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余论历史

傅正的这本《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讲的是旧帝国的列强,从大航海时代发端到一战前的历史,从殖民主义的兴起到民族帝国主义的高潮。他们在近世几百年来成为横行天下最大的力量,占据了地球上最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消灭了无数古老的文明、城邦、国家和民族。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现实版的“毁灭你,与你何干”——

“仅从欧洲列强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来看,它们跟古代帝国没有什么本质不同。非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也只是近代帝国更暴力、更血腥,其剥削和压榨的艺术更高效而已。”

只有了解近代殖民主义的血腥和源自其中的当代世界体系的不公,我们才能真正体会“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八个字的千钧之重。当今世界人民追求更公平、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依然是反对臣服、追求独立的斗争。这与当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经略丛书

傅正 著

定价:88.00元

东方出版中心|稻粱

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并不讲述西方国家“思想解放”“追求进步”的“光明”历程,它着重讲述的是西方近代列强对殖民地人民巧取豪夺的血腥历史。数百年来,以“信仰”“科学”与“文明”之名,他们征服、殖民、屠戮、掠夺,摧毁了古老的国家,灭绝了悠久的文明,血色斑驳,白骨累累。

阅读这本书,我们多少会恢复对世界历史的真相的记忆:全球现代化进程绝不温情脉脉,充满善意,一路光明,相反,它蛮不讲理,杀伐无度。正因如此,其造就的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挥不去强权、欺诈和剥削。只有了解近代殖民主义的血腥和当代世界体系的不公,我们才能真正体会“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八个字的千钧之重。

作者简介

傅正,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员,主要方向为近代哲学思想史、中西思想比较研究。著有《古今之变:蜀学今文学与近代革命》《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等。

目录

自序

序篇:殖民帝国的古今之变

第一篇 伊比利亚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第一章 印度洋上的“香料帝国”

第二章 探险家的“浪漫”与残忍

第三章 银矿井底的鲜血与呻吟

余论:孤岛、宝藏与文明等级

第二篇 基督教世界分裂下的大西洋贸易

第一章 哈布斯堡王朝与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第二章 大西洋上的海盗事业

第三章 大西洋两岸的贩奴船

余论:海盗、国家法和海洋帝国

第三篇 东印度公司与殖民贸易的变革

第一章 一手火枪一手账簿的劫掠者

第二章 棉纺织品与欧亚贸易格局的颠倒

第三章 拥有官僚和军队的殖民公司

余论:海洋帝国的霸权之道

第四篇 帝国主义时代的扭曲和癫狂

第一章 英法魔爪下的北非

第二章 瓜分非洲狂潮下的血泪史

第三章 布尔战争幕后的大国竞争

余论:安全、科学与帝国扩张

第五篇 俄国的东进和美国的西进

第一章俄国东进中亚

第二章 美国的西进运动与印第安的血泪

第三章 作为西太平洋国家的美国

余论:西进运动、门户开放与冷战的根源

结语:新帝国与新帝国主义

引用文献

后记

自序

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既是一本具有学术性的通俗普及读物,又是一本通俗性的学术专著。我写作该书的初衷,是普及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缺德事迹,但我又不甘心仅止于爆料西方殖民主义者那些耸人听闻的罪行,毕竟从这些罪行出发,思考现代世界的形成,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因此我在本书正文之前加了一篇“序篇”,又在正文之后加了一篇“终篇”,并在每章末尾设有专节“余论”,用以提升全书的学术格调。倘若读者诸君觉得无聊,大可以略去不读。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十二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它介绍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大国崛起》一经播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许多大中学校的历史课将《大国崛起》作为教学辅助材料,许多历史老师会布置学生课后观看这部纪录片,以观后感作为课程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应当说,《大国崛起》是非常成功的,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这部电视剧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另一方面,随着大量西方历史学和传记文学作品在近十年间被大量译介,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西方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之2006年已不可同日而语。《大国崛起》的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近代西方列强崛起的探索需求了。

比如纪录片的第一集“海洋时代”就热情洋溢地讴歌了葡萄牙的“航海先驱”恩里克王子:

恩里克出身在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当时的欧洲正从蒙昧的中世纪走出,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学和人文的思想一点一点地照亮了欧洲的天空。就在恩里克王子12岁的时候,1406年,一本尘封了1200多年的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这段解说词反映了《大国崛起》的基本历史观和叙述逻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或科学精神照耀了欧洲,欧洲在这些新思想、新文化的武装下,迅速摆脱中世纪落后蒙昧的面貌,开启了卓越的现代化道路。

这样的结论当然很正确,对于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的赞扬直到今天似乎仍不过时。但它不是唯一的答案。对于西方大国崛起原因的探索,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解西方现代化道路时,总是带有一些唯意志论的色彩,会把思想因素看成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思想一下子解放了,剩下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大国崛起》显然奉行了这样的逻辑。但问题是思想是怎么解放的呢?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在西方中世纪晚期或近代早期突然出现?

于是有些人就会强调,这是因为西方很早就奠定了宪政民主和保护私有产权的制度基础。这一下子就掉进了同义反复的怪圈:科学精神产生了宪政民主和私有产权,宪政民主和私有产权又产生了科学精神,这就好比追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对此,曹文姣博士打过一个绝妙的比方:

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对一个重症病人说,治疗他的病症的药方就是健康。这话有喜剧效果,因而可以说有审美价值,但肯定没有科学价值。

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对于西方近代史的重要意义,诚然不可否认。但把它们当作魔术师的黑箱,仿佛无论什么难题只要扔进这个箱子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答。这么做的好处是给我们某些心理上的安慰,让我们有种已经参透历史奥秘的错觉,但它显然远离现实。

我不敢否认《大国崛起》的思想价值,也许《大国崛起》深刻地符合时代需求。然而历史现象如此纷繁复杂,以至于人们往往很难对它做出单一的评判。同一个历史现象,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对于西方崛起之道这种重大的历史问题,尤其如此。马克思曾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过一句名言:“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对于我们而言,往往需要参照不同的叙事,才有可能逼近大国崛起的历史真相。

基于这样的原则,《大国崛起》中已经提到的史实,本书将不再重复。我们需要讨论一些纪录片中没有提到的史实,编织关于“大国崛起”的另外一种叙事,讲述一个个截然不同的西方大国崛起故事。这些故事无关乎光明伟岸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相反,它们充斥着背信弃义、残暴狡诈、血腥杀戮和黑暗恐怖。驱使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往往不是理性主义或科学精神,而是狂热的宗教意识形态或蛮不讲理的文明等级观念。西方大国崛起不只有文明进步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殖民地人民的累累白骨。学习西方大国崛起历史的好处,也许正在于提醒我们,这条崛起的道路不是我们可以学习的道路。

与纪录片《大国崛起》相同,本书同样分别叙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与纪录片不同的是,本书并不讲述西方国家思想解放、追求进步的光明历程,它着重于讲述这九个西方近代强国对殖民地人民巧取豪夺的血腥历史。

大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描述世界精神及其代理人:

一个“世界历史个人”不会那样有节制地去愿望这样那样事情,他不会有许多顾虑。他毫无顾虑地专心致力于“一个目的”。他们可以不很重视其他伟大的、甚或神圣的利益。这种行为当然要招来道德上的非难。但是这样魁伟的身材,在他迈步前进的途中,不免要践踏许多无辜的花草,蹂躏好些东西。

历史进步的铁蹄“不免要践踏许多无辜的花草,蹂躏好些东西”,黑格尔的说法在今天诚然极端政治不正确,但他多少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相:世界现代化进程绝不温情脉脉、充满善意,相反,它蛮不讲理,杀伐无度。

正因如此,其造就的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挥不去强权、欺诈和剥削。只有了解近代殖民主义的血腥和当代世界体系的不公,我们才能真正体会“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八个字的分量!

作为一部通史性读物,本书力图涉及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的各个时期,是故对各章做了如下安排:

序篇负责梳理“殖民”“帝国”这两个概念,并探讨西方近代殖民帝国的特点,及其与古代殖民帝国的不同之处。

第一篇主要介绍西方近代殖民主义的先驱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情况,指出大航海时代并不启自于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相反,它来自极端宗教狂热情绪和对财富的过度贪婪。本章通过选取16世纪葡萄牙人在亚洲、西班牙人在美洲的个案,凸显近代早期西方殖民者的一般形象。

第二篇主要介绍17世纪新教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杀人越货、贩卖黑奴的历史。本章的故事是彼时刚刚崛起的来自新教国家的海盗和黑奴贩子,目的在于读者意识到,所谓新教资本主义精神究竟是如何起源的。

第三篇把目光从美洲、非洲转到亚洲,主要介绍17至19世纪的荷兰与英格兰的东印度公司。尤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实现了从垄断贸易企业向殖民地政府的转变,并最终颠倒了欧亚两洲的贸易格局。

第四篇主要介绍19世纪西方殖民者对北非的侵略和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瓜分。本章试图结合西方殖民者深入非洲腹地的历史,探讨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转型。

第五篇涉及的主要区域包括中亚、北美和东南亚,主要介绍19世纪沙皇俄国东进中亚和美国西进太平洋。俄国向亚洲腹地的扩张和美国向太平洋的扩张,使得这两个国家的“非欧洲”属性愈发鲜明。相较于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美俄更具有”普世“帝国的特点。

结语意在回到当下,以哈特、奈格里的《帝国》和埃伦·伍德的《资本的帝国》为例,探讨目前思想界对于资本主义帝国的两种不同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究竟是去国家化的、去中心化的、弥散性的,还是仍以某个新帝国主义国家为主导,将世界分割为边缘与中心、依附与被依附的不平等关系?

随着美国霸权的逐步衰落,逆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劲,世界也越来越呈现多极化的格局,某些19世纪的国际准则会否在21世纪得到复活?我相信这同样是我们回顾西方殖民史的意义所在。

我坦承,西方殖民者的罪恶罄竹难书,有关的记录浩如烟海。哪怕一个人再怎么学识渊博,再怎么精力旺盛,都不可能在这辈子里头穷尽西方殖民史的全过程。知识浅薄如我,只是选择一些最典型的案例,做最简要的陈述,管中窥豹,以见西方近代帝国之一斑。如果读者诸君对某个时期的某个殖民帝国或某次殖民事件感兴趣,应当选择阅读水准更高的专题类著作。

THE END
0.《当中国统治世界》试读:导读西方对现代性的垄断将随着东亚的崛起而被彻底击破。究竟是东方西方化,还是西方东方化?文化的差异有多么根深蒂固?语言、服饰、饮食、政治权力,西化的成分有多少?中国现代性的出现,很快剥离了西方国家的中心位置,并使其处于相对弱势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的崛起将会带来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到18世纪下半叶,人类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gekwl132>15?941
1.阿兹特克的永生者最新章节,阿兹特克的永生者5200,阿兹特克的永生介绍: 公元1469年,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极盛的年代。一个后世的灵魂穿越而来,他要拯救印第安人毁灭的命运,建立起中美洲的帝国! 此时的大航海时代刚刚拉开序幕,欧洲的殖民者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欧洲人正在崛起,他们要征服美洲富饶的土地,殖民广阔的新世界。 他们本应开启从美洲,到非洲,到印度,到远东的扩张之路,掌握未来jvzq<84yyy4qm|lg0eun1jkvgqffn~qpiyigwl|jg5
2.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三卷)读书笔记(社会权力的来源【136】(Like all empires, it differed from others, but it was not exceptional. p.99.)第四章 亚洲帝国:衰落的龙与崛起的太阳(Asian empires: Fallen dragon, rising sun)这一章关注的是东亚地区,特别是1930年之前的中日关系西方对东亚实施非正式帝国放肆维持殖民统治。【137】把中国天下理解为自我优越感,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77:>>1
3.《读书》书评:帝国的新衣(追慕与忧惧)书评面对葡、荷的霸权以及东南亚当地成熟的贸易和政治势力,英国无法取得像对美洲印第安人那样的压倒性胜利。安波纳事件成为英格兰“国耻”,被德莱顿改编为同名戏剧。面对英国人在荷兰当局酷刑下的屈辱挣扎,德莱顿无法像他其他剧作《印第安女王》和《格兰纳达征服记》中那样歌颂欧洲征服美洲的赫赫战功,而是要掩盖英国商业扩张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6;=;1
4.战锤40k凡世之神在线阅读《战锤40k凡世之神》 公元1469年,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极盛的年代。一个后世的灵魂穿越而来,他要拯救印第安人毁灭的命运,建立起中美洲的帝国!此时的大航海时代刚刚拉开序幕,欧洲的殖民者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欧洲人正在崛起,他们要征服美洲富饶的土地,殖民广阔的新世界。jvzq<84yyy4xo‚}0qtm0rxxv13993<550jznn
5.光明领主在线阅读《光明领主》 公元1469年,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极盛的年代。一个后世的灵魂穿越而来,他要拯救印第安人毁灭的命运,建立起中美洲的帝国!此时的大航海时代刚刚拉开序幕,欧洲的殖民者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欧洲人正在崛起,他们要征服美洲富饶的土地,殖民广阔的新世界。他们本jvzq<84yyy4xo‚}0qtm0rxxv18=34B<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