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评析:现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乌有之乡

笔者最近阅读了徐世澄教授的《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一书,这本书挺薄的,简单介绍了一下拉美六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在此推荐给大家。本文参照此书及其他网络资料,并结合笔者本人的思考,为读者梳理现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

(拉丁美洲地图)

一、古巴

(菲德尔·卡斯特罗和他的战友革命者切格瓦拉)

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军进驻古巴首都哈瓦那,巴蒂斯塔独裁政府倒台,古巴革命胜利。

之后,革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体包括:废除大庄园制度,重新分配土地,规定每户只能拥有一所住房,租房者20年内交完房租即可拥有房屋;开展扫盲运动;加强社会保障等。

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从一开始就凸显着美苏冷战背景下强烈的意识形态对抗。革命政府激进的政策很快引起了美国当局的不满,于1961年宣布与古巴断交。同时,苏联方面积极向古巴提供经济、军事上的援助——这也导致了1961年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就苏联向古巴运输导弹的问题发生矛盾,差点爆发世界范围的核战争。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古巴政府自然将革命运动推向马列主义。1960年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代表说:

“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对这种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它。”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同年,古巴击退了美国雇佣军的武装干涉。

60年代,古巴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首先是调整单一的经济结构,减少甘蔗种植面积,推动农业多样化,积极发展工业。1968年,古巴政府发动“革命攻势”运动,消灭了城市私有制,扩大免费社会服务,用精神鼓励代替物质刺激。这场运动由于主要是为了尽快在美帝实行经济封锁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因此也存在着浪费人力物力等问题。

70年代,古巴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了计划经济体制,同时重视市场机制,实行企业自筹资金制,对外则加强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合作。

80年代前期,古巴经济“右”转——开设了农业的自由市场,适当引入了外资;但后期“纠编进程”运动的开展又将经济“左”转调整回来,放弃了上述推行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这使得古巴承受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来的冲击。

9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加紧经济制裁)带来的经济困难,古共“四大”“五大”强调:加强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改革,重点发展旅游业等可解决外汇短缺问题的产业。

现如今的古巴,依旧靠旅游业、制糖业支撑着经济,而在美国的威胁下,古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阻力。

(图源:上观新闻)

评析:

古巴在20世纪末显然在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偏了,逐渐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虽然古巴在法律文件上仍声称自己是马列主义,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列路线是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水火不相容的,因为马列主义要求消灭阶级差别,而自由市场恰恰制造这种阶级分化。不过,对于古巴我们也不应苛责,毕竟古巴距离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太近,为了本国的生存,调整制度也情有可原。

二,智利

萨尔瓦多·吉列尔莫·阿连德·戈森斯(1908—1973),智利前总统。

1970年,智利人民团结阵线联盟候选人阿连德当选总统,其政治主张包括:以选取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阿连德执政后也确实践行了他的理念:政府将大量外资、大型私企国有化;实行土地改革,征收庄园土地,建立国营农场合作社;提高人民收入、社会福利;对外维护国家主权,支持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智利的改革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但另一方面,由于急于求成,改革措施打击了很多小资产阶级、中小农场主,福利工资超出了国家财政能力。于是,阿连德执政后期,智利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此外,美国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干涉更使智利社会状况雪上加霜。国内政局方面,人民团结阵线联盟内部各党派意见不一,而议会、军警、法院这些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掌握在反对派手里,这些都为改革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评析:

阿连德总统是接受过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他为祖国的劳动者英勇牺牲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尊重。但是,对英雄人物给予认可与尊重的同时也应当反思其路线。阿连德改革的失败再次证明:无产阶级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掌握国家机器,建立新式军队,开展武装斗争,而不能指望通过在既有体制下进行改革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21世纪: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

1999年,查韦斯就任委内瑞拉总统。

查韦斯在9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初,既不信仰共产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主张有委内瑞拉特色的“第三条道路”。

就任总统后查韦斯,进行了和平民主的“波利瓦尔革命”:将废弃工厂收归国有,将闲置土地分配给缺地农民;改善社会福利;抗击美国霸权,推动拉美经济一体化。

2005年,查韦斯正式提出“21世纪的社会主义”。该思想吸收了科学社会主义、基督教思想、解放神学、人道主义等思想理论,其主张以“玻利瓦尔和平民主革命”代替新自由主义,建立“美洲玻利瓦尔联盟”。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解放神学”:这是拉丁美洲一种激进的天主教神学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释《圣经》,要求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背叛无产阶级就是背叛耶稣”。但从这套学说本身,我们也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的传播过程吸收了很多当地特色。

在查韦斯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委内瑞拉自2007年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以参与者和主角民主代替代议制民主,鼓励各阶层参与决策;推动能源等行业国有化;没收大庄园空闲土地;实施新社会保障制度,如“食品商场计划”,政府建立“食品安全网”,为个别商店的食品提供补贴。

无独有偶,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2007年就任)其本人也提出了同样名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主要内容是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据科雷亚本人所言,该思想并无固定教条,强调结合厄瓜多尔本土国情不断变革。

玻利维亚总统莫斯莱斯于2010年就任,其反对新自由主义,提出建立在互惠团结之上的“社群社会主义”。

然而,其推动地方自治的改革,使国家有走向分裂的危险。

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于2003年就任巴西总统(也是巴西现任总统)。卢拉执政以来实行温和左翼政策,增加出口,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2007年,劳工党“三大”深入阐释了“劳工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军事独裁,强调发展中国家地位等。

但是,劳工党认为巴西当前仍是资本主义国家,且不急于建立社会主义。

评析:

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四国的“社会主义”有很多共同点:

1、反对新自由主义;

2、推动企业国有化及土地改革;

3、强调与拉美本土特色相结合;

4、经济文化上都具有民族主义色彩。

5、推动社会公平,建立和完善福利制度。

事实上,这种社会主义更像是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属于社会民主主义范畴,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资本主义制度。比如:“国有化”并不等同公有制,企业归"全民所有"而非"国有"才是社会主义——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容易搞混的。

其次,这种模式很像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民族主义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即现在通常所说的西方集团的一种对抗。

最后,他们的这种社会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本土资源、政府财政能力,这也是其一大弱点。

THE END
0.40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造就了拉丁美洲大量的混血人群曾经拉丁美洲最大的殖民者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500年代开始,经过300年-400年的殖民历史,西班牙和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成功地把他们的语言推广在了拉丁美洲(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但是他们推广语言的成功,不是教会了土著人新语言,而是把土著人几乎灭绝。 拉美土著人大量灭绝,殖民者们却发现了大量金矿、银矿。欧洲各国冒险者、淘金者纷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53A>4;8<9a:
1.《华文全球史026·拉丁美洲史》([美]赫顿·韦伯斯特)简介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世界史>美洲史 本商品暂无详情。 价格说明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银铃铛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定价:是图书封底定价。 划线价:划线价为参考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52;:20qyon
2.伦敦大学学院拉丁美洲研究:历史、政治与社会文学硕士研究生申请拉丁美洲研究:历史、政治与社会文学硕士 关注已取消 关注成功 已添加至{{ selectCollectNames.join(',') }} 更改 {{ !collectStatus ? '+' : '' }}{{!collectStatus ? '关注' : '已关注'}} MA Latin American Studies: History, Politics and Society jvzquC41yy}/exrrcuyff~3jm1sbl{d887<9
3.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5代铭玉;拉丁美洲钢铁市场现状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5年05期 6于开贺;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多元发展——评《绚丽多彩的现代拉丁美洲文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02期 7张笑雪;施琴;跨区域标准化国际合作路径思考——以德国和拉丁美洲为例[J];标准科学;2023年10期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RJUR6;7;6229;0jvs
4.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历史上曾为印第安人的家园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历史上曾为印第安人的家园,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选项中,发祥于该地区的古代文明是( )。 A.拉丁文明 B.玛雅文明 C.爱琴文明 D.波斯文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美洲文明。发祥于拉丁美洲的三大古文明为: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是拉丁美jvzquC41o0nc0qzcvw4dqv4lkcutjr4396?79<3jvor
5.韩琦:论拉丁美洲现代文明的形成及其特点③美国历史学家本杰明•基恩编写的《拉丁美洲文明:1492年至今的历史和社会》虽然是一本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但从标题可见他承认有拉丁美洲文明,并且认为是从1492年开始。④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掩盖了印第安文明在欧洲征服时期的断裂以及至今已经处于非主流地位的事实;第二种观点过分强调欧洲文明的历史,忽视了印第安jvzq<84kyj4du|s0ep5yull1uljrikx142832A4v42832A69a7:83;930unuou
6.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条件;海地独立;西属拉丁美洲的独立;葡属巴西独立。 2.通过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一次民族独立运动,同时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比较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美国独立运动,使学生认识到: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mbqnwnkunjlrfqcp526=6482=75:9634<47@75788/j}r
7.拉丁美洲的“百年”与“孤独”《人民论坛》党刊推荐文库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贾平凹说:“读了马尔克斯的书,就永远记住了《百年孤独》四个字。”是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确实让我们了解了拉丁美洲的“百年”,领悟了拉丁美洲的“孤独”。 《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 jvzq<84yyy4837hp1463585;275249=8864tj}rn
8.历史何塞·马蒂 历史 15世纪以前,古巴岛上居住着处于原始阶段的印第安人,总人口约10万,主要分属3个部族,即西沃内人、瓜纳哈塔贝人和泰诺人。前两个部族以游牧、狩猎和捕鱼为主。后者文化较为发达,已进入农业社会。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时到过古巴岛。1509年,西班牙征服者迭戈·贝拉斯克斯率领约300人的远征队占jvzq<84kncy/ejxu0et0nvlm1nshi8ld1ny0
9.独立以来的拉丁美洲经济史(豆瓣)维克托•布尔默-托马斯以交叉学科的视角,运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范畴对拉丁美洲独立以来的发展进程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总结了这个地区将近200年经济增长的成就和不足,在增长模式、经济结构、殖民地遗产、外部冲击、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以及经济 史分期等一系列焦点和难点问题上,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不乏独到新颖而令人折服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77:;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