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即将上线,张伟劼:拉美的历史,也是人类的故事小说作家马尔克斯

本文图片截自《百年孤独》预告

影视化是作品经典化的重要一步

在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张伟劼看来,身处视听文化的时代,这些拉美作品的影视化是巩固它们经典地位的重要一步,能够在文学圈之外吸引更多的受众。另一方面,拉美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光是文学,还有音乐、视觉艺术等,”张伟劼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这与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以及移民有关,“在美国,拉丁裔的移民越来越多,今天有很多重要的拉美作家也是在美国生活和写作,拉美文化首先在美国受到关注,进而推广到世界各地。”而对于拉美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张伟劼认为,拉美文化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说拉美文化完全是非西方叙事,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和西方文化共享的,比如作为拉美文化核心的天主教,这本身也是西方文化里非常核心的一部分。”

对于《百年孤独》的剧版,张伟劼坦言,他会担心改编不合预期,让人失望,“原本小说就特别好看,充满画面感,我怕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不如原小说好看。”在他看来,这样的改编是不小的挑战,“博尔赫斯曾经非常刻薄地说过,《百年孤独》的前半部是完美的,后半部就不值得一看,如何让这部剧从头到尾都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让他们愿意一直追下去,对导演和制作方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对于现实的奇幻再现

张伟劼指出,《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在成熟期所完成的作品,“回头看《百年孤独》之前的马尔克斯,我们能发现这并不是凭空出世的好作品。马尔克斯在此之前的很多小说都是在为《百年孤独》做准备,比如出场的人物,他的马孔多小镇等,在这之前已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了。”在张伟劼看来,《百年孤独》至今仍被看作拉美文学的一个高峰,主要是因为他的神话色彩和史诗色彩都很浓重。“它既是现实主义的,又不那么现实主义,”他说,“《百年孤独》里面的很多桥段都是在影射哥伦比亚的历史,如果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解读的话,会发现它确实是和拉丁美洲、与哥伦比亚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是对应的,作者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它讲述出来,拉美人能在这部小说里面读出他们自己的历史;但同时,即使完全了解哥伦比亚或者拉丁美洲历史,也读得下去,觉得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故事。”张伟劼认为,《百年孤独》有很大的解读空间,“你既可以把它看成哥伦比亚的历史,也可以看成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整个人类的故事。”

“《百年孤独》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经常有超自然的现象发生,同时,这就是对哥伦比亚现实的一种再现,而这种再现往往会采用一种夸张、甚至荒诞的方式。”张伟劼举了一个例子,“《百年孤独》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段落:政府军架起机枪屠杀香蕉园的罢工工人。这是1928年在哥伦比亚发生过的一起真实事件,当时现场死了十几个人,但是在马尔克斯的笔下,成了一场大屠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张伟劼说,虽然马尔克斯不愿被贴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但在外部视角看来,拉丁美洲确实是魔幻的。拉美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印第安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都在这块土地上和原住民产生了文化上的混血与融合。“魔幻”也意味着这块土地长期处在一种前现代的状态,还保留着古代的很多信仰、传说、神话。而另一方面,“魔幻现实主义”也只是拉美文学的一个分支,在这块富饶的文学土地上,还有更多丰富多样的作品。

拉美文学:不只是马尔克斯

“除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书写之外,拉美文学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张伟劼说,“比如科塔萨尔、胡安·卡洛斯·奥内蒂,写的都是城市里的故事。也有一些走传统现实主义路线的作家,比如巴尔加斯·略萨——你在他的作品里很难看到魔幻的东西,当然他也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做了很多创新。而像波拉尼奥,他的作品里有现实主义,也有幻想色彩,我们在他的作品里更多能看到那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看到人性的恶,历史的阴暗面等等。”张伟劼指出,在马尔克斯之后,有一些拉美作家选择重走他已经走过的路,“但是有更多的作家刻意地选择与他保持距离。”

在张伟劼看来,拉美文学中素来都有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这样的传统从马尔克斯一直延续到了当代的拉美作家身上。“马尔克斯一直是一个不把写作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割裂开来的作家,当代的拉美作家没有丢失这种传统,而是在进行社会批判的同时,尽量把故事写得好看,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尖锐的批判结合起来。”他以阿根廷当代作家玛丽安娜·恩里克斯为例,“她的作品里也带有魔幻元素,但同时也揭露出社会的阴暗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白鹿原)剧评《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2017-07-19李永明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7期收藏关键词:百年孤独白鹿原比较摘 要:本文通过对《白鹿原》和《百年孤独》两部作品的比较,对两个不同民族的厚重历史传承、传统因袭文化力量、时代发展造成的撕裂作了分析,回归到作家创作的原点上,超越了历史而上升到哲学高度对整个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6;1;;821
1.剧版《百年孤独》开播,原著对应了哪些拉美历史?剧版《百年孤独》开播,原著对应了哪些拉美历史?新京报 播音 胡啸 王丹妮 2024-12-23 15:50 众所周知 订阅 相关推荐 拉美地区积攒的思想富矿,并不比任何一片大陆逊色|活动回顾 文化 2025-7-17 巴尔加斯·略萨:在拉美蛛网比迷宫要多 文化 2025-5-26 为什么观众对《鱿鱼游戏》的结局感到不满? 文化 2025-7jvzquC41o0hkpn|u0eun0ls1fgzbku4395::6952738:;<60jvsm
2.马尔克斯的文学遗产:读懂《百年孤独》《百年孤独》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如蚂蚁、冰、黄蝴蝶等,这些象征具有多重意义,既能反映家族和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又能体现出拉美大陆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命运。这些象征元素与幻想元素相互交融,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和哲理性。 生动的人物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鲜明,他们各具特色、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充满了jvzquC41yy}/lrfpuj{/exr1r1?5d;>;7g956@
3.《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37篇)拉丁美洲,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的地方。与历史一般的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故事的内容。我还没有真正看明白这本书。等几年后我在重新去看这本书,收获到的或许不仅仅是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了吧。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3 在与世隔绝的马孔多里,浓缩着一个世界,浓缩着世界上的各类人,也浓缩着世上所有的jvzquC41o0xvk€jp0eun1mzjqwmbp8762;7997mvon
4.范晔:《百年孤独》的畅销与我无关它与《百年孤独》完全不同,是一本在文学类型上很难归类的书,你只能勉强说它是短篇小说集。很奇怪,每一篇篇幅都非常短,有的可能就只有一页,你说它是故事,它不是故事,说它是散文诗,也不是散文诗。它的调子就与《百年孤独》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如果说非要找一个调子的话,我从这里边找到的是“好玩”,有很强jvzq<84yyy4dhufe0qxh0ls1{uh04963/2<04@4eqpzfp}d453636?60jvs
5.《百年孤独》与切·格瓦拉(百年孤独)书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发掘“神奇现实”的目的,显然是要借此揭示当代拉丁美洲的民族孤独感和心理弱点以及她在西方先进文明的参照下所显示出的巨大差距,从而警醒人们进行自身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进而使拉丁美洲走向团结和进步。《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著名的开头与结尾宛如《圣经》一般充满神谕。这个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84:95:4
6.豆瓣9.1,史上最难改编?网飞《百年孤独》口碑炸裂!(百年孤独第(《百年孤独》剧照)这部近30万字的小说,因其宏大的历史脉络、复杂的人物关系,被业内不少人士称为“最难影视化”的作品。当然,最大的阻碍其实是原著作者马尔克斯,他生前一直极力阻挠《百年孤独》影视化。(作家马尔克斯与日本导演黑泽明)早年有人开价100万美元想要买断改编权,马尔克斯立马涨到300万来吓退对方。在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