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遍休假制度改革史,预测「调休」什么时候能取消财经头条

假期可以缩水,但调休永远不会缺席。好不容易放个清明假,结果放假回来,还要调休补班,等于只放了一天假!打工人可太难了。

为什么不让舒服的放个假?休假制度什么时候调整?全球最新的4天工作制,咱们有没有希望?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休假制度的变革过程,看完本文,或许你就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咱们国家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建国之后百废待兴,大家都铆足了劲建设新中国,工作不仅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荣誉。

即便全年,节假日也只有7天。有一年,应“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连春节假期都取消了。

而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还要被各种家务填满。老百姓当时有个形象的说法:“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现在看来,996的打工人,还是有那么几分像从前,也是“为了社会需要,放下自我” 。

直到1995年,中国人民才迎来了第一个双休日,而这绝对离不开他的努力。这个人,叫胡平。

80年代,胡平作为国家科委领导,每年都参加联合国会议,他发现很多国家每周只工作五天,甚至联合国只工作四天半。

在他以往的认知里,资本主义是日渐衰退的,可第一个提出五天工作制的福特公司,从1926年就实行5天工作制了,效益反而更好。美国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立法明确每周工作40小时,甚至,当时最贫穷的44个国家里,都有28个实行五天工作制了。

更幸运的是,他的想法还得到了主管领导认可。为什么说幸运?咱们按下不表,后面再说。总之,在全国推行五天工作制这事,还真就开始研究了。

1986年5月,我们正儿八经组织起了缩短工时课题组,调研工作迅速展开,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时的国企事业单位,看似忙得焦头烂额,需要经常加班,但实际情况是工人经常迟到早退接孩子,上班时间大家都在看报纸、织毛衣。

不过也不能都怪工人,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经常停工停产。产业的结构性矛盾,靠加班解决不了。但不让大家下班,大家就只能摸鱼。课题组收集各地开展的试点结果,也验证了这个结论。

比如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制造厂,试了一年的五天工作制,反倒成为全国管理成效显著企业,受到国家表彰。

既然有了初步结论,那不如进一步问问广大劳动人民是怎么想的。

课题组组织了一次社会意向调查,在“增加一天工资”和“不增加工资,但增加一天休息”两者当中,80%以上的人选择了后者。大家都想喘口气,正经歇歇。

最终,胡平向上边递交了一份正式报告:目前我国已具备逐步推行五天工作制的条件,实施五天工作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建议有关部门立即研究缩短工时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00年以前在全国实行五天工作制。

不出所料,报告交上去之后,石沉大海。胡平私下打听才知道,上级领导都觉得推行5天工作制是个好事,但什么时候推行,再等等机会吧。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将近十年后,也就是在经历了邓公南巡,以及中国入世谈判等一系列大事件之后,大家苦等的双休制改革才终于启动。

而这成果的背后,制度改革受到的阻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有的领导是提醒这事儿要低调,还有的领导干脆直接反对:中国目前的状况不是实行五天工作制的问题,而是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强度的问题!

好在改革的成果显而易见,94年之后,中国的GDP不降反增。休息时间多了,大家的消费也多了,文化生活更是越来越丰富。96年春晚,还有这样一段台词:

“以前啊,我就怕过礼拜天,一过礼拜天,我就得上丈母娘家干一天活,比我上班都累。”

“现在不怕啦,双休日啦,一天的活两天干,还能白吃六顿饭!”

自此,中国人的假期几乎多了一倍,法定工时从2448小时,减少到了2032小时。这毕竟是老一辈的事,年轻人的感知可能不那么强烈。不过,五一、国庆是怎么变成黄金周的,估计有不少人记得。

这轮改革同样有个主角——张国宝,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当年,中国的处境非常艰难,不但国内发洪水,外部还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总理到湖北灾区看望受灾群众,跟随行人员在饭桌上就聊到了想今年涨工资,给百姓增加福利。可即便财政已经做了一些准备,无奈咱们人口太多,真想落实,难度还是太大。

这时候,张国宝提了个想法:增加节假日,也是提高福利的一种方式,而且还能刺激刺激经济,增加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比重。

这话还真被总理听进去了。回京之后,增加节假日的调研工作就落到了张国宝头上。他发现中国全年节假日只有7天,跟朝鲜和越南一样,可我们的人均GDP,已经是他们的两三倍了,显然不太符合国情。

经过研究,一套新的休假方案应运而生。全年增加3天假,“五一假期加两天,国庆再加一天”,再通过调休,就能凑出来春节、五一、国庆三个7天长假。

和当年的五天工作制不同,长假方案的审议通过堪称顺利。教育部觉得只增加3天假,不耽误学习,孩子们还能出门长长见识,挺好。公安也支持,因为节假日犯罪率更低。

经贸委更关心经济,他们担心连续生产的企业,加班费会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不过在核算之后,都是在承受范围内,也就同意了。而像民政单位,从那时候就想把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安排放假,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没通过。

不过这样的休假方式,显然也有弊端。交通、住宿、旅游景点的忙闲差太大,不利于运营,游客体验也不好。不少反对的学者,主张还是应该推行带薪休假。

这一点,张国宝不是没考虑过。他认为带薪休假不是不行,只是不适合当前国情。中国讲勤勉,领导不休假、单位不放假,下面的人,有几个敢休假啊?

这就来到了2008年。那一年,国务院发了两份重磅文件,黄金周消失,小长假诞生,带薪休假,也进入公众视野。

这背后同样有位贡献者——蔡继明教授。但这轮改革,可比前面精彩多了, 他还领了个“倒黄派”的绰号,怎么回事呢?

蔡继明当时是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组长,他们发现,“黄金周”对旅游业的贡献被夸大了。不但不能刺激消费,还会扰乱正常社会运转。打工人节后还会得“假期综合症”,影响工作效率。

所以他强烈建议砍掉“黄金周”,增加其他传统节日的假期。每个假期,前后调休一到两天,就能凑小长假。蔡教授的建议,提的那是相当好,所以他被骂的也是相当惨。

一听说要取消黄金周,很多人都不愿意了,网友还建了贴吧来骂他,禁言之后,又转战五一吧、十一吧接着骂,到最后甚至人肉搜索,打电话骂他,蔡教授总想解释一下。结果这帮人骂完就挂,也不听他说啥。最后,因为隐私泄露,蔡教授把百度给告了,拿到了10万块的精神损失费。

而且,他的“小长假”方案出发点也不是想坑大家,有个重要前提是全面推行带薪休假,打工人的年假和小长假凑一凑,在家躺平几天确实不难。只是蔡教授恐怕忽略了,咱们国家带薪休假天数全球垫底,落实率也才到60%。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小长假”无限的调休,打工人真是痛苦。本来一年4个假期,最多4个调休,还勉强能接受。结果改完之后,假期总数没咋变,调休也翻了一倍,一放假,就补班,一放假,就补班,这谁受得了啊!

这休假制度啊,还得继续调整。最近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休假制度调整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去年放话:下次两会,他就准备提增加休假的事。前任旅游局司长也认为休假制度需要全面调整 :现在的假期没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也没让大家好好休息,甚至预测了4天工作制在十年之后普遍实现。各位觉得靠谱吗?

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决定了问题的解决方式,增加休假好不好,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尝试4.5天工作制和4天工作制了。还有的取消了调休补班,越来越多人,都在为休假制度调整贡献力量。

不过,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打工人,连五天工作制都保证不了呢!明明是法定的双休日,周末还得随时加班,咱们下一步,还是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吧!

THE END
0.多么熟悉的番号575我们小时候的乒乓球台案 仔细看看是什么材料的? 这栋楼的位置,曾经是校长和老师们的办公室(平房)。 00:05 575建厂初期的回忆: 高光春 前言: 那是一亇火红的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575厂虽然己破产20多年了,但他的潘号并没有消失,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经过半亇世纪的风雨历程,他的名字仍然影响jvzquC41yy}/onnrkct/ew43zwyn;x>
1.东部边境掠影—东北边境游(二)北大荒是建国初期对于辽宁以北的东北大平原的称呼。主要是指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北大荒是以前农垦总局的开荒者们对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以及完达山的称呼。 漂亮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可惜无人无车,冷冷清清。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窗外连片的农田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我不禁想起在网上曾有人这样描述如今的jvzquC41yy}/onnrkct/ew44cpr3mm<
2.党史学习感想范文6篇(全文)而在经济建设时期,通过建国初期的 社会主义改造,直自后来的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对我们国情的审慎考量和认识,基于对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界定,我们党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不仅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jvzquC41yy}/;B}wgunv0lto1c5{rBypj5jron<0jvsm
3.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新教材(通用16篇)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以及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党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共产党员都要植根jvzquC41yy}/fr~khctxgw3eqo5ecwlvwct0eqjpiz{09:6;8:9/j}rn
4.《沉睡的蝴蝶》个人解读与推理分析(沉睡的蝴蝶)书评成都市在建国初期有一所负责生产无线电通讯类产品的719厂,最初的生产方向正是为航天部配套的导航通讯系列产品,比如飞机上的电台、航海用的罗盘等,与文中提到的各类实验用品有关。△推测成都的理由三:作者张勇老师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改编:发展兵工厂的时间不符合。成都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在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82?58>>1
5.北京的终极秘密!北京的老城区!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水关门这四座门可不在老北京城门的说法里都是后来为了便利扒城墙才盖的门 3. 北京城缺个角 看北京城在明清时的地图就能发现北京城是没有西北角的当时建城墙的时候怎么建怎么塌索性也就绕开了,而这一块也就是积水潭 4. 景山是座人造山 过去的景山只能算是个小土堆在明朝永乐年间,把挖护城河 jvzquC41yy}/onnrkct/ew45;cl3o=>
6.马家润:严谨求精,做中国病案管理的守业者北京协和医院因为我在病案科工作时,姓名索引排列是按罗马拼音顺序的,我对b、p、m、f什么的比较熟悉,正好那时候祁建华[6]创办了速成识字法,我知道可以用汉字发音来代替拼音发音教大家,比如用“八”代替ㄅㄚ,一个声母、一个韵母。我就利用在病案科学到的知识,把三十几个国音字母用病案科的废卡片给学生和4个辅导老师共约50jvzquC41koy/r~rej0io1mjvckr04A<280nuou
7.亲情家事里的周恩来周恩来纪念网建国初期,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孩子周秉德、周秉钧和周秉宜因家中房小住不开,曾跟着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了十几年。周恩寿的其他几个年纪较小的孩子,周秉华、周秉和、周秉建也曾在西花厅见证过许多亲情轶事。作为与周恩来夫妇关系最为密切的晚辈,周家的第二代人都认为伯父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没有任何特权想jvzq<84|jq{fpufk0rkpruj0ep5o387242524;81e66:3:9;0jznn
8.亲情家事里的周恩来党史频道建国初期,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孩子周秉德、周秉钧和周秉宜因家中房小住不开,曾跟着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了十几年。周恩寿的其他几个年纪较小的孩子,周秉华、周秉和、周秉建也曾在西花厅见证过许多亲情轶事。作为与周恩来夫妇关系最为密切的晚辈,周家的第二代人都认为伯父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没有任何特权想jvzq<84fcpmtjr3rgqvmg7hqo0io1w614278199281i97989/4?2;;:;80nuou
9.陈赞:我还能工作的时候,应该为九亿人口着想然而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财力、物力、设备、经验都十分缺乏,要建水电站,只能土法上马,最开始都是靠人工肩挑手挖出来的,工程的艰难可想而知。 1956年冬,刚刚完成官厅水电站大坝建设的陈赞受上级调派,带领2500多号人,从北京奔赴浙江建德新安江,担任新筹建的新安江水利工程发电局党委副书记。 jvzq<84eu0€kqu3eqo4dp8v1ziumicujn0lpvj146349;1v46349;23a855:899;4tj}rn
10.文人高山流水:这事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时候,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她的文人高山流水:这事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时候,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她的老公去世早,留下娘俩,过着艰难的生活,因此母亲特别疼爱自己的儿子,生活中没有任何边界感,儿子十几岁了,还跟他妈妈在一个被窝里睡觉,到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37674:h6384918;630jznn
11.我们现在流行的一日三餐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首先,正确的农业政策让宋朝粮食盛产。宋朝建国初期,两位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就制定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因为他们见证了前朝五代十国爆发的多次饥荒,颗粒无收的土地让整个国家笼罩在饥饿的阴霾里,因此历代宋朝皇帝都格外的重视农业发展。 《宋史》上记载: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8<36;:6a36:8?764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