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问:为什么说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问: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手工劳动生产走向机器生产的必经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进步过程。为什么说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答: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最一致的共识是,工业化过程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它有明确的起点,没有一致认同的终点。如英国的工业化起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纺织业技术进步,美国的工业化起始于十九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的工业化起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实现,传统理论上有几种判断方法。一是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来判断,一般以工业占国民经济40%以上、时间十年以上为标准,被认为基本完成工业化。二是以工业从业人员在社会就业中的占比来判断。最新的综合评价方法是:非农产业占比超过90%,工业占比达峰后缓慢下降,城镇化率60%以上,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由于GDP核算产生于21世纪30年代,因此要用这个方法与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实现时间作比较是困难的。还可以从工业化的本质出发进行判断。工业化的本质是什么?是用机器生产机器,是用工业机器装备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即工业装备的成套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服务业的自动化。完成了这个过程,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工业化。这个评价方法是最科学的,但目前的统计体系难以支撑这个评价方法。再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英国在1688年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文艺复兴运动对思想的解放,哲学对神学谬论的证伪,自然科学对宗教禁锢的突破,为工业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大多数专家认同英国的工业化始于1776年蒸汽机的发明。但实际上英国的工业化,在十八世纪中期以前就从棉纺织业开始了。1733年飞梭织机发明,1764年珍妮纺机诞生,1769年水力纺机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机器产生,工场手工业被规模化的机器工厂代替。马克思说:“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蒸汽机的发明给英国工业化增添了新动力,进一步提高了机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改进了运输工具动力,使世界市场成为工业化的承接场。在殖民掠夺、炮舰市场的伴随下,英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随后,电动机的发明在欧洲、美国和部分西欧国家乘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东风,走上了工业化之路,大体上又用了百余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于1894年超过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新掌门”。另一方面,随着二战结束,苏联和一批东欧国家、亚洲国家开启了工业化进程。迄今,全球工业化历时三百多年,但被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同的承担碳减排任务的工业化国家仅仅28个。中国的工业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驱逐了侵略者,取得了民族独立之后才开始的。党的领导也是保证中国工业化的政治基础。回看中国的近代史,是被先期工业化国家侵略与掠夺的历史,中国的资源与市场喂养了先行工业化国家。例如,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向清朝政府勒索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笔资金相当于日本当时5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正是用此款购买欧洲现代化装备,建设了八幡制铁所(后来的新日铁)等一批现代工业。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第一次表露了中国要实行工业化的初心。他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这个初心直到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得以实施。“一五”计划中,以总投资196亿元,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代表,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此前,1952年中央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次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1964年开始,持续15年的“三线建设”是中国又一轮工业化的高潮,包括四川在内的中西部地区,也迈上了工业化征程。之后,持续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民营经济成长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吸引外资企业,引领了中国工业化,使中国的工业化融入了世界市场。中国一不掠夺,二不殖民,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推进工业化。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评价是,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这实际上是最保守的评价。如果以工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计算,中国应该在2003年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超过40%并持续10年而实现了工业化。如果再加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这一比例,那么中国也在2019年实现了工业化。如果以工业从业人员占比来评价,则在2012年,中国工业从业人员就已达到全社会就业人员的30%以上。但由于中国超大规模的人口结构,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始终未占到全社会就业人员第一的位置。如果是以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来评价,中国应该在2010年即完成了工业化。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第一次超过美国,占到全球的22.5%。到2018年这一比例达到近30%,超过世界制造大国美、日、德三国的总和。无论采用什么评价标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仅用60—70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与全世界曾经最大、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相比,减少了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时间,与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历程相比,仅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而且,中国的工业化,建成了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的全部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产业门类,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工业化历程中唯一的。因此,我们说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感谢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作答)第15问:中国为什么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问:中国仅用60—7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历程,这是全世界唯一。中国为什么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答:今天中国工业制成品销往全球每一个角落,中国的工业化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和世界传统秩序,也正在改写人类工业化的历程。全世界先期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称奇:中国为什么会这样?全世界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探秘:中国为什么能这样?我国工业化经历了走弯路到实现弯道超车的过程。中国的经济总量,兴于盛唐,强于大宋,工场手工业尤其发达。宋代苏轼亦为苏北大规模冶铁场面所震撼,他在《徐州上皇帝书》中写道:“州之东北七十余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地既产精铁,而民皆善锻。”全汉昇的《中国社会经济通史》载:1078年北宋产铁12.5万吨,600多年后的1700年西欧产铁15.1万—18.5万吨。英国1788年产铁7.6万吨。直到清朝晚期,在强化封建统治、坚守农耕文明、错失工业化机遇并遭受几乎所有西方列强最疯狂的侵略和掠夺之后,1913年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下降到8.9%。之后,虽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虽然他亲自制定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对工业化的重要性认识——“斯密《国富》之书,‘出世不满百年,而工业革命作矣。经此革命之后,世界已用机器生产,而有机器者,其财力足以鞭笞天下,宰制四海矣’”,但没有一个坚强的、思想统一的领导集团持之以恒地来实施,结果只能是“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到国民党结束统治,新中国刚成立时,1950年中国GDP在全球的占比,下降到4.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化以异军突起之势迅速崛起。1921年,中国诞生了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党的成员以“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的精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一切。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这个先进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救中国”,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才能坚定不移地开启“以机器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最根本的原因,具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用解放思想来完成西方国家通过文艺复兴实现对科学精神的崇尚、对创新的尊重,从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突破了禁区,打开了闸门。创造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新型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又保持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有效,从而减少自由市场价格围绕价值的过度波动对生产力造成的巨大破坏。通过社会变革和体制改革来实现人的解放,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社会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吸引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在核物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结构生物学、量子物理、化学合成、人工智能等领域,带领中国走到了世界前列。实施计划、规划、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精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加以各领域战略等的组合,坚持试点、扩大、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确保经济运行不滑出底线,保障弯道超车的时速和路线的精准。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国策,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基础技术和管理,实施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缩短追赶发达国家的时间和距离。始终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鼓励,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地、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及时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减少市场自发调节时的波动。坚持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增加工业要素供给,用城镇化吸纳工业化的增量,从而实现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农村增业、农民增收,实现了全面小康。持续不断地进行商事制度改革,创建高新区、经开区、自贸区等聚集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制度的试验区,推行负面清单管理,保持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中国的工业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工业化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今天,摆脱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又乘势迈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坚信,有着领导中国工业化成功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创新能力的中国人民,必将成功实现中国下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感谢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作答)
问: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手工劳动生产走向机器生产的必经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进步过程。为什么说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答: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最一致的共识是,工业化过程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它有明确的起点,没有一致认同的终点。如英国的工业化起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纺织业技术进步,美国的工业化起始于十九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的工业化起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的实现,传统理论上有几种判断方法。一是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来判断,一般以工业占国民经济40%以上、时间十年以上为标准,被认为基本完成工业化。二是以工业从业人员在社会就业中的占比来判断。最新的综合评价方法是:非农产业占比超过90%,工业占比达峰后缓慢下降,城镇化率60%以上,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由于GDP核算产生于21世纪30年代,因此要用这个方法与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实现时间作比较是困难的。还可以从工业化的本质出发进行判断。工业化的本质是什么?是用机器生产机器,是用工业机器装备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即工业装备的成套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服务业的自动化。完成了这个过程,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工业化。这个评价方法是最科学的,但目前的统计体系难以支撑这个评价方法。
再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英国在1688年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文艺复兴运动对思想的解放,哲学对神学谬论的证伪,自然科学对宗教禁锢的突破,为工业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大多数专家认同英国的工业化始于1776年蒸汽机的发明。但实际上英国的工业化,在十八世纪中期以前就从棉纺织业开始了。1733年飞梭织机发明,1764年珍妮纺机诞生,1769年水力纺机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机器产生,工场手工业被规模化的机器工厂代替。马克思说:“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蒸汽机的发明给英国工业化增添了新动力,进一步提高了机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改进了运输工具动力,使世界市场成为工业化的承接场。在殖民掠夺、炮舰市场的伴随下,英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随后,电动机的发明在欧洲、美国和部分西欧国家乘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东风,走上了工业化之路,大体上又用了百余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于1894年超过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新掌门”。
另一方面,随着二战结束,苏联和一批东欧国家、亚洲国家开启了工业化进程。迄今,全球工业化历时三百多年,但被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同的承担碳减排任务的工业化国家仅仅28个。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驱逐了侵略者,取得了民族独立之后才开始的。党的领导也是保证中国工业化的政治基础。回看中国的近代史,是被先期工业化国家侵略与掠夺的历史,中国的资源与市场喂养了先行工业化国家。例如,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向清朝政府勒索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笔资金相当于日本当时5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正是用此款购买欧洲现代化装备,建设了八幡制铁所(后来的新日铁)等一批现代工业。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第一次表露了中国要实行工业化的初心。他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这个初心直到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得以实施。“一五”计划中,以总投资196亿元,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代表,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此前,1952年中央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次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1964年开始,持续15年的“三线建设”是中国又一轮工业化的高潮,包括四川在内的中西部地区,也迈上了工业化征程。之后,持续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民营经济成长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吸引外资企业,引领了中国工业化,使中国的工业化融入了世界市场。中国一不掠夺,二不殖民,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推进工业化。
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评价是,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这实际上是最保守的评价。如果以工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计算,中国应该在2003年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超过40%并持续10年而实现了工业化。如果再加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这一比例,那么中国也在2019年实现了工业化。如果以工业从业人员占比来评价,则在2012年,中国工业从业人员就已达到全社会就业人员的30%以上。但由于中国超大规模的人口结构,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始终未占到全社会就业人员第一的位置。如果是以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来评价,中国应该在2010年即完成了工业化。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第一次超过美国,占到全球的22.5%。到2018年这一比例达到近30%,超过世界制造大国美、日、德三国的总和。
无论采用什么评价标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仅用60—70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与全世界曾经最大、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相比,减少了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时间,与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历程相比,仅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而且,中国的工业化,建成了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的全部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产业门类,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工业化历程中唯一的。因此,我们说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感谢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作答)
问:中国仅用60—7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历程,这是全世界唯一。中国为什么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答:今天中国工业制成品销往全球每一个角落,中国的工业化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和世界传统秩序,也正在改写人类工业化的历程。全世界先期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称奇:中国为什么会这样?全世界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探秘:中国为什么能这样?
我国工业化经历了走弯路到实现弯道超车的过程。中国的经济总量,兴于盛唐,强于大宋,工场手工业尤其发达。宋代苏轼亦为苏北大规模冶铁场面所震撼,他在《徐州上皇帝书》中写道:“州之东北七十余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地既产精铁,而民皆善锻。”全汉昇的《中国社会经济通史》载:1078年北宋产铁12.5万吨,600多年后的1700年西欧产铁15.1万—18.5万吨。英国1788年产铁7.6万吨。直到清朝晚期,在强化封建统治、坚守农耕文明、错失工业化机遇并遭受几乎所有西方列强最疯狂的侵略和掠夺之后,1913年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下降到8.9%。之后,虽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虽然他亲自制定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对工业化的重要性认识——“斯密《国富》之书,‘出世不满百年,而工业革命作矣。经此革命之后,世界已用机器生产,而有机器者,其财力足以鞭笞天下,宰制四海矣’”,但没有一个坚强的、思想统一的领导集团持之以恒地来实施,结果只能是“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到国民党结束统治,新中国刚成立时,1950年中国GDP在全球的占比,下降到4.5%。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化以异军突起之势迅速崛起。1921年,中国诞生了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党的成员以“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的精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一切。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这个先进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救中国”,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才能坚定不移地开启“以机器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最根本的原因,具体来看——
中国共产党用解放思想来完成西方国家通过文艺复兴实现对科学精神的崇尚、对创新的尊重,从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突破了禁区,打开了闸门。
创造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新型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又保持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有效,从而减少自由市场价格围绕价值的过度波动对生产力造成的巨大破坏。
通过社会变革和体制改革来实现人的解放,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社会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吸引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在核物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结构生物学、量子物理、化学合成、人工智能等领域,带领中国走到了世界前列。
实施计划、规划、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精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加以各领域战略等的组合,坚持试点、扩大、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确保经济运行不滑出底线,保障弯道超车的时速和路线的精准。
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国策,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基础技术和管理,实施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缩短追赶发达国家的时间和距离。
始终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鼓励,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地、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及时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减少市场自发调节时的波动。
坚持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增加工业要素供给,用城镇化吸纳工业化的增量,从而实现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农村增业、农民增收,实现了全面小康。
持续不断地进行商事制度改革,创建高新区、经开区、自贸区等聚集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制度的试验区,推行负面清单管理,保持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的工业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工业化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今天,摆脱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又乘势迈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坚信,有着领导中国工业化成功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创新能力的中国人民,必将成功实现中国下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