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图腾之一,自古以来便被看作是神鸟和吉瑞之兆。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玉凤,姿态生动、造型优美,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石家河遗址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遗址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包括居住区、墓葬区、手工业区等,总长度超过1公里的西城垣和护城河遗迹留存至今。在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玉器文化开始兴起,目前发现了数百件精美绝伦的玉器。闭眼冥想,“触摸”那些代表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最高峰的艺术品。
凤形佩
玉鹿
印信台遗址
据国家文物局官网相关资料介绍,石家河遗址位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2014-201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天门市博物馆对遗址核心区进行系统勘探,并重点发掘谭家岭、印信台、三房湾、严家山等遗址。图为湖北天门石家河印信台遗址的数处人工黄土台基、陶缸遗迹、土坑墓、瓮棺葬。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它们被石家河文化晚期的文化层、土坑墓叠压或打破。台基之间的低地填埋大量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厚胎红陶缸、红陶杯等废弃品及少量人骨残骸,有些废弃的红陶缸还呈现排列有序、相互套接的状态,部分红陶缸上新发现多种刻划符号。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石家河印信台遗址是一处石家河文化晚期多次进行祭祀活动的特殊场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石家河遗址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开展考古发掘的遗址之一,是著名的石家河文化的命名地。石家河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
沙洋城河遗址是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城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图为湖北省沙洋县城河遗址发掘现场。中新社记者 吴奇勇 摄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资料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评价,以石家河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家河玉器工艺之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对中国玉文化包括玉器制作、使用乃至玉礼器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在对湖北省沙洋县城河遗址进行勘探发掘。中新社记者 吴奇勇 摄
玉神人
玉虎首
北京故宫“何以中国”展上的新石器时代后石家河文化黄玉鹰攫人首佩。
鸟首璜形玉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