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是怎样实施前四个五年计划的国防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5年,我国共实施了四个五年计划。经过这四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和提高,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定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2年7月第625页 以下简称《一百年》)

经过六次重大修改的“一五”计划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毛泽东早在1945年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但是,这在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时代只能停留在幻想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为幻想变为现实创造了根本条件。随着1952年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结束,这个历史机遇终于如期而至。

西方国家工业化的道路,是靠压榨本国人民和掠夺海外殖民地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新中国不可能走西方国家的道路。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捍卫国家安全,在沙俄时代军事工业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在短期内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个成功经验对于后发展国家,尤其是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中国有非常切近的示范作用。抗美援朝的经历,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加快实现中国工业化、国防现代化的紧迫性。

新中国不得不在“一穷二白”的家底上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客观条件、苏联的榜样及其对新中国的友好态度、朝鲜战场的现实及其随后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包围,这三个因素,凸显出新中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这样的客观现实同时要求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全体人民不能不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穷,要与民休息,不宜搞重工业,应多发展轻工业,并呼吁政府“施仁政”。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分析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他指出,现在,我们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说,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不能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

◆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万事开头难。“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历时四年,数易其稿,其间大的修改就有六次。

第一次编制始于1951年2月,由中财委进行,以周恩来为首的编制领导小组在编制过程中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逐步建设成为工业国,从何处起步?后来初步统一了认识: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第二次编制于1952年开始,仍由中财委负责。当第二稿的轮廓经中共中央、政务院基本确定后,中共中央决定派代表团访问苏联,就“一五”计划和苏联有关方面交换意见,重点是争取苏联的援助。

“一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谨慎从事,反复论证,较好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其主要原则都体现在毛泽东1956年5月的《论十大关系》中。这些原则对当时和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

例如,关于经济发展的布局问题。当时中国工业约有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这种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状况,造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之间的贫富差别过大,不利于对全国资源的全面开发和有效利用,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和实现共同富裕,也不利于国防战备。后来的“三线建设”就是坚持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没有“三线建设”,我国现在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就无从谈起。

再如,要善于借鉴各国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尽管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充满了罪恶,但其具体做法仍可借鉴,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承担了重要责任,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技术水平非常落后,像156项这样的大项目,分散的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是根本承担不了的,只能由中央政府集中使用各种资源。况且,苏联的援助方式以及这156项的内容和布局,都决定只能由中央政府来决策和管理。因此,正因为实施了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即采取计划经济(包括大学生等人才的调配措施),才能保证“一五”计划的完成。这对当今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仍有指导性的启示意义。

还有,在与苏联方面紧密配合进行156项建设的同时,党提出了国家建设以国内力量为主的指导方针,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独立自主。这对于后来中苏关系发生剧烈变化时,我国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独立自主立场,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种意义,今天仍没有过时。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五年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五年间,国家对经济和文化教育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共达493亿元,超过原定计划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47亿元。工农业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改变了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以农业为主的局面。其增长速度同世界其他国家同一时期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在这里举两个典型事例:一个是关于生产的,一个是关于生活的。

“一五”期间,中国新建了一系列工业部门,填补了许多工业部门的空白。新建的工业部门,机械工业最为突出。到1957年底,已经有了载重汽车、高炉、平炉制造设备、汽轮发电设备、拖拉机、精密仪表、石油机械和电讯设备等几十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制造系统,并开始试制一批新产品,使机械设备的自给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左右提高到60%多。1956年,中国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和第一辆蒸汽机车。在航空工业方面,歼-5飞机的制造成功,标志着中国的飞机的性能和新建工厂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都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中国航空工业已进入用现代化的工艺方法生产先进机种的行列。

“一五”期间,基本建立起公费医疗制度和医疗上的劳动保护制度,绝大多数国家公职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和工矿企业职工都能享受到有病就医的经济保证。在农村,对那些严重危害健康的流行性疾病的治疗,则采取了减免费用的办法。普遍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又规定对老、弱、孤、寡、残疾社员要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者受到教育和年老者死后安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并努力使这些“五保户”增加收入。

“二五”计划的实施与十年建设的基本总结

前人从未走过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二五”计划的前三年(1958—1960年)是以“大跃进”和由于“大跃进”失误而来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标志的。后两年(1961—1962年),实行国民经济调整。然后是三年继续调整(1963—1965年),作为“二五”计划到“三五”计划(从1966年开始)之间的过渡阶段。

“一五”计划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尽最大的努力把建设搞得快一点,成为了当时全党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党对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由于背离了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结果事与愿违。“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人民生活一度十分艰难。以农业为例,据后来统计,195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16969.2万吨,相当于1954年的水平。1960年粮食产量为14385.7万吨,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经过1961年至1965年的艰苦努力,工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首先,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的结果,全面地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计划规定的指标。农业生产总值增长8.3%,完成计划产值的107.2%,是新中国成立后增长最快的年份。工业产值增长26.4%,完成计划产值的117.6%。全民所有制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2.5%。1965年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和经济效益之好,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的。财政收入增长18.5%,财政支出增长16.9%,财政结余7亿元。其次,基本实现了综合平衡的目标,这集中表现为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大跃进”时期的失衡的比例关系逐步得到了纠正,逐步恢复到1957年或接近于1957年的水平。第三,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由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从1962年以后,市场稳定,物价下降,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圆满实现,标志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鉴于在实施“二五”期间出现的复杂情况,为全面反映这一阶段的建设情况,《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编写了《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一节,指出:“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但也历经曲折甚至遭受过严重挫折。无论是成就还是失误,都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获得和发生的。正确地加以总结,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都是党的宝贵财富。”(见该书第536页)

“尽管这个时期发生了‘大跃进’运动,给工农业生产和其他事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但多方面的建设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一百年》第537页)据统计,从新中国建立到1964年,重工业各主要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在三年“大跃进”期间开工的。这三年新增的炼钢能力占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新增炼钢能力的36.2%,采煤能力占29.6%,棉纺锭占25.9%。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些开工项目和新增能力,获得扎实的成果。

这十年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涌现出了大量的彪炳史册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例如王进喜、焦裕禄和雷锋等。“这是新中国建设困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精神昂扬的年代。为了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了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2月第204页)

“三五”和“四五”计划的艰难实施

“三五”计划的制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3年初到1964年5、6月间,第二阶段从1964年5、6月间到1965年8月。“三五”计划的最终形成是在1965年8月。“三五”计划编制的第一阶段,计划的重点是解决吃穿用。“三五”计划编制的第二阶段,计划的重点有所变化,这一变化是与三线建设的开展分不开的。

◆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

1966年年中,“文革”开始。由于有上半年增长的基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10.7%,工业总产值增长20.9%,农业总产值增长8.6%。但1967年至1968年的局面是最为混乱的两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6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5.7%,工业总产值下降13.8%,农业总产值仅增长1.6%。196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又下降4.1%,工业总产值下降5%,农业总产值下降2.5%。

1969年以后,随着国内局势稍趋安定,主持政府工作的周恩来等领导人抓住时机,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管理。使“三五”后两年生产先后出现了23.8%和25.7%的超高速增长。这种跳跃式的增长从发展速度上对“三五”计划的基本完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三线建设成果引人注目。三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为西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1991年评价,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1971年,我国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由于忽视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矛盾,继续追求高指标,经济建设的冒进之风增长。1972年至1973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国务院采取各种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73年下半年,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成为1966年以来国民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但1974年又成为“四五”计划期间遭受干扰、破坏严重的一年。

1975年初,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全面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经过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1975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大多数产品产量指标都按照“四五”计划基本完成。

“四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国家工业化。按通行标准,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70%以上即算工业化。而到1975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1.5%。毛泽东1964年强调的“屁股”的目标已达到。农业这个“拳头”,以粮食生产为例,基本保持稳定增长,1976年比1965年增长47.2%。另一个“拳头”国防工业,“国防科技业绩显著,民用科技也有突破。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于1975年11月发射成功。”“科技战线上的这些重大成就,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一百年》第590页-591页)

“这些建设成就决不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成果,而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排除干扰、共同奋斗的结果。在社会严重动乱的局面下,他们一直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守岗位,克服困难,排除干扰,辛勤劳作,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这些多方面的成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长期凝聚形成的巨大力量。”(《一百年》592页)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it行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精选16篇)(1)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等。途径:制定生活时间表,约束自己更好执行。 20xx——20xx年稳步发展期:在此10年左右的时间里,努力奋斗,使自己在本单位、本岗位上业务精湛,并小有成就。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jkfuqjpi{ghwrmwc1814<57468229:7a97749:50jznn
1.关于做好2024年甘肃省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2024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以下简称成人高考)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强化规范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维护公平公正,确保考试招生安全平稳有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jvzquC41yy}/ijsuggg/ew4ejgthmjtejgth|qfq138177mvon
2.三年之后又三年,已经快10年了!苹果造车这些年干了些什么?苹果为该项目创建的时间表,即试图在五年内开始生产,可能会让苹果寻求合作,作为该项目快速进入市场的一种捷径。 当时的一份报告称,苹果当时的目标是在2019年发布汽车产品,但是最终该公司并没有能够实现这一计划。 苹果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确定制造地点的问题。2015年8月,苹果在圣何塞收购了一块面积为43英亩的建筑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wytvxhm1e532;8/2833;8iqe/on{‚}opv7::?;740yivvq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3000字(精选5篇)大四期间,在实习岗位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并继续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古代药典中实用的理论知识,为正式工作坚实基础。争取在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 2、中期计划(毕业后的五年计划) 时间跨度:20xx——20xx 总目标:实现质的飞跃,从初出茅庐的新手长成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jj~fujwlbp€jp13677:566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