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尼古拉五世(1447年-1455年在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教皇,本名托马索·帕伦图切利,1397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萨沃纳附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收入微薄,难以负担其教育费用。尽管如此,托马索自幼展现出非凡的学术天赋,通过教会资助进入博洛尼亚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文学。
2、尼古拉五世早期职业生涯以学术为主,曾担任佛罗伦萨主教秘书,并因其深厚的拉丁语和希腊语造诣受到人文主义学者青睐。1435年,他成为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主教,随后因处理教会外交事务的能力被教皇尤金四世提拔为枢机主教。
3、尼古拉五世的晋升之路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对知识与实务能力的重视。尽管出身卑微,他通过学术成就和务实作风打破了传统贵族对教廷高层的垄断。他的背景深刻影响其政策:他坚信文化与宗教的结合是恢复教会权威的关键,因此大力支持人文主义与艺术。
4、尼古拉五世最显著的贡献是创立梵蒂冈图书馆。他视古典文献为“文明的基石”,认为恢复古代智慧能复兴基督教精神。为此,他派遣学者前往欧洲各地搜集希腊、拉丁文手稿,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西塞罗的著作,甚至从拜占庭帝国流亡学者手中抢救濒临失传的典籍。
5、图书馆初期收藏达1200卷,成为欧洲首个系统性保存古典文献的机构。尼古拉五世还聘请人文主义者编纂目录,并建立抄写室,组织修士誊写手稿以传播知识。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学术繁荣,还将罗马重新定位为欧洲文化中心。后世的伊拉斯谟等学者均受惠于此。此外,图书馆的开放政策(允许学者借阅)打破了中世纪教会对知识的垄断,间接促进了科学革命的萌芽。
6、尼古拉五世上任时,罗马因中世纪战乱和教廷迁至阿维尼翁(1309-1377)而衰败不堪。他提出“将罗马建成上帝之城的象征”,启动大规模重建计划。他修复了奥勒良城墙以防御外敌,并拓宽街道、修建输水道以改善民生。
7、最宏大的工程是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原建筑为4世纪的老旧巴西利卡式教堂,尼古拉五世委托建筑师伯尔纳多·罗塞利诺,设计新方案,引入文艺复兴风格的比例与穹顶元素。尽管工程在其任内仅完成地基,但为后世布拉曼特和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奠定基础。此外,他翻新了梵蒂冈宫殿,委托画家弗拉·安杰利科创作壁画,将艺术与信仰结合,塑造了教廷作为“神圣艺术保护者”的形象。
8、尼古拉五世是首位明确支持人文主义的教皇。他相信古典学问与基督教教义可以共存,并吸引大批学者赴罗马工作。例如,他聘请希腊学者乔治·特拉布宗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资助洛伦佐·瓦拉研究古代文献。瓦拉通过文本考证揭露《君士坦丁赠礼》为伪作,动摇了教廷的世俗权力依据,但尼古拉五世仍包容其研究,体现了罕见的开放态度。
9、他还设立学术津贴制度,为贫困学者提供资金,并推动大学课程改革,强调修辞学与历史学的重要性。其政策直接影响了伊拉斯谟和托马斯·莫尔等北方人文主义者。尽管部分保守派批评他“过度世俗化”,但他成功将人文主义纳入教会正统,为文艺复兴与宗教的融合开辟了道路。
10、卡利克斯特三世(1455年-1458年在位),本名阿方索·德·博尔吉亚,1378年出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贵族家庭。其家族虽非顶级权贵,但在阿拉贡王国享有一定声望。阿方索早年接受严格的法学教育,凭借出色的学术能力进入莱里达大学任教,后成为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五世的法律顾问。
11、卡利克斯特三世因调解教会与王室矛盾的能力受到重视,逐渐晋升为教会高层。1429年,阿方索被任命为瓦伦西亚主教,1444年升任枢机主教。他的晋升得益于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但也因其清廉与务实作风赢得教廷认可。1455年,他意外当选教皇,成为首位西班牙籍教皇,时年77岁。
12、卡利克斯特三世当选背景与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1453年)后的欧洲危机密切相关——枢机主教团希望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皇能领导对抗土耳其的十字军。这样,卡利克斯特三世的统治核心是应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13、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欧洲陷入恐慌。他上任后立即号召全欧君主组建十字军,宣称“收复基督教圣地为教会最高使命”。他通过征收特别税、出售赎罪券和抵押教廷财产筹集军费,甚至将自己的珠宝典当以支持战争。
14、1456年,他成功动员匈牙利将领约翰·匈雅提和修士卡皮斯特拉诺的约翰领导贝尔格莱德围城战。此役中,基督教联军以少胜多,击退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进攻,暂时遏制了奥斯曼的西进。教皇将此胜利归功于“圣母玛利亚的庇佑”,并设立“圣母升天节”(8月15日)作为纪念。
15、尽管他多次呼吁法、德等国参战,但各国因内部矛盾响应寥寥,最终未能实现大规模东征。其军事政策虽未彻底成功,却为欧洲争取了喘息时间。
16、卡利克斯特三世在政治事务中展现了强烈的干预倾向。1455年,他介入阿拉贡王位继承纠纷,恢复了胡安娜·德·阿拉贡的名誉。胡安娜是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因宫廷斗争被指控使用巫术谋害前王后。教皇宣布对她的指控无效,并谴责诬告者为“亵渎神圣”。
17、这一裁决不仅巩固了胡安娜之子斐迪南(即后来的斐迪南二世)的继承权,还加强了西班牙王室与教廷的联盟。斐迪南后来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联姻,为西班牙统一奠定基础。卡利克斯特三世通过此案展示了教廷在世俗司法中的权威,但也因偏袒西班牙王室被批评为“地方主义教皇”。
18、卡利克斯特三世以强化教廷集权闻名。他改革教廷财政,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并派遣特使监督地方教会税收,确保资金用于军事和宗教事务。他还加强宗教裁判所的职权,授权其在西班牙等地镇压异端和犹太教改宗者。
19、另一方面为了强化教廷集权,卡利克斯特三世大力提拔家族成员,尤其是侄子罗德里戈·博尔贾,任命其为枢机主教和教廷副相。这一“任人唯亲”政策引发意大利贵族不满,指责他将教廷“西班牙化”。然而,卡利克斯特三世辩称家族成员是“最忠诚的仆人”。
20、其统治虽短暂,却为博尔贾家族日后崛起(如亚历山大六世)埋下伏笔。他于1458年病逝,未能完成十字军理想,但其务实作风为教廷留下了财政与军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