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属于大型鳍脚类,看上去憨憨的,但它的史前亲戚却相当凶暴。
史前海象
海象虽然名字里有个“海”字,但却是货真价实的哺乳动物,其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鳍脚亚目——海象科,而且是海象科内现存唯一的物种,不过在史前时代的海象科也曾经人丁兴旺,遍布于北太平洋两岸,而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孪海象(Pontolis)。
孪海象生存于距今1160万~533万年前的中新世至上新世时期,分布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化石在美国的加尼福尼亚和俄勒冈沿海地区被发现。孪海象早在1905年被命名,但是在2020年古生物学家根据最新发现的化石又命名了孪海象下的两个新种,使其属下拥有了三个种,分别是:P. magnus 、P. barroni 、P. kohnoi。
根据化石推算,孪海象的体长可达4米,体重在2至4吨之间,最大的化石标本则可能来自于一只体长达到5.5米的个体,体重更是坐稳4吨。今天的雄性海象体长在3.3~4.5米,体重1.2~3吨,所以孪海象毫无悬念的成为已知最大的海象科成员。即便放眼整个鳍脚亚目,能够在体型上与孪海象一较高下的也只有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雄性南象海豹的体长在4.2~5.8米,体重1.5~3.7吨。最大的南象海豹个体是在1913年被射杀的,其体长达到了惊人的6.85米,体重5吨,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孪海象的最大个体能长多大,不过与南象海豹相比依然是不分上下。
尽管与南象海豹的体型差不多大,但是在危险程度上两个物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我们已经发现了孪海象长达0.6米的巨大头骨化石,其嘴中长得并非海象那种细长的长牙,而是发达粗壮的犬齿,这种犬齿很明显是用于撕咬大型猎物的,所以孪海象的食物不仅仅包括乌贼和小鱼,很可能还有更大的目标,比如其他鳍脚类。在捕食行为上,孪海象更接近某些海豹。除了捕食,孪海象的牙齿也是争斗的武器,雄性之间的战斗不仅充满了力量感,而且会非常血腥,就好像今天的南象海豹那样。
像海象一样,孪海象的身体圆滚滚的,相当肥硕,因为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以抵御海水的冰冷。孪海象的四肢进化成鱼鳍一样的鳍状肢,也这是其所在家族鳍脚类的名字来源。与后肢相比,孪海象的前肢更大更强壮,不仅能够在游泳时划水,也能够支撑身体在陆地上缓慢爬行。
虽然孪海象不是最大的鳍脚类,但也是已知最大的鳍脚类动物之一,而且向我们展示了海象科在史前的多样性。海象科中还有一个更加怪异的史前巨兽,它就是嵌齿海象(Gomphotaria),我以后再给大家介绍。
乌克兰古生物艺术家Roman-uchytel 善于复原史前巨兽,他的一组作品就复原了孪海象的模样,并且与海象对比,以展示这种史前海怪的风采。
参考资料:Biewer, Jacob N.; Velez-Juarbe, Jorge; Parham, James F. (1 December 2020). "Insights on the Dental Evolution of Walruses Based on New Fossil Specimens from Californ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40 (5): e1833896. doi:10.1080/02724634.2020.1833896. ISSN 0272-4634. S2CID 22881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