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确立有一个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1.代行全国人大职责的第一届政协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参加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不同在政党、团体、民族、阶层,极具广泛性,所以,在当时条件下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主要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4)主要决议:①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5)影响: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重要的准备工作;初步建立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在北京。
(2)内容:
①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会议的职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国家领导人。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规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特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重要成就:
(1)重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
(2)交通运输业: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真题回顾
1.(2020·江苏泰州)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2020·山东威海)下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成就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成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 中国第一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工业门类齐全
D.优先发展重工业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1949年9月、北平”判断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其主要任务是筹建新中国。故选A。
2.D 解析:“钢铁”“汽车”“飞机”“机床”等都属于重工业,故选D。
跟踪训练
1.下列表格反映了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情况。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A.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
B. 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C. 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D. 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2.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
(1)保障中华民国“变人治为法治”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共7章60条,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纲领》为什么能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序言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
(4)纵观我国宪法的变化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解析:表格中数据表明中国在工业尤其重工业方面比印度落后,与美国相距甚远,所以必须发展工业,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是一五计划,故选B。
2.C 解析: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故选C。
3.D 解析:新中国历史上“人民制定宪法”的第一个重大成就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D。
4.(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949年9月,中国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没法制定正式宪法。而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代表非常广泛,能够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能,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重要制度,所以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3)1954年宪法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民主制度要不断完善;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路,往往很曲折,其间要经过很多斗争等。(言之有理即可)
由于近期公众号调整了推荐策略,导致大家无法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动动手指头,给“金太阳教育”设置一个星标吧,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