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拉美文学最初的盛况与最后的同框作家略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著

侯 健 译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1976年2月,马尔克斯与略萨在墨西哥一座电影院的电影首映式上重逢,马尔克斯主动跟老友打招呼,当他刚热情地喊出“马里奥”的时候,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巴掌和拳头,略萨愤怒地说道:“你对帕特丽西娅做了那种事,还有脸来见我?”自此以后,两人分道扬镳,再无交集,交恶事件也成了世界文坛的一桩公案,或者说一件充满八卦性质的“坊间美谈”。直至2007年,在《百年孤独》出版40周年之际,马尔克斯终于向略萨伸出了橄榄枝,请后者为该书作序。略萨也欣然接受,对这部“美洲的《堂吉诃德》”给予盛赞。其实,略萨早在30年前就写好了这篇序言。

再回到故事的源头,马尔克斯与略萨早在1966年就开始通信,共同的文学爱好和理想志趣使得两人很快成为“虽未谋面,已然倾心”的同道密友。长期通信之后,他们才于1967年8月在加拉加斯机场进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会面。一个月后的9月5日和9月7日,马尔克斯与略萨在秘鲁利马国立工程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文学长谈”。在这次对谈中,他们既回顾了成长经历和私人生活,也探讨了文学理念与政治议题。经过认真整理,这次谈话的录音文本形成了《两种孤独》一书,我们从中可以见证这两位文学大师异常珍稀的“唯一对谈”,并一窥他们“甜蜜”而“完美”的友情时刻。

在这场没有设限却充满深刻洞见的对谈中,年轻九岁的略萨担当发问者的角色,就“人生与文学、理论与实践、幻想与现实”等诸多问题与马尔克斯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当时马尔克斯已经出版了五部小说,尤其是新出的《百年孤独》为其逐渐带来了世界性的巨大声誉;略萨则推出了《首领们》《城市与狗》和《绿房子》,还凭借《绿房子》获得了颇负盛名的罗慕洛·加拉戈斯文学奖。他们是拉美“文学爆炸”的主要旗手,也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文学巨星,两人的四手联弹犹如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学音乐会,激撞出了许多丰富有趣、发人深省的见解。略萨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十分形而上——“作家有什么用?”马尔克斯倒是十分坦诚:“我写作,是为了让朋友们更喜欢我。”继而他提出了文学/小说的破坏性功能,也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我总能发现某种将已被确立、被强行赋予之事破坏掉的倾向,和助力创造新的生活和社会形式的倾向;总之,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状态的倾向。”这一“作家何为”“文学何为”的见解,与卡内蒂和齐奥朗的观点暗暗契合,前者认为当代杰出的作家既总结时代,又对抗时代;后者更为直截了当——“对我来讲,写作就是复仇。对世界的报复,对我自己的报复。我所写的一切,或多或少都是一场报复的产物。因此,它同时也能带来解脱。”这种解脱,既包括精神的释放,也包括生理上的解压,就像马尔克斯在对谈中所说的:“现在我能确定的是写作是种迫切的志向,拥有这种志向的作家不得不写,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头痛和消化不良的问题。”

当然,除了被津津乐道的“拉美文学爆炸”,他们的对谈也延伸到了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他者视角与我者视角的分殊等,而涉及到文学态度和政治态度的问题时,仿佛是预言式的谶语,更牵引出两人后来的政治立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走向了完全相反的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首版曾名为《对谈:拉丁美洲小说》,出版之后很快成为绝版,市场上只能看到盗版、授权存疑或者地下流通的版本。因此该书不仅在国内付之阙如,在拉美也是孤本一般的稀缺之物。至于书名为何改为“两种孤独”,在我看来,首先是着眼于两人的异质性,正如本书首版前言中所说:“巴尔加斯·略萨总是十分严格,擅长理论化的东西,在争议面前表现得有条不紊,而加西亚·马尔克斯总是带着自相矛盾的强烈幽默感,言语睿智而具有讽刺性,显得充满活力。”而在文学创作上,尽管他们都以文学为志业,并以“天选之人”的决心和意志向着伟大作家冲刺,但在作品风格上,马尔克斯为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略萨则是结构现实主义路线,且都以一部部出色的作品在各自领域内树立了一代宗师的地位。这种差异甚至还体现在了穿衣着装上,在这次对谈中,“巴尔加斯·略萨穿着完美无瑕的西服三件套,优雅得体,而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仅没有打领带,还穿了件昆比亚和巴耶纳托歌手常穿的花衬衫”。

当然,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两人长达30余年的绝交,这使得曾彼此视为文学上的莫逆之友的他们,不仅陷于“王不见王”的尴尬境地,更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孤独之感。世界文坛上并不少见这种文豪决裂的“趣闻轶事”,如海明威与格特鲁德·斯泰因、纳博科夫与埃德蒙德·威尔逊等。作家都是一群精神上高度自治的动物,能够与他们灵魂契合、彻夜长谈者本就寥寥无几,若失去了宝贵的精神同伴,想必在寂静无人之时一定会感到无比的孤独。

在2017年7月的一次对谈中,当被问到“你在得知加西亚·马尔克斯去世的消息后有什么感觉”时,略萨答道:“当然感觉遗憾。和科塔萨尔或卡洛斯·富恩特斯一样,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他们都是伟大的作家,此外还都曾是我的好朋友,而且那时拉丁美洲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身为作家,我们经历了拉丁美洲文学展现积极面貌的时期。”接着他又说道:“当我发现突然之间我变成那一代作家里唯一在世的人,变成最后一个能以第一人称谈论那段经历的人,我很难过。”世界文学的版图多以国别为单元,如英语文学、法语文学、德语文学、日语文学等,而拉丁美洲文学则以大陆为尺度,这片土地上的作家具有一种高度凝聚的共同体意识,就像略萨所说:“比起秘鲁作家或哥伦比亚作家,我们更称得上是拉丁美洲作家,我们同属一个祖国。”因此,当略萨看到科塔萨尔、富恩特斯、马尔克斯相继去世时,除了遗憾和难过,一定还会感到难以抑制的寂寥和孤独吧。

《两种孤独》带领我们穿越到“文学爆炸”的激情年代,通过这两场对谈,我们重温了这场文学运动“最初的盛况”和两位文学大师“最后的同框”,领略了拉美文学广阔而美丽的风景与文学大师优雅而迷人的魅力。雷蒙·阿隆说“对话的社会是人类的关键所在”,《两种孤独》是这两位文学巨匠在流动的世界展开的一场流动的对话,这场对话以自我与文学为嚆矢,以现实与政治为依归,指出了文学创作与作家责任的关键所在,既回应了宏大的命题,也定位了微小的个体。

作者:付 杰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白鹿原)剧评《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2017-07-19李永明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7期收藏关键词:百年孤独白鹿原比较摘 要:本文通过对《白鹿原》和《百年孤独》两部作品的比较,对两个不同民族的厚重历史传承、传统因袭文化力量、时代发展造成的撕裂作了分析,回归到作家创作的原点上,超越了历史而上升到哲学高度对整个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6;1;;821
1.剧版《百年孤独》开播,原著对应了哪些拉美历史?剧版《百年孤独》开播,原著对应了哪些拉美历史?新京报 播音 胡啸 王丹妮 2024-12-23 15:50 众所周知 订阅 相关推荐 拉美地区积攒的思想富矿,并不比任何一片大陆逊色|活动回顾 文化 2025-7-17 巴尔加斯·略萨:在拉美蛛网比迷宫要多 文化 2025-5-26 为什么观众对《鱿鱼游戏》的结局感到不满? 文化 2025-7jvzquC41o0hkpn|u0eun0ls1fgzbku4395::6952738:;<60jvsm
2.马尔克斯的文学遗产:读懂《百年孤独》《百年孤独》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如蚂蚁、冰、黄蝴蝶等,这些象征具有多重意义,既能反映家族和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又能体现出拉美大陆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命运。这些象征元素与幻想元素相互交融,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和哲理性。 生动的人物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鲜明,他们各具特色、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充满了jvzquC41yy}/lrfpuj{/exr1r1?5d;>;7g956@
3.《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37篇)拉丁美洲,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的地方。与历史一般的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故事的内容。我还没有真正看明白这本书。等几年后我在重新去看这本书,收获到的或许不仅仅是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了吧。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3 在与世隔绝的马孔多里,浓缩着一个世界,浓缩着世界上的各类人,也浓缩着世上所有的jvzquC41o0xvk€jp0eun1mzjqwmbp8762;7997mvon
4.范晔:《百年孤独》的畅销与我无关它与《百年孤独》完全不同,是一本在文学类型上很难归类的书,你只能勉强说它是短篇小说集。很奇怪,每一篇篇幅都非常短,有的可能就只有一页,你说它是故事,它不是故事,说它是散文诗,也不是散文诗。它的调子就与《百年孤独》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如果说非要找一个调子的话,我从这里边找到的是“好玩”,有很强jvzq<84yyy4dhufe0qxh0ls1{uh04963/2<04@4eqpzfp}d453636?60jvs
5.《百年孤独》与切·格瓦拉(百年孤独)书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发掘“神奇现实”的目的,显然是要借此揭示当代拉丁美洲的民族孤独感和心理弱点以及她在西方先进文明的参照下所显示出的巨大差距,从而警醒人们进行自身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进而使拉丁美洲走向团结和进步。《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著名的开头与结尾宛如《圣经》一般充满神谕。这个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84:95:4
6.豆瓣9.1,史上最难改编?网飞《百年孤独》口碑炸裂!(百年孤独第(《百年孤独》剧照)这部近30万字的小说,因其宏大的历史脉络、复杂的人物关系,被业内不少人士称为“最难影视化”的作品。当然,最大的阻碍其实是原著作者马尔克斯,他生前一直极力阻挠《百年孤独》影视化。(作家马尔克斯与日本导演黑泽明)早年有人开价100万美元想要买断改编权,马尔克斯立马涨到300万来吓退对方。在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