操纵,看你身居冷官闲职,有了图章也是没有用处,谁怕你呢?”甲不由得词穷,于是说:“总之翰林的身价值千金。”乙讥笑道:“我坐堂理事时,老百姓都喊我青天大老爷,难道不远远超过千金吗?”
发利市
有个官员刚刚上任,在门前祭仪完了时,发现地上有未燃的纸钱,官员马上收取一叠纸钱藏好。看门的人禀报说:“老爷这是纸钱,要他有什么用?”官员回答说:“我知道,你等着我生发钱财吧。”
贪官
有个农夫栽种茄苗不活,向老菜农讨求栽种茄苗的方法。菜农说:“这不难,只要每棵茄苗下埋上一文钱就能够活。”农夫问这是为何,菜农回答说:“有钱者生,无钱者死。”
有理
有个官吏十分贪婪,一天拘来原告与被告进行审讯,原告赠送给官吏五十两金子,被告听到,便加倍贿赂。等到审讯时,官吏不分青红皂白,抽签便打原告。原告伸出五个手指打手势说:“我是有理的。”官吏也伸出五指说:“奴才,你虽然有理”,接着又把手一翻说,“他比你更有理哩!”
取金
有个官员拿出朱红的金票,要买两锭赤金,金店的人送到后,当堂等着拿钱。官员问:“多少价钱?”,金店的人说:“通常的价钱应是若干,现在是你用,只收取一半的价钱就行了。”官员瞅瞅周围的人说:“这样的话,退还给他一锭金子。”退还一锭金子后,金店的人仍然等候着领钱。官员说:“钱已经给过了。”金店的人说:“并没有给呀!”官员十分恼怒,说:“刁奴才,你说只收半价,因此退还一锭金子给你,抵偿了那一半价钱,我没有亏你,为什么还胡搅蛮缠?快撵出去!”
糊涂
有个患青盲眼的人被牵连到官司里,该人争辩说自己眼瞎。官员说:“你的一双眼青白分明,为什么假装瞎子?”那个人回答说:“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却是糊涂得很哩!”
不明
有个官吏断事糊涂,只嗜好饮酒,常常怠误政事,且又贪吝财物,残害百姓。老百姓对他十分怨恨,于是作诗讥讽他说:“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粉墙画白虎,黄纸写乌龙,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钟,唯知钱与酒,不管正和公。”
启奏
有个官员被他的妻子踩坏了乌纱帽。官员生气地向皇帝上书说:“启奏皇上,我妻子好吵闹,昨天和我相争,踩破我的乌纱帽。”皇上传旨说:“你须忍耐,皇后有些顽皮,与我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就把我的平天冠打得粉碎。与其相比,你的乌纱帽只能算个卵子袋。”
偷牛
有个人丢了牛,上诉到官府。官员问他说:“什么时候丢的?”那个人回答说:“老爷,是明天没有的。”旁边的一个差役听后忍不住笑出声来。官员大怒说:“想必就是你偷的了。”差役甩动两只袖子说:“任凭老爷您搜查。”
避暑
天气炎热,有个官员打算寻找避暑的地方。同僚们纷纷议论。有的说:“某山幽雅。”有的说:“某寺院清凉。”有位老人进言道:“山上和寺院虽好,但都没有这大堂上凉快。”官员问:“凭什么这样说?”老人回答说:“别的地方常常有太阳,只有这大堂上有天无日。”
强盗脚
有个乡下人第一次进城,见有木桶悬挂在城门上,便向别人问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那人回答说:“是强盗头。”等到了县衙门前,见数只木匣被钉在打更鼓的楼上,实际上都是以前当官的离任时所留下的靴子。乡下人不晓得,于是点头说:“城门上挂的是强盗头,这里一定是强盗脚了。”
属牛
有个官员过生日,典史官们听说他属鼠,便凑集黄金铸成一只金老鼠,献给官员为之祝寿。官员十分欢喜,说:“你们是否知道我太太的生日也在近日?”众官吏回答说:“不知道,请问她属什么?”官员说:“她比我小一岁,属牛。”
同僚
有个人妻、妾分居。某日妾打算拜见妻,与丈夫商量应怎样写帖子,丈夫说:“该用'寅弟’二字。”妾问为什么要这样写?丈夫说:“在一起做官的人写帖子,都用这样的称呼,这是官场的惯例。”妾说:“我们并没有官职,为什么也写这样的帖子?”丈夫说:“你们是同僚的身份总该是没错的。”
家属
有个官员坐在大堂之上,众人中有人放了一个响屁,官员立即喊道:“把屁拿来。”差役报告说:“老爷,屁是一阵风,吹散没影踪,叫我怎么拿得着?”官员大怒说:“为什么徇情放跑,定要拿到。”差役没有办法,只得拿来干屎回话:“报告老爷,正犯跑了,拿得家属在这里。”
州同
一个人酷爱古董,有人拿文王鼎出售,他以一百金买下。又一人拿一夜壶来,铜色斑驳陆离,说是周武王时的文物,要卖高价。文物爱好者说:“铜色虽然好,只是肚里臭得很。”卖的人说:“腹中虽然臭,难道不是个周铜?”
衙官隐语
衙门里的官员聚会,互问担任什么职务。甲官说:“我是平日的茶饭随用随到〔意思是现成(县丞)〕。”乙官说:“我担任的职务是沸水锅里下文书,即煮(主)簿。”丙官说:“乡下的蛮子租用粪窖。”问话的人不明白,丙官说:“典屎(史)也。”
太监观风
有个镇守太监观察民风,出“后生可畏焉”做题目,大家都掩口而笑。太监问大家笑的原因,教官报告说:“许多书生认为题目太难,请求去掉一字。”太监大笑说:“既然这样,去掉'后’字,改做'生可畏焉’吧。”
武弁夜巡
有个武官夜里巡视。一个触犯夜规的人,自称是书生,说因为上课才回来晚了。武官说:“既然是书生,姑且考你一下。”书生让武官出题,武官想了半天没想出题目,喝道:“算你运气,今夜幸而没有题目。”
垛子助阵
一个武官出征作战,眼看就要失败,忽然遇有神兵助阵,反而大获全胜。武官磕头请问神的姓名,神说:“我是箭靶神。”武官说:“小将我有什么功德,竟敢劳驾箭靶尊神前来救助?”靶神回答说:“我是感谢你过去在练武场上,从来没有伤着过我一箭。”
进士第
一人哥哥中了进士,他就横行乡里,怨恨他的人骂他说:“你哥中了进士,与你有什么相干,这样横行霸道?”答:“你不见我家匾额上面,写着'进士第(弟)’么?”
及第
有个被推举应试的人到京都参加科举考试,仆人挑着行李跟在后面。行走到旷野,忽然狂风大起,将担子上的头巾刮掉了。仆人大叫道:“落地了。”主人听后心里很不高兴,叮嘱说:“今后不要说'落地’,只能说'及第’。”仆人答应了,接着将行李拴好,说:“现在任凭你跑上天去,再也不会及第了。”
嘲武举诗
头戴银雀顶,脚踏粉底皂。这样的人也去参主考,也来谒孔庙。颜渊喟然叹息,夫子莞尔发笑,子路恼怒说:“这般呆狗屎,我若管理三军,都让他们去喂马料。”
封君
有个商人被封官,第一次拜见县官,十分拘束,坚持不肯坐上座。县官说:“实在有愧,我跟你儿子同岁,按理应当服侍你坐。”商人竟然瞪大眼睛问道:“你也是属狗的吗?”
老父
有个商人被封官,第一次拜见县官,因为商人年岁高,县官称他为“老先”,商人为此含怒而回。孩子问他为何生气,商人说:“县官欺辱我太甚,他该称我老先生才是,可县官竟然作歇后语叫我什么'老先’,这明明是瞧不起我。因此我称呼他也没让他占便宜。”孩子问用的是什么称呼,商人回答说:“我本应该称他老父母官,今天也减掉后边二个字,只叫他声'老父’。”
公子封君
有个人是公子,同时又受到皇上封官,父亲对他羡慕不已。儿子十分惊讶,问父亲为何羡慕不已,父亲回答说:“你的爹胜过我的爹,你的儿又胜过我的儿。”
送父上学
有个人问:“做公子与做受封的贵族哪一个高兴?”另一个人回答说:“做受封的贵族虽然高兴,但年高衰老了,只有做公子年岁小才是最高兴的。”问话的人急忙跑走,那人追问他跑的原因,回答说:“买了书,好送我的父亲去上学。”
纳粟诗
考监
有个监生经过京都官办的学校,听到祭酒正发怒要惩处两个书生,便向学堂的人询问:“是要打,还是要囚禁起来?”学堂的人说:“出个题目让其作文。”监生不悦,立刻嚷道:“咦,惩处不应达到如此地步!”
坐监
有个监生的妻子多次劝其丈夫读书,由于借住在寺庙里,平素没有书箱,于是唤脚夫用箩担挑书先去。脚夫走到途中很劳累,便坐在担子上,正好监生赶到,听邻近的人说脚夫坐在《通鉴》上,于是大怒责备脚夫,脚夫道歉说:“我因为不识字,一时坐了鉴(监),不要怪不要怪。”
咬飞边
有个穷人路遇书生,忽然抱住书生冲其耳朵咬了一口。书生十分惊恐,问穷人为何这样,穷人说:“我穷极了,见了大锭银子,难道不能咬些飞边享用一下吗?”
入场
有个监生应试入场刚刚出来,与一旧友相遇,旧友向监生作揖,又向路旁猪屎作揖。监生问:“这样的臭物,为什么要为之作揖?”旧友回答说:“他臭是臭,但也是从大肠(场)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