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上最大的水灾是哪一次揭秘河南历史上的水灾

河南省,简称“豫”,16.7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接近一个亿,属于人口大省,产粮大省,中国重要粮仓。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河南地区,有过一次很重要的区域调整。在那次调整中,曾经短暂存在的平原省被撤销,其所辖区域直接被并入河南省,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河南省。而那个消失了平原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省份呢?

1949年五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下,解放军经过艰苦英勇的作战,华北全部地区得以解放,并且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党中央深知华北地区对于全中国的战略重要性,于是便指示华北人民政府,去探讨研究更适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区域调整方案。

当时平原省所处地区,其连接直接与河南,山东,河北相连,而且处在黄河中段要塞,治理黄河,及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这个省份成立后,省属组织机构,以及主要领导人事任命,全部由中央直接管辖。

平原省成立后,所辖地区包括:新乡和安阳两个地级市,以及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四个专属地区,省内总共有五个城关镇,一个矿区,及五十六个县城。

平原省刚开始的时候,省会设立在菏泽地区,但当时菏泽地区,交通过于闭塞,不利于省政府机关开展工作。于是平原省主要领导向中央打报告,希望将平原省会由菏泽迁往新乡。这座城市紧挨着京广铁路,市内道路跟相邻省份连通顺畅,交通十分便利,而且新乡市也有一定的工商业基础,群众们的革命基础也很优秀,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新乡更适合做平原省的省会。中央也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于是很快便批准了平原省搬迁省会的请求,随后平原省省会正式确定为新乡。新中国成立后,伴随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国家的战略重心也逐步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了十九次会议,商讨通过了《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在这次会议上,参会人员也积极讨论了平原省的问题。当年设立平原省主要是基于军事战略考虑的。但随着战事平息,要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去衡量,平原省面积较小,而且省内又没有优势突出的核心工业化大城市,并且相邻的河南省和山东省,又在大规模的回复经济,工业,文化类建设。国家为了避免资源分散,也为了加强山东,河南经济快速复苏,以及结合现实种种因素,于是便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将其所辖菏泽,聊城,湖西调整划归到山东省,而新乡,安阳,濮阳则划入河南省。

从此之后,冀鲁豫三省界限基本确定,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新乡市还保留着像平原路,及一些以平原命名的建筑。

从古至今,“黄河水患”,几乎都会牵动国人心弦。而中国近代史上,黄河曾发生过一次亘古未有的“人为水患”,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8年5月,侵华日军攻陷徐州。自古以来,徐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北抵京津冀,南控江南,而向西则可直抵中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狡猾的日本人拿下徐州后,便立即开始沿着陇海线向西挺近。日本人占领河南,然后从河南直接取道攻打武汉的阴谋昭然若揭。当时作为抗战统帅的蒋介石,也深知包围河南,阻止日军西进对于整个抗战大局的重要性。于是他便派遣手下大将程潜担任战区总司令,去跟日军作战。但奈何这位国军名将,屡屡战败,眼看着日军已经直逼豫东地区。无奈之下,蒋介石亲自从武汉动身,前往河南指挥豫东战役。但即便有总司令蒋介石坐镇,国军依然无法阻止日本侵略军的步伐。不久后,土肥原率领的精锐部队便已到达开封附近,一旦开封失守,整个战局将大势已去。

最初程潜选在在赵口段实施决堤任务,但那一区域,泥沙过于深厚,根本无法掘开。当时开封战事危急,时间紧迫,于是程潜又选定了赵口以西的“花园口”。一个师的兵力,用了两个昼夜,不停开挖,再加上炸药爆破,终于将花园口大堤摧毁。汹涌澎湃的黄河水,脱离河道,向着走位蔓延开来,一直向豫东方向流淌。

往后几天,黄河中上游又普降一场暴雨,黄河水位迅速上升,泛滥的黄河水,更加肆无忌惮地从花园口决堤涌出。由于泛滥的黄河水阻隔,日军没有继续向西挺进,蒋介石“以水退兵”的办法,似乎取得了成功。

但泛滥的黄河水,让沿途百姓死伤无数,被淹没的村庄数不胜数。而且这种做法,造成黄河人为改道,往后几年,在那一区域形成了著名的“黄泛区”。那一地区,洪水常年泛滥,百姓经常受水患之苦。并且疾病蔓延,生活苦不堪言。

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黄河治理,成立短短三年的平原省,其实在治理黄河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之后,黄河在河南境内,再无有过如“花园口惨案”那般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水患。

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一直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又位于黄泛区,黄河多次改道决堤,河南自古洪水泛滥成灾,以至于形成了开封的城摞城独特现象,历史上的河南可谓命运多舛。

时光嫣然已经远去,平原省已然成为历史,但其在治理黄河,及特殊时期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仍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希望河南省早日从今夏的洪灾中走出来,重建家园,振兴中原,中不中。河南加油!

THE END
0.烽火中原:伟大抗战中的河南篇章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 1931年9月18日 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全省人民 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jvzquC41yy}/jwyx0v|0|qzcpngo1jwvkerf1:43;8847A89386:2B;3;6
1.光耀中原——百年党史中的“河南篇章”6月1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新命名郑州二七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等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聂冬晗摄 二七纪念塔、二七广场、二七纪念堂、二七路……发生在98年前的“二七大罢工”,在这座城市的肌体上打上了深刻的历史印记。这些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建 jvzq<84jgp4xgwrkpi4dp8|oyl532;6281z32;62847`89=:98:/j}rn
2.河南抗日烽火:中原大地的不屈脊梁这片横亘中原、连接南北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千年根脉,更在近代战火中成为中日双方必争的“咽喉之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河南民众的觉醒呐喊,到1945年日军投降时中原大地的欢呼雀跃,十四年间,河南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在天灾、战祸、饥荒的多重碾压下,书写了一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史。 一、烽火初燃:华北jvzquC41yy}/jwyx0v|0pn|u1252;?825;819:<359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