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布罗顿的名著。一部基于著名世界地图的世界简史,当然部头可不简单。给大家省时间。
作者是从精心选择的历史上知名的十二幅世界地图的创制过程和思维观念出发,解读产生这些世界地图的时代特征、价值观念、政治经济影响等,最终阐述出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
世界地图,可不是一张纯粹为表明空间位置关系的普通地图。仔细想想其中的四个要点,就会觉得世界地图这个东西真是不简单:第一,世界地图这个视角是谁的视角?第二,凭啥用一堆特定形状和符号(线条、点、三角形、空心圆)来代表世界?第三,根据什么确定的世界的起点、中心、边界?第四,根据什么确定的整个世界的形状?
就会发现,世界地图这个东西,并非我们一眼看上去的那么客观、科学和规范——世界地图,实际上是特定历史阶段,特定文明条件下,我们对世界看法的综合。与其说世界地图是一张客观的图,不如说它就是一个世界观。
从第一个问题来看,之前至少我自己没有想过,其实,人类是以神明的角度来绘制的世界地图,在绘制过程中,人类其实是把自己等同于统治世界的神,这也是为什么在中世纪绘制这东西会被处以刑罚的原因。在神的眼中,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这第一个问题就已经给世界地图定了性——这不是科学,这是哲学。
第二个问题,世界地图并没有客观反映世界,因为在那个图上,其实是一堆特定的符号和图例,让我们无意中以为那就是世界。这其中的关系,就和索绪尔或者维特根斯坦说的一样,单词与其所指的实际事物一样,我们以为它们之间有联系,其实这种联系是我们主观臆造的,并没有这种联系的客观存在。世界地图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的产物。
第三个问题,起点,中心,边界是什么?谁确定的?你可以说是绘图者,那么绘图者怎么又知道我们的国家到哪里为止?为什么是把亚洲而非欧洲放在世界地图的中央?是谁确定的这些不同世界,或者说不同国家间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关系?这也是人类主观的认识和约定。
第四个问题,作者指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是一块平地?因为古代中国人价值认知中,方形是最高贵的形状。而希腊人则恰好认为圆形是最完美的形状,所以希腊人误打误撞地认为世界是球形的。同样,几乎所有历史时期,特定区域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把自己所在的区域、国家放在了世界的中心——这不是所谓的文化中心主义,而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之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确立自己的位置,一定是把周围事物与自己的空间关系进行比对来确认的。正因为如此,世界地图实际上就是时人对世界认知的知识与观念的汇总体现。
即便是当代的卫星地图,你可以说那是科学客观的再现,但同样的,卫星地图再精确,它也是根据人类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来设定最基本的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的,它也是在人类设定的假设框架基础上,精确地再现位置关系而已。一句话,凭什么是“北”而不是“南”位于任何一种地图的上方?这不是科学和客观的结果。
回到2200年前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学者托勒密,也就是第一部地理学著作的撰写者,对于什么是世界地图的观点:考虑在已知世界广泛、普遍的轮廓中各类相关的事物,将已知世界展现为一个单一、连续的实体,还有它的本质和所在的位置。——世界地图真不就是个科学绘图,而是世界观。
第一幅世界地图就是这个托勒密地理学出来的地图,当然,2000年前有没有画出来过地图并不确定,因为这部著作遗失了1000多年,十三世纪突然在穆斯林世界出现。这部地理学著作如果属实,那么它就是历史上唯一一部汇总了公元前200年以前一千年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总和的成果。
这部著作记录了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对地球周长的测算方法,令人震惊的聪明和精确,也记录了后世对埃拉托色尼的反驳和新的测算。最重要的是,托勒密提出了一个直到十九世纪高斯才解决的问题,如何把球面投影为二维平面,托勒密想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其一是投射为圆锥体,一个扇形,其二是我们现在所常见的世界地图平面的样子。
这两个解决方案都有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现用的世界地图平面,其实都是经过适度扭曲的图像,因为高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很简单——那是不可能的。
托勒密世界地图的模样,陆地占了大部分,亚历山大位于中心,非洲出奇地大,居然画对了印度
第二幅世界地图是来自公元1000年的巴勒莫诺曼王国的伊德里奇所著《渴望周游世界者的娱乐》这本地理学著作,里面涵盖了已知世界各区域的地图,以及一副世界地图。伊德里奇之所以能拿出这本东西,源于当时诺曼王国的统治者鲁杰罗二世的开明专治——首次实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和平共处,由此巴勒莫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副地图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以南方为地图的上端。
德里奇世界地图,是以南方为上。以巴格达为尊的世界地图
实际上,只有中东和古代中国是以北为尊的,希腊世界都是以东方为尊。中东和中国以北为尊,大部原因也是因为北极星(紫微星)的地位。伊德里奇的著作,毫无疑问也是对伊斯兰世界学术的集大成——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200年间,伊斯兰世界是世界学术的中心,包括后来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的“智慧宫”,期间可能就藏有欧洲可能已经失落多年的托勒密著作。
当时的伊斯兰学者花拉子密,也沿用埃拉托色尼的方法,对地球周长进行了再次测算,这次测算的结果,比地球真实周长只少了100公里。伊德里奇把托勒密提出的七大气候带,进一步细分成七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绘制了一副地图,并集中收集了每个区域有关流传的游记、传说和地方志,并都作了说明。因此,他这本更像是一个地图集,总体上侧重地理形势和贸易路线,特别注重各地之间的路程链接,最后形成了一副圆形的世界地图,以巴格达为世界的中心。最有意思的是,前面的区域地图都有历史和人文说明,唯独这副世界地图,纯粹就是一个地理地图,不涉及政治、宗教——你可见初期伊斯兰教的开放与包容。
第三幅地图是公元1300年英格兰的赫利福德主教坎蒂鲁普的《世界地图》。这是一幅保存得最完整的最早世界地图,也是典型的十三世纪基督教眼中的世界形象,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神学、哲学、宇宙观、政治、历史的集中反映。
这幅地图是一张兽皮制成,从头颈到尾部,以东方为上,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原型,显示其源自托勒密的基本设定。整幅地图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了整个世界和整部人类历史,都被基督教统一收纳,并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一切起源于亚洲东方,一切终于欧洲西方。圣经中所有的地点,都居于地图的中央,并且距离也都一致。随着圆心距边远,越边缘的地带,就越邪恶、神秘和恐怖。这幅地图也是唯一的一幅,以最虔诚的心态迎接死亡的来临,迎接世界的末日。
赫利福德教堂里悬挂的兽皮世界地图
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坎蒂鲁普为制作这样一张地图,意图是什么,而且,为什么是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的一个小镇上的小教堂里制作并悬挂。坎蒂鲁普生前活得并不如意,虽然是主教,但却是一个边远地区的主教,后来还与英格兰大主教发生矛盾,被逐出教会,到死也没能平反。死后,他的学生继任主教,才逐步帮自己的老师重新恢复声誉,并最终被教皇封为圣徒。
我想起达芬奇密码那部小说,其实,这幅地图才可能是真含有无数密码的宗教图示。
第四幅是来自1402年朝鲜李成桂王朝的《疆理图》,这是目前公认最早的东亚世界地图,也是最早的汉字标识世界地图,比中国和日本存有的世界地图都要早很多。其背景也很有趣——李成桂朝鲜之前是传说中的高丽王朝,高丽王朝派出李成桂大军北上攻打大明王朝,李成桂由于与明王朝关系较好,不愿意执行此命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明王朝支持下,带兵反攻高丽,灭掉了高丽王朝,自立为朝鲜王,开启了朝鲜时代。这幅世界地图,就是李成桂要求属下根据中国、日本的各类参考书目,编辑出来的朝鲜第一幅世界地图。
李成桂的疆理图,是一部扎扎实实的地图,理所当然地把天朝奉为世界中央,朝鲜依附于其上,日本变小了。
当然,这就是典型的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为基本坐标的世界地图,中国以极为夸张的姿态位于世界中央,围绕着它的,就是夸张的朝鲜和缩小的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区域,西域,中亚,印度和东欧的一部分。其实,中国的地图疆域轮廓和范围,基本来自古代神话和古典著作,也就是所谓“九州”的构想,这是早期的政治神话,与宗教没有关系。
在制度技术方面,中国相当先进,西晋的裴秀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制图六法,作为地图制定的规范,明确了比例尺和经纬切分,他制成了禹迹图,目前最早的存本是宋代的版本。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的地理学肯定较同期欧洲各国更为先进和实际,地形地貌的绘制已经相当精确,中国的经纬切分目的就是为了换算距离使用,而非欧洲的经纬乃是将球体投影为平面使用。
宋代碑拓本禹迹图
也可以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两个特征:其一是没有宗教考量,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二是崇尚历史,总是在过去中寻找未来,其三是对中国以外的区域没有兴趣。
从作者对中国传统地理学,即堪舆学的描述来看,西方人对于中国风水的理解,现在也比较到位了——作者解释为,堪舆中的所谓“气”,照他理解是指的地球能量,这种能量是通过山川、河流和季风来流动和传导的,就类似人体的血脉流通一样。风水学与医学一样,是对地球地理进行把脉,山河形势能够说明地球能量的聚集、发散和流动方向,由此可以决定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能量聚散。
第五幅是1507年瓦尔德泽米勒绘制的《世界全图》。这是保存至今最早的印刷版世界地图,也是第一幅明确了美洲大陆为独立大陆,明确了太平洋为独立海域的世界地图,并且显著标明了美洲大陆的名字:亚美利哥。
保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这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从德国一个贵族手中收购而来,开价1000万美元。国会图书馆几乎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完全依靠国人捐赠款项才拿下来——其对于美国实在太重要了,与独立宣言是同等价值——这才是美洲的“出生证明”。
第一次标识上了美洲的世界全图
另一个意义在于,与前面第三幅赫利福德地图,其实才相差200年,瓦尔德泽米勒地图的样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象征着那两百年欧洲国家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一是从过去的东方为上,转变为南北朝向,其二是从过去各种传说和神话为主标识,转变为精确的地理形势标识,其三是从过去顶端为宗教主题,转变为顶端供奉航海主题,其四是从兽皮绘制,转变为印刷品。这一切标志着欧洲的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