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古史探新知(视线)——清华简《系年》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有重视历史记载与总结历史经验的文化传统。但在早期图书分类中,史类文献并不独立,而是放在了经书位置上,关注的重点多是经验教训,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资治戒乱,对历史事实本身反而多有忽略,甚至一到历史事实,则很多记载彼此矛盾,以致真相扑朔迷离。由于自然淘汰、秦火焚烧、战乱散亡等原因,先秦古书到了汉代,世人所能看到的也就所剩无几了。《汉书·艺文志》所录的先秦古书有60种。今天,我们希望能对古代历史文明有更真切的了解,但可依据的史料非常有限。所以,追寻中华民族的历史,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单靠传世文献记载显然不够。考古学为历史学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史料”,证实证伪,常常是一目了然,尤其那些考古所出土的有文字的材料——出土文献,更加珍贵。先秦史取得突破性进展,便有赖于这些未经改窜的古人手笔。

出土文献范围很广,甲骨、金文、玺印、陶文……这些都可以证史,但都不能算作史书。真正的书是写在简或帛上的,最有名的是汲冢出土的西晋《竹书纪年》,但久已亡逸,只剩下古书引文中留有的一些残辞碎句。今天在楚帛书、信阳简、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中,也能看到各类古书,蔚为壮观,在这众多的出土文献中,真正称得上是完整史书的,要属清华大学收藏的清华简《系年》。

清华简,是近些年学术界掀起的出土文献研究热中的热点。自2008年入藏2496枚战国竹简以来,清华大学便开始了保护整理工作,并且自2010年年底起,每年出版整理报告一册。目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共出版了五辑整理报告,释读《尹至》《尹诰》《楚居》《系年》《傅说之命》等多篇文献以及古代计算器《算表》等,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记自西周初年、迄至战国早期的完整史书《系年》,其价值得到高度重视,材料尚未公布,就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1年底初步的整理考释报告一经出版,立即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兴趣与关注,扩展并深入至历史学和文献学方面的挖掘与阐释。近期,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学术研讨会暨“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的出版,发布并总结了近5年的学界研究成果。丛书从《系年》集释、相关文献材料汇编辑证、与《左传》《竹书纪年》的对比分析,以及相关古史问题研究、文字研究、竹简形制研究等角度,展开深入探讨,不仅涉及历史、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等方面的研究,还延伸至史学史、书法史等一般较少触及的范畴,是《系年》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体现出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特点。同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专家学者,对《系年》从文字、文本、书法、史书体例、文献对比、史实甄别、竹书形制等多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厘清了《系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系年》是清华简的一部分,是由138支简构成的完整长篇,共3875字,也是目前为止已发表单篇竹书中最长的古书。每支简背面写有编号,且有编痕和简背划痕,是形制完备的先秦简册;简文原分二十三章,每章自为起讫,相对独立,章尾有标志,简尾有留白。全篇内容自武王克商开始,一直写到楚悼王时期三晋与楚大战,楚师大败而归结束,是一部完整的、未见记载的先秦史书,原无篇题,“系年”是整理者根据当时对其内容与体例的理解所加。传世先秦古书都经过汉隶的转写,先秦古本的真实面貌已不可知,而《系年》是用秦代就废除了的楚文字书写而成的战国竹书,文本中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写法,让今人确切看到先秦史书的原貌,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形成的一些常识。

已有的历史常识是,先秦只有编年体、国别体、谍记体史书,记事本末体很晚才出现。而《系年》的每章都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基本上是纪事本末体。但它又不是单纯的纪事本末体,更不是编年体,“其谋篇,布局宏大”,表达出明确的“史学意识”。我相信,《系年》的出现,就像曾侯乙墓编钟改变了对音乐史的认识一样,也会改变我们对先秦史学的认识。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不要低估中国的古代文明。

从内容而言,《系年》叙事扼要洗练,不言灾异,不语怪力乱神,亦不加议论,完全通过历史事实的陈述来表达著者的史观,看似述而不作,实际是精心的制作。这在先秦古书中非常独特。例如,全篇有比较明显的反战思想,但都以史事的陈述来表达——第十五章叙述楚庄王伐陈大胜,不仅杀陈公子夏徵舒,而且掳其妻赏赐功臣。这种辉煌的胜利却埋下了数世的隐患,子反、巫臣为争夺这个女人反目,导致巫臣逃晋通吴,最终导致吴人入郢,昭王出逃,楚几亡国;第十六章晋厉公违背第一次弭兵和约,先起兵伐秦败楚,大获全胜,其结果是“见祸已死无后”;第十八章楚灵王违背第二次弭兵和约,先起兵伐徐克赖,取得一系列战争胜利,最终也“见祸”。著者通过这种史实的陈述,似乎是想告诉其所教育的对象——战争即使胜利,带来的也是灾难。

《系年》提供了很多前所未知的重要史料,尤其是前四章有关西周晚期与后四章战国早期的史事。西周初年、西周末年与战国初年,是中国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但史料极度贫乏,人们根据有限的线索探讨历史的进程,异说纷纭。《系年》前四章集中勾勒出西周的兴衰历程,聚焦在西周灭亡、列国兴起,可以看作是其后春秋争霸的序篇。这部分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新知——成王东征、康侯封卫、秦人来源等重要史实及相关年代学、地理学,皆可补证周史。后四章主要叙述战国初年的史事,三晋内部分裂,但一致对外,依旧可以看作是列国争霸的尾声。由此可见,《系年》对一些历史大事的详细记载,可补史缺,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那个时代。

《系年》的主体是春秋历史,所述史事由于有《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可资参证,释读没有什么障碍,但不能忽略其异同所具有的史料价值。《系年》的很多记事与《左传》相合,而且只见于《左传》。历史上有一个学案,即一度怀疑《左传》为西汉末年刘歆所伪造。而《系年》的出现,不仅让今人更加确信《左传》的真实性,也可以从中管窥那个史料来源丰富多样的史学环境。春秋时期的夏姬算得上是历史名人了,读过《左传》《列女传》的人对她都印象深刻。古书中都说她是夏徵舒之母,《左传》《史记》等言之凿凿,陈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姬相乱,居然拿夏徵舒长相相戏。灵公戏二子说徵舒长得像你们,孔、仪二子说“也像您”。徵舒受不了此类侮辱才奋起造反,引发历史大动荡。但《系年》却说夏姬是夏徵舒之妻。这个女人的命运与战国历史的变革密切相关,具体是夏徵舒之母还是其妻?这部先秦史书提供了与传世古书不同的史料来源。

除了聚焦这些史学史、史料学方面的研究,参与研讨的学者还从多方面探讨了《系年》的价值,有补证、有争议,思想的碰撞拓展了研究视野,也让学术得以深化——例如,有学者根据《系年》所述历史事件,推测其成书年代大致在战国中期的楚肃王或楚宣王时期;有学者从文字特点入手,得出《系年》形成于战国早期的结论;有学者聚焦于《系年》中西周末年“亡王九年”的历史记载,重申中国历史纪年、先秦史书史料来源及出土文献史学价值的评估等重大问题;有学者通过《系年》虚词的研究,探讨了其史料的多元性与真实性……

作为一部最早的、独立的、完整的先秦史书实物,《系年》涉及的学术领域非常广泛,很多或大或小的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需要慢慢消化。就像《竹书纪年》一样,经历1700多年后,中西方学者才有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系年》的影响也必将深刻而久远。

THE END
0.首页OCT 08 中古史荐读|郑小悠:张祖基及其《宦海闻见录》初研 地址: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中国 , 100871 电话:010-62751655 地图路线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Center for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TOP jvzq<84|iijt0ypw0gjv0ls1kpjfz7mvo
1.古代史所召开2024年度学科动态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报讯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学科动态报告会在京举行。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出席会议并讲话,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周群主持开幕式。 杨艳秋表示,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古代史研究所聚焦本学科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热点问题,坚持前沿性、基础性和理论性并重,取得了不jvzq<84yyy4dc|x0pgz/ew4mg{gofxsivco0z~jujwnvk‚n142862:4v42862:76a7>54:>30unuou
2.治学之道丨理论、方法是提货单——历史学家何兹全的治学之道在何兹全先生的学术研究中,他始终坚守的“研究中国史的主流”问题最为人称道。他所论及的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一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二是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总进程中进行考察,三是关乎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社会性质、发展道路的大问题。 以《中国古代社会》为例,这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唯一一部为“魏晋封建说jvzquC41yy}/f||z{l/q{l0ep5o3872455239>1e4:57:;/62726?:90jznn
3.民族史学科片与中国民族史学会联合党支部和古代史研究所第三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增强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增进支部及所在处室科研人员政治学习、思想交流和科研工作交流,2024年3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古代史所”)第三党支部、第四党支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民族史学科片与中国民族史学会联合党支部共同举行以“jvzq<84kgc4du|s0ep5n||}y1o€t{€4424:158y424:15;>a79:3;A60ujznn
4.近代史研究所联合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组织学习《百年党史与2022年6月14日上午,近代史研究所联合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党委举办党日活动,进一步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工作要求。会议由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主持,特别邀请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六中全会宣讲团成员夏春涛为全体党员讲党课。考古所所长陈星灿,古代史所所长jvzq<84lfu4dc|x0ep5og€zfv532;7281z32;7283<`7=64976/uqyon
5.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在国图举行讲述古代指南针的前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8日讯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暨国家图书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第六讲)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本期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指南针实证研究——兼谈磁技术的历史与文化”,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副研究员主讲。此次活动也是中科院自然jvzq<84yyy4dg7hp1e{mv~wg1ij0496:2752:8y423>17:=a4;794=8;0unuou
6.遗世独立瓷艺史柱——从惠婉女史所藏古彩瓷系列循证瞻礼段茂发欧阳光等——从惠婉女史所藏古彩瓷系列循证瞻礼 段茂发欧阳光等古彩巨匠的审美境界和文化成就 万仁辉 内容提要: 民国乃至四九后,古彩瓷领域几个中坚史柱式人物横空出世,令古彩得以绝地勃发,重焕生机。 古彩是一门难倒众匠,令许多艺术家望而却步或望尘莫及:古彩,无嫁接移植,更无可与之争锋者;古彩,超凡高迈而遗世独立且无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97/425eql2kpcotttf8:8667<3ujvsm
7.综述丨2023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2023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较往年有不少推进。各类史料整理出版,传统领域持续发展,新领域不断开拓,新视角、新方法的研究成果推出,整体态势良好。 1 史料的整理与出版 文献整理是史学研究的根本,是历史学得以创新发展的源泉。本年度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在多个断代、领域有不少成果推出。 jvzq<84nkunju~t0ecyt0ls1nukuh}ufv532;9321z32;9323=`7@>6:7;/uqyon
8.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乌云高娃研究员应邀为历史文化学院2022年11月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乌云高娃研究员做了题为“元代狩猎习俗与高丽鹰坊”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我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36期暨21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中国史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指导”第十一讲,由尚衍斌教授主持。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近200位师生在线参与了讲座。 jvzquC41jkyuq{~0owi/gmz0ep5jpot132821=8530nuo
9.使命在肩,防疫有我│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防疫先锋队为压紧压实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历史学院(筹)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委员会决定招募组建党员抗疫先锋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让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使命和担当。 在发出组建抗疫先锋队的通知后,学生党员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9名党jvzquC41nu4{l~3gfw4dp87244518;81e8;35>f47;<62<4rcik/j}r
10.法律史研究所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庞贝神话”珍品文物展10月17日下午,为开阔拓展研究视野、促进师生间交流学习,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以下简称“法史所”)党支部组织法史所师生参观展览,深入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此次活动特邀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辅导员王家启和郭虹参加,师生一同前往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jvzq<84hz{4dwyq0gf{/ew4kphu039=913998A3jvo
11.古代史研究室当初成立上海历史研究所的初衷虽然是在上海搜集整理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但由于筹备处的几位负责同志如李亚农先生、周予同先生都是古代史研究的名家,因此从历史研究所成立伊始,中国古代史研究便成为重点的研究学科。1958年专门设立第一组,以研究古史为主要任务。1959年7月,根据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决定,原jvzquC41kj4tc|x0qtm/ew4476=0nrxv0jzn
12.“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湖北八项考古发现入围终评湖北入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的8项考古发现,有的为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重要史料,有的为长江、黄河同属华夏文明提供实物见证,有的为中国科技史、文字史提供重要物证。 来源: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编辑:熊展平】jvzquC41|v4dlw3ep1€u49731fsir8yvzy532;62;1z4:?588;4ivv
13.古史辨:一场牵动全局的学术革命!汪晖教授(清华大学)以《古史辨》与鲁迅《故事新编》这两部经典文本对于古史与故事的不同处理为线索,通过比较、分析鲁迅的“拟古史”叙述与顾颉刚等人的层累说分析框架,阐述了在不同时间观和历史观中神话、传说、史实的位置,分析了截断众流的古史观所依据的历史概念及其与欧洲、日本近代史观的关系,可谓独具慧眼。孟jvzquC41yy}/tlf{l/umz0gf{/ew4kphu03:>617<727mvo
14.齊斎书话|从《古史辨》到《古史考》——古史研究论争八十年第七卷“道统的偶像”,对古代的道统、正统问题展开论述。第八卷“神守社稷守”围绕神权、王权的分化,并涉及国家起源问题。第九卷“民间论三代”,对夏商周三代年历、文明起源研究展开讨论。全书共收入上起1949年,下至21世纪初,重点对建国后史学界(兼及文学界、哲学界等)研究成果、特别是以李学勤为首所提出的“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57;:64
15.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2022年招生简介根据本校教育资源的特点,目前共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4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每个专业又根据导师研究专长及学科建设需要分设了3-4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多层次的专业建设体系。 中国史学科师资团队目前由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共同承担,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1名,讲师9 jvzq<84tyz/e~un0gjv0ls1kplp1:5981=689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