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百年孤独》吧!本拉美新生代作家代表作,每本都上头

六十年前,在拉丁美洲这块神秘的沃土上,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横空出世:

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利奥·科塔萨尔、路易斯·博尔赫斯、埃内斯托·萨瓦托、卡洛斯·富恩特斯……

这些文学巨星制造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文学狂欢,一部部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技巧奇特的作品如井喷般惊艳亮相。

史称拉美“文学爆炸”。

六十年后的今天,拉美文学的继承者们已经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豪尔赫·科门萨尔、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瓦莱里娅·路易塞利、萨曼塔·施维伯林……

上方左起:萨曼塔·施维伯林、玛丽安娜·恩里克斯、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下方左起: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豪尔赫·科门萨尔、本哈明·拉巴图特

这些拉美新生代作家们在继承拉美文学传统的同时,正竭力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努力尝试新的叙事技巧。

他们的笔触是那样的多元和多变,已然跳脱“文学爆炸”的框架,拒绝“被定义”“标签化”,时时给人惊喜!

今天,译文君向大家推荐6位拉美作家的小说,一起倾听距离我们最遥远的土地上的崭新声音:

《突变》

👉点击购买纸质书

[墨西哥]豪尔赫·科门萨尔 著

施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群岛图书

当一个律师失去舌头,

他要如何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

构造一个明显荒诞的虚构情境,却能写出难以言说又无比普遍的现实。

这是拉美文学最为奇妙的特点之一。而豪尔赫·科门萨尔的《突变》就是这样一部特色鲜明的小说。

律师拉蒙·马丁内斯事业有成,却因为接受手术而失去舌头,一场真正的“无声悲喜剧”就此开演。

妻子与“永远沉默”的丈夫争吵,青春期的子女也没法让他省心,这个可怜的中年男人就要被周遭的一切击垮。

👉点击购买纸质书

直到一天,女佣带来一只满嘴脏话的鹦鹉,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拉蒙。

拉蒙发现,他与鹦鹉的交流竟然胜过身边所有人!

它骂人,它喊出拉蒙内心所想却不能说出的一切,它成了拉蒙的“嘴替”、知己和分身。

这部悲喜交加的小说。以一种夹杂着遗憾、愤怒并最终认命的粗犷诗意,为当代墨西哥生活提供了一个深刻而有趣的横断面。

《坠物之声》

👉点击购买纸质书

[哥伦比亚]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 著

谷佳维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一段家族命运浮沉,

一部哥伦比亚当代秘史。

“砰”的一声枪响,刚出狱不久的落魄中年男人拉韦德应声倒下。

他的好友、年轻的法学教授亚马拉目睹了这一切,这起悲剧从此成了他的梦魇。

诸多谜团亟待解开,亚马拉能够破除自己的心魔,让生活重回正轨吗?

👉点击购买纸质书

肉体倒下的声音,飞机坠毁的声音,土地瓦解的声音,国家或个人命运下坠的声音……

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构成了这部结构精巧、节奏起伏的小说——《坠物之声》。

这部作品打破“拉美文学只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刻板印象,读者们将在一种更加现实主义的笔调中,看到个人与社会之命运的共振。

《没有重量的人》

👉点击购买纸质书

[墨西哥]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著

轩乐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写作,就是要拯救

被困在狭小空间中的人和生活。

她是一位身在美国的女作家,和丈夫、一双儿女生活在一起,努力在家庭和写作之间保持平衡。

她想要出版一位不知名的墨西哥诗人希尔韦托·欧文的书,为了说服主编相信欧文的地位和意义,她甚至伪造了另一位著名诗人翻译的欧文诗歌译稿。

有一天,她在欧文住过的楼上,找到了欧文曾经描写过的花盆,便把它带回了家。

通过这个花盆,她仿佛和半个世纪前的诗人欧文产生了一种神秘的联系。

《没有重量的人》宛如一个叙事的迷宫,三重故事相互交织,在三个时空中展开,最后融为一体。

它是作者瓦莱里娅·路易塞利献给写作者的颂歌,关乎一个女性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

它也诉说了关于写作的真相:每一个书写者的声音和风格,都不可避免地来自过去时代的一个或多个作者。

正是在这种隐秘的连接中,平凡的生命,在写作中不朽,在文字中重生……

《侦图机》

👉点击购买纸质书

[阿根廷]萨曼塔·施维伯林 著

卜珊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理想国

在一个孤立分离的世界,

人们终于看到自己。

什么是“侦图机”?

侦图机从外观上看是各种毛绒玩具:熊猫、鼹鼠、兔子、龙……

购买侦图机的人被称为“机主”,拥有侦图机的物质形体,可以爱抚,也可以破坏、砸毁。

但控制侦图机行为,并通过毛绒玩具的眼睛观看“机主”生活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也就是“机控”。

机主无法预先得知自己将获得一个什么性格的机器,更不能确定机器背后的那个人窥探的目的。

👉点击购买纸质书

是不是听着有点别扭,甚至有点恐怖?

但是别忘了,与别人建立连接,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

否则,人类也不会进入一个社交媒体、通讯工具无处不在的时代,不是吗?

所以,《侦图机》是怪诞幻想小说大师施维伯林的一次思想实验:

在一个依赖虚拟连接的世界,在线体验能否让人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科技在赋予人类力量的同时,是否会让我们在情感上退行,为难以想象的恐怖铺平道路?

《床上抽烟危险》

👉点击购买纸质书

[阿根廷]玛丽安娜·恩里克斯 著

周妤婕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虚构的灵异里,

透视个人与历史的疤痕。

一支台灯下缭绕的香烟,一缕雨夜里悄悄燃起的火焰;

一个住在顶楼的疯女人,一个被诅咒缠绕的社区;

一个偷拍客男孩,一个痴迷于心跳声的女孩;

为纪念逝去的偶像而潜入坟场的追星族,失踪多年后突然离奇出现的孩子……

这些充满着浓郁暗黑气息的故事,均出自玛丽安娜·恩里克斯之手。

这位写作奇才,用12则亦真亦幻的故事、15幅暗黑系绝美插图,延续了她标志性的哥特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在这部短篇故事集《床上抽烟危险》里,读者们将看到一个经典恐怖元素与当代文化现象交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看到一个猎奇但是真实的阿根廷。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点击购买纸质书

[智利]本哈明·拉巴图特 著

施杰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99读书人

科学与道德、天才与疯狂之间

界限究竟在哪里?

“请您告诉我,所有这些疯狂是从何时开始的?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就不再理解这个世界了?”

这是智利当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在《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里的发问。

天才与疯狂只有一念之隔,这深深吸引了本哈明·拉巴图特。

👉点击购买纸质书

“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让量子力学深入人心的薛定谔、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

天才与疯子、美丽与恐怖、创生与毁灭、科学进步与历史暴行之间的隐秘连结,在这些科学巨匠身上展露无疑。

本哈明·拉巴图特让他们成为自己笔下的人物,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造出在拉美文坛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

THE END
0.百年孤独作者是哪国人百年孤独作者是哪国人 近期关于《百年孤独》作者国籍的讨论持续不断,人们还对剧情设定、演员表演及特效制作等话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27年出生的哥伦比亚作家,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文学界都留下了深刻印记。他以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闻名,《百年孤独》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几代人的故事,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gtu1:6264;1587246723;4697<82@90jvsm
1.拉美作家及部分作品他们同时指出,“印第安式”巴洛克风格(一股席卷 17世纪新大陆的艺术风潮)的诗人和艺术家恰恰将自己美洲人的身份视作巴洛克风格的精髓。这些殖民时期的经历多次被写入小说,使读者对这一时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如《漫歌》和《百年孤独》中,作家呈现出对拉丁美洲的整体性思考,摆脱了对西班牙帝国或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43;?578
2.《百年孤独》作者百年孤独作者及作品简介本文共计1770个字在时光中静守孤独的花开 ——《百年孤独》书评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部极具拉丁美洲色彩的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还被戏称为最难读懂的巨著之一。今年暑假之时,我带着敬畏的心态缓缓地打开书页,透过密麻的小字间,在马尔克斯的魔幻jvzquC41yy}/7;~wgt4dp8vkcqsfp8jkenbpp438:89:?>58;:86:960jznn
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36篇)《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11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前后写了18年,他最终凭借该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了拉丁美洲地区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我国作家莫言也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人,所以我对百年孤独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读后体会到了此书的伟大之处,一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二是揭示的孤独主题,三在于它发 jvzq<84yyy4vpsx0eqs0f|gl17?87A780jznn
4.《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病去世作品年表[摘要]《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1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 4月17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哥伦比亚总统曼努埃尔·桑托斯当天在其个人微博上说,马尔克斯是史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 jvzq<84yyy4np€3ep1tfy|4yqtre1@96977/j}rn
5.剧集《百年孤独》开播,原著如何在中国卖了1200万册?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等作品于198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百年孤独》在中国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迎头撞上。彼时任何翻译作品一旦出版,在社会上都会产生很大的轰动,《百年孤独》以及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的余波也震撼了包括莫言、余华、格非在内的一代作家。 jvzquC41pg}t0‚hyd0ipo872463248641euovnsva7923>=650nuo
6.拉美“文学爆炸”60年:回响从未停息世界文坛20世纪60至70年代,拉丁美洲文学优秀作品大量涌现,因而被称作“拉美文学大爆炸”,一大批拉丁文学作家风行于欧洲并最终流行于全世界,其中的许多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如《百年孤独》《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酒吧长谈》《跳房子》《污秽的夜鸟》等。马尔克斯、卡洛斯·富恩特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胡里奥·科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4854395d6992;2344<:644?/j}rn
7.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鲁尔福三部曲”中文版首次“文学爆炸”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大批作家开始大量阅读拉美文学,借鉴创作。作家阿乙风趣地说:“胡安·鲁尔福是非常多作家的源头。一块著名的坟头,香火不灭。”评论家、作家邱华栋表示,“《佩德罗·巴拉莫》迄今仍旧被很多作家、评论家们认为是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的巅峰之作,只有《百年孤独》等少数小说才可与之争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48;793=8a88kfcmkh24613
8.22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四、语言基础(一)记字音(1)镀金(dù) (2)怪癖(pǐ)(3)吮吸(shǔn) (4)沁染(qìn)(5)汗渍(zì) (6)狡黠(xiá)(7)铁砧(zhēn)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2A4752946=845265296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