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海怪】远古怪鲨嘴中竟然长出了锯条!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元,当时的地球上生活着许多奇怪的生物,其中就包括了一种怪异的鲨鱼。
由于鲨鱼属于软骨鱼类,骨骼很难保存成为化石,反而是珐琅质的牙齿更容易留存下来。1899年,古生物学家在俄国的乌拉尔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旋锯形的怪异化石,上面还有非常规则的锯齿。古生物学家判断化石属于某种史前生物的牙齿,于是将其命名为“旋转的锯”(Helicoprion)。
虽然在俄国发现了旋锯形的牙齿化石,但是古生物学家却并不知道牙齿属于哪种动物,直到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利弗·佩里·海(Oliver Perry Hay)在爱达荷州发现了同样的化石,他才猜测牙齿属于某种鲨鱼,但是这样的牙齿是如何长在鲨鱼的嘴巴里呢?古生物学家立即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古生物学家最初认为旋齿鲨的牙齿长在其背鳍或者尾鳍上,是自卫用的武器,但是很快就被认为并不靠谱,牙齿当然应该是在嘴巴里了。既然牙齿在嘴巴里,那么旋锯形的牙齿长在上颌还是下颌上呢?最新的研究已经确定牙齿位于下颌的前端,不过这样的牙齿无法完全容纳在嘴巴中,这种怪牙齿又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看看牙齿的外形吧,旋齿鲨的牙齿由内向外一共有三圈,其中第一圈长有32枚牙齿,第二圈长有36枚牙齿,第三圈长有41枚牙齿。旋齿鲨的牙齿按照齿列螺旋方向由内向外排列,其中最中间的小牙齿只有7毫米长,而最外面的大牙齿长度为40毫米长。这样的牙齿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因为大家很容易将其等同于旋转的旋锯,具有强大的切割能力,可旋齿鲨的牙齿并不会转,所以并没有恐怖的杀伤力,甚至不如常见的鲨鱼牙齿呢。
古生物学家起初也对旋齿鲨牙齿的使用及猎物充满了疑惑,但随着研究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旋齿鲨的牙齿以带硬壳的头足纲为主食,也就是菊石和鹦鹉螺。当旋齿鲨进食的时候,它会用下颌螺旋状的牙齿钩住菊石或鹦鹉螺前面的软体部分,然后上下颌一起挤压猎物的硬壳直到将软体全部从硬壳里完全拽出来。没想到吧,旋齿鲨独特的牙齿非常适合脱去菊石和鹦鹉螺的硬壳,是完美的脱壳器。除了头足纲,旋齿鲨也会以小型的鱼类为食,它会高速冲入鱼群之中,用牙齿疯狂剪切,然后再不急不慢的将受伤失去行动能力的小鱼吞掉。
由于仅发现了旋齿鲨的牙齿,所以关于它的体型基本上都是推测的。起初,古生物学家推测旋齿鲨的长度超过10米,甚至达到了12米,和鲸鲨一样长,但是目前的观点认为旋齿鲨的长度在5至8米之间,和姥鲨一样大。长度确定的同时,旋齿鲨的外形也得到了确认,它的身体外形流线,背上有三角形的大背鳍,身体两侧长有一对胸鳍,尾巴上有着分叉的尾鳍,一看就是善于高速游泳的运动健将。
靠着随处可见的食物,再加上优秀的游泳能力,旋齿鲨在二叠纪的海洋中如鱼得水,它的化石也出现在世界各地,不过在距今2.5亿年前,一场毁天灭地的大灭绝杀死了地球上大部分生命,旋齿鲨也难逃一劫,只留下嘴中怪异的牙齿证明它们曾经存在和辉煌过。
参考资料: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