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音乐史学进程中的陈应时步伐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家陈应时教授于2020年6月逝世。文章通过梳理中国音乐史学科于现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将陈应时的学术之路放置于时代背景下,总结了他学术路向发生的转变及其缘由,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他在当代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乐学、律学、古谱学三个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这些成就所体现的史学家的治学特色进行了总结,即纯粹学者姿态的人格魅力、充满科学精神的治学理念与方法、开阔的学术视野与跨界意识。这些“陈应时步伐”的特色堪为当代中国音乐学术领域值得珍视的财富。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学;乐律学;古谱学;敦煌乐谱;陈应时

作者简介:陈荃有(1968~ ),男,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助研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编审、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31)。

刊登于《音乐艺术》2021年第1期,第45~55页

在新冠疫情持续笼罩的2020年,6月12日,陈应时先生终没有挣脱长期疾病的折磨,永远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学术事业和热爱着他的亲人。时至今日,斯人已逝,梳理并总结陈应时先生近六十载的学术生涯,发现陈先生在音乐学术之路尤其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领域曾走出了一条华丽的路径——独具特色又凸显无限靓丽的陈应时式步伐,值得后人珍视与继承。

现当代中国音乐史学的简要路向

陈应时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之路的开启

表1  1982~1984年陈应时发表的原创性成果([11])([12])

学术聚焦转移的缘由及史学收获

陈应时步伐的特色与学术期待

注释

[1]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编:《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学”(戴嘉枋撰写),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第144~146页。

[2] 陈荃有:《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著的发掘与认知》,载《音乐艺术》,2018年第3期。

[4] 陈应时:《关于琵琶曲谱〈霸王卸甲〉的分段标目》,载《人民音乐》,1962年第2期。

[5] 陈应时:《关于我国民族民间器乐曲的曲式结构问题》,载《人民音乐》,1963年第2期。

[6] 陈应时:《也谈汉族调式问题》,载《音乐论丛》第3辑,1963。

[7] 陈应时:《在民族曲式结构研究中如何对待西洋音乐理论——与罗传开同志商榷》,载《人民音乐》,1964年第5期。

[8] 陈应时:《对于改进作曲技术课教学的一点浅见》,载《人民音乐》,1964年第8、9期合刊。

[10] 陈应时:《怀念夏野先生》,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4期。

[11] 日文稿刊载于日本《音乐艺术》1983年7、8月号。

[12] 中文稿刊载于《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2、3期合刊。

[13] 仅1982~1984年间,经陈应时先生翻译发表的文论也有8篇之多。其中,由英文翻译发表的包括:[美]荣鸿曾(Bell Yung)的《论粤剧板腔的同一性结构成分》,载《民族民间音乐》,1983年第2期;《论声调在粤剧音乐创作中的功能》(合译),载《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论填词——粤剧乐音创作研究之二》(合译),载《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1、2期合刊;《论粤剧唱腔中的衬字》(顾连理校),载《音乐艺术》,1984年第3期。由日文翻译发表的包括:[日]关鼎《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日本雅乐调原型》(林晔校),载《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日]东川清一《关于“调”——关鼎论文读后》(林晔校),载《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日]林谦三《敦煌琵琶谱的解读》(曹允迪校),载《中国音乐》,1983年第2期;[日]岸边成雄《唐俗乐二十八调》(林晔校),载《中国音乐》,1983年第4期。

[14] 陈应时:《怀念夏野先生》,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4期,第31页。

[15] 王安潮:《陈应时教授生平事迹行状——基于口述与相关文献史料的综合考辨》,载《音乐生活》,2020年第7期,第11~12页。

[16] 本文作者注:此处提及的文章乃指《关于我国古琴的音律问题》。根据陈应时先生的记述,此文于1962年受沈知白先生的教导,并在沈先生的辅导下完成于1963年,其后曾分别得到査阜西、杨荫浏等先生的肯定与鼓励,但因交付刊载的辑刊《音乐论丛》停刊而未予发表。“文革”结束之后,陈先生将此文重新修订、补充,改以《论证中国古代的纯律理论》为题,刊发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参见陈应时:《琴律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自序”第2页;《不忘老师引领恩——获小泉文夫音乐奖感言》,载《人民音乐》,2015年第7期。

[17] 陈应时:《沈先生教我学音乐学》(1984年1月),载姜椿芳、赵佳梓主编《沈知白音乐论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第450~451页。

[18] 陈应时:《琴律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自序”第3~4页。

[19] 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自序,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不忘老师引领恩——获小泉文夫音乐奖感言》,载《人民音乐》,2015年第7期;《我的敦煌乐谱研究》,载《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20] 陈应时:《论传统琵琶曲谱的小标题——从〈霸王卸甲〉谱谈起》,载《中国音乐》,1986年第4期。

[21] 陈应时:《〈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及其他》,载《音乐艺术》,1994年第1期。

[22] 陈应时:《汉语单音词结构影响下的旋律形态》,载《交响》,2003年第2期。

[23] 于韵菲:《探微·辨证·创见——陈应时教授的乐律学研究》,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2期。

[24] 陈应时:《一种体系  两个系统——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宫调”》, 载《中国音乐学》,2002年第4期;《两种音乐感知方式和宫调体系中的两个系统——再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宫调”》, 载《音乐研究》,2006年第4期。

[25] 陈应时:《论证中国古代的纯律理论》,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26] 陈应时:《为“京房六十律”申辩》,载《艺苑》(音乐版),1985年第1期。

[27] 徐元勇:《陈应时律学研究崖略》,载《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于韵菲:《探微·辨证·创见——陈应时教授的乐律学研究》,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2期。

[28] 陈应时:《论姜白石词调歌曲谱的“ㄣ”号》,载《艺苑》(音乐版),1982年第1期;《宋代俗字谱研究》,载《艺苑》(音乐版),1983年第3期;《译解宋代俗字谱》,载《中国音乐》,1983年第3期。

[29] 陈应时:《解译敦煌曲谱的第一把钥匙——“琵琶二十谱字”介绍》,载《中国音乐》,1982年第4期。

[30] 陈应时:《应该如何评论〈敦煌曲谱研究〉——与毛继增同志商榷》,载《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评〈敦煌曲谱研究〉》,载《中国音乐》,1983年第1期。

[31] 杨善武:《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中的“辨证”理念与方法》,载《音乐研究》,2008年第3期。

[32] 陈应时:《我的敦煌乐谱研究》,载《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33] 陈应时:《敦煌乐谱新解》,载《音乐艺术》,1988年第1、2期。

[34] 吴志武:《陈应时先生的敦煌乐谱研究——兼评〈敦煌乐谱解译辨证〉》,载《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

[35] 杜亚雄:《解读敦煌乐谱的里程碑——评陈应时先生的〈敦煌乐谱解译辨证〉一书》,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4期。

[36] 杨善武:《探“微”究“实”中的精神、作风与品格——从〈陈应时音乐文集〉所读到的》,载《交响》,2005年第1期。

[37] 可以引为案例的,诸如陈应时:《再谈“变”和“闰”》,载《音乐艺术》,1987年第1期;《律学四题》,载《中国音乐》,1992年第2期;等等。

[38] 喻辉:《音乐学研究的科学精神——写在陈应时教授荣获“小泉文夫奖”之际》,载《人民音乐》,2015年第7期。

[39] 陈应时:《“均准”和律琴》,载《乐器》,1987年第4期。

[40] 喻辉:《音乐学研究的科学精神——写在陈应时教授荣获“小泉文夫奖”之际》,载《人民音乐》,2015年第7期,第35页。

[41] 喻辉:《“乐律学”的英文译名与学科范畴问题》,载《音乐研究》,2011年第6期。

THE END
0.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诗歌100强排行榜《乐府诗集》原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以其对爱情的坚贞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512:1486513;78:5a49;5;?;:40yivvq
1.音乐舞蹈学院学生阅读推荐书单二、外国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该书由美国诺顿公司授权,根据1988年第四版翻译出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二十章,有序、略语表。第一章:古代世界结束时的音乐状况;第二章:中世纪的圣咏与世俗歌曲;第三章jvzq<84yyy7/jwx{w0tfv8~{z1~tiƒ4zujj04973335u49733389a:6876:/j}rn
2.线上读书会“猫”儿们的PARTY文学作家世界史历史学系提到音乐剧,被称为“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的《猫》无疑是一部无法绕开的经典巨作。近日,引进自英国菲伯尔音乐出版社的《音乐剧<猫>歌曲集》一书集结了这部这部经典音乐剧中的完整歌曲和音乐插曲,出版成册。本周六上午,我们请到了书中歌词部分的译者、资深音乐剧制作人、学者、歌词译配费元洪,以及曾经参演过音乐剧《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QP:BKVH273:S;Y90jvsm
3.《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沈冬:《好地方》的沪上余音——姚敏与战后香港歌舞片音乐(下) 作者以姚敏及他参与创作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歌舞片为研究对象,由此观察香港如何承袭、延续并改进上海流行歌曲,如何在歌舞片中积累新的传播动能,形成新的经典,从而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形塑为海外华语流行歌曲的重镇。 jvzquC41yy}/uqhowuod0niw0et0497312:288h377?b5<6341vbin3jvo
4.中国近古音乐七:音乐论著《乐书》渊博宏大,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对当时的中外音乐资料都有记载。书中的俗、胡两部保存了很多重要的音乐资料;《乐图论》部分有插图540幅,并对乐律理论、乐器、声乐、舞蹈、杂技及典礼音乐都有记载,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一部十分珍贵的文献著作。jvzquC41{kyiw7mvvrio0lto1ktgq8mvon532:85345YXa[W[TTQY7xjvor
5.《古埃及兴衰史英文原版TheRiseandFallofAncientEgypt当当华研外语旗舰店在线销售正版《古埃及兴衰史 英文原版 The Rise and Fall of Ancient Egypt 英文版进口历史书籍正版 Toby Wilkinson》。最新《古埃及兴衰史 英文原版 The Rise and Fall of Ancient Egypt 英文版进口历史书籍正版 Toby Wilkinson》简介、书评、试读、价格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78249::B3jvor
6.她,改变迪士尼公主规则的战士《花木兰》不用尚书郎20周年仍难忘幸好迪士尼没这么干,最终做出了改编北朝长篇叙事诗《木兰辞》的决定,避免了一部充满种族主义影片的诞生。 在原版剧本中,木兰与李翔还没见面就定了亲 剧本中一开始的设定,是木兰与李翔还没见过面已经订了婚(可能是娃娃亲, 在我们古代倒也蛮常见),在订婚之日,花木兰的父亲把女儿的命运刻在了家族祠堂的石板上,而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4874?=51
7.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题型填空题词条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远古、先秦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贾湖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大司乐: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唐尧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8f89;6588/j}rn
8.2003年10月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历史类2003年10月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 选择题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易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 等。 2、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 3、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jvzq<84uz|q/u3ep1€mauxn15;187mvon
9.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曲民谣衬字的现象在敦煌曲子词里本已出现,经过宋金时期民间艺人以及散曲、戏曲、说唱文学作家的长期探索,终于解决了词调、曲调有固定腔格,而语言的表达要活泼生动的矛盾,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特别是民间歌曲以及戏曲、说唱文学的歌词部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yik|mktgjjcw463;<2;B3jvor
10.港台原版赵冬梅香港中和宋朝中国古代史》【摘要书评试读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大宋之变 1063-1086 港台原版 赵冬梅 香港中和 宋朝 中国古代史》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买图书,到京东。网购图书,享受最低优惠折扣!jvzquC41kvkn0si0eqs039549;:969698;4ivvq
11.《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论文目次、摘要及关键词 0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何云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域下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李珍珍新型全球化的逻辑理路:历史生成、理论回响与实践演进 02政治学研究 郝铁川论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思想史的主线 jvzquC41yy}/uqzrn0kew7hp1zhclk4424902<631e838?f33;8298ucig4ivv
12.一部古典史学典范之作——评《剑桥古代史》(第七卷第二分册《剑桥古代史》(第七卷第二分册:罗马的兴起至公元前220年)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自1970年起陆续出版的史学巨制新版《剑桥古代史》中的一册。新版《剑桥古代史》是1902年以来出版的“剑桥三史”之一的《剑桥古代史》的“升级版”。第一版《剑桥古代史》,早已因其jvzquC41pg}t0pry0et04975/3702=4eqpzfp}d58;:33@<0jvs
13.《古代中国百家谈》全3册,200位专业学者史学佳作,“百家讲坛”版《少儿古代经典分级阅读》初级版3册 复旦附中名师黄荣华编:149张原创国风插画,全文朗读,唐调吟诵。 大家都在买 ¥69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典藏纪念版|收录121位诺奖大家代表作,精美装帧、翻译丝滑、值得收藏,一次读尽世界经典文学 大家都在买 ¥169 《资治通鉴》2025全新震撼来袭|典藏礼盒套装全2册|史jvzquC41j74zq~cp0ipo8{41unpylfug1mpqmxAcnobuF7z6476lAp{lto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