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十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
1.美国:早在二战后期的1944年,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与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上的领导地位。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繁荣(特别是西部、南部)。
(2)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经济危机(特别是1974-1975年经济危机尤其严重)通货膨胀严重。
(3)80年代中期,经济开始好转,但是债务负担沉重。(调整)
(4)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西欧:
(1)欧洲一体化进程:
苏曼计划(1950年)→欧洲煤钢联营成立(1951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盟成立(1993年)
不断扩大。
(2)先进的技术基础及新技术的利用,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支持、恰当的发展政策、广大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等都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
(3)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独特优势: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德国是二战战败国;)
3.日本:
(1)先进的技术基础及新技术的利用,作为二战战败国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朝鲜战争美国大量的军事订货,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劳作,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都使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
(2)阶段: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改组和恢复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
20世纪70到90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80年代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八、主线二:社会主义运动:
1.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社会主义运动: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对工人的榨取日益严重。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兴起,代表性的有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少科学理论指导。
(2)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探索→→1848.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指↓导
(3)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4)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社会矛盾激化,于1871年3月,一度建立巴黎公社。
2.一战后社会主义运动:
(1)1917年11月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
(联系中国史: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2)苏维埃俄国在应对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采用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
(3)斯大林时期苏联建设:
实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
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苏联模式形成。
2.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
(1)二战后东欧在苏联的扶持下建立起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都是苏联模式。
这些国家进行过改革,但是都没有摆脱苏联模式,最终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
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启示:今天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2)在亚洲二战后蒙古、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3)拉美: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九、主线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属性)
作为民族解放战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的一部分。
(二)拉美:
1.拉美独立运动:19世纪初期,反对的主要对象西班牙。
2.二战后:1959年1月,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后来建立了拉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联系: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联系中国史同时期:1999年,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印度:
1.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
领导阶层:封建王公,其中杰出的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联系中国史,同时期中国的反侵略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951—1964年)
2.一战后: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二战后:1947年,印度独立,但是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英国的蒙巴顿方案)
4.1971年,巴基斯坦又分裂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四)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凯末尔改革:
1.凯末尔革命:
(1)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一战时属于同盟国集团,是战败国,一战后与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该条约十分苛刻,奥斯曼帝国百分之八十的领土被割占,还有大量的战争赔款。
(2)一战激发了土耳其民族民主革命→→凯末尔革命(1919—1923年),最终废除《色佛尔条约》重签《洛桑条约》,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2.凯末尔改革:革命后鉴于土耳其的落后进行了改革。实行政教分离,提高妇女地位,效仿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学校传授西方科技,以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五)非洲:
1.埃及:
(1)一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
(2)二战后,埃及与1952年爆发了革命,领导人是纳赛尔,成立了埃及共和国。埃及于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2.二战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削弱。
1951年,利比里亚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1)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所以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2)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十、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的主要模式及各自发展历程:
(一)朝贡体系: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以中国中原帝国为核心的等级制网络
政治体系。(关系:宗藩关系)。
最大的特点:不向殖民体系中那样以强凌弱,而是建立在朝贡象征基础上的互相往来。
甚至在交往过程中,更多的是弱小国家从天朝那里取得实质性利益,故而意大利人利玛窦曾说:“朝贡不是世界向中国朝贡,而是中国向世界朝贡。”
朝贡体系自中国秦汉时期逐渐确立,到1895年《马关条约》,清朝最后一个藩属朝鲜被迫与清朝脱离藩属关系,标志着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二)世界殖民体系: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海外掠夺和殖民,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也就是说,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同步的。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三)条约(会议+条约)体系:
近代以来,特别是强国之间确定关系往往通过条约的方式进行。当然,条约也很多时候成为强国以强凌弱对半殖民地国家宰割的一种方式,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等。而在世界近代史上确立的国际关系关系格局有: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18—1648年,欧洲在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国家召开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签订了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上之前和之后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战争后,以英、俄、普、奥为主的战胜国在维也纳开会,最终与法国签订了《第一次巴黎和约》,《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第二次巴黎和约》等文件,构成维也纳体系。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后:
成立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1月,由英法操纵)
(1)协约国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1—6月),会上和会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凡尔赛条约》,协约国和奥地利签定了《圣日尔曼条约》,协约国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和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后废除,又重新签订了《洛桑条约》,这样就构成了以《凡尔赛条约》为核心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美国由于未实现既定目标,即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也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联系中国史: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在美国的倡导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签订了《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联系中国史:《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总结: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二战后:二战后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以雅尔塔会议为核心,会上通过了《雅尔塔协定》,并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所以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二战后依据雅尔塔会议为核心的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国际体
系,结束标志苏联解体。
(2)冷战(1947—1991年)开始标志是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标志是苏联解体。
(3)两极格局(1955—1991年)开始标志是“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结束标志是苏联解体。
(4)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中期—1991年)开始标志赫鲁晓夫关于同美国平起平坐、实
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的提出,结束标志是苏联解体。
5.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