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下载本文档
1、总结高中历史阶段的特色线索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部分,并相互有因果关系。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 (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支配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在这里可以替代,例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就是将这里的“经济”变为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学技术发达;人民勤奋劳动;上一代良好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总结原因的一般公式,请记住)2 .使用时要注意教科书结合,“阶段性特征全录”只起到整理和摘要的作用。 在解答时要注意充实相关教科书的知识。第一尤针织面料先秦(距今
2、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经历了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在内的三种社会形态。 与原始社会的出现和发展和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绝顶(西周)和崩溃(春秋)和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相关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原因。【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一)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由原始人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组成,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氏族成员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八尾、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选举部落联盟引导人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3、(二)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确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在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周王朝加快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区前所未有的奴隶制国家。(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社会正在经历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根据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支配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原始社会,使用的是以石器为中心的简单工具。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人们
4、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中心的定居生活。 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夏朝以原始水利灌溉农业为首的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起来,金属手工工具用于农业生产的春秋后期铁元素器和牛耕的使用,随着生产力的显着发展,随着日本战国、铁元素器和牛耕的普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3、思想文化方面:半坂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含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以评价的信史始于商朝。 随着春秋战国社会的骤变和经济的发展,思想和科学技术繁荣起来。 在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鸟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的b教育中,学校被正式的局面打破,私学兴起
5、的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也发展了d文学艺术。 春秋战国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民族关系方面:我国原始人类不仅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在北起辽河、南到珠江都有太古人类的遗迹。 传说中的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结成同盟,在黄河流域繁殖,后来成为华夏族的主干。 尽管春秋战国、诸侯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地加强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的接触,促进民族融合,国家逐渐统一,为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第二犹针织面料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阶段性特征】秦汉时代是结束春秋战国诸候混战局面的“大统一”时代。 这个时期的阶
6、段性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从社会经济停滞的后退状态恢复初步发展的时期。【基本线索】一、政治方面:(1)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稳定的因素。 这一阶段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时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20年),政治上实现了“大统一”,政权稳定,秦、西汉、东汉政权的交替由于统治后期阶级的不符点激烈,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灭亡,名副其实(也就是说崩溃) 但是,在这些个王朝统治期间,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交替拥有专营权等不稳定的因素也出现了。(2)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成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建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些个的措施包括政
7、治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和军事措施等。 西汉成立后,沿袭秦朝制度,采取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上“罢免百家、自尊儒家思想”,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支配思想。 东汉时代尽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冲击,但这一政治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2、经济方面:秦朝统一后,结束了诸候混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 西汉初期,统治阶级实施与民休产的经济复苏措施,出现了“文景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才出现了繁荣景象。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稳定局面。3、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代和少数民族关系有和平、有战争、和平比战争多、民族关系整体和
8、平友好。(1)秦朝统一后,击溃匈奴,夺回河圈,建设长城。 征服越族地辖区后,加强行政管理,有50万移民到该地辖区,将铁元素器和先进生产技术传递到越族地辖区,促进了那里的生产事业发展。(2)西汉时代,汉皇帝和匈奴实行“亲”政策,汉武帝击败匈奴,稳定了西北边郡。 派张骞到西域,双方加强联系,共同发展。 汉武帝在西南少数地区设置县,加强了联系。 汉武帝在南越设置南海九郡,进行有效管辖。(3)东汉初年出兵两次击败匈奴,派遣班超到西域,密切西域和内地的联系。4、对外关系:汉代空前强大,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流。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洲文化圈不断扩大,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文化圈,波及到了欧洲和非洲。5、文化方面:
9、为了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技文化也迅速发展。 在科学技术上有很多发明创造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技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哲学和史学也有优秀的成就。 文学艺术分别大放异彩。第三尤针织面料三国二晋南北朝(220年589年)【阶段性特征】三国二晋南朝上承秦汉的兴盛,为隋唐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是两大绝顶期的过渡阶段。 这个时期的历史特征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赶上了江南经济大开发和北方的历史时期。【基本线索】一、政治方面:(1)政权交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经历了三国(魏、蜀、吴)鼎立、西晋的短期统
10、一、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南(宋、齐、南朝梁、陈)和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对峙。 最终北周统一北方,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2)政治制度: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 东晋时期发展为一盏茶。 东晋南北朝时,士族势力很大,他们在政治上以看门人的高度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在文化上崇尚清谈。 当时的皇帝都依靠士族的支持。 士族日益腐败,南朝末士族势力逐渐衰退,庶族地主逐渐获得政治地位。(3)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魏孝文帝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赁调制的政治上转移到洛阳,在汉民族地主的
11、政治制度的社会生活中改革纯粹的庸俗习俗。 孝文帝的改革,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不仅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而且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2、经济方面:魏蜀吴三国成立时,三国的支配者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吴、东晋、南各政权统治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经济也有了恢复和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三国时代,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吴国国内的山越族和汉族一起联合开拓江南。 西晋时期匈奴、鲜卑、惩罚、氡、羌族等五个民族内迁,后来分别建立
12、了政权,与汉族联系频繁。 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4、文化方面:各族人民大融合,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贾思勋、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罕、书法家王羲之、绘画家顾恺之、田园诗人陶潜和民间歌曲。 随着佛教的兴盛,雕塑艺术也显示了灿烂辉煌成果。第四尤针织面料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比较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的各民族联系得到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定频繁的科技文化环绕世界【基本线索
13、】一、政治方面:(1)隋朝是继我国历史之后的一个重要王朝。 隋朝的统一,使社会秩序稳定,隋朝开始了前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府兵制,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唐朝以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2期。 答唐前期:支配者内投射隋死教训,调整执政政策,政治明晰,阶级不符点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平和,对外交流盛况,文化事业兴盛,出现“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 b唐后期:政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唐朝从盛衰退。 之后,地方形成节度使的割据,中央出现宦官的专权和执政党的争斗,政局混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唐朝的统治因农民起义的打击而崩溃。2、经济方面:(1)隋朝继续北魏以来的
14、均田制和庸调,经济曾经繁荣,为唐朝封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后来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实施唐朝前期均田制和庸调,积极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施开放的对外政策,呈现封建经济全面繁荣的景象。 b唐后期,安史之乱破坏了农业生产,土地合并不能维持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两税收法律也不能使经济复苏,但从唐后期到明中叶为中国古代的征税奠定了基础。 庄园经济的普遍确立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均田制的破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3、民族关系方面:(1)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炀帝曾三次派遣人到流求(今福摩萨),又派遣人到西域,为中国大陆和
15、西域各族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2)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唐朝支配者实施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以战争、父母、书封、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 .对外关系方面:唐朝,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政府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与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一方面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推进了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唐朝的高度文明对人类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做出了出色的贡献。5、思想文化方面:隋唐时期,中国的科技和文学
16、艺术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隋唐时代的建筑、雕刻印刷、天文、医学都是世界领先的哲学、史学、宗教盛行的文学艺术,永远闪耀的体育活动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 唐文化泽深刻地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代,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唐文化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足迹。第五尤针织面料五代辽宋夏金元时代(9071368年)【阶段性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代的阶段性特征是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民族融合。【基本线索】一、政治方面:(1)从分裂的根据出发,几个民族政权站起来走向统一。(2)封建独裁主义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北宋初,为了加强统治,宋王朝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了唐末以来节度使的割
17、据和武将争夺权的问题。 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控制。(3)阶级不符点、民族不符点、统治阶级内部的不符点被尖溜溜。 北宋中期和元末农民战争阶级不符点尖溜溜的民族战争频繁说明民族不符点尖溜溜的统治阶级中主战和主和、改革和保守等,显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经济方面:(1)经济中心向南移动,南面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2)封建生产方式蔓延到边疆地辖区,宋辽、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进了边疆地辖区各民族的封建化。(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农业、手工业超过了上一代的水平,除了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进、南北作物的相互推进、栽培地区的扩大、手工业部门增加,丝
18、织物业、制瓷器业、造船业、矿业等发达,新兴的棉织品业出现,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3、民族关系方面:(1)各族政权之间有战争和讲和,但“和”是主流。(2)边境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契丹、女真族等迁往封建社会。(3)多民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并存完成国家统一。(4)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民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5)民族的不符点是尖溜溜,民族融合是主流,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例如国境的“楸场”贸易等。4 .对外关系方面:(1)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大部分和泉州是世界知名的商业城市,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从东到朝鲜、日本、从西到东欧和西非。(2)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项发明使中国科学技术面向世界,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五、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1)科技成果显着,中国科技居于世界掌门人地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