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个世纪岁月如歌,一百余载春华秋实,今天的河北正定中学,是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百余年历史的积淀,造就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学校坚持师生“双本”的人本化教育管理观,努力构建一支和谐创新、奉献进取的教师团队;突出情智教育,以“手把手”和“无缝隙管理”为方略,面向全体,抓牢基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大量的正面教育为主要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文体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2011年创办至今,十年来以独特的艺术生插班教学模式,配合以各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辛勤培育,快速的成为了全省高中艺术教育的领跑者,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大亮点。

学校现已与世界众多主流国家开展了留学渠道,形成了完善、专业的留学体系,并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通过举办世界名校“大学日”、“国际文化节”等活动。

“国学”和“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学”是一个专门领域的学问,它应该是学者长期致力培养研究的事情。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概要描述】

【概要描述】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种族起源

(1)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

(2)印欧人制造了马拉战车。

2.早期迁徙

(1)概况

①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这一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②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①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②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③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④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⑤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概况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②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3—6世纪

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

②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日耳曼人各支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④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2.迁徙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殖民扩张

(1)概况: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结果: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

2.族群变化

(1)背景

①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②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③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2)概况

①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3)影响

①北美:美国、加拿大的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②西印度群岛: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③拉丁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④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人口结构变动

(1)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开发美洲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过程

①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②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④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3)影响: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2.开发大洋洲

(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全球劳动力市场

(1)形成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2)流动表现

①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③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

(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的概况

(1)定义: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独特群体。

2.难民的救助

(1)背景: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2)目的: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

(3)措施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4)现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形成原因: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代表类型

类别

背景

特征

影响

美国

文化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②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新加坡文化

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②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①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③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拓展:人口迁移对文化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文化互化与文化融合的影响

1)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拥有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口集团之间就必然会发生接触,这就会出现文化的涵化、互化与融合甚至冲突的过程。

2)人口迁移,导致两种或多种文化相互接触,形成吸纳、整合、兼容、创新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会导致不同文化彼此都发生改变,在互化的基础上混合形成一个新文化系统。如美国,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充分的交流和融合,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也因此产生。

(2)人口迁移对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文化冲突的影响

人口迁移流动使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系统发生接触,文化冲突就成为必然。一个人口集团迁移到另一个人口集团所在的地区,必须面对两个拥有不同文化系统人口的文化考验,或是拒绝,或是接受,或是在双方的冲突中消除隔阂,取长补短,达到新的融合。

2)人口迁移对文化整合的影响

人口迁移使拥有不同文化的人口群体相互接触和交流,各种文化之间,包括各种新文化之间,各种新文化与原有文化之间会出现一个相互适应、相互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这就产生了文化的整合。

THE END
0.不断变化的人口统计|联合国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因暴力、迫害、贫困或气候变化等灾难而离开家园和社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近几十年来被迫流离失所的人数创历史新高:2018年超过7000万,包括近2600万难民。自2012年以来,联合国难民署照顾的难民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将近五分之四的难民生活在与其原籍国接壤的国家。人口贩子利用了移民的脆弱性。这是促使各国jvzquC41yy}/ww3qti5{j8zp975tjrkvkpm.fnrqitgqjrhu
1.过往60年,我们的地球人口究竟在如何变化上海数据分析网好消息是,全球来看,人口增速正在从1963年2.19%的峰值下降。但是,在拉丁美洲、中东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增速仍然保持在高位,没人知道未来地球人口将如何变化。 (图片说明:过去六十年间全球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以及对未来三十年的趋势预测) 所以,通过分析和可视化世界人口数据,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jvzq<84yyy4tjlufc0ipo8xjwl{mkuncpi522=60jvsm
2.美国种族简史中国人美国种族简史1、美国华人人口在过去几十年来呈下降趋势。 1890年,美国有107,000 名华人,1920 年,只有 61,000 名。华人有的去世了,有的离境了,很少有人来替补他们。妇女的比例增长,人口下降的趋势最终扭转了过来,1930年,美籍华人的数目增长到75000人。 2、随着美籍华人人口组成的变化,唐人街旧貌换新颜 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xfxrjy1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