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划分方法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史,以此划分为: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中国近代史划分方法2:依据统治政权划分为:
晚清(1840—1912年)
民国(1912—1949年)民国又分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
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的关键:理清时间、把握每一阶段时代特点、同时联系同时期世界史。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1.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可联系历史事件: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需要海外市场,同时也有实力发动战争。
2.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签订了《天津条约》,战后签订了《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同时期历史大事: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沙皇俄国在19世纪50—80年代,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技术(经济)领域的变革: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这里的甲午年指1894年(干支纪年法)
战后签定了《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的加深了。
可联系历史事件:(1)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得以富国强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
义道路;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这一点上可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战后中国出现政治制度变革:戊戌变法(1898年)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其中的戊戌:干支纪年法)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战争期间:义和团运动。(侵华直接目的)
战后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出现政治制度变革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造舆论。
中国思想界出现以“民主”“科学”为大旗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成立标志中共一大,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最低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确立的标志: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大批军事干部)
1926年开始北伐,到1927年1月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4.土地革民战争时期:(1927—1937年)
中共方面: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攻打南昌失败,秋收起义打长沙失败。→文家市决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革命道路确立。)
三湾改编(1927.9-10):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10月开始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后来又创立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
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方针。
从1930年开始,针对国民党的围剿政策,先后进行五次反围剿。(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
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都城:瑞金。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长征:(1934.10—1936年10月)长征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下: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2)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3)遵义会议(1935.1),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渡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常考说明: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5)吴起镇会师(1935.10)
6)会宁会师(1936.10),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西安事变后,积极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民党方面:
二次北伐:1928年4月开始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张作霖在6月4日退往东北的途中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
东北易帜: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身负国耻家仇,于1928年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
中原大战:1930年5—10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起来与蒋介石的战争,在最后关头,张学良加入并倒向蒋介石一方,最终蒋介石取胜。
从1930年开始,先后对红军进行五次大规模围剿,第五次围剿迫使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在中共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方面:
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军侵略上海,十九路军抗战,蒋介石命令第5军增援。
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5.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可联系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
局部抗战:(1931—1937年) 全面抗战(1937—1945年)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主要:正面战场) 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主要:敌后战场)。
国民党方面: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22次大型会战。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是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共产党方面:1937.9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的一部分)、百团大战(1940年)等。
6.争取和平与民主(1945.8—1946.6)
说明:新中国成立时解放战争并未结束。
归纳总结中国近代探索历程,并与西方国家形成对比: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革命。
(经济、技术) (政治、制度改革) (政治、制度革命) (思想、文化)
2.联系世界史内容:
(1)英国:
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思想) (制度) (经济、技术)
(起源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英国) (君主立宪制) (英国是首发国家)
(2)法美: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美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思想) (制度) (经济、技术)
(中心:法国)
3.中国和欧美主要国家对比结论:
探索历程正好相反,中国是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由表及里;而欧美主要国家则是由思想到制度再到技术由里及表。
内在逻辑联系:中国遭受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首先看到的是欧美工业革命的成果,即洋枪洋炮等先进的器物,所以开始从技术层面入手学习西方进行洋务运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又惨败,发现除了技不如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制度,于是分别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辛亥革命爆发,而制度变革总是经历失败和挫折,于是又认识到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1.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2.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3.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
4.社会主义建设在徘徊中前进(1976—1978年)
5.1978年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2年召开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每5年召开找一次大会)
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类历史,开始于三四百万年前,而文明史的萌芽则是距今仅仅约1万年前开始的农业革命。
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较少,历史的的发展呈现相对封闭和独立发展的特点。但是,在亚、欧、非大陆上也曾出现过很多伟大的征服者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如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都,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早期文明史分为五大部分:
埃及部分、西亚部分、印度部分、中国部分、希腊罗马。
中国部分在中国历史中已经划分过,所以现在只把其它四部分进行归纳:
(一)古代埃及: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1.史学界通常按照曼尼托所划分的31个王朝进行研究。
2.古埃及未能延续,公元前525年波斯占领埃及。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推翻波斯帝国在埃及的统治,埃及的31个王朝到此结束。埃及并入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由其部将托勒密一世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到公元前30年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二)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出现小国。
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后又经历外族入侵和内乱。
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公元前18世纪,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元前5世纪后期: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