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大洪水与月亮起源

将中国古代神话,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几个同时期故事的片段连接起来。去掉其中的神话部分,留下纪实部分,就可以看到史前大洪水的前后与月亮的起源了。

先说大洪水,世界各古老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在古墨西哥、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地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还有吉尔伽美什在史诗中写道:“洪水伴随着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在南半球,南纬30度的复活节岛,岛上土著世代口述相传,指出当地以前本来是块名叫希瓦的大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沉没的太平洲)后来被大洪水淹没,大部分地区都淹没在太平洋海底,只有复活节岛、波纳佩岛、夏威夷岛等诸岛——这些当年的高山险峰尚突出于海平面。而夏威夷的正确发音和希瓦极为相似。太平洋岛国斐济的首都就叫苏瓦。

与复活节岛遥隔万里的新西兰士著也把他们祖先的土地称作希瓦,据他们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新西兰东方的希瓦土地,后来因为陆地淹没,才逃到新西兰。

著名的英国民族学家,弗雷责.本杰明在考察了大量的民族历史传说后发现,几乎所有北纬30度民族的上古传说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而且内容惊人的相似。

《圣经》上是这样说的:“在2月17日,天窗打开了,巨大的渊薮全部被冲溃。大雨伴着风暴持续了40个白天和40个黑夜”。而诺亚的方舟,也足足在水中漂流了40天,最后才搁浅在高山之巅。

我们再看看中国关于上古的这次大洪水的记载:

《山海经.海内篇》记载:“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

《孟子.滕文公》记载:“当饶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淮南子.览冥训》曰:“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

再有就是,大洪水的水位描写和时间描写,几乎完全一致。洪水都是淹没了平原、村庄、树木和矮小的丘陵。最后只有逃到了高山上的人才得以活命。持续时间可以统一在100到120天左右,也就是3到4个月之间。而高峰期都维持在40天左右。

洪水肆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也许那时就只有少部分人,因为部落扎根在高处,得以幸免于难,而曾经辉煌的文明,被淹没到海底,这才留下了,描述史前文明的只言片语,变成了神话故事,代代相传。

再说月亮,世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一个就是在史前大洪水之前天上是没有月亮的。由于很多民族都有相关的史前大洪水的记载,基本上是可以断定在很久以前存在史前大洪水的事实。但是在古人记载中,同样可以发现并没有月亮的有关的记载。这一点可以说是定论。

现在就有了一个问题:这样海量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真的是雨水吗?

这需要我们从大洪水与月亮的关系着手,从中国古代的神话记载中,去伪存真寻找答案。让我们大胆的进行这样的假设和推想:

1、      后羿射日是记载大洪水来临的前兆

据《淮南子·本经训》记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

这段记载的重点是天上出了十个太阳,尧命后羿射下九个。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颗太阳系绕日运转的彗星,通过近日点时受到太阳6000度高温的烘烤,便拖起了长长的慧尾。然后高速冲向地球轨道。

地球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亿5千万公里,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按照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从太阳飞向地球大约需要用200天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古人从地球上向太阳方向看去,会发现太阳身边又多出一个小太阳,而且越来越大,有时出现在太阳的下面,有时又在太阳的上面,总之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而且由于慧尾物质(主要是水和小岩石)的折射作用,也可能会感觉太阳周围有一圈太阳。这时尧帝命后羿搭弓射日,估计后羿是真射了九箭。但是这箭要飞一会,或者要飞几天。这就是后羿射日。当然他成功了。因为此时地球与这彗星擦身而过,地球一头撞向慧尾当中。由于地球引起的时空弯曲或者说是万有引力,这颗彗星被地球捕获,再也飞不出去了,成为环绕地球转的卫星,也就是月亮(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几次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是大不相同的)这彗星拖着长长的慧尾绕地球旋转,由于地球的引力明显大于月球,慧尾的物质主要是水和小岩石便逐渐落向地球。这就是40多天大洪水的由来。

2、女娲补天是记载大洪水中发生的事件之一

明嘉靖的《蓝田县志》载:这里有女娲氏炼石补天的"补天台"。《列子·汤问》载“女娲在此炼五彩石以补天。”这段记载我们可以这样看; 慧星尾巴里面除了水,还有岩石。现在每当有彗星掠过地球时,还会引发流星雨。大洪水时的落到地球上的岩石更多。在古人眼里,落水就是下大雨,落岩石就是天塌了。当时的女娲族(此女娲不是传说中用泥造人的女娲)住在今陕西蓝田县李华村古称“女娲村”或“女娲堡”。在大洪水时,为了躲避大雨,女娲族躲在今陕西蓝田骊山顶上的一个山洞里(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大雨夹着流星岩石,天崩地裂般的砸漏了这个山洞。见漏雨落石,族人均以为是天塌了。女娲找来当时随处可见的色彩斑斓的蓝田玉(现在这里仍是蓝田玉的产地),古人不识玉,称为五彩石 。将其放入火中烧成粉末。然后将其带到山顶,和水填石补上洞顶。(这种粉末其实就是现在的水泥。现在的水泥是硅酸盐,蓝田玉烧出的应该是硅酸铁吧。据此,若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就是发明水泥,我看也不为过)。此时,慧尾落向地球的物质也接近尾声。天上不再落岩石,山洞不再漏雨。古人皆以为是女娲炼石将天补上了。这就是炼石补天。讲的是古人与大洪水抗争的一个片段。

3、共工头触不周山是记载大洪水后的巨大变化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及至雨过天晴,人们发现天上多出了月亮。而且星辰移位。站在地球角度上看,太阳月亮移位了,那说明地球自己可能"倾斜"了。(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也就是说地球捕获了月亮,但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地球也付出极大的代价,就是自转轴倾斜了,变成侧着身子绕太阳转。

从此有了一年四季,海上有了潮汐。海平面也上升了300米,(300米是臆想)将史前平原地区和人类文明全部淹没。只剩下居住在高山上的文明非常落后的几千或几万人。便是我们的祖先。这应该就是中华历史上的虞朝。再往前也就是大洪水之前的记载或传说至今还没有发现(笔者会继续研究山海经也许会有收获)。

4、大禹治水讲的是大洪水后的灾后重建

大雨下了40天,平原地区全被大水淹没,丘陵地区到处是堰塞,道路与农田全部毁掉,于是尧命禹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没有文字记载,是几千年来口口相传的故事。这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故不再赘述。相传大禹的父亲鲧“鲧窃息壤以湮洪水”治水不利,之后便是由大禹接任,改为疏导,逐渐成功。大禹两代人治水20余年,赢得民众尊敬。大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登帝位,然后历史进入夏朝。

纵观世界人类文明史,凡是发生大事件的历史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等期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所以尧帝、后羿、女娲、(神话传说中有两个女娲,一个是造人的,这里所说是补天的)共工、嫦娥、还有追日的夸父、大禹等都是同一时期的人。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他们都是与大洪水抗争的英雄人物。若是能认定这些人都属于同一年代,那么大洪水发生的时间就呼之欲出了。就是大禹称帝之前不超过50年,即公元前2120年。距今4140 年左右。

6、关于大洪水之前人类文明的猜想

假如以上推断成立,我们便可以脑补一下史前的大概情况;

1、海平面下降300米,露出大面积的平原。也就是说史前文明大部都淹没在海水下面。

2、地球的自转轴不倾斜,没有季节变化,没有月亮,没有潮汐,赤道和高纬度地区不适于人类居住。最佳的居住环境是北纬或南纬30度左右。这也是史前遗迹都出现在北纬30度的原因。

3、生物体型巨大,如恐龙,也可能有山海经里记载的巨人族。也只有巨人族,才有可能修建北纬30度的埃及金字塔,才能修建南纬30度的复活节岛的巨人像。还有最近出土的三星堆青铜器,2.6米高、180公斤的青铜立人像、那么大号的青铜纵目面具。也许出自巨人族吧。诗人李白说的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我们)通人烟。那么先进的技术和身材那么高大的种族确也没有必要与身材矮小,又没有冶炼技术的种群交往。大洪水毁灭了陆地上的大型生物,但对水里大型生物影响较小。如鲸鱼,鲨鱼等。现在仍然存在。

综上所述,巨型生物及其物种,虽未被大洪水全部淹没,但也因月亮出现所带来的气候四季变化,海平面急速上升,大气气压等的一系列不适应。而陆续灭绝。

笔者非专业人士,以上所述均为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海涵,一笑了之。

THE END
0.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巨人峰考察唐代以前的烽火台,让我对攀爬不上去的巨人峰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巨人峰位于鞍山市千山区上石桥村的南侧,峰高约300多米,一块高大数十米的岩石屹立其上,其形态如人的上半身,因此被人称巨人峰(石人峰),它的特殊形象,受到户外驴友们的关注,成为驴友们争相攀登的对象。 jvzquC41yy}/onnrkct/ew47:7j4;ƒw
1.登顶磬锤峰:探寻承德奇景的震撼之旅磬槌峰景区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普乐寺。这座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藏等多种建筑元素。寺内香火旺盛,钟声悠扬,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走进寺庙,一尊尊佛像庄严肃穆,让人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洗礼。在寺庙的庭院中漫步,感受着古建筑的魅力和浓厚的宗教氛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jvzquC41yy}/lrfpuj{/exr1r1k4;n674hi7f=
2.国产恐怖电影之旅:人人都是自虐狂影音娱乐新中国建国后近30年里,中国没有拍过一部恐怖片,但是恐怖片的悬疑惊险,紧张恐怖转移到了另外一种类型片——反特片上,典型的是《羊城暗哨》、《古刹钟声》、《秘密图纸》等,1978年后的《猎字99号》、《黑三角》、《神女峰的迷雾》、《神秘的大佛》等反特或侦破影片也延续了类似的风格,情节更加跌宕起伏,给观众强jvzquC41gpz/ursc0eun0ls1t1s0495;/29.2B44269369>22;4tj}rn
3.远古的回响笛子新浪财经人类文明,是一件件实物创造出来,一件件实物证明出来。岂止是一件骨笛,那是史前的一次惊世骇俗的发明,一次地动山摇的革命。 三 现在这里不再有村舍,不再有校园,只把空间留给了一片静寂,留给了斑驳的时间与光影。 贾湖曾经三面环水,没有水的世界,不可想象。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金色的稻浪推推赶赶,推赶起男人女人奋力的曲线,推赶起丹顶鹤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6/395eql2ko|{xk‚}29:61:B3ujvsm
4.京东地区的史前遗址京东地区的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南麓,再往南就是大平原。在山区与平原的交集带,存在着不太为大家所知的“京东地区的史前文化带”,(“京东地区的史前文化带”是我编纂出的名字)也就是“京东地区”的先民,或说北京地区的先民在新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的历史遗址。 jvzquC41yy}/onnrkct/ew45;cpk8lh
5.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2021年3月5日是中国人创建最早的公立自然科技博物馆,以典藏系统、成果丰硕、陈列精美享誉世界。馆内设有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厅、史前生物厅和国土资源厅等五个基本陈列展厅,另有两个临时展厅常年对社会开放,展览内容融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地质博物馆是知识的海洋,令游人陶醉,不虚此行。 jvzquC41yy}/onnrkct/ew45ijprdwf
6.Part②:忆西梁山战斗赓续红色血脉观千年凌家滩领略史前文明穿越千年凌家滩,每一位学员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史前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为我们中华民族有如此悠久和灿烂的文化感到自信与自豪。 下午返程途中,学员们还到途径的含山县铜闸镇八姓村参观了渡江战役后方野战医院旧址。 相聚记忆 精彩瞬间 01:42 乘风破浪 心语通道 jvzquC41yy}/onnrkct/ew45xenc:<
7.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考古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做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吐祖赛遗址是其中之一。该遗址位于阿拉木图市东面25公里处的塔尔加尔河冲积扇上,遗址的北面是海拔5000米的天山塔尔加尔峰。遗址周边自天山脚下的2000~1700米开始呈现缓慢的斜坡,形成海拔1100米左右的广大冲积扇,在其西北延伸的过程中海拔逐渐降低至650米左右。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5::;39=d;62;52;=40jznn
8.史前之活个一亿年最新章节① 若读者发现有小说史前之活个一亿年最新章节,而飞卢小说又没有更新,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史前之活个一亿年》是一部优秀的武侠仙侠作品,作者辛勤码字为了让更多读者欣赏。 ③ 小说史前之活个一亿年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飞卢小说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书友提供阅读平台jvzquC41d0lbnxt0eqs0j}rna776a>6726?0
9.史前玉器审美研究(55页)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史前玉器审美研究 作 者:李关平 年 级:2002级 专 业:美学 研究方向:中国美学史 导 师:薛富兴教授 完成日期:2005年4月 南开大学哲学系 内容提要 本文选择史前玉器作为研究个案,其意图在于不仅要在学术形态上走出哲学 美学研究的观念范式,而且要从审美观念史的角度探讨中国早期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83=4832915=5762644:80ujzn
10.史前文明“洞见”贵州贵州省新浪财经范同寿在梳理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说:“繁荣的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是中国南方同样有着辉煌史前文明的见证,又以它独特的文化个性及与贵州境外不同文化的内在联系,启发我们去作贵州多元文化历史源流的思考。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贵州的多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了。”在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对牛栏江、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6/285eql2koz€fy‚y789617<3ujvsm