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方阵是冷兵器时代最强古希腊人:有前提,怪我们体力不好

一直以来,网上都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其顿方阵是同时期冷兵器时代最强阵容,统一了古希腊世界,灭亡波斯帝国,横扫什么“铁血秦军”更是不在话下,还能“战胜以后18个世纪,即在黑火药兵器占据优势之前的任何一支军队。”那么,马其顿方阵真的如此厉害吗?

公平的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能征服古希腊和波斯帝国,靠的是强大的马其顿方阵的说法,有一定正确性,但是其实忽略了真正的原因。这首先要从腓力二世的老师伊巴密农达说起。

第一留克特拉之战

腓力之所以能崛起,离不开其老师,发明斜线阵的底比斯名将伊巴密农达。以留克特拉之战为例。在战前的底比斯军队,由于受到一些不利预兆,导致普遍士气低迷。对此伊巴密农达为了鼓舞士气,不断伪造底比斯军队必胜的预兆。如“神谕说斯巴达将会在少女纪念碑的地方被击败………”(《希腊志》)显然伊巴密农达成功了。按狄奥记载,在一次战前全军大会上“他们全都改变心意,提起奋勇无前的士气与敌人作战”(《历史集成》)在双方进入战场之后,由伊巴密农达指挥左翼,“他从全军挑选最勇敢的士兵配置在一翼,打算要与他们战斗到最后……”(《历史集成》)右翼都是战斗力最差的部队,让他们在开战的时候,避免与敌人交战,受到攻击就向后撤退。其总兵力是7500人。而斯巴达方面由国王克里奥布罗多斯在右翼,另一位国王阿西劳斯的儿子阿契达穆斯统领左翼。其总兵力是11000人。(但是其中斯巴达人只有700人)伊巴密农达将方阵布置成斜形,纵深50排排列。目的是要在双方短兵相接的时候,由于其一翼不断后退,使斯巴达方阵出现断裂,然后“底比斯人可以形成纵长战力在该翼发起猛烈攻击”(《希腊罗马名人传》)同时双方都将骑兵布置在最前面。

在战斗一触即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底比斯的市场供应商和运输队在离开战场的时候,遭到了斯巴达雇佣军队的伏击,将他们赶回底比斯的营地。这是战争前的小插曲,但是有一个问题,斯巴达的雇佣军为何出现在这个地方?可能他们的目的是要在战争开始时候,偷袭敌人的营地。显然这个计划因为意外事件被打断。大约同时,双方骑兵开始战斗,斯巴达骑兵很快败北,并与后面队的重装步兵混杂在一起。此时拉科代蒙为了应付底比斯的进攻,“方阵摆出新月阵型攻击对方的两翼”(《历史集成》),而在斯巴达刚刚开始变阵,另一位名将佩洛皮达斯当机立断,立刻率领300名“圣军”向斯巴达认进攻,“在克利奥布罗都斯能够延伸战线之前,与他发动攻击使斯巴达人陷入混乱之中……”(《希腊罗马名人传》)同时伊巴密农达也把大军压制过来。对此色诺芬记载,战斗一开始斯巴达占上风;但是狄奥记载,抵抗的斯巴达军队陷入苦战;普鲁塔克也记载佩洛皮达斯前进速度敏捷;而奈波斯更是直接记载,“佩洛皮达斯在伊帕米农达斯麾下,率领一支精兵,首先击溃了拉西第蒙人的方阵”(《异族名将传》)。所以综合所述,色诺芬记载显然有误。历史上,在伊巴米农达和佩洛皮达斯的打击之下,斯巴达右翼统帅里奥布罗多斯和大批高级军官都战死。斯巴达右翼军队终于无法忍受最终败北,左翼看见右翼失败之后也逃离战场,底比斯乘机追击,斯巴达损失1000人,底比斯损失300人。

按网络上的通常观点,底比斯能胜利的原因,是靠着50排纵深的斜线阵。但是底比斯一直都是以纵深厚的方阵为主,BC424的得利翁战役中,底比斯就布置成25排纵深的方阵,在与斯巴达交战的BC394的科罗尼亚之战中,“皮奥夏人刚开始,放弃了16人纵深的规定,选择让自己分队越深入越好。”(《希腊志》)但是在科罗尼亚之战中,底比斯确遭到惨败。而伊巴密农达最多不过是将原底比斯纵深战术,又一次加强而已。其实底比斯能赢,主要靠的是伊巴密农达的个人将道。他首先将圣军集中使用,在之前圣军都是分散使用。其次就是斜形布置和后退战术,这样为左翼击败斯巴达右翼,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上的保证。而到了腓力指挥的、决定希腊命运的BC338喀罗尼亚之战。他充分发挥了他老师伊巴密农达战术。在战前,希腊联军为了克制马其顿强大的骑兵力量,将军队布置在喀罗尼亚,这样希腊联军就获得了左翼群山和右翼菲索斯河的保护。迫使腓力要用步兵硬碰硬的作战。腓力将马其顿右翼交给亚历山大,并且派了一些老将来辅助他,左翼由腓力亲自指挥。马其顿可能是按照斜形方式布置,总兵力是30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希腊联军一翼由雅典人指挥,另一翼由底比斯人指挥,联军按照查士丁的说法是占优势,推测的话是在4~5万人左右。在这里先插一下马其顿人对重装步兵的理解,以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主要根据托勒密和阿瑞斯托格拉斯为主)的观点,第一马其顿人认为自己的装备与比皮西地亚人重,“马其顿人身披沉重的盔甲”;第二马其顿人自己和希腊联军一样是重装步兵,“亚历山大派帕曼纽率领辎重队、塞萨利骑兵、联军和雇佣军,以及全军所有其他重装部队………他自己则带着马其顿步兵、伙友骑兵、骑兵侦察队、阿格瑞安部队和弓箭手,通过山区全速前进。”通过马其顿人的理解的重装步兵来看,希腊联军的装备可能与马其顿人一样。

这里继续说战斗,在双方走的军队在不断靠近的时候,“腓力观察雅典人,知道他们不能被轻易打败,下令他的方阵保持阵型慢慢撤退”(《战争中的诡计》)雅典人看后大喜过望,认为马其顿被自己声势所惧,发起全面追击。另一方面,底比斯显然也看出来有些不对劲,但是也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与自己方面强大的军势。腓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腓力注意到他的士兵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锻炼的,而雅典人虽然凶悍,但缺少训练,只是在进攻时还有股猛劲。因此,他故意拖延交战时间……”(《谋略》)我们要知道真实战斗不是游戏,体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身披甲胃、手持盾牌的士兵,他们几乎每一时刻都在消耗体力。这一点也得到铭文证据证明,“考古学家们在雅典周边,已发现了24块书写于公元前333/前332年至前324/前323年间的埃菲比亚铭文,而在此之前的铭文证据一直付之阙如。这似乎说明,在莱库古政治改革期间,在喀罗尼亚战役惨败的背景下,雅典政府开始(或大大强化)了对埃菲比亚教育模式的组织和管理,将原本流传于民间的、其训练强度与水平可能尚无法满足国家的埃菲比亚传统,制度化和法律化了”(《雅典古典时期埃菲比亚文化》)

至于当时的战场,虽然腓力消耗了不少雅典人体力,但是雅典人也成功追上了腓力,同时右翼也开始交战。双方在抱着必胜不败的信念下,进行了长时间激烈的交战,互有杀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人体力不断下降。在这个时候未来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用不屈不饶的意志寻求胜利,……接着成功撕裂敌军战线坚强正面,使得很多人在战斗中遭到屠杀……”(《历史集成》)大概在同时,腓力也发起反攻,击败了正面的雅典军队。

▲纪念底比斯圣军所树立的狮子雕像

从上面战役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腓力的马其顿方阵,并没有展现出对希腊方阵的巨大优势,最后能胜利,靠的是马其顿士兵的长久训练出来的体力,和亚历山大与腓力的个人将道,这才是马其顿能在喀罗尼亚战胜希腊联军的原因。毕竟《战争与武器的演变》的作者,军史作家杜普伊,在那段“战胜……任何一支军队”话的前面,是有前提的——“假如在腓力,后来又在亚历山大的亲自统帅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END
0.#读书笔记#罗马史纲第一章王政时代而这些习俗成了罗马法律的基础,很多早期的法律就是从明文确定习俗来的。因此,努玛也被看成罗马的大立法者。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当中就是把努玛和斯巴达的创始人来库古放在一起,标明了他们是大立法者。 >> 第二,系统改进罗马历法。 >> 这样一来,每年大约稳定地有355天,剩下那些零头呢,20年闰一次。此jvzquC41yy}/onnrkct/ew46|r7g9lu
1.希腊罗马名人传图书简介 《希腊罗马名人传》(简称《名人传》,亦译《希腊罗马人物平行(对比)列传》、《传记集》),系古希腊著名史家普鲁塔克所著,普鲁塔克生年大致处于古罗马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一杭2022-04-04 12:11:23 评分我就不评了,毕竟只读了译序和第一章忒修斯的一小部分内容。读序言的时候我觉得译者的中文底子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yvdsjev195;=;3735
2.于润生:论彼特拉克登旺图山于润生专栏观点这种“竞争”在古典文化中不完全是负面的,赫西俄德曾经论述对人类有益的竞争值得“大唱赞辞”。[63]普鲁塔克写作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也在彼特拉克之后一两个世纪中成为流行的古典读物,它所提倡的竞争和效仿古人的精神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彼特拉克意识到在自己和腓力五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两者分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jvzquC41yy}/ejkc0eun0ls1ep5prrskqpy0c{ykenk0fnyckny0:<7;96<
3.农业志(古罗马)加图(Cato,M.P.)著.pdf作战时, “他不同别的将军一样,以希望鼓 ① 普鲁塔克: 《加图传》,见《希腊罗马名人传》(The Lives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 ),现代丛 书本,纽约版,第412 页。 励他的士兵,而是以恐惧鼓励他的士兵。他们进行肉搏战的时候,他骑在马 ① 上到处飞跑,以鼓励他的军队” ,结果大获全胜。据普鲁塔克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32B4833:12=67426329:0ujzn
4.希腊罗马名人传希腊罗马名人传在线免费阅读看希腊罗马名人传希腊罗马名人传最新章节, 希腊罗马名人传 番茄小说网下载番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jvzquC41hctrknsqxgr/exr1tggeg{4956925>7;878:39<;9:
5.◆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自商务推出第一册后始终不见中下册的问世,很多读者翘首期盼达二十年之久,这部书和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罗多德历史》等一道为西方文明源头之必读书;最近,台湾的席代岳先生译本在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出版,译本原名《希腊罗马英豪列传》,英豪一词似乎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93?=9:65@v‚ug?nolg
6.《希腊罗马名人传罗马名人传》摘要书评试读希腊罗马名人传--罗马名人传 大家评 店铺 商品详情 售后保障 推荐 进店逛逛 联系客服 进店逛逛 售后保障 正品行货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权利声明: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jvzquC41kvkn0si0eqs0395;68=54:<9224ivvq
7.希腊罗马名人传译本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下载席代岳译本 希腊罗马名人传 译本 版本:《希腊罗马名人传》席代岳译本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共三册。 特点:席代岳先生的译文保持着酣畅流泻的文风和古朴优雅的 韵致,字斟句酌。 黄宏煦主译本 版本:1990 年商务印书馆推出黄宏煦教授主译的《希腊罗马 名人传》上册,1999 年重印,但其余部分未出版。 吴于廑等译本 版本jvzquC41o0}fpmfpiygoi7hqo1jpe86385gb:B:h2glccj<7f8=5898hg;g3g@hed8i47>
8.希腊名人传希腊名人传 [美]约翰·哈伦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8293 原价: ¥25.00 销售价:¥5.38元 参与书籍回收后,可享更低价格 立即购买 分类教材 作者[美]约翰·哈伦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图书简介 本书是哈伦“名人系列”历史传记的第一部,是写给美国小学生的历史读物,作为一个教育家、史学家,他写的jvzquC41o0sbp‚twlkth0wjv1dupm8xcng51:B>738::;:<4;384
9.意大利艺苑名人传.doc这样,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意大利文坛产生了一大批传记,瓦萨里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则是这些传记中的集大成者。传记沿袭了古典传统,体例上仿照古罗马时期的史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克的这部传记在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甚大,其思想、内容和体例都受到后人的仿效,传记记载了希腊罗马时期著名的政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74>433:662?690unuo
10.河南广播网手机版《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于1607年左右编写的罗马悲剧,它是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戏剧讲述的是当时罗马的三大首领之一:安东尼因沉迷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的美色,而无暇于国家大事,终日与她在埃及厮混,天天醉生梦死。 jvzq<84yyy4ipmy0eqs0hv4;22532:>241821;8:52651rsfgz4nd7mvon
11.希腊罗马名人传(豆瓣)《希腊罗马名人传》(The live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又称《对传》(Parallel lives),简称《名人传》或《传记集》。它是罗马帝国早期希腊传记作家和伦理学家普鲁塔克(Lucius MestriusPlutarch,约公元46-120年)的传世之作,也是西方纪传体历史著作之滥觞。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33?8;>51
12.古典学研究普鲁塔克的《并列传记》(即《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狄摩西尼传》和《西塞罗传》,商务印书馆,即出。 此外,我还有一些古希腊戏剧译稿,没有机会出版,原因据说是早年有人批评希腊戏剧出得太多了。 ▲《罗念生全集》书影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增订典藏版 jvzq<84hqtkjiwqkvgxbv~wg0egtu7hp1y~hj8|zije41;5472:0v;5472:22h::9296;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