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级建筑设计知识复习指导:外国建筑史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古代埃及建筑

一、历史分期及其代表性建筑类型

(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

本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经多层阶梯状金字塔逐渐演化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金字塔为代表。在墓群的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上仍有木构痕迹。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吉萨的三大金宇塔:库夫 (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金字塔墓主要由临河处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二)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

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Ⅲ)墓。此时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严整的中轴线上按纵深系列布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三)新王国时期(前16-前11世纪)

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其布局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一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二、风格特点

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古代西亚建筑

一、历史分期及分布范围

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4世纪。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前7世纪)、新巴比仑王国(公元前626-前539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

二、建筑技术成就

两河流域缺石少木,故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砖、烧砖的筑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方法。

三、代表性建筑

(一)山岳台(Ziggurat),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如在乌尔的山岳台高约2lin。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Sargon),由210个房间围绕30个院落组成,防御性强。由四座碉楼夹着三个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式。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三)后巴比仑王国的新巴比仑城及其城北的伊什达(1shtar)城门,用彩色琉璃装饰。采用在大面积墙面上均匀排列、重复动物形象的装饰构图。王宫内建有“空中花园”。

(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Persepolis)王官,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之间以“三门厅”为联系。仪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很大,石柱雕刻精致。艺术水平很高,但有悖于结构逻辑。

爱琴文化的建筑

爱琴文化公元前三千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Crete-Mycenae)文化。有人称爱琴文化是希腊早期文化,不过,爱琴文化又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它的建筑是独立的建筑。

(一)克里特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Minos)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楼梯走道曲折多变,宫内厅堂柱廊组合多样,柱子上粗下细,造型独特。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二)迈西尼。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 (Tiryns)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古代希腊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一、历史分期

(一)古风时期

公元前8―前6世纪,纪念性建筑形成。

(二)古典时期

公元前5世纪,纪念性建筑成熟,古希腊本土建筑繁荣昌盛期。

(三)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1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二、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形制

(1)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利用陶器进行保护,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和规格化,井形成稳定的檐部形式。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形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为保护墙面而形成了柱廊。

(2)庙宇只有一间圣堂、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布局形制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三、柱式的演进

古希腊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稳定后即形成不同的柱式(order)。

1.盛期的两大主要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1)多立克(Doric)柱式。起始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后在希腊各地庙宇中使用。克服了沉重粗笨感、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的体态与性格。

特点是其比例较粗壮,开间较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

(2)爱奥尼(inic)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其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2.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四、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

(1)建筑物和建筑群体艺术形式完美;

(2)注重建筑与地形环境结合;

(3)古典柱式体系集中体现了非凡的审美能力和高超的石作技术;

(4)建筑与雕刻等其他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五、典型实例

1.古典盛期的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主要建筑。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 (Pmthenon)、伊瑞克提翁(Erechtheion)庙,以及雅典娜雕像。群体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布局自由活泼,建筑物安排顺应地势,照顾山上、山下观赏,综合运用多立克和爱奥尼克两种柱式。

2.会堂与半圆形露天剧场。如麦迦洛波里斯(Megalopolis)剧场与会堂。

3.希腊晚期出现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如雅典的奖杯亭和哈利克纳苏的莫索列姆 (Mausoleum)陵墓。出现了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新手法。

祭坛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物,如帕格玛卫城上的宙斯祭坛。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

古代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一、建筑材料及拱券技术

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十字交叉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利用穹隆、筒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

二、罗马柱式

(一)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二)解决了?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同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为建筑艺术造型创造了新的构图手法。

(三)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四)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五)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六)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三、建筑实例

(一)神庙。

万神庙又叫潘泰翁(Pantheon),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二)军事纪念物。

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第度(Titus)凯旋门为单拱门,塞维鲁斯(Sevems)和君士坦丁(Constantine)为三拱门凯旋门。纪功柱:歌颂皇帝战功的纪念物,如图拉真纪功柱。

(三)剧场。

在希腊半圆形罐天剧场基础上,对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大提高。如罗马的马采鲁斯(Marcellus)剧场。

(四)罗马大斗兽场(colossemn)。

在功能、结构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

(五)公共浴场。

卡拉卡拉(Caracalla)浴场,戴克利提乌姆(Diocletium)浴场。内部空间流转贯通丰富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六)巴西利卡(Basilica)。

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如图拉真巴西利卡。

(七)居住建筑。

内廷式,内廷与围柱院组合式,公寓式。

(八)宫殿。

罗马的哈德良离宫,斯巴拉多的戴克利提乌姆宫。

(九)城市广场

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公建、庙宇等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广场,代表性广场为罗马的罗曼奴姆广场 (ForumofRomamtm)。帝国时期的广场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 (FortanofTrajan)。

四、建筑师与建筑著作

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古代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例:

1.雅典卫城的主题建筑是(A)

A帕提弄神庙

B胡夫金字塔

C 卫城山门

D胜利神庙

2. 古埃及的”玛斯塔巴”是什么形式的陵墓?(B)

A金字塔式

B长方形平台式

C阶梯形

D折线形

3.古罗马维特鲁维所著的书为(A)

A《建筑十书》

B《建筑四书》

C《建筑十卷》

D《建筑五柱式》

拜占庭建筑

一、历史分期及分布范围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

二、穹顶结构技术

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形制,创造了穹顶支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形制建筑。发明了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

三、建筑装饰艺术

用不同色彩的大理石装饰墙柱,在拱顶、穹顶上使用彩色玻璃棉砖镶嵌彩色和粉画装饰艺术;在承重或转角部位运用石雕。

四、代表实例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SantaSophia)大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五、建筑成就

西欧中世纪建筑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

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

(一)从巴西利卡到拉丁十字。

早期基督教建筑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渐复杂,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了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形制。

(二)代表实例。罗马的圣保罗教堂。

(三)风格特点。体型较简单,墙体厚重,砌筑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

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端。巴西里卡前有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发展为洗礼堂),巴西里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嘹望用。

二、罗马风(Ronmnesque)建筑

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

(一)造型特征。

承袭早期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为减轻建筑形体的封闭沉重感,除钟塔、采光塔、圣坛和小礼拜室等形成变化的体量轮廓外,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其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除露出扶壁外,在檐下、腰线用连续小券,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窗口窄小、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有较大的空间变化,内部空间阴暗,有神秘气氛。

(二)实例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莱姆主教堂。

三、哥特式(Gothic)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一)结构特点

(1)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结构自重减轻,便于复杂平面架设拱顶;

(2)飞券凌空越过侧廊上空,抵住中厅拱顶的侧推力。飞券取代侧廊半拱顶,中厅可开大侧窗;

(3)全部采用尖券、尖拱,侧推力小,十字拱顶覆盖的开间不必保持正方形。

(二)形制发展

以法国为中心,基本是拉丁十字式,东端布局更复杂,礼拜室更多,西立面对称建一对钟塔,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形制小有变化,带有地方特色。

(三)内部处理

(1)中厅空间比例尺度处理上突出高耸和深远感,引发向前(神坛)、向上(天堂)的动势。

(2)划分突出垂直趋势,墙墩雕成束柱状,加强垂直感。

(3)由于结构轻巧,可开大窗,加之使用彩色玻璃镶嵌,阳光经透射使室内五彩缤纷,产生灿烂的天堂幻景。

(四)外部处理

(1)西立面典型构图:水平、垂直均为三段划分。下段三座门,周圈层层雕饰,中段中央精美的圆形玫瑰花窗象征天堂。

(2)突出垂直感,体形往上缩小收尖,造成向上动势。

(3)满布雕刻,轻灵通透。

(4)因施工工期长,一座教堂往往包括多种风格。

(五)代表性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NotreDame),亚眠主教堂(Anli~fl$)、兰斯(Rheims)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Salisbnry)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cologne)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显得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有较多的传统因素。

西班牙:伯各斯(Burgos)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人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旦迦风格(Mudaj~Style)。

(六)中世纪的世俗建筑

1.威尼斯总督宫:立面造型极富创造性。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

2.半露木构建筑:市民建筑多采用的将木构架的一些构件外露涂以彩色,其间以砖面填丸,有时抹灰,表现出轻快的性格。

中古伊斯兰建筑

一、历史分期和分布范围

7-13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筑;

14世纪以后的奥斯曼帝国建筑;

16-18世纪的波斯萨非王朝、印度、中亚等国家建筑。

主要建筑类型:清真寺、陵墓、宫殿

二、结构技术

使用多种拱券,采用大小穹顶覆盖主要空间。纪念性建筑的穹顶位于中央主体上,为求高耸,在其下加筑一个高高的鼓座,起统率整体的作用,为使内部空间完整,在里面鼓座之下另砌穹顶。

三、建筑的风格特征

清真寺与住宅形制相似;普遍使用拱券结构,拱券式样富有装饰性,喜用满铺的表面装饰,题材与手法大致一样,装饰纹样受《古兰经》制约。

封闭式庭院,周围有柱廊,院落中有洗池,朝向麦加方向加宽做成礼拜殿。西亚的清真寺大都采用横向的巴西利卡形制。中亚一带引进了集中式形制。寺内建有数量不等的光塔。成为外部体量构图的重要因素。

四、各地的代表性建筑实例

耶路撒冷的圣石庙(奥马尔礼拜寺),集中式圆顶建筑。大马士革的大礼拜寺,早期最大清真寺。开罗的伊本•土伦礼拜寺。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格兰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伊斯法罕的皇家清真寺。伊斯坦布尔的阿赫麦德清真寺形制模仿圣索菲亚大教堂。印度的泰姬陵,号称“印度的珍珠”,世界建筑精品之一。

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一、历史分期和分布范围

有广义与狭义的划分,以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点,广义的指直到18世纪末近400年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狭义的指到17世纪初结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来传至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各自特点的文艺复兴建筑。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三个时期

(一)早期(15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中心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设计者是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伯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i)。

府邸建筑。美狄奇一吕卡第(nicardi)府邸――早期文艺复兴府邸的典型作品,建筑师米开罗佐(Michelozzo)。

教堂建筑。巴齐礼拜堂(Pazzi),其内部与外部都由柱式控制,力求轻快和雅洁,伯鲁乃列斯基设计。

(二)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叶半),以罗马为中心

坦比哀多(Tempietto),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伯拉孟特(Bramante)设计。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

法尔尼斯府邸(Farnese)。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形式。小桑迦洛(SanGallo)设计。

劳伦齐阿(Laurenzia)图书馆:室内采用外立面处理手法,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米开朗墓罗设计。

文特拉米尼(venderamini)府邸。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代表。比例和谐,细部精致,立面轻快开朗。龙巴都(Lombardo)设计。

圣马可图书馆(S,Marco)。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形简洁明快。珊索维诺(Sausovino)设计。

(三)晚期(16世纪下半叶),以维晋察为中心

维晋察的巴西利卡。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Palladio)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依纵横两轴线对称布置,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形体统一完整。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奥林匹克剧场。帕拉第奥设计,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形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尤利亚三世(Giulm)别墅。维尼奥拉(Vignola)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纵轴线上组织空间并力求开敞,富有变化,是建筑布局上的进步。

麦西米府邸(Massimi)。帕鲁齐(Pemzzi)的杰作。把建筑的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出现手法主义(Mannerism)的两种表现

(一)教条式地模仿过去大师的创作手法,为柱式制定繁琐而死板的规则。

(二)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装饰构件,致力于追求光影变化,不安定的体形和意外的起伏转折。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后经拉斐尔、帕鲁奇、小桑迦洛等的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教堂的修建过程反映了进步力量与反动宗教力量的斗争。

四、城市广场

恢复了古典的传统,克服了中世纪广场的封闭、狭隘,注意广场建筑群的完整性。

1.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2,罗马的市政广场。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3.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五、建筑成就

(1)抛弃中世纪哥特建筑风格,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采用古代希腊、罗马柱式构图要素。认为古典柱式构图体现和谐与理性,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2)世俗建筑类型增加,造型设计出现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

(3)梁柱系统与拱券技术混合应用,墙体砌筑技术多样,穹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建造,施工技术提高

(4)建筑著作:1485年出版的《论建筑》(阿尔伯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影响很大。此外,《建筑四书》(帕拉第奥)、《五种柱式规范》(维尼奥拉)等书以后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

巴洛克建筑

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19、 2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十分复杂。它形式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它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侈奢的欲望,包含着矛盾着的倾向,它敢于破旧立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法则,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着消极的作用。所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限,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二)代表性实例

1.教堂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罗马圣卡罗教堂(波罗米尼)。

2.城市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伯尼尼),波波罗广场(封丹纳),纳沃那广场(波罗米尼)。

例:

1.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实例是?(B)

A帕提农神庙

B圣索菲亚大教堂

C卡拉卡拉浴场

D图拉真巴西利卡

2.《论建筑》的作者是(B)

A帕拉第奥

B阿尔伯蒂

C 拉斐尔

D埃森曼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

一、古典主义建筑的概念及其哲学基础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格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理论

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理性是方法论的惟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君主制与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

二、风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强调轴线对称,注意比例,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雄伟完整统一和稳定感。而内部空间与装饰上常有巴洛克特征。

三、建筑成就

创造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壮丽形象,其建筑理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有局限性,甚至也有过消极的影响。

法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制定严格的规范,形成了欧洲建筑教育的体系。

五、代表实例

1.卢佛尔宫东立面(勒伏、勒勃亨、彼洛),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2.凡尔赛宫(孟莎),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其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是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

3.思瓦立德新教堂(孟莎),是第一个完全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也是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4.旺道姆广场(孟莎)。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立有纪念柱。

五、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

1.风格特点。

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应用明快鲜艳的色彩,纤巧的装饰,家具精致而偏于繁琐,具有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粉脂气。

2.装饰特点。

细腻柔媚,常用不对称手法,喜用弧线和s形线,爱用自然物做装饰题材,有时流于矫揉造作。色彩喜用鲜艳的浅色调的嫩绿、粉红等,线脚多用金色,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贵族生活趣味。

3.实例。巴黎苏俾士(Soubise)府邸客厅,设计者是洛可可装饰名家勃夫杭(Bof-frand)。

4.本时期的法国广场特点。

由封闭性的单一空间变为较开敞的组合式广场,如南锡广场群,由长圆形的王室广场、长方形的路易15广场和狭长的跑马广场组成,是半开敞半封闭式,形体多样,既统一又变化,既收又放。巴黎的协和广场,开放式广场,成为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由于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

(2)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ChristopherWren)

1.设计修建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2.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3.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共建筑,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一)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理性”之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性,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宣扬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

1.波尔多(Bordeaux)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3.以列杜(Ledoux)、部雷(Boulee)为代表的激进建筑师,力图标新立异,表现了昂奋、狂热的激情和昂扬的英雄主义。

4.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Madeleine)教堂(军功庙),雄狮凯旋门。它们体积高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很大,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表现出矜夸僵冷的肃杀之气。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建筑

一、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欧州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经历着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交织成为先进的思想文化潮流,各国的思想文化和建筑以各种方式方法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复兴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狮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式样为主,如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式样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式样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3.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也被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二、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技术、新施工方法的出现和新的使用要求与创作中的复古思潮矛盾,促使新的建筑思潮与新建筑形式的变化,如铁结构、升降机与电梯的应用,新公共建筑类型的出现,迫切需解决建筑创作的新方向。此间,工程师成为新建筑思潮的推进者。

1.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Paxton)。八个月内完成74400m2建筑面积的展览建筑。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三、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

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泰)。

THE END
0.李琳之:百年之大论战:中国历史到底该咋分期?仔细考察这场百年大论战,尽管其中掺杂了很多政治因素,但实事求是地说,“五阶段论”的反对者一直未能形成一个能够为学界所认可的、权威的中国历史分期理论体系,这也是其未能从根本上撼动“五阶段论”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参考文献:1. 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一九二九~一九七九年) 》jvzquC41yy}/onnrkct/ew46{mw7d{
1.二古代小说的源流和分期(上)本节讲古代小说的源流和分期,便于大家对小说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 一、萌芽期 从时间上来说它也是属于先秦时期。就是秦代以前,从远古到秦代大概这样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其实还没有文体的分类,是后人把这个时期的现存文献分为这么几类。这几类里面其实都包含着小说的一些元素。 jvzquC41yy}/lrfpuj{/exr1r18bg>6;3clf:k
2.中国历史分期新论—探索历史发展演变规律|中世纪|古史|中国历史摘要:笔者将中国历史分期划分为:远古史,上古史,古代史 (初古史、中古史。近古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重新架构中国历史体系,称作“六分法”。 中国现代史是以1949年为分界线;1853年至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时期,1949年至1981年为现代史时期,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286:5B>a378:9<=992622:<|e44ivvq
3.中学文学常识简介之——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jvzquC41ycv/t~nygp4dqv47::9:0mvon
4.【学术动态】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孙来臣教授作“古代?中代?还是近世11月18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东南亚史研究专家,孙来臣教授受邀线上为我院作“古代?中代?还是近世?——全球史视野下的越南历史分期”讲座。本次讲座由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院长陈国保教授主持,学院范丽萍教授、戴家毅副教授、钟珂副教授,以及校内外世界史等专业硕、博士生5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本 jvzq<84yyy4xn~0iztv0niw0et049751381:8h552:b4@>:765qcpj0jvs
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2期目录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徐义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摘自《中国史研究》2020年3期 屯田区概念与西域屯垦史研究 侯甬坚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摘自《西域研究》2020年3期 清初的学术反思与学术史编纂 王记录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题《以史明道:清初的jvzquC41yy}/e|xp0et0ftizr5{iua|iyim||14633w442481:8y42481:;7a76=::B>0ujznn
6.[重读荷马]古希腊历史分期与纪年系统四、希腊艺术史分期法 古希腊的艺术、文化史,大约分成四个时期,前面三个时代之每一个时代历史学家又细分为三个时期: 1) 第一时期Ancient Greece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距现在五千到三千年前(女神文化);以下述三个地方的地名来分界,先后顺序为: jvzq<84egn4du|s0ep5yys~1|fpejvxu14618:61v4618:652a887@6940yivvq
7.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思维导图,主要分为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唐中叶至南宋末等时期片段。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中国文学史的分期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4798A=
8.中国农业史的分期及特点和中国古代各时期农业为了掌握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和规律,需要对中国古代农业史作适当的分期。由于认识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期法。表面看来,农史分期带有主观随意性,实际上它是有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农业发展自身的阶段性。毛(蟹)泽(蟹)东同志指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51282686713982:7a48;6;=8440yivvq
9.马列主义史学及封建思想综述后来由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决定以郭沫若《中国古代的分期问题》为‘经典’定于一。但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完全是因为当年主席赞成此说。”“当年‘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由于过度地意识形态化,对中国历史特点的忽视,恐怕才是这场讨论学术上最大的致命伤。”胡厚宣先生1944年就从“史实、史料方面起而驳难‘奴隶制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1sluƒ~142732>4746<467mvon
10.试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4左洁雯;日本“中国文学史”的书写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年 5蒲佳婉;试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D];西南交通大学;年 6梁诗晨;《剑桥中国文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年 7张晓雪;试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年 8赵栩;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北美书写[D];上海师范大学;年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RU6;82622:60jvs
11.浅论巴蜀科技史的宏观分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摘要:从科技史来看,人类社会经过了5个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现在进入“电脑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宏观的分期。优点的简单明了,缺点是比较粗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进入这5个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本文就是探索巴蜀地区,何时进入这5个时代。本文提出的科技史分期的观点,是作者的jvzq<84yyy4tc|x0ep522B5241739A90cuvy
12.冯友兰对哲学史的分期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古代哲学时期(“自老子至韩非”)、中世哲学时期(“自汉至北宋”)和近世哲学时期(从宋代到清代)这三个时期。可以说,谢无量、胡适对于中国哲学史三个时期的划分对冯友兰比附中国哲学史与西方哲学史的分期以及由此而将西方哲学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是有一定影响的。jvzquC41pg}t0pry0et04972/2<02?4eqpzfp}d55:?23<<0jvs
13.张帆: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和特征茅海建推荐“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讨论书目 (书单推荐小组) 是轻型纸|北大社《东晋门阀政治》《中国文学简史》古吴轩《 (是轻型纸哦!小组) [资料] 想了又想,还是做点实在的,上书目~~ (我们是学术女小组) 11.3【古代史】张广达:征服者与统治者——唐末五代以来内亚 (我们都爱听讲座小组) 二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29<5:9269
14.历史时间分期中国通史的分期 ⒈古代史:公元前 270 万年─公元 1840 年 ⑴. 原始社会 ⑵. 奴隶社会 ⑶. 封建社会 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⒊现代史:1949年─至今 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 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 1999年在云南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6798675:0
15.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与早期拜占庭因此,以324年君士坦丁皇帝重新统一地中海世界为拜占庭史的开端,能够突出自罗马到拜占庭时期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有利于摸清罗马―拜占庭时期历史演变的基本轨迹,有利于将其经济、文化、宗教、军事发展演变的过程放到地中海文明区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拜占庭这一“古董国家”(注:J.W.巴克尔:《查士丁尼与晚期jvzq<84yyy4dg7hp1|zqf8msn{5pwƒmqw1rjuqn1v4615:728a849>850dzl
16.鹿野:毛泽东时代的历史研究评析——以“五朵金花”为中心摘要:新中国前十七年历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所谓的“五朵金花”:古代历史分期问题,中国农民战争问题,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今天的一些学者认为“五朵金花”中除了汉民族形成问题以外都是伪问题。严格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政治史。因为,历史学家总是有政治倾向的。关键是什么样的jvzquC41yy}/j||j0qxh0ls1y|€y1uq{f1rt1;538/71/:7162:967mvon
17.日知著述“敬答范文澜先生(关于古史分期的争论)”(日知),《光明日报》,1957年7月4日,第6版; “古典作家所记的黑劳士制度”(日知),《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1957年第3期;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对农民的剥削是什么性质的剥削”(日知),《历史教学》,1957年第7期; 《古代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世界史资料丛刊初刊jvzquC41tk€ik7sgpw4ff~3ep1x{||3jvo
18.官窑or民窑?一书读懂浙江古代青瓷的前世今生瓷器贡瓷龙泉窑图3 浙江古代青瓷历史分期图 图4 浙江古代青瓷生产中心转移示意图(地图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 (一)滥觞期 从陶到瓷,是陶瓷工艺史上的一次大跨越。夏商之际到东汉早中期,是浙江古代青瓷、实际上也是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瓷器生产的滥觞期。夏商之际,在浙北的东苕溪流域,先民们率先成功烧制出原始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SJUUTO[27782ILW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