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成果的互联互通——《秦楚经纬》代后记
这个因发愤而兴小制作的面世实在拖得有点久了。把一个应该极短时间里快速脱手的短平快拖了四年,或者也是计划不如变化吧。造成这样的拖沓、如此之长的等待,皆因制作途中出现了太多干扰。而干扰并非来自外界,主要是制作过程中时常杂念涌动,把我带离了原有节奏,造成最初的努力每每被置之脑后。所幸写作旋律没有中断,光阴没有虚度,分心的精力也大多用在相关题材的写作整理上了。四年来,整理旧作,打造新作,居然先后印行了《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菜九段集2017卷》《刘邦解码》(《走进汉高祖》之二)《屠刀集·续集》《古史杂识》(2005初版,2020增补)《肾学经纬——胡剑北形体医理学学习笔记》《高祖本纪汇注》(与田秉锷合著)《国医大师李济仁——桃李文荟2019》八种出版物。其中只有《菜九段集2017卷》《肾学经纬——胡剑北形体医理学学习笔记》完全是新的,其余均是基本成型的作品,稍事整理即实现印制。《肾学经纬——胡剑北形体医理学学习笔记》《国医大师李济仁——桃李文荟2019》以外,多数都是秦楚时段的,都有助于本作业的更好完成。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二十多年来,菜子一直在无计划无系统地进行着秦楚之际史实考据——每每是随机性介入,继而再随意性开进,开垦完一片,又乘兴开垦另一片,整出来的玩艺儿虽多,也是东一下西一下无序化碎片化。鸡年(2017)正月初一因心肌梗塞差点挂掉,才下决心依据汇报提纲将秦楚之际历史作一整体性叙述。
最剧烈动荡的秦楚之际,一直以来淹没秦汉史中,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时期。班固在《高帝纪》里大致粗略地作了这一时段的整体性叙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七至卷十一,将主要史料编织进班固的叙述主线,形成了后世基本遵循的历史认知框架。现代楚汉相争大热,然而名嘴大腕们在高端讲坛上千变万化的叙述,基本上都是解读普及司马光的叙事框架。菜子二十多年的考据,发现这个叙述框架存在太多的错误,而且是一错上千年的错误,原因是主流认知因忽略了太多的细节。如果菜子不指出来,还会继续错下去。当然,即使菜子指出来,人们多半会不予理睬,原有的错误也还是会继续下去。早先菜子编辑《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发现学术钜子钱大昕考订出太多的元史差错,两百年后,那些元史差错估计还继续存在着。菜子重蹈钱大师的覆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这正应了菜子的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中国人就最不认真。只要给出一个说法,中国人就认了这个说法而不去较真。无论菜子发现司马光的框架有多少不合适,因这个框架已根深蒂固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了,雷打不动,不亦宜乎。
按司马迁的识人标准,菜子一定是才不过中人。怎么流传了千年的叙述框架别人没看出来问题,让你个中人看出来了?你个菜鸟认为的错误叙述,用的也都是《史记》里面的原始材料啊?
大概所有痛恨菜子添乱的人,都是坚定这一立场的。菜子最早做历史考据的主要判断是记载是否合乎人之常情,在肾泰网深造后,菜子可以用从互联网企业学到的行业皮毛更好解释自己的考据成果。即纵然是收载在《史记》里面的材料也有真实史料与虚假史料之分。史料也是数据,是数据就有品质高下,有价值数据,也有垃圾数据。何为价值数据,何为垃圾数据,不是菜子随口而定,而是要看这个数据能否与其他数据互联互通,与其他数据能否兼容,如果不能,这个数据就有问题了。如果同类史实有其他数据能互联互通,就可以确立何者为价值数据,何者为垃圾数据。有了这个理念之后,菜子就开始陆续将原先的考据批量做成秦楚数据的挖掘与清洗,明显的说服力更强了。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不同在于,前者的要求更加严苛,一个框架有一点不谐,就运行不下去,在现实运用中就会碰壁遭拒,绝无可能出现有重大瑕疵还能存在两千年的情况。人文学科就没那么多讲究,后人沿袭前人,哪怕有人指证前人错了,也可以不予理睬,一如既往、相安无事地陈述两千年。如果将自然学科的手段方法引进人文学科,将会大大改变学科面貌,或者菜子将成为先驱与功臣。
菜子近三十年来发现的大量假史,一直想将它们从叙述框架中剔除出去,但不容易。有了大数据概念后,应该容易很多。因为不一定要剔除出去了,给那些明显不合规的垃圾数据打上标记,就可以了。所以菜子今后的主要工作,是给史料中的虚假记载打上标记,不能再让它们再鱼目混珠了,都混了两千多年了,也混够本了。
班固与司马光确立的叙述框架,实为他们对史料理解的结果。问题出在他们即没有将全部史料逐一印证,也不知道用互联互通手段检验这个框架,结果让假史欺骗了。如果他们知道互联互通,肯定那个叙述框架会与现在大不相同。比如成为定论的郦生说降齐国,显然凭三寸不烂之舌要让齐国降汉,过于异想天开了。此前韩信听从李左车写信让齐国臣服了,怎么又要麻烦郦生一次?开始怀疑,然后果然发现,韩信攻齐不是原有的老弱残兵而是刘邦划拨的精兵强将,韩信以外还有几路汉军强攻,另外郦生根本没有权力让汉军停止进攻。所以郦生使齐是真,让齐臣服是假。
菜子秦楚时代的考据作业肯定不下数百篇,现运用从肾泰网学到的大数据皮毛,以汇报提纲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将各种考据融入互联互通的整体性叙述。如果菜子的努力真的能将原有的错误认知框架更正转换,则不仅是菜子之幸,更是学术之幸。不过依中国人不认真还特别倔的尿性,你把假史批到体无完肤也不管用。把假史批到体无完肤是菜子的事,广大读者不买账是广大读者的事,各行其是可也。
菜九段
2021年3月于九公茶坊
值此作告竣之际,恩师李济仁教授病笃、仙逝,未能看到他也牵挂的作品问世,是为憾。
秦末战事汇报提纲(秦楚经纬)
●没有陈胜,反秦这把火根本烧不起来。●秦二世少子说是天才发明。●陈胜不是农民,是旧楚军人。●陈胜之起是天亡秦的先兆。九百人未散是一支可观的力量。
●没有章邯,秦王朝就提前谢幕。●章邯兴起,胜负的天平倒向了秦。
●没有楚怀王,反秦势力即刻式微。●楚怀王的战略分工英明正确。●没有刘项,就没有反秦的胜利。●刘项是秦的天然克星,也是不世出的天才。●刘邦的战略任务构成复杂,居功至伟。●钜鹿一战,秦之覆灭不可逆转。●秦军的王离地位高于章邯但是能力不及。●刘邦的壮大关键在于取得陈留积粟。●项氏武装集团的崛起改变了秦楚对抗格局。●刘邦的胜利丝毫没有占便宜成分。
●刘邦的失策及其损失。项羽对刘邦的防范与封堵。●韩信没有拜大将,也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定三秦的侥幸成分。●刘邦最初的击楚只是为了讨公道。但那个分配方案是他自己认可的,所以理不直气不壮,需要拉拢与其心态相同的诸侯抱团出战。●义帝之死让反楚的旗号与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妙不可言的是反楚阵营的结构没有变化。
●项羽全力击齐是旧有怨恨与新矛盾的总清算,这就让汉阵营钻了空子。●项羽以下的楚将都抵挡不了刘邦。●项羽收复彭城是天才式的行动。●汉在彭城受到打击的主要是首脑机关,但造成联盟的解体。●赵见汉败彭城开始对汉进攻掠地。●刘邦迅速稳住阵脚,彭城惨败成了清算异己的重要转机。
●刘邦先放过赵,打击其他地方武装。●刘邦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一举平定魏赵代。目标赵代,魏是纯粹的受害者。●韩信的目标是抄赵后路,灭魏只是顺便的事,只是理由不正当。●韩信击赵是乘虚而入,没有遇到赵军主力,更没有背水一战。●赵军主力已经在汉之河内及赵之邯郸一线与汉激战,汉军主帅就是刘邦。●楚汉在赵地的会战被湮没。楚曾在朝歌邯郸两处得手,旋即被汉夺回。
●楚汉荥阳相持是楚汉战争的主战场。●谁也对付不了项羽,只能刘邦与其死磕。●如果不是刘邦缠住项羽,各路汉军都可能被迅即摧毁。反过来也是一样,刘邦到哪里项羽也会追到哪里。●楚汉战争的缺项太多。●刘邦与项羽的缠斗不止在荥阳一线。●汉军是四处开花,楚军就是项羽一个人四面出击。真正的以一人敌天下。
●楚汉相持荥阳时汉已占优势,能够抽调强大兵力击齐,但就是奈何不了项羽。实际上是项羽一个人在与汉集团对峙。●灭齐是汉的既定方针,郦生的使命并非说降,而是正常国际交流。●攻齐汉军远非韩信一路。韩信击齐不是偷袭,应该是强攻。●楚救齐的战场未必是潍水,龙且不是死于韩信之手。
●龙且之灭加速了楚的溃败。●刘邦假意和谈使家眷回归。●鸿沟之约是刘邦的烟幕弹。刘邦根本没有和谈的意愿,也不是受到怂恿才毁约的。●楚汉的最后决战是汉方预设了战场,一切在刘邦的谋划下进行。●垓下不是决战场所,只是项羽弃军逃跑之所。
秦末战事的现行记录或者现行记忆错误甚多,甚至扭曲。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项羽方面的记录完全没有,只能通过汉军的动态推测楚军的动向,而汉对失败的记录基本很少。二是刘邦的战略伙伴吕泽因汉大臣剿灭吕氏集团而遭到彻底清除,与吕氏有关的记录被删除或功劳加到别人头上,比如消灭龙且就是吕氏武装的功劳。吕氏武装也是个庞大集团,并非刘邦的直接部下,而更象是合伙人,其官衔体系与刘邦都完全不同。最终吕氏部下有两个进入汉十八功臣,其中丁复的受封户数仅次于曹参、周勃,而远高于樊郦滕灌。吕泽集团的功劳可能部分渡让给韩信,比如击齐。更多的是湮灭了,混在刘邦集团里,比如定三秦之灭翟是吕氏武装之功;或者干脆不提,造成历史记录的缺失,比如最后会战前在南阳一带作战。三是陈豨因反叛被削去功劳。陈豨是资格比刘邦还要老的反秦武装,估计一开始加入到吕泽部,平定三秦时单独列出,参与了平定代与赵的战争,最后承担了汉之北方军事总责。陈的功劳后来归到韩信的功劳里了。四是韩信记录明显水分过大。韩信的功劳没有那么大,其战胜的对手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韩信的历史之假,是整个楚汉战争记录之假的重要因素。围绕着韩信之假,有郦生记录之假与张良记录之假。黥布之假也是一个构成。
另外,张良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计谋。即使是最后的决战也不是张良怂恿的。
本提纲基于菜子的成名作而作:
●《千古一王——陈胜王》、
1. 关于陈胜的是非曲直
2. 陈胜的楚人身份与出生地
3. 陈胜的军旅生涯
4. 陈胜破了秦始皇的局
5. 秦二世的继承权之谜
6. 陈胜的成绩单
●《千古谁识战钜鹿》、
1. 赵地复杂的军政态势
2. 楚的战略部署
3. 号令系统混乱的秦武装
4. 决战前的敌我战场态势
5. 决 战
6. 余 响
●《千古不散鸿门宴》、
1.鸿门宴因何而设
2.有缺陷的怀王号令
3.刘项走向鸿门的过程
4.战胜或者毁灭
5.谈判只是一个过场
6.没留明文的协议
7.诡异无比的鸿门宴
8.事件的余响
9.鸿门宴的是是非非
●《生为亡秦楚义帝》、
1. 不能让误解成为永远
2. 纵使无为也有为
3. 一手导演大决战
4. 令人费解的不作为
5. 绝响与遗响
●《才高九斗说项羽》没有细目
●《张良的地位是铁哥们刘邦捧起来的》
1. 张良地位无限拔高的基础
2. 铁哥们的关系不够铁
3. 张良的自知之明
●《股评家张良与操盘手刘邦》无细目
●《汉灭齐战役考释》
一、 灭齐是当时战局发展的需要
二、 灭齐是汉集团深谋远虑的结果
三、 汉定齐的效应
四、 定齐事件的几点疑问
●《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
一、 吕氏武装的存在理由及其组成
二、 吕氏在反秦战事中的作用
三、 吕氏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
四、 刘邦对吕氏功劳的酬谢形式
五、 汉初政治与吕氏的结局
●《重审韩信罪案》终极版
一、四面透风的官方文本
三、刘邦封死了韩信的反叛之路
四、韩信遭遇双重莫须有
五、韩信的所谓取死之道
六、韩信之死的后续反应
七、韩信的幸与不幸
八、韩信战绩考
九、韩信的历史评估何以虚高
结束语
●《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
引言
1.韩信真的会跑吗
2.韩信拜将的背景破绽
3.韩信拜将的过程破绽
4.拜将台对话的真实原型
5.“拜将”之后韩信没有作为
6.拜将台神话是谁炮制的
7. 为什么说是蒯通在编造韩信假史呢
8.蒯通编造韩信假史的动机何在
9.韩信的真实功绩简述
10.结束语
●清理陈豨乱象
失败的掩埋
陈豨的史前史(灭秦)
陈豨的史前史(楚汉战争)
陈豨之叛前的北方形势
盖棺定不了论的吕泽
陈豨之反
平陈豨之叛
结束语
●《读〈傅靳蒯成列传〉》未立细目。
●千古奇冤话魏豹
魏豹称王
魏豹与汉的关系
魏与汉的分道扬镳
魏豹的结局
魏豹何以蒙冤
魏豹反叛的旁证
汉灭魏其基本史料
●千古谁识汉灭赵细目
1.汉击赵前的国际态势简要回顾
2.汉与赵的交集
3.汉的真实处境
4.赵的情况比较复杂
5.冤屈到死的魏
6. 关键人物陈馀身处何地
7.汉赵战争的主战场
8.靳歙战赵解
9.刘邦在对赵作战的作用
10.被漠视的楚汉赵地会战
11.韩信战赵事迹简析
12.张苍事迹的隐义
13.汉赵战争始末简要回顾
14.结束语
●《千古谁识李左车》没有细目
●《千古谁识背水阵》
1.短命的汉赵结盟
2.汉赵战争是由赵发起的
3.汉对赵的战争应该是刘邦在主导
4.击赵前的韩信动向
5.张耳与韩信的会合
6.先来查看有无李左车
7.勘察史料地理见背水战之荒谬
8.背水一战过程之荒谬
9.陈馀、赵王歇,都没有死在背水一战
10.韩信攻赵的实际路线
11.韩信战赵的真实功绩考
12.是谁编造了背水一战神话
●《千古谁识战垓下》
1.从未得到认真解读的楚汉和约
2.和约的操作难度,就是刘邦阴谋的空间
3.刘邦从来没有打算遵守和约
4.汉军固陵大败或纯属子虚乌有
5.根本不能成立的张良计
6.楚汉最后的决战是在陈下而非垓下
7.还原楚汉最后一战
附:楚汉决战史料汇集
以上独立专题,以及尚未刊布的《淮阴侯列传考察报告》,基本上颠覆了现有的历史记忆,日后当以此为主干,对秦末战争来个总梳理。
作者简介:菜九段,医学学士(安徽中医学院1983)医学硕士(皖南医学院1988)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学术顾问(肾泰网、南京大哉文化)写作者。著有《混沌外的乡愁》《古史杂识》(2005初版,2020增补)《历史的侧影——透视重大历史的关节点》《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高祖本纪汇注》(与田秉锷合著)《菜九段集2017卷》《屠刀集·续集》《刘邦解码》(《走进汉高祖》之二)《简明成语词典》《汉语歇后语小词典》《新编歇后语大全》《肾学经纬——胡剑北形体医理学学习笔记》《国医大师李济仁——桃李文荟2019》《秦楚江湖》。另有待出版的《八卦楚汉》《菜九段文案速递》《师友集》《菜九段诗文集》《秦楚纲鉴》(与田秉锷合著)等。
从秦末战事汇报提纲说开去(秦楚经纬代前言)
2015年,菜子过境芜湖探望恩师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李老饶有兴味地问起菜子的秦末战事研究,菜子讲了个半半拉拉就告退,李老非常失望,真是恋恋不舍。菜子也因此内疚了很长时间。直到前不久(2016年10月),才将这段研究稍作整理,专程去向李老汇报,让李老再开心了一下。这个汇报就是以重塑楚汉历史为目的的秦末战事汇报提纲。向李老汇报后,将此提纲在好友中传播了一下,收到若干惊呼,以为颠覆了现有认知。其实提纲中列出的所谓成果都已陆陆续续刊布过,只是一旦集中在一起,还是有骇人听闻、炫人耳目之效。正好鸡年(2017)正月初一菜子突然心肌梗塞差点挂掉,觉得人生无常,以尽可能少留遗憾为妥,所以要尽量把人生的心得整理出来。而菜子的所谓心得多体现在历史考据方面,体现在由秦走到汉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菜子用力较多,质疑了太多的历史记载,如果有所谓历史研究贡献的话,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一块。换言之,对秦末战事的认知理解算是菜子的强项,菜子不作为,怎么可以呢?所以决定以原有汇报提纲为基础,尽快将对秦末战事的理解熔铸成篇,以便从整体上校正对这一段历史的错误认知。提纲见附录。
秦末战事正好涵盖了由秦走到汉这段历史,这个历史在司马迁那里有个固定区划,并为此作了个月表,即《秦楚之际月表》。秦楚之际在历史上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秦未亡,楚已兴,而且楚兴之后,天下之权即在楚不在秦。二十多年前,菜子很偶然地接触到这一时期的历史,因很偶然地发现了几个前人没有触摸到的问题,便来了劲,加大了专注。1996年起,在田秉锷先生的引导鼓励下,菜子下大气力探索这个历史,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多到难以置信。于是难免怀疑是否自己弄错了,怎么如此多的问题前人居然没有发现(当时及日后对菜子不以为然者也是这样说的)。经反复研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没有弄错,所以菜子的那些私得还真的可以算作成果呢。
菜子在起劲搞历史考据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即在新的出土文物发现之前,不宜否定现行记载。在菜子看来,这样的说法有太多懒汉成色。菜子完全就在人们都用烂了的老材料中,发现了很多对不上茬的历史记载。只要对不上茬,就肯定有问题,有问题就应该查处,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菜子常常用现有记载就有所解决,且为数不少。如果用现有记载可以解决,为什么要期待新的出土文物?何况出土文物也不是万能的,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哪能勾勒到纤毫毕现?
都是用现有资料在解读历史,难道菜子能翻出什么新花样?没想到,还真能。简言之,通过仔细研读史料,就会发现,无论是陈胜、楚怀王,还是刘邦、项羽,还是张良、韩信,都与人们固有认识中的陈胜、楚怀王、刘邦、项羽、张良、韩信出入不小。正因为如此,菜子才需要搭上老命,把这一段的历史细读呈现给读者。
秦末战事的现行记录或者现行记忆错误甚多,扭曲严重。造成如此严重错误记录的原因,菜子在汇报提纲中大致归纳了四个——一是项羽方面的记录完全没有,只能通过汉军的动态推测楚军的动向,而汉对自己失败的记录基本很少。二是刘邦的战略伙伴吕泽因汉大臣剿灭吕氏集团而遭到彻底清除,与吕氏有关的记录被删除或功劳加到别人头上。而菜子正是发现了吕氏的存在,而且应该是巨大存在,断定但凡不能反映这个巨大存在的历史记录,肯定是严重失真的。三是陈豨因反叛被削去功劳。四是韩信记录明显水分过大,并且韩信的历史之假,是整个楚汉战争记录之假的重要因素。与韩信之假相关联的,有郦生记录之假、张良记录之假与黥布之假。由此可见,项羽以外的三个原因全是汉内部的相互关联性原因,真是盘根错节,很难理出头绪。关键在于这些虚假的史料都流传了下来,深入人心,严重影响后世的判断。所以菜子解读的重心就是要做剥离一点澄清一点的工作,尽己所能恢复历史真实。
即使菜子对此阶段的边边角角十分熟悉,要在错记丛生的条件下既能讲清楚,又不能太罗嗦,还是有不小的难度。因史料中缺少汉方以外的资料,所以叙述时很多分析需要从汉方资料中推导,这个先天不足是没有办法克服的。因为假史太多,所以解读时免不了要花时间用篇幅校正人们牢不可破的错误记忆,这样势必会影响叙述的整体性,又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过程中还要时刻盘算权衡,假史清理到什么程度,证伪到什么程度,发挥到什么程度,诸如此类的事情。这大大超出菜子的能力,难免会顾此失彼狼狈迭出,这又是一个避免不了的事。还有一个尴尬就是,菜子明明知道某些史料出于上述某种原因完全不可信,也还是要用这样明显有偏向有问题的史料来推导当年的历史,好象舍此之外别无他途。尽管如此,菜子仍然要勉力前行。好在司马迁留下了大量的基本资料,也由于多年的努力,大致能辨认出有问题史料,并知道它们是怎么造成的,有哪些史料需要慎重对待,有哪些史料不能信以为真,有哪些史料根本要否定掉。正因为有这样的基本认知,所以还是有条件得出与事实最大限度接近的推断。或者即使得不到正确的解答,也能很有把握地将类似情况作为问题提出来,以便读者判断其能否接受。大家不妨看看,菜子的解读与以往的解读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确认与评判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