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们一边如释重负地开怀大笑,一边扣押金银细软,一边把俄罗斯清洗出去欧洲,还一边佯装愤怒地呐喊: 俄罗斯不属于欧洲!
俄罗斯是否属于欧洲,对北大西洋两岸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历史久远又充满现实算计的话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更是一个事关祖宗牌位的国家大事。然而,对于许多遥远的东方人来说,或许有些莫名惊讶,他们会想,难道不是么?
要回答他们的疑问,可能需要阅读一本非常靠谱的历史,例如这本 《图说欧洲史》,了解欧洲人自己的看法,来回答这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俄罗斯跟欧洲,
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01
到底什么是欧洲?
在回答俄罗斯具备多少“欧洲”成色这个世纪尴尬难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欧洲?很多书籍并不曾解释这个问题,更多当代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欧洲。
谈起欧洲,在一些人心目中是欧亚大陆的西部半岛,是享受高度发达现代文明的美丽角落,是流淌着牛奶和蜜糖的肥沃土地,欧洲人是坐享超额利润、超级福利的高端人群。
然而,历史事实要复杂得多,非常靠谱的欧洲历史,必须告诉人们,欧洲一词不是一个自古以来的概念,欧洲也经历过黑暗与蒙昧,欧洲人也曾享受996福报而不能自拔,欧洲女人有权随意穿着裤子的历史也不过百年。
当文明照耀希腊半岛的时候,欧洲就是希腊,希腊就是欧洲,那时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还是蛮荒之地,叙拉古国王需要连哄带编,乞求柏拉图高贵的双脚踏上西西里的土地。
历史的轮盘转到罗马时期,罗马人掏钱买官的时候,更乐意选择一海之隔的北非行省,而不愿到莱茵河边“枕戈待敌 刻骨延坪”。等到俾斯麦横空出世,他虽然威震四方,但土里土气的他,仍然难免于西边工商业邻居的鄙视,于是更乐意挖空心思维持俄国人的联盟,在俾斯麦成长的年代里,俄国皇室常常是德意志的外甥。
18世纪的法国人看不上德国人,更瞧不上更加遥远的俄国人,他们甚至发明了一句谚语“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鞑靼人”。等到1920年8月,弗拉基米尔的军队在华沙遇到了英吉利海峡两岸支援的士兵和武器,兵败城下,赤旗插满欧洲的梦想破碎,这句谚语更加流传开来。
2022年,又一个弗拉基米尔的军队向西进攻,他们又遇到了100年前的相同困境,而这次,西欧人索性把俄罗斯人从布鲁塞尔的大楼扔了出来。简单回顾这段俄罗斯的心酸历史,我们不难得知,欧洲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观念上的认识,还是一个划分彼此、对阵厮杀的武器。
02
从“欧洲宪兵”到“欧洲孤儿”
然而,叶卡捷琳娜可能并不会赞同她的继承人的这番话,这位普鲁士的女儿、俄国的沙皇认为:给我200年,整个欧洲在我的脚下匍匐。叶卡捷琳娜常常化身仲裁人,调停欧洲各国的王位继承与利益纷争,即便如此,只是一个欧洲,并不能满足她的野望,双头鹰的她写信给巴黎的伏尔泰,抱怨东方的爱新觉罗·弘历不可理喻,引来伏老的劝慰:你要与弘历好好相处。
不过叶卡捷琳娜如果地下有知,目睹美洲人如今在欧洲的翻云覆雨,肆意欺负她的后代子民,一定会后悔自己曾与巴黎人合作削弱英国武力,以保障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叶皇去世后不久,在欧洲大革命的风起云涌中,俄罗斯荣获了“欧洲宪兵”的称号,那时可没人敢胆大包天声称逮捕欧洲的救世主亚历山大一世。然而,时光过去了200年,欧洲不曾匍匐,俄罗斯却收获了“欧洲孤儿”的“荣耀”。
03
欧洲将去往何方?
这一天,一个穆斯林国家的元首,高抬贵手表示“批准”一个欧洲国家芬兰加入自称职责是保卫欧洲的北约,这一事件显得如此吊诡,诡异得让人只能选择相信这就是当代欧洲的真相。
《图说欧洲史》这本书的尾声不失为绝妙,作者叙述了一个露着大板牙的法国人拗口理论之后,戛然而止,一幅博斯布鲁斯海峡蓝天碧水、乱云飞渡的大桥风景画,作为此书的压轴。作者出身英伦,聪明绝顶没有多少头发,他还往返大西洋两岸,如此精心安排,不妨窥探昂撒人的焦虑和……得意(xingzailehuo)。
欧洲人对来自东方的力量曾经是如此恐惧,1492年,在伊比利亚半岛,一场攻克格林纳达的喜悦,足以激励哥伦布们投奔怒海、扬帆远航,把欧洲带向了大洋彼岸,掀开了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虎口脱险的记忆刻在西欧人的骨子里,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直到今天,昂撒人敢跟斯拉夫人呲牙,却不得不跟苏丹假装亲密,个中缘由并不复杂,如果细细品读这本图书两遍以上,不难找到答案。
许多人常常认为欧洲是美丽的世界,不仅仅是她本身的绚烂多姿,还因为遥远带来的异域风情的想象。一本漂亮的图书,必然不能与读者保持距离,因为即便文质彬彬,也难免枯燥,让人昏昏欲睡。所以出品人咬碎钢牙买下了200多幅皇家学院珍藏的图片,让读者可以放心亲近图像,不必费劲去太多想象。
看呐,图画里魅力多变的男人和女人,风景和建筑,工厂和乡村,纹章和帝王,舰队和骑兵……你在看着他们,他们也闯过时空,在历史的那一端看着你,所有的这一切,都会让人对欧洲不再感觉遥远,不再心生困惑……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