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百年孤独》:“文笔好”原来可以如此具象化

《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经历过一场长达好几个月的集体失眠。

经常失眠的朋友看到这段描写一定不会觉得魔幻,反而觉得特别真实。

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丽贝卡来到马孔多后不久,一种怪病从布恩迪亚家扩散到全镇。人们发现不需要睡觉了,太爽了,刚成立的马孔多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做,比如要砍树,盖房子修猪圈。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把所有事情都做完,还不想睡觉。于是干脆敞开了吃喝玩乐,狂欢派对一场接一场,搞到最后发现玩啥都没意思。班也上了,游戏也打了,还睡不着觉,那还能怎么办呢?

于是只能坐在一起,一遍又一遍说着无聊的笑话,来打发时间。

随着长期躺平加失眠,所有人进入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逐渐记忆衰退,想不起任何事情。

明明干活用的工具就在手边,就是想不起来这个东西叫啥,回到最开始,马孔多的一切还没有名字,谈论时需要指指点点的状态。

聪明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某天想出一个点子,并且告诉了自己的父亲,方法就是给一切事物打标签,写上它们的名字和用途,这样就不怕忘了。比如牛奶身上的标签写着:

“这是奶牛,每天早晨都应挤奶,可得牛奶。牛奶应煮沸后和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

于是,执行力超强的老何塞将马孔多上上下下到处贴满标签。他还发明一种装置,制作了一万四千张卡片,用来每天复习一生所得的知识,以免真的像印第安人说的那样变成白痴。

疫情一直持续到死而复生的梅尔基亚德斯回归马孔多。

零号病人丽贝卡是一名印第安孤儿,被皮草商人送到马孔多。丽贝卡有个怪毛病,就是爱偷偷抠墙皮和挖菜园里的土吃,俗称异食癖。乌尔苏拉看到小丽贝卡这样,既心疼又生气,给她猛灌草药,总算治好了丽贝卡吃土的毛病,结果按下葫芦起来瓢,丽贝卡开始患上失眠症,夜晚不睡觉,眼睛里发出恐怖的绿光。后来,失眠症通过糖果小动物传遍了马孔多。

由此可见:失眠症与丽贝卡的印第安人的身份和吃土有关。

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西班牙人来到南美洲以后发现这个地方满地白银,就想奴役本地原住民去挖矿,但是印第安人的反抗性特别强,不愿意当奴隶。西方殖民者就通过战争、瘟疫杀死了90%的印第安人,剩下的人不是躲进深山老林,就是接受西方的宗教文化洗脑。简单来说,当一个人被从文化上杀死,他就会患上失眠症。

一个正常人会在什么情况下吃土呢?

答案是饥荒,说明丽贝卡来马孔多以前长期吃不饱饭,靠吃土维持生命,她的父母极有可能是饿死的。然而,丽贝卡吃土从迫不得已发展为习惯,还是一种隐喻。

世上每个民族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传统,这在西方人看来印第安人的文化观念比吃土行为还怪。

乌尔苏拉治好了丽贝卡的吃土症,同时也改变了她作为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性。丽贝卡被强制按照白人的方式生活,她的印第安人身份被彻底抹除,之后失眠症发作。

因此,两个印第安仆人中的一个察觉此事后,连夜跑路,另一个则选择留下,因为她明白印第安人在西方文化霸权下无处可逃。

马孔多人属于早期西班牙殖民者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带着先进的航海知识和传播天主教的热忱跨越大西洋。这些人从海岸向内陆进军,一路走一路丢,变得越来越无知。首先被遗忘的是无用的航海知识,因为上岸后就不用驾船了。开荒主要靠勤奋劳动,上帝起的作用不大,人们对宗教的热情便减淡了。几百年之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的马孔多人,将地球是圆的这种想法当作奇谈怪论。与他们的祖先比起来,这可是严重的认知倒退。换句话说,当时马孔多居民身上的文化知识已经荡然无存。

失眠症大流行时,马孔多没有学校,没有教堂,就连一个可以传授经验和知识的老人也找不到。知识在这个地方十分匮乏,并且看起来毫无用武之地。

而梅尔基亚德斯每次来到马孔多都会带来“新”知识,所谓的“新”知识,不过是文明世界里的常识和常见物品罢了。

梅尔基亚德斯从来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准确地说,他是智慧的人格化形式,所以他才能预知一切,并且死而复活。梅尔基亚德斯的第一次死亡,意味着马孔多人对知识的背弃。他的死而复生则象征着人们重新焕发出对科学和文明生活的向往。

老何塞是失眠症时期,第一个认出梅尔基亚德斯的人,那一刻他激动的泪流满面,不单是因为故友重逢,更是被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所震撼,为那用一万四千张小卡片和无数心血构筑的理性生活感动。

老何塞以他对理性的顽强信仰,死死踩住了马孔多开往愚昧落后方向的刹车,将马孔多带回文明世界。

贴满标签的马孔多像什么呢?去一趟博物馆就知道了。那里陈列的每一样文物上都有标签,有些甚至附有详细说明。

你会在算盘前看到这样的标签:算盘,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手动计算工具。

还有很多曾经是日常生活用品的文物。

若一件生活用品开始被贴上标签,也就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开始被遗忘。现在还有多少人还会寄手写信,看vcd呢?

当一切传统被送入博物馆以后,我们也许会像丽贝卡一样产生强烈的吃土的愿望,无限怀恋逝去的时光,并且整夜失眠。

THE END
0.《百年孤独》的预言式叙事:悬念营造与故事推进《百年孤独》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以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为蓝本,描绘出一幅奇幻而沧桑的历史画卷。在这部作品中,预言式叙事犹如一条隐秘而坚韧的丝线,穿梭于错综复杂的情节之间,不仅赋予故事一种神秘莫测的宿命感,更成为推动故事发展、吸引读者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领域: 世界文学; 关键词: 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SPYP32;:332=80qyon
1.教学反思:如何对《百年孤独》进行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布置探究任务:《百年孤独》的现实和魔幻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能够找到情节上的具体体现,难点在于不能够认识到魔幻情节对现实的影射。教师需要带领同学们分析认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百年孤独》有魔幻的表征,现实的内核。吃土症,失眠症,失忆症都有其象征隐喻的现实,探究魔幻情节的现实隐喻的过程,就是探究小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9<62?d327<94;9670nuou
2.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2025——《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3)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现在展望未来未来发生的事情未来→遥远的过去预叙性叙事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3B>90jznn
3.论《百年孤独》开创的全新时间美学5郝晓艳;孤独即死亡——浅析《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和“死亡”[J];长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陈众仪;《百年孤独》何以畅销[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30期 7李宇;隐喻视角下对《百年孤独》的内涵解读[J];文化学刊;2022年12期 8李嘉欣;《百年孤独》“丽贝卡吃土”行为原因分析[J];大众文艺;2023年11期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NMMa7233773A;0jvs
4.剧版《百年孤独》看了,就……|城市头条不会有人在真正阅读《百年孤独》时,幻想过它的影视画面。 浓缩整个拉美乃至人类发展史的惊人隐喻,熔铸一炉的魔幻场域,跨越百年的超高信息量。 最终都指向了马尔克斯强悍的叙述,也就是本书的“文学性”。 这也让《百年孤独》真正自绝于影视化改编。 但网飞偏偏要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为了这次翻拍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jvzq<84yyy4djnsiujouq~ykcq4dqv4{wnk0v45849157mvon
5.《百年孤独》:在孤独中寻找人性疯狂英语(新读写)2025年07期荒诞世界中的理性之光——论《百年孤独》中的赫里内勒多 名作欣赏 2025年20期 《百年孤独》多重主题研究 嘉应文学 2023年23期 艺术学方法论视域下对《百年孤独》的探析 嘉应文学 2024年03期 隐喻视角下对《百年孤独》的内涵解读 文化学刊 2022年12期 《百年孤独》“丽贝卡吃土”行为原因分析 大众文艺 2023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HMM_32;:292660qyon
6.《百年孤独》丽贝卡吃土之怪角色分析|丽贝卡吃土的原因找到了 (百年孤独小组) 易守难攻|有人觉得《百年孤独》里面阿玛兰妲喜欢丽贝卡吗 (我们喜欢在名著里找不正经的内容小组) 丽贝卡和阿玛兰妲是不是女同性恨 (梅洛彼得堡小组) 交流&安利|丽贝卡确定不出演一部英格丽褒曼传记片吗 (欧美娱小组) iHP进,莫丽最爱的孩子是哪个是不是最jvzquC41o0jpwkfp0eun1pwqwr5uqyne15=69:8671
7.百年孤独丽贝卡篇之只有吃土才能填满的失落[百年孤独五之接踵而来的红白喜事]二月,天真懵懂的蕾梅黛丝终于来大 火花四射观察室 作为布温迪亚家的养女,来到这个家之前的记忆,就像梦一样,你一直都以为自己一直生活在这里。在你改掉吃土的毛病以后,你始终与家人和睦相处,很讨母亲喜欢,直到爱情降落…… 你对你母亲请来的钢琴技师暗生情愫,在他离去后,湿泥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8@663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