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鉴古通今世界史北京大学历史学社会学

作者| 赵同学 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学科本身

—Σ—

提到历史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学习历史的人,一定是擅长“讲故事的人”。同时在诸多的常见文艺作品中,精通、写作、传播历史的人物,通常是睿智的长者形象。

确实,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曾有“六经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等说法。在现代德语中,历史学一词“Geschichte”就有“故事”的含义;在现代英语中历史一词“history”从其词源分析也有“智者的见闻与事业”之意。

由此可见东西方人类对于历史学认识的共通之处。从概念定义而言,历史学是人类对自身过去生活的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形式,是历史材料、科学、哲学、人性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和技艺。

同为人文学科,相比较追求自由与浪漫的中文专业,强调逻辑与思辨的哲学专业,以及强调广泛积累联系的语言类专业。历史学专业在理论与实践中兼纳、吸收、运用这些学科的特点。同时强调学科自身的严谨、科学、求实,在学术研究中力求“每一句话皆有来源出处,每一个观点都经得起严格的推敲。”

曾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先生也以自己的历史学家的身份所自豪,他在所作《论国故学》一文中曾说过:“发现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他与人讨论学术、尤其史学问题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拿证据来。”

从中国自身悠久的历史学传统而言,自上古时代历史学就与华夏民族的道家思想相伴相生,传承着国家民族的精神脉络。无数的史家以浩瀚的史书道尽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沧桑变幻。

在西方,古希腊人认为历史与象征“永恒”的诗歌并列,以其具有“变化”的特点而成为人类精神的两大部分之一,并衍生出了悠久的个人修史传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其伟大的政治功绩之外,曾以其宏大的史著《英语民族史》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贯通古今中外,历史学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价值,这一切都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在理想层面,历史学有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司马迁语)、“历史的魅力首先触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继而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它的作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单纯的爱好往往先于对知识的渴求。”(马克·布洛赫语)等崇高的精神追求。并非局限于“直笔汗青”、在故纸堆中“皓首穷经”这般固化或流于表面的认识。

在现实中,历史学渗透在人类的每一个群体与个体之中。正是每个物种、种族、民族、政权、组织、家族、个人过去的历史,共同构成了当下的世界和可预见的未来。

历史学从高处说是人类认识与智慧的载体和结晶,在政治、军事、乃至科技、工程等领域,各种方式所记录下的历史是人类思想、方法、灵感与创意的重要来源。从低处说是人类日常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众多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戏剧、影视作品,乃至当今的电子游戏作品,都大量的表现和运用历史相关题材。

而对于期待在学业生涯中投身历史学的同学们来说,历史学也是需要具体研究考量的一个有着分类和细节的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历史学类专业属于历史学门类,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化遗产、古文字学、科学史等9个专业。

对于目前国内高校历史学学科的诸多具体细节,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篇章里进行详细介绍。

学科的知识结构

01

本科课程体系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来说,历史学专业需要全面而广博的知识积累。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传统并作为主体的政治军事史,以及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历史哲学;历史逻辑与学科概论等诸多知识,包括学科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培养锻炼初步的历史学研究、思辨、分析与写作能力。如历史教育师范类专业会培养锻炼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相关技能。

这些知识涉及的具体课程安排是根据国家学科规范要求和学校安排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内容:

基础通史:

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史学大师陈寅恪曾教导过学生:“没有通史基础,做不好专门史”。

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的基础,通过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史实,理清历史脉络,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掌握历史逻辑、历史规律、历史哲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从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

国别区域史/专门史:

包括英、法、德、美、俄、日等国别史,中东、拉美、欧盟等区域史。国际关系史、经济史、社会文化史、全球史、二战史,中国断代史、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选读、中国史学史、世界史学史等专门史。

这些国别区域史是对某一特定(外)国家和区域的具体专业研究,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会涉及到许多陌生的概念、思想和逻辑。需要与该国别/区域的语言、思想传统、文化习俗、地理知识相结合学习。

各种专门史则有其自成一体的学术史和方法论,也是专业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些课程知识一般在本科后两年的阶段会进行学习。

历史师范类: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历史教学论、历史教学技能等。这些知识是为了将来在中学、乃至高等学校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所能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其他可能的社交、公关、组织、管理领域也有机会发挥作用。

02

国内顶尖高校历史系简介

顶尖高校历史系的学科知识课程由其自主安排的空间较大,课程会有自己编写的教材以及大量的课外辅助阅读要求,也会有与其他多院系的合作共同培养项目。较为灵活多变且具有自身特色,因校、因时而异。

北大历史系在本科教学中非常强调从本科阶段就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学术能力。从大二开始就陆续会有较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合上课程,直接快速进入到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

在通史教学中,会以北大历史系老师所写《世界文明史》为基础教材,形成北大自身的学派特点。

其他相关课程均会有各自的阅读要求,包括专业内的知名专著,例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之历史-地理类。非常考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包括自主思辨能力在内的各种学术研究能力。

此外,北大历史系非常注重改革开放与国际化,拓展海内外学术合作交流。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师生参与到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开拓视野,把握学术前沿。

同时,北大历史系的老师也热衷于在更大规模与范围的校级通识课程中,从知识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解历史。对历史有兴趣与爱好的同学和其他各界人士,不论专业、学校,地区,甚至国籍,都有机会能参与其中。共享历史的智慧与乐趣。

—Σ—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高的人文学府,依托其业内深厚的积累,占据着国内史学领域的高位。在中国史领域与诸多知名高校各有千秋。在世界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诸多其他高校的世界史老师,多数都与北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有着师承或其他渊源关系。近些年,由于教育资源的调整和学科发展的道路等问题,北大历史系的地位也在受到各种挑战。

南京大学十分强调对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十分重视对国际领域的学术交流互动。由于其历史区位优势,在民国史的研究中独占鳌头。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在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经学史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研究等领域都曾有过杰出的成就。近些年来在世界史领域发展迅速,吸引了一批杰出优秀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诞生过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等,他们中的一些在当年的新文化运动和后来国内历史学高等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名声如雷贯耳。在教学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以扎实渊博的基础知识,赢得业内的一致认同。在历史学和博物馆学领域有着杰出的成果。

03

交叉学科

语言文学专业:

同样需要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中国古代史需要良好的文言文和对应时代古文字(甲骨文、篆书、隶书等)的识别、阅读能力,区域国别史研究需要学习对应国家的全面语言(英语、法语、德语、西语、俄语、日语)能力,世界史古代史需要学习世界古代文字包括可能的“死文字”(如拉丁文、梵文、古盎格鲁撒克逊文等)阅读能力。

历史学的语言文字能力更注重于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即阅读各种史料,包括熟悉史料所在时期、所在地的语言文字特点。为历史学的分析、思辨、写作而服务。

考古学专业:

考古学与历史学同样是一种“发现、分析、解释、还原/建构过去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学会较全面的运用各种材料和理论进行研究,并较为注重最后所还原的史实及其现实价值。

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人文社科专业:

哲学是史学作品构建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诸多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哲学专业也会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进行理论论证和构建。较之历史学专业,哲学专业更强调思辨,历史学强调史实与各种实际材料。

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经常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加以运用,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些学科在历史学中是一种解释与构建的手段,而其学科本身更加关注自身理论的发展与实证。与之类似的还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

(国际)政治/关系学专业:

(国际)政治/关系学专业是在自身研究中大量运用历史学成果的学科之一,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实践中,此类专业与历史学(世界史)专业的学生互相转换专业的人数比例较高。

(国际)政治/关系学会在研究中会以某一当下的现实政治问题为研究核心,运用历史学(主要是政治史)进行背景介绍、脉络梳理,以及推导、预判这一政治问题未来可能的发展演变的的根据。

04

双学位及学术项目

求学期间可能参与的学术项目和其他实习机会

参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暑期班(summer school)

参与导师带领的科研团队进行史料整理、田野考察、翻译译著、专业研讨等学术活动

参与史料数据库建设工作、大型史籍编纂、档案研究整理工作

档案馆:参与历史档案的识别、整理、编修工作

田野考察:遗址、文献/档案、碑铭,口述史考察

学术交流活动的志愿协助工作:史学论坛,国际/国内大型学术推广、交流、合作活动。

大型活动的志愿工作:不限于学术方向的各种其他大型活动的志愿、协助工作

学生自主选择的其他各类实习与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学术研究、出版、文化、传媒机构,党政机关,企业等。

专业前景

北大中国古代史著名教师阎步克也曾对入学新生教导道:“史学要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北大历史系前系主任高毅老师也曾言:“历史学是精神贵族的事业”。

历史学专业学习研究的收获是持久且全面的,就长久的人生而言,有极高的成长上限。无论将来从事何种事业,历史知识和素养均有极好的指导、辅助、提升作用。

大部分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会选择继续进行硕、博阶段的学习深造,其中有人继续本专业、也有跨专业。各个阶段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的选择较为多样,较多集中于中学历史教师,高校研究机构、博物馆、档案馆,公务员/选调生,法律行业,出版、文化、媒体等行业就业,也有部分进入企业、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

就专业对口的高校科研机构就业情况而言,历史学专业对从业者的门槛要求较高。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在经历了前些年的扩招和整编之后。就业竞争已经较为激烈。国内众多高校教学、研究岗位入职招聘基本都要求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同时也需要业内的相关成就与推荐的加持。

当下历史学的传播展示平台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和教学场所,诸多的公共媒体和网络资源也成为重要的平台。随着对历史学感兴趣的爱好者不断增加,历史学传播发展的途径和机会也在不断增加。这个行业的前景值得每个史学从业者不断的拓展与探索。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兴起壮大,涉及历史内容的文学、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对其中专业历史知识和表述的审查也越来越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这一职业也是历史学系毕业生就业的可能途径。

建议知识积累与文化素养深厚全面的同学选择历史学专业,这里将使你的自我得到充分地成长与发挥。

专业的文化氛围

作为一个主要以文献为基础的学科,历史学最为重视的就是书籍文献。最大文化与氛围就是藏书、读书、评书。对此史学各专业都有一套内部的标准、话语与体系,外人难以言谈。书籍文献及其衍生而来的一切是历史学专业最重要的文化氛围。尤其是中国古代史专业,以搜集珍贵的一手史料和精华、多样的文献资料为荣,并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良性竞争氛围。

历史学也是一门注重见闻与实践的学科,在国内外各地旅游考察,实地探访本专业所研究对象并研究撰文也是历史系广大师生们乐于从事的事业。一些业界资深从业的老师,扎根自己所研究的地域数十年,积极获取诸多材料,这种治学精神与态度十分值得敬佩学习。

在世界史领域,出于专业的需要,对外语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北大历史系会要求学习世界史的学生将英语作为母语使用,同时尽可能多的掌握自己专业研究所需的语言。学习多门语言和多国、多地区的文化与思想,也是历史系不限于世界史专业的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日常状态。

相比较其他人文专业,历史学是一门面对着过去积淀的学科。在长期的影响下,历史系的师生较之同龄人都较为成熟、稳重、内敛、通透。热衷于关注时政、军事、文化、经济、人性等领域。但历史系绝不是沉闷、古板的代名词。音乐、摄影、诗歌、写作、竞技运动、旅行、健身、美食等等年轻人常见的喜好,也一样在历史系深受欢迎。

总之,学习、进步,不断的提升、充实和超越自我,与周边积极互动,是所有历史系人的追求。

THE END
0.首页OCT 08 中古史荐读|郑小悠:张祖基及其《宦海闻见录》初研 地址: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中国 , 100871 电话:010-62751655 地图路线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Center for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TOP jvzq<84|iijt0ypw0gjv0ls1kpjfz7mvo
1.古代史所召开2024年度学科动态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报讯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学科动态报告会在京举行。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出席会议并讲话,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周群主持开幕式。 杨艳秋表示,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古代史研究所聚焦本学科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热点问题,坚持前沿性、基础性和理论性并重,取得了不jvzq<84yyy4dc|x0pgz/ew4mg{gofxsivco0z~jujwnvk‚n142862:4v42862:76a7>54:>30unuou
2.治学之道丨理论、方法是提货单——历史学家何兹全的治学之道在何兹全先生的学术研究中,他始终坚守的“研究中国史的主流”问题最为人称道。他所论及的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一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二是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总进程中进行考察,三是关乎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社会性质、发展道路的大问题。 以《中国古代社会》为例,这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唯一一部为“魏晋封建说jvzquC41yy}/f||z{l/q{l0ep5o3872455239>1e4:57:;/62726?:90jznn
3.民族史学科片与中国民族史学会联合党支部和古代史研究所第三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增强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增进支部及所在处室科研人员政治学习、思想交流和科研工作交流,2024年3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古代史所”)第三党支部、第四党支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民族史学科片与中国民族史学会联合党支部共同举行以“jvzq<84kgc4du|s0ep5n||}y1o€t{€4424:158y424:15;>a79:3;A60ujznn
4.近代史研究所联合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组织学习《百年党史与2022年6月14日上午,近代史研究所联合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党委举办党日活动,进一步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工作要求。会议由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主持,特别邀请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六中全会宣讲团成员夏春涛为全体党员讲党课。考古所所长陈星灿,古代史所所长jvzq<84lfu4dc|x0ep5og€zfv532;7281z32;7283<`7=64976/uqyon
5.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在国图举行讲述古代指南针的前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8日讯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暨国家图书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第六讲)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本期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指南针实证研究——兼谈磁技术的历史与文化”,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副研究员主讲。此次活动也是中科院自然jvzq<84yyy4dg7hp1e{mv~wg1ij0496:2752:8y423>17:=a4;794=8;0unuou
6.遗世独立瓷艺史柱——从惠婉女史所藏古彩瓷系列循证瞻礼段茂发欧阳光等——从惠婉女史所藏古彩瓷系列循证瞻礼 段茂发欧阳光等古彩巨匠的审美境界和文化成就 万仁辉 内容提要: 民国乃至四九后,古彩瓷领域几个中坚史柱式人物横空出世,令古彩得以绝地勃发,重焕生机。 古彩是一门难倒众匠,令许多艺术家望而却步或望尘莫及:古彩,无嫁接移植,更无可与之争锋者;古彩,超凡高迈而遗世独立且无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97/425eql2kpcotttf8:8667<3ujvsm
7.综述丨2023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2023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较往年有不少推进。各类史料整理出版,传统领域持续发展,新领域不断开拓,新视角、新方法的研究成果推出,整体态势良好。 1 史料的整理与出版 文献整理是史学研究的根本,是历史学得以创新发展的源泉。本年度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在多个断代、领域有不少成果推出。 jvzq<84nkunju~t0ecyt0ls1nukuh}ufv532;9321z32;9323=`7@>6:7;/uqyon
8.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乌云高娃研究员应邀为历史文化学院2022年11月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乌云高娃研究员做了题为“元代狩猎习俗与高丽鹰坊”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我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36期暨21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中国史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指导”第十一讲,由尚衍斌教授主持。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近200位师生在线参与了讲座。 jvzquC41jkyuq{~0owi/gmz0ep5jpot132821=8530nuo
9.使命在肩,防疫有我│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防疫先锋队为压紧压实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历史学院(筹)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委员会决定招募组建党员抗疫先锋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让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使命和担当。 在发出组建抗疫先锋队的通知后,学生党员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9名党jvzquC41nu4{l~3gfw4dp87244518;81e8;35>f47;<62<4rcik/j}r
10.法律史研究所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庞贝神话”珍品文物展10月17日下午,为开阔拓展研究视野、促进师生间交流学习,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以下简称“法史所”)党支部组织法史所师生参观展览,深入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此次活动特邀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辅导员王家启和郭虹参加,师生一同前往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jvzq<84hz{4dwyq0gf{/ew4kphu039=913998A3jvo
11.古代史研究室当初成立上海历史研究所的初衷虽然是在上海搜集整理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但由于筹备处的几位负责同志如李亚农先生、周予同先生都是古代史研究的名家,因此从历史研究所成立伊始,中国古代史研究便成为重点的研究学科。1958年专门设立第一组,以研究古史为主要任务。1959年7月,根据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决定,原jvzquC41kj4tc|x0qtm/ew4476=0nrxv0jzn
12.“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湖北八项考古发现入围终评湖北入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的8项考古发现,有的为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重要史料,有的为长江、黄河同属华夏文明提供实物见证,有的为中国科技史、文字史提供重要物证。 来源: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编辑:熊展平】jvzquC41|v4dlw3ep1€u49731fsir8yvzy532;62;1z4:?588;4ivv
13.古史辨:一场牵动全局的学术革命!汪晖教授(清华大学)以《古史辨》与鲁迅《故事新编》这两部经典文本对于古史与故事的不同处理为线索,通过比较、分析鲁迅的“拟古史”叙述与顾颉刚等人的层累说分析框架,阐述了在不同时间观和历史观中神话、传说、史实的位置,分析了截断众流的古史观所依据的历史概念及其与欧洲、日本近代史观的关系,可谓独具慧眼。孟jvzquC41yy}/tlf{l/umz0gf{/ew4kphu03:>617<727mvo
14.齊斎书话|从《古史辨》到《古史考》——古史研究论争八十年第七卷“道统的偶像”,对古代的道统、正统问题展开论述。第八卷“神守社稷守”围绕神权、王权的分化,并涉及国家起源问题。第九卷“民间论三代”,对夏商周三代年历、文明起源研究展开讨论。全书共收入上起1949年,下至21世纪初,重点对建国后史学界(兼及文学界、哲学界等)研究成果、特别是以李学勤为首所提出的“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57;:64
15.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2022年招生简介根据本校教育资源的特点,目前共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4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每个专业又根据导师研究专长及学科建设需要分设了3-4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多层次的专业建设体系。 中国史学科师资团队目前由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共同承担,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1名,讲师9 jvzq<84tyz/e~un0gjv0ls1kplp1:5981=689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