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及讲解初中诗文

《伶官传》记载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序是篇前的评论部分。欧阳修以“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作为教训,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指出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主要决定于“人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观点是积极的,有进步意义的。尽管作者是从对封建帝王由成功而转入败亡抱有十分惋惜同情的思想感情出发的,但它足以使人冷静反思。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欧阳公《五代史》绪论,深得‘畏天悯人’之旨,盖其事不足音,而又不忍不言;言之怫于己,不言无以惩于世。情见乎辞,亦可悲矣。”惟乎此,文章更显得低昂吞吐,曲折宛转。

为了说明论点,本文一唱三叹,“往复百折”,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作者在盛衰得失的叙写中,处处交织其“理”,严谨缜密,回环呼应,构思十分精巧。

文章开始,“呜呼”一声嗟叹,下笔运情,苍凉慷慨。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在天命,难道不在人为吗!开门见山警醒地挑明论点。紧接着就以简约的语言说明庄宗之得失,原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颜之推语)。

在具体叙说庄宗的盛衰得失时,作者先极写其“忧劳”,以衬映后来的“逸豫”,一扬一抑,从正反两面阐明盛衰之理。晋王临终前把三支箭作为誓物交给庄宗,述其夙愿,恳切地告诫儿子“无忘乃父之志”,作者仅用寥寥数语,深刻透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为了表现庄宗的“忧劳”,文章仅着墨于箭,通过庄宗“受而藏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凯旋而纳”等一系列举动,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庄宗念念不忘父亲遗嘱,殚心极虑,志在兴国灭雠的形象。对庄宗“忧劳”以致国兴,作者匠心独运,一事写其两极:“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失败者遭绳索捆缚,首身异处,何等的狼狈;胜利者又是多么的踌躇满志,不可一世!而这威风赫赫、自满骄奢已向身死国破的境地迈出了第一步。紧接着作者笔势一转,又给我们勾勒了这样的场景:一人作俑而作乱者四起呼应,庄宗只落得仓皇东逃;还没见到敌军的影子,士卒已作鸟兽散;君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投向哪里,以至于割断头发,誓死以报,相对号哭,泪水沾湿了衣襟。作者不禁感叹道:“何者衰也!”一笔点染,文章顿生几分痛感。至此,一反一正的强烈对比,盛衰得失之理已在形象化的描写,抒情笔调的渲染以及简洁的议论中为读者所接受。但是作者并未一下子推出结论,而是先虚宕一笔,选择设问,再以《尚书》引证,从而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自然之理”。

篇末,作者高屋建瓴,从两极相抑中深入论证,指出祸患常常是从极细微的小事中积累起来的,而一个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自己溺爱的东西所困。结句“岂独伶人也哉”既是感叹,又是反问,含蓄而有概括力。天下兴亡,难道只是在于伶人这一个因素吗?慨想独远,余味无尽,与篇首相呼应,同时又将文章意旨推进了一层。

《伶官传序》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首先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反义词,如人事、天命,盛、衰,得、失,难、易,成、败,兴、亡以及忧劳、逸豫等等,反差强烈,使文章主题的表达更鲜明生动。其次,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者很注意描写的形象化,尤其是一些动词的准确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第三,欧阳修运骈入散或以散破骈,关键的足以表达主题意旨的语句,作者都用了精炼、深刻的四六骈俪句,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抑扬顿挫,警策动人,成为传诵古今的至理名言。

THE END
0.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欧阳修史论中的巅峰之作,以五代后唐盛衰兴亡的史实为根基,深刻揭示出“国家兴亡非由天命,实系于人事”的核心主旨,更提炼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世箴言,字里行间满含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诫——当吸取历史教训,居安jvzquC41o0mvuqnygp4dp8xjkykoxh;ef6k64Bfh334buy}
1.《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这一高潮迭起的时刻,作者突然收束全文,“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难道仅仅是伶官造成的吗?”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示了《伶官传》的写作旨趣和现实意义,令人回味无穷、深思不已。 《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语言运用上堪称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委婉而气势磅礴 作为一篇旨在总结历史经验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nuou4dqqq0Z_UYMQQP1LVZXVHYXJ_MQ0yivvq
2.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jvzquC41yy}/7:yguv4og}4ujq}0;?;298=/j}rn
3.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伶官传序 【题解】 五代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宠幸优伶,这些伶人参与朝政,败坏朝纲,还发动叛乱,使后唐由盛转衰。这篇文章就是对伶人乱政作的一番评论,它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在文中除了叙说这段史事之外,还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原文】 呜呼!盛衰之jvzquC41yy}/gjjklob0lto1cxuklqg/663:660jvsm
4.《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jvzq<84yyy4vpsx0eqs0y88434:10qyon
5.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jvzquC41okv/t~nygp4dqv4iwlo07:>25:=/j}rn
6.古代文学作品赏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于是自己动手,撰写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通过对五代政治与历史人物的记述和批判,表现了他对北宋王朝的忧虑和对当时的弊政及当权派的不满。这篇《伶官传序》既是史评,也可以说是针对北宋的现实而发的议论。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273>46=d;7;<99;830jznn
7.2.50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史学方面,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曾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 史》。他的古文简洁流畅,对后世古文有很大的影响。 童:《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都写了什么呢? 师:《新五代史·伶官传》记叙后唐庄宗宠幸伶官败政乱国的史实,本篇是它的序,旨在提纲挈领,总结后唐盛衰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个王朝的兴亡,完全事在jvzq<84ortk/nrkgygkl0lto0et0j>4ctvodnn4fgvgjn7iqAcxuKmB465:89
8.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赏析|国学百科《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书》28 (《书》:《书经》。下引二句,见《大禹谟》。) jvzquC41zwk/imokp|nv0lto1yolkh7697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